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2课千言万语总关音第4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讲义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7128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2课千言万语总关音第4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讲义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2课千言万语总关音第4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讲义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2课千言万语总关音第4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讲义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有一次苏轼去秦观家。秦观的家人告诉苏轼,他出外游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那里去了。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秦少游见苏轼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信上的14个字排成一圈:苏轼看后,连声叫好。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其内容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每个字出现两次,文字处理技巧高超。知识梳理课标内容知识精要一、诗歌百花园1.诗歌的分类:(1)按类型分,可分为古诗、律诗、绝句。(2)按格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3)从字数上看,古诗、律诗、绝句又都各自分五言诗和七言诗。(4)按写作时期分,可以分为旧诗和新诗(新文化运动以后的诗)。2.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指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诗(除现代诗外),是依照古代的诗体写的。近体诗指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以律诗为代表。1.押韵:即韵脚的字必须同韵。“同韵”指韵脚字的韵腹、韵尾和声调的平仄都相同,不管声母和韵头。2.律诗和绝句的押韵:(1)绝句和律诗,主要区别在字数上。绝句共四句;律诗共八句。“绝句”又叫“截句”,是从律诗上截取四句而形成的一种诗体。绝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律诗有五言和七言之别,由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八句组成。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二、押韵与和谐美(2)绝句的押韵要求:首句可押韵可不押韵,第二句和第四句一定要押韵,且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限用仄声字。(3)律诗的押韵要求:首句可押韵可不押韵,诗的偶数句一定要押韵,而且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用韵的字在诗中不能重复出现。三、平仄与参差美1.平仄:平仄是对整首诗中每个字的要求。所谓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入声在普通话中已并入其他三声了。2.诗歌的平仄格式:(1)“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2)“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四、对仗与对称美1.对仗:也就是对偶。格律诗不但上下句的字数要相等,而且相对字的意义、词类、平仄也都要一一相对,这就是对仗。2.对仗句的位置:一般用在颔联(律诗的三、四句)和颈联(律诗的五、六句)。3.诗歌的对仗类型:(1)“工对”,不仅词类要相同,在意义上还必须是同一个大类的词。(2)“宽对”,同类的词(词组)相对即可。(3)“借对”,诗中如用了词语的甲义,同时借用它的乙义与另一联中的词语相对。(4)“串对(流水对)”,即前后两句的意义相连,就像连续说下来的一句话。考点聚焦本节内容与高考试卷中的“对联”联系紧密。从2004年对联进入高考始,开始考查平仄、对仗方面的知识。2005年至今高考在全国各省命题的试卷中对联题多有考查。典例探究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注意:内容与节日相关;可以不考虑平仄。(1)端午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2)中秋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解析】本题要求补写两副对联的下联和上联,实际上是考查写对偶句的能力。要注意词性相对,还要围绕不同的节日,内容上协调一致。【答案】(示例)(1)端午下联: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2)中秋上联:清风一缕拂丹桂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不超过30个字。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她?”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她,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对偶修辞的能力。林黛玉和贾宝玉初见时表现出了相似的感受:很面熟。两人有这种感觉不足为奇,因为他们确实是前世有缘,所以才会有一见如故的感受。解答此题需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双重要求。【答案】(示例)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 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有人用“千里为重,广大为庆”来解释“重庆”二字。请你以此开头,续写一副对联。要求能够体现重庆精神,上下联续写部分分别在820字之间。千里为重, 广大为庆,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要想拟写对联,就得对对联的基本要求有所了解。第一,上下联意思要相关、相对或相反;第二,上下联用词词性要相同;第三,上联末字一般为仄声(普通话的三声与四声),下联的末字一般为平声(普通话的一声与二声)。此题为对联的上联与下联都写了开头,考生作答时就得好好琢磨一下“千里为重”与“广大为庆”的含义,从中获取灵感,找到写作的方向。【答案】广纳天下奇才,提升雾都经济实力尽用本土资源,打造百姓满意山城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门上桃符碧波竞舟江边柳线青艾驱瘴迎春绿十里欢耀眼红千家乐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是一道对联题,但不是让考生去拟写对联,而是给定了内容让考生去重新组合,实际上考查的是一种连缀能力。考生需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去考虑,内容上要符合节日的特点,形式上要符合对联的特点。“江边柳线”与“门上桃符”有明显的春节的特征,“红”与“绿”相对,下联要收在平声上,这样就很容易确定写春节的对联。同样“青艾驱瘴”“碧波竞舟”具有典型的端午节特征,“驱瘴”只能是“千家”,再加上平声的要求,写端午的对联也很容易确定。【答案】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舟十里欢(2015安徽高考)某校拟开展以“自然青春团队”为主题的郊游活动,全校同学将以班级为单位参与。请撰写本班活动标语。要求:紧扣主题,语言鲜明、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6字。 【解析】本题以撰写标语的方式考查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答题时要抓住题目要求,表达符合学生身份,紧扣“自然青春团队”的主题,修辞醒目,注意字数限制。【答案】(示例一)郊游放飞青春梦,合作凝聚团队魂。(示例二)让我们在自然中放飞青春的梦想。方法指导对仗应当注意的几个方面1了解对仗的定义及作用。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2了解对仗的形式。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首先,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1(2015孝感模拟)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试仿照下面的示例,在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对象,根据备选人物的相关特点拟写一副对联。示例:(苏武)汉臣持节牧北海,鸿雁捎书回故乡。备选人物:李白杜甫李清照文天祥鲁迅朱自清选择的人物:()拟出的对联: 【解析】拟写对联应注意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押韵等基本要求,同时要注意题干要求,对联内容要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答案】(示例)(文天祥)犹存正气参天地,永留丹心照古今。(李白)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屈原)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2(2015烟台期末)荆楚高中语文组正在进行“经典课文与楹联”课题研究,现邀请你参与该项活动。请你参照下面的示例,从下列篇目中任选一篇,根据课文的内容撰写一副对联。课文: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琵琶行示例:荷塘月色水木清华难忘荷塘月色诗书胜景怎让江南艳歌课文: 对联: 【解析】答题时注意所写对联要和所选文章的内容相符合,注意对联的形式,词性、结构上下联基本一致,要押韵,注意上联三、四声结尾,下联平声结尾。【答案】(示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俯察品类之盛,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赤壁赋:扣舷而歌风起水涌举酒属客月明星稀 游褒禅山记:观风景前洞平旷游客纷纷难见奇伟探奇险后穴窈然至者寥寥却有非常3(2015渭南检测)(假设)你的高中语文老师张老师今天退休,她有38年教龄,学生遍布各地,深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但告别教坛之际,她不免有着深深的依恋之情。请你拟写几句寄语送给张老师。要求:(1)用上一定的修辞,语言生动,有形象性和抒情性;(2)语言得体;(3)不超过20字。 【解析】寄语意为所传的话语,有时也指寄托希望的话语。抓住情景材料中有38年教龄、桃李满天下的张老师即将告别热爱的教坛,考生要注意用语得体,身份是以学生的口吻写一段话给张老师,内容一定要洋溢着对老师的爱戴和赞扬之情,且要选用自己善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等等,注意字数限制。【答案】德才馨教坛堪称师表,桃李满天下足慰平生。4随着高考的临近,针对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解除思想上的烦恼。请你给它拟副对联,以彰显它的作用。要求:上下联每句不得少于5字。上联: 下联: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注意形式上要形成对偶,内容上要积极昂扬。【答案】(示例)(上联)打开心结,倾诉才能解脱(下联)化解烦恼,交流方可释怀5一年一度的学生社团招新活动又要开始了。各社团都准备写一副对联挂在各自招新摊位的门台上来宣传本社团。请你选择“话剧社”或“街舞社”为其写一副对联。要求:符合该社团特点,起到宣传作用。例:摄影社山光水色一收镜底,物象人情尽现眼前。话剧社 街舞社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仿写、修辞的运用能力。仿写时注意结构上相似,关键是上下联必须针对某某社的特点,上下联还要恰当运用对偶的修辞格。【答案】(示例)(话剧社)喜怒哀乐纷呈台上,爱恨情仇尽在戏间。演绎百态人生悲喜剧,浓缩偌大世界冷暖情。话道世间冷暖,剧演人生悲欢。(街舞社)欢歌劲舞风靡街头,动感热力迷倒众生。绚丽舞步现我个性,动感音乐展我风采。激情随律动释放,自信因舞蹈张扬。6请你从“勤学”“立志”等词语中任选取一个作为话题,撰写一副对联。话题: 对联: 【答案】勤学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立志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7请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赞颂南宋时期一位著名诗人的对联。 池馆重新接草堂宦游西蜀烟尘誓扫还金阙志复中原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高吟铁马铜驼对联: 【解析】要正确把这些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先要判断对联所写的是谁。把陆游的生平及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诗句和提供的短语相对照,可知对联写的是陆游。然后根据语言连贯及对联上联和下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对、仄起平收等特点,加以组合。【答案】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 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8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下联调整为: 【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9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两副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挽联。难报恩来生为国家耿耿忠心昭日月何堪魂去青史千秋功同五岳寸草春晖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死为人民 对联: 对联: 【答案】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功同五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青史千秋,何堪魂去;寸草春晖,难报恩来。10教师节到了,沐浴着深深师恩的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老师说,请你拟一副对联唱出心中对老师的最美的赞歌。对联: 【答案】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11运用对偶句的形式拟一条以“注意交通安全”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20个字以内) 【答案】(示例)(1)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2)喝进去几滴美酒,流出来无数血泪。(3)带上平安上路,载着幸福回家。(4)高高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5)手握方向盘,时刻想安全!12下面是四副对联的上联,分为两题,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第一题:家中世界小大江南北处处风光好第二题:冬去山明水秀春回大地东风迎新春下联: 【答案】第一题:(示例)网上天地大 / 书里天地宽 / 心里乾坤大(示例)全国上下家家气象新 / 长城内外个个笑颜开 / 黄河内外时时捷报传第二题:(示例)春来鸟语花香 / 春来草长莺飞 / 秋至菊黄蟹肥(示例)福满人间瑞雪兆丰年 / 月满小楼金桂庆中秋 / 秋到人间硕果庆丰收13(2015益阳期末)将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横线处,与“小楼一夜听春雨”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A. 多少楼台烟雨中B. 残花落尽见流莺C. 吹面不寒杨柳风D.深巷明朝卖杏花【解析】“小楼”对“深巷”, “一夜”对“明朝”, “听春雨”对“卖杏花”。【答案】D14(2015永州模拟)下面这首宋词虞美人(陈与义)中的横线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是()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_。A一身将影向潇湘B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C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D数帆带雨烟中落【解析】根据我们所学的虞美人(李煜)的最后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推断排除A、D两项,C项“一江明月”与词中上句“明朝酒醒”相矛盾,前句说的是“今晚”,后句说的是“明朝”。故排除。B项“一船”与“大江流”对应,“离恨”与“行人”相呼应。【答案】B15(2014怀化检测)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山行留客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_,入云深处亦沾衣。A桃花尽日随流水B请君细看风流意C纵使晴明无雨色D春草青青万里馀【解析】诗歌的后两句是写春天的山中潮润,虽是晴明天气,也会沾湿行人衣服。A项,写桃花溪水,不切题。B项,不合逻辑,“风流意”不能“沾衣”。D项,不是山中之境,音韵也不合。山行留客作者唐代张旭。诗人的朋友来访。因为天气转阴而打算归去,诗人热情地挽留。此即这首七绝的内容。留客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诗人写得别有情趣。他没有用一般的客套话来挽留来客,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山中气候的特点,挽留客人,打消客人的去意。【答案】C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