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套页.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86555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套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套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套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第一单元 1.藤野先生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理清作者思路与叙事线索,把握文章主旨。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写作方法。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材助读: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1902年3月,22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但是,现实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于是1906年秋便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去东京,决定用文艺唤醒人民,使祖国富强起来。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20年后的1926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的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前夜。这年秋天,在反动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鲁迅离开北京,来到厦门。他在一封信中曾说:“我来厦门,虽是为了暂避军阀官僚正人君子们的迫害,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几时,使有些准备。”所谓“休息”和“准备”,乃是回顾自己走过的革命路程,清理和解剖自己的思想,总结斗争经验,以迎接新的更大的战斗。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一、字词积累(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疑难字词)。1.摘录字词(“读一读,写一写”及补充的字词)2.解词绯红: 不逊:诘责: 托辞:油光可鉴:抑扬顿挫:深恶痛疾:补充解释的有:3.多音字、形似字注音及组词(常见常用易错的)4.词语的运用(自选不少于三个词语造句或连词成段)二、文学常识-作者(掌握:名、时、地、评、作)我们已学过他的作品有:三、细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题。文章写了很多事,这些事发生在哪里,从1、4、38段中找三个地名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本文以 的推移, 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 顺序记叙的。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 的变化;暗线是 的变化。概括文章内容: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你想在这篇文章中知道什么问题写下来,供课堂上解决。探究案:整体感知(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思索)1速读课文,以藤野为中心理清文章段落结构。(提示:注意地点的转换) 2. 文章围绕藤野先生写了哪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哪些优秀品质?3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是哪些事引发了作者改变主意的?这些事件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4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作者写了清国留学生逛公园、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内在联系?5.本文材料繁多,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的?6.品味语言课文中最后一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良心发现” “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运用反语抒发自己的愤慨之情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试举例说明。完成课后二题拓展延伸:1.本文写作特点:2.猜猜我是谁?-学习本文“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出藤野先生出藤野先生外貌的白描手法,写出自己的外貌或典型性格特征。也可以创作小诗,写写自己的一位恩师,(日记本上完成)检测反馈:一、积累运用1.文学常识填空。(1)藤野先生选自 ,体裁为 ,作者 。在初一时,我们曾学过一篇 ,它也是收在这本集子里的。(2)藤野先生中共有两条线索。明线是 ,暗线是 。 (3)藤野先生赞扬了藤野先生 抒写了作者对他 的怀念,并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2.仿照下列句式,再写一个句子。例句:恩师是让人永远怀念的,他像永不坠落的寒夜星辰,永远在人生的征途中温暖地闪亮。仿句:恩师是 二、阅读理解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髺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1划分本段层次。2概括本段内容。_3本段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_4“无非”的含义是什么?此句的作用是什么?_我的收获:2 我的母亲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2.学习文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怀念之情,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教材助读:胡适为人宽厚、热情、真诚、善良,在北京,胡适家里每到星期六总是高朋满座,各界人士,包括商人和贩夫,都一律欢迎。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他尽力解答。对穷困的人,他接济金钱;对走入歧途的人,他晓以大义。也有人只是去问候,他便报以零零散散的闲谈。客人辞别后,都有不虚此行之感。 故事一:与街头小贩的友谊 故事二:为鲁迅全集的出版奔走 故事三:与末代皇帝溥仪的交往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一、字词积累(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疑难字词)。1.摘录字词(“读一读,写一写”及补充的字词)2.结合语境解释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补充解释的有:3.多音字、形似字注音及组词(常见常用易错的)4.词语的运用(自选不少于三个词语造句或连词成段)二、文学常识1. 走近作者:本文节选自 作者 ,字 笔名 等1920年出版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 ;他第一个用 写作独幕剧终身大事,确立了现代话剧的新形式,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 2.查找资料,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三、整体感知1.理清文章结构。2.本文写了母亲哪五件事?表现了母亲的哪些品行?3.文章表达对母亲的深切的怀念与感激之情,但很少用直接抒情的语句,那这种感情如何体现呢?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你想在这篇文章中知道什么问题写下来,供课堂上解决。探究案:(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思索)1.用文中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2. 跳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3.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 4.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5.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么教导之外,还用了更多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景?6.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7.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为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染,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但文中却极少抒情的句子,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的呢?请你认真读课文,找出这些饱蘸感情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8.品味语言(结合课后二题)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拓展与延伸:建议:可以写写自学收获、感悟,品味一下词句,仿写最后一句,也可以写一个关于母亲的片段,摘抄与本文内容相关的资料等。(日记本上完成)检测反馈:一、积累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1)这家敬老院有卫生室、棋艺室、台球室、电视室、健身房可以说设施。(2)改革开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机,这个“文革”中一度 的项目再度上马了。(3)北京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他在这里 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4)年轻人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切不可 用事。A完备中止度过意气 B完备终止渡过义气C完善中止度过意气 D.完善终止渡过义气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无误的是( )A.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C.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D.上次作文,王平同学因用词不当丢了丑以后,我决心吃一堑,长一智,苦下功夫背词造句,一定不要吃他那样的亏。二、阅读理解: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天夜里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1用简要的语言来概括选文的内容。2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中的“从来”能否去掉?母亲这样做有什么目的?3为什么责罚孩子,又不让孩子哭出声音来呢?4体会下列语句所包含的情感。(谈谈你的体会)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你能从文中再找一些这样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吗?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我的收获:3 我的第一本书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把握标题的含义,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教材助读: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教育极其落后,人们的精神世界更是难以开化,几乎一片空白。在遥远荒僻的小山村,大自然显得荒凉而没有生机,人们的生活贫穷而缺乏朝气。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能找到一份精神的乐趣,当毕生铭记。本文作者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追忆“第一本书”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一、字词积累1.摘录字词(“读一读、写一写”及补充的字词)2.解词凄惨:翻来覆去:训斥:补充解释的有:3.词语的运用(自选不少于三个词语造句或连词成段)二、走近作者三、整体感知1.根据文章的内容,请你说说文中讲述的“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来历、意义、外观等) 这是一本 的书2.这一本书中蕴含了太多的情感,如果让你来品味,你能从中品出什么滋味?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上解决。探究案:(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思索)1.读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后,你能从中感受到哪些感情?2.读了课文后,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4.细细研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结合课后二题)拓展延伸:(二选一)1.可以写写自学收获、感悟,品析一下词句,写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那本书的故事,创作一首小诗,摘抄与书有关的名言或名人故事等。2.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请你在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检测反馈:1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1)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2)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3)牛汉写的我的第一本书是多么耐人寻味,多么吸引人啊!( )(4)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学习班的学习,使我的思想认识有了提高。B西湖的春天是美丽的季节。C文字通顺,是衡量一篇习作好坏的重要标准。D同学们聚精会神地注视和倾听着老师做实验。3.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非、顾俊两人配合默契,多次获得女子双打世界冠军,真是一对天作之合的双打组合。B大夫给我针灸了一个多月就治好了我的腰腿病,可真是妙手回春啊!C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D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4仿照下列句式,再写一个句子。例句:运动使人健壮,音乐使人优雅,舞蹈使人奔放。仿句: 我的收获:4 列夫托尔斯泰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了解掌握作者及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常识。2.通过合作探究,学会运用比喻、夸张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3.了解列夫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学会赞美欣赏他人。教材助读:写作背景-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适值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于是拜谒了托尔斯泰墓,表达自己真挚怀念、赞美之情。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一、字词积累(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疑难字词)。1.摘录字词(“读一读、写一写”及补充的字词)2.解词器宇: 禁锢: 轩昂:尴尬:正襟危坐:藏污纳垢:粗制滥造:鹤立鸡群:颔首低眉:微不足道:3.多音字、形似字注音及组词(常见常用易错的)髯 髭 鬈 4.词语的运用(自选不少于三个词语造句或连词成段)二、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2.列夫托尔斯泰三、整体感知1.从课文中划出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句子,并考虑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托尔斯泰的眼睛有何特点?2.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上解决。探究案:(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思索)1.概括文章内容。2.明确每个段落所写内容,理清结构。3.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托尔斯泰面部的哪个部位,为什么?(口述)4.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发肤、鼻子、眼睛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5.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对托尔斯泰的肖像进行描写,主要突出了哪些特点? 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6.揣摩品味语言(结合课后习题二,进行讨论)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拓展延伸:1.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认为托尔斯泰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2.仿写对联:双目如炬,阅遍人间百态;一笔似椽,描尽世上万颜。检测反馈:一、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书写汉字。愚dn( ) xun( )昂 污gu ( ) gn g( ) 广mo( ) qun( )发 甲zhu( ) 伯du( ) 刀剑入qio( )hn( )首 ji chn( )不清 2. 仿写句子:例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二、阅读理解: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1文中“仅仅”的意思是 ,它在句中强调 2便刀剑入鞘”是一种比喻,它的语境义是 3段中的“像村妇那样”能否删去?为什么?4品味“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个句子所蕴含的含义。答: 我的收获:作业:可以摘录或品析一下好句子,小练笔描写一人物外貌,写写自学收获、感悟,或摘抄与本文内容相关的资料等。5 再塑生命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及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2.品味本文优美的景物描写和清新朴实的语言。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一、字词积累(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疑难字词)1.摘录字词(“读一读,写一写”及补充的字词)2.解词迁徙:繁衍:花团锦簇:冥思遐想:轻而易举:期期艾艾:不可名状:恍然大悟:3.词语的运用(自选不少于三个词语造句或连词成段)二、文学常识1.了解作者2.查阅背景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上解决。探究案:(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思索)1.概括文章内容。2.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受教于莎莉文老师的几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件事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本文最感染你的是什么?(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示例:我喜欢“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别一只手上拼写war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的理解:在这里莎莉文老师既让小海伦从刚才的坏心情中解脱出来,又准确地抓住时机让海伦将“坏”和“水”分开认识了水这个事物。从中可以看出莎莉文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多么奇妙啊!4.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教师?5.你是怎样理解本文的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的?拓展延伸:1.你能举出像海伦一样具有为屈不挠奋斗精神的人名吗,说说他们的事迹。2.送给莎莉文老师一副对联。检测反馈: 一、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花团锦c( ) 不可mng( )状 冥思xi( )想 繁花似jn( )落英bn( )纷 yu( )然而生 悔恨莫j( ) hung( )然大悟2.选词填空。忽然,有一个人拉着我的手,然后把我紧紧 (抱、搂、揽)在怀里。那是一个 (明朗、明媚、晴朗)的清晨,我和老师散步到一个较远的地方。我紧紧搂住老师,我感到非常高兴,我的脚又重新踏在 (坚实、平坦、肥沃)的土地上。3.填空。(1)本文作者是 国著名的 女作家、教育家。(2)本文标题“再塑生命”,用通俗的话可以理解为 ,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 、 之情。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1)教师节那天,全校师生汇聚一堂,谈笑风生, ,场面很是热闹。(2)这次征文,在主题和文体上 ,极大地调动了中小学生的积极性。(3)新建的烈士陵园,依山傍水,主碑两侧各有一条环山小路伸向远处,造型 。A无拘无束不拘一格别具一格 B不拘一格无拘无束别具一格C不拘一格无拘无束独辟蹊径 D无拘无束别具一格独树一帜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政府工作就要互帮互助,决不能各行其是。B李警官在办案过程中十分细心,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真可谓明察秋毫。C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足而盲目悲观。D经过认真的准备,张亮终于在演讲比赛中拔得头筹,真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的收获:第五单元21 与朱元思书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2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3朗读背诵并默写全文。 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 一、摘录字词(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生疏、多音、易错字)。二、文学常识1.了解作者2文体介绍三、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流畅)四、翻译(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五、文言知识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的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及重点句子的翻译,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千转不穷 窥谷忘反2一词多义天下独绝 负势竞上 绝 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 直视无碍 一百许里 百叫无绝 百叫无绝3.词类活用任意东西互相轩邈 望峰息心负势竞上4.古今异义 5.重点词:从流: 甚箭 猛浪若奔 负势 寒树 独绝: 直指 轩邈 千转 好鸟 百叫无绝 戾天 横柯上蔽 经纶 共色: 俱净: 一百许里: 六、整体感知1、总概本文山水特征的语句是哪一句?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我的疑问:探究案:1.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据此划分层次并思考全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2.读第2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3.读第3段,思考:作者从哪些个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用优美的语言加入自己的想象,描写富春江山水美景。检测反馈: 一、积累应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缥 湍 泠泠 柯 嘤嘤 轩邈 鸢( )飞戾( )天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从流漂荡 猛浪若奔 互相轩邈千 转不穷 鸢飞戾天 经纶世务 任意东西负势竞上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3下列各项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C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D横柯上蔽,疏条交映。4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5. 翻译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句中的“寒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寒”来称树?答: 我的收获: 22 五柳先生传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3.背诵全文。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一、摘录字词(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生疏、多音、易错字。)二、文学常识:1作者(掌握:名、时、地、评、作)2文体介绍三、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读流畅)四、翻译(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五、文言知识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的解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1古今异义。(1)因以为号焉(古义: 今义: )(2)每有会意(古义: 今义: )2词类活用。性嗜酒 亦不详其姓字 以乐其志3重点词语。(1)每有会意 (2)造饮辄尽 (3)期在必醉 (4)曾不吝情去留 (5)晏如也 (6)戚戚 (7)汲汲 (8)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9)赞曰补充的还有:六、整体感知1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2你从文中读出了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谈一谈。我的疑问:探究案:1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2如何理解“不求甚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但为什么“不求甚解”?3“嗜酒”说明了什么? 他为什么“常著文章自娱”?4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引用黔娄之妻的话有什么作用?5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6文中写到“颇示己志”“以乐其志”,两次提到“志”。联系结尾的“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和以前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谈谈五柳先生的“志”是什么。拓展延伸:请用自赏自嘲的语言介绍一下自己,可以是个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检测反馈:一、积累运用:1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是_,名_,字_,号_,我国_时期诗人、_家。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关他不阿谀权贵的“_”故事也广为流传。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亦不详其姓字 (2)性嗜酒 (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4)曾不吝情 去留 (5)箪瓢屡空,晏如也 (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7)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8)衔觞赋诗 (9)或置酒而招之3下列语句中 “其”字指代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亦不详其姓字 B亲旧知其如此 C言兹若人之俦乎 D.以乐其志4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或置酒招之 B.黔娄之妻 C.无怀氏之民欤5用课文中原句填空。(1)总写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句子是_(2)展现五柳先生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句子是_(3)展现五柳先生率真放达的个性的句子是_(4)描述五柳先生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思想的语句是_6.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的形象,赞美了他_的精神。作业:模仿课文以古文的形式为自己写一150字左右的小传我的收获: 23马 说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2朗读、背诵课文。3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材助读: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难以找到出路。通不过科举考试就潦倒终身,即使考上了还要受到种种限制,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韩愈自身就经历过这种遭遇,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间。其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重用,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封建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好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叫“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之叹。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一、摘录字词(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生疏、多音、易错字。)二、文学常识:1.作者(掌握:名、时、地、评、作)2.关于“说”的文体知识三、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流畅)四、翻译: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五、文言知识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的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及重点句子的翻译,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1一词多义 马之千里者 安求其能千里也 而伯乐不常有 之 策之不以其道 其其真无马邪 而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不知马也 执策而临之 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食马者: 才美不外见: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3.词类活用:4.古今异义:5.我找到的重点词语解释:六、整体感知1.千里马的处境是怎么样的?千里马受到哪些不公正待遇?2.食马者的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3.伯乐和千里马各指什么?作者借伯乐和千里马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我的疑问:探究案:1.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样人?“伯乐与千里马”是什么关系?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食马者的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3.本文通过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拓展延伸: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会脱颖而出吗?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检测反馈: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祗辱 骈死 槽枥 粟 外见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2下列加点字的含义不同,请加以分辨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策之不以其道一食或尽粟一石 执策而临之 执策而临之3.“以” 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4.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 B食之不能尽其材 C执策而临之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 理解填空。突出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叙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4.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的理解:5.翻译: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我的收获:24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2学习作者克服困难、执着求学的精神和意志。3背诵课文。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一、摘录字词(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生疏、多音、易错字)。二、文学常识1.作者(名、时、地、评、作)2.关于“序”的文体知识。三、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流畅)四、翻译: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五、文言知识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的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及重点句子的翻译,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合舍生皆被绮绣。 (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2.一词多义。弗之怠 走送之 益慕圣贤之道 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假借于藏书之家 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 无鲜肥滋味之享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骈死于槽枥之间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门人弟子填其室 或遇其叱咄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含义。(1)卒获有所闻 卒: 古义: 今义:(2)录毕,走送之。 走: 古义: 今义:(3)媵人持汤沃灌。 汤: 古义: 今义:(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古义: 今义:(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古义: 今义:(6)尝趋百里 趋: 古义: 今义:(10)右备容臭 臭: 古义: 今义: 4.词类活用:5.特殊句式:6.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无从致书以观 弗之怠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俟其欣悦。 缊袍敝衣。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腰白玉之环。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媵人持汤沃灌。 尝趋百里外 礼愈至 余因得遍观群书补充的还有:我的疑问:探究案:1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从中看出作者有怎样的求学态度?2. 作者通过与太学生学习条件的对比,想要说明什么道理?拓展延伸: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任意写出一句与“磨难”有关的古诗文或名言警句,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我的积累: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检测反馈:1.给加点的字注音。加冠 叱咄 负箧 曳屣 皲裂 烨然 媵人2.翻译: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3.“日再食”的正确译文是( )A每天的第二顿 B每天吃两顿 C每天吃第二顿的时候4“以中有足乐者”是指( )A作者认为读书是足以快乐的事 C作者认为书中有令自己欣慰的事B作者认为自己家贫而能勤奋读书,这是足以快乐的事我的收获:25 诗词曲五首学习目标: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领会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背诵并默写五首诗。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了解每首诗词的写作背景,掌握每首诗的作家作品,把握每首诗的朗读节奏,然后理解品析,感悟诗情,并熟读成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文学常识1.作者(了解:名、时、地、评、作) 2.背景:二、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流畅)三、感知诗意(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我的疑问:探究案:合作探究、理解品析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3.颈联颈联表达了怎样的哲理?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赤壁一、文学常识1.作者(了解:名、时、地、评、作) 2.背景: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二、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流畅)三、感知诗意(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我的疑问:探究案:合作探究、理解品析1.首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含义?诗中写“二乔”有什么意义?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过零丁洋一、文学常识1.作者(了解:名、时、地、评、作) 2.背景:这是一首咏志诗。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军南宋最后据点崖山,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遂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二、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流畅)三、感知诗意(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我的疑问:探究案:合作探究、理解品析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文学常识1.作者(了解:名、时、地、评、作) 2.背景:苏轼因在朝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守外郡,任密州太守。而与在齐州做官的弟弟苏辙(子由)长达七年未能相见。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之夜,他喝酒赏月,不禁怀念起不在身边的弟弟苏辙。因此写了这首词。3.词,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二、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流畅)三、感知诗意(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我的疑问:探究案:合作探究、理解品析1.这首词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3.词中那两句表现了作者在月光下尽情起舞,陶醉其中?4.请你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山坡羊 潼关怀古一、文学常识1.作者(了解:名、时、地、评、作) 2.背景: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张养浩特拜 陕西行台中丞,前往救灾,到任四月,劳累去世。潼关怀古就是张养浩在去上任时写的,表明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无比同情。 3.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杂剧,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元曲起源于金、元之际民间流行的“俗谣俚曲”,因而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风味。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二、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流畅)三、感知诗意(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我的疑问:探究案:合作探究、理解品析1.“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2.“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3.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4.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作者怎样将写景、怀古、议论有机结合的?检测反馈:用原文填空。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_;比喻在自然和社会发展中,没落的事物终被新事物所代替的诗句是2.赤壁中发出议论感慨借物兴感,假设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3.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_,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