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组合(三)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三)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59508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组合(三)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组合(三)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组合(三)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组合(三)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三)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尽管市面上销售的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的两套莫言作品集的销售形势已成强弩之末,但百花文艺出版社还将在订货会上推出莫言诺贝尔奖典藏文集(全二十卷)。入夏以来,天气异常,五风十雨,致使城市内涝、市民受灾的情况不断发生,有的人甚至因雨水过大而付出生命的惨重代价。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从此无意于仕途,转而求田问舍,过上寄情山水、恬然自适的隐居生活。当今时代,许多人学艺不精,缺少刻苦钻研、务实上进的精神,以浮躁的心态对待工作,鲁鱼亥豕的低级失误经常发生。公平分享发展成果,改革的动力就能充分释放,改革的活力就能极大迸发,共同富裕就能计日程功。美国卫星追踪网站声称,美国一卫星曾拍到马航客机失联海域附近的照片,并以“可能为马航坠机地点”为题发布消息,这令此事件更加扑朔迷离。A. B. C. D.解析强弩之末: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此处望文生义。求田问舍: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此处望文生义。鲁鱼亥豕: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此处不合语境。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答案A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上海世博园,最前沿的技术、最经典的文化、最时尚的设计以童趣盎然的形式和孩子们相会,启迪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为他们打开通往未来的窗户。B.由于一些人或热衷于捕风捉影、夸大事实,或热衷于断章取义、歪曲事实,并通过微信杜撰一个个耸人听闻的谣言,让不明真相的人信以为真。C.从国外的一些经验来看,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引发社会矛盾,已经从人口问题演变为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D.中国的周边地带分别是高山、浩海、大漠和戈壁,这种地理相对封闭的环境在阻隔了与区域外交通的同时,又有利于区域内各民族的密切交往。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启迪”与“想象力和好奇心”不搭配,把“启迪”改为“激发”。B项,成分残缺,删去“由于”或“让”。句子开头有介词的,需要考虑是否缺少主语。D项,语序不当,“这种地理相对封闭的环境”应为“这种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答案C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语言的形式_能是美的,_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_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_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_尽管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_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A因为所以/但是之所以也B之所以但是因为所以也/C因为/但是之所以也所以D之所以因为所以也/但是解析解答此题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语的搭配。第处、第处和第处之间构成因果关系;第处和第处之间构成并列关系,应填“也”;第处不需要关联词;第处和第处之间构成转折关系,第处应填“但是”。答案D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处于中古早期的魏晋南北朝,_。从政变频繁、外族入侵和国家分裂的角度来看,_;但是,如果以个体觉醒和文学、哲学、艺术的灿烂成就为出发点,看上去却是一个开明的时期。同时,魏晋的士大夫大多儒、玄兼修:他们一方面追求道家理想,另一方面又执着于儒家观念。按照常理,_,然而在魏晋时期,这两种哲学观念却共存于许多士大夫的思想体系之中。答: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由“从政变频繁、外族入侵和国家分裂的角度来看”“如果以个体觉醒和文学、哲学、艺术的灿烂成就为出发点,看上去却是一个开明的时期”可知有“充满矛盾”的意思,联系前文“魏晋南北朝”,所以写“似乎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由“但是”“开明”等词可知“这无疑是一个黑暗的年代”。下文“然而”一词,表明要写与之相反的语意。答案似乎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这无疑是一个黑暗的年代这两个思想体系本不会走到一起5.下面是2010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名句考查一览表,请根据图表内容,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命题特点。要求:答出三个特点;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60个字。2010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名句考查一览表类别年份篇名题料来源体裁作者初中高中诗词散文2010劝学马说游山西村2112荀子、韩愈、陆游2011论语蜀道难醉翁亭记2112孔子、李白、欧阳修2012孟子告子上师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212孟子、韩愈、辛弃疾2013观刈麦阿房宫赋赤壁赋1212居易、杜牧、苏轼2014离骚蜀道难春望1230屈原、李白、杜甫2015离骚使至塞上念奴娇赤壁怀古1230屈原、王维、苏轼答:_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仔细读图,避免遗漏。要有概括度,不能再出现数据。分别从篇目、体裁、来源等方面概括出特点。其中“考查重点由散文转向诗歌”“考查重点由初中教材转向高中教材”,要答出变化趋势,不可只答出“考查重点是诗歌”“考查重点是高中教材”。答案从篇目看,大多出自唐、宋名家名篇;从体裁看,考查重点由散文转向诗歌;从来源看,考查重点由初中教材转向高中教材。二、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两句是“_,_”。(2)阿房宫赋借古讽今,作者以警告唐敬宗应当对秦之灭亡,哀而鉴之,不要重蹈覆辙并以此作结的句子是“_,_”。(3)赤壁赋中通过对潜蛟的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的一句是“_”。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易错字:(1)鸿儒;(2)鉴之;(3)幽壑、潜蛟。答案(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舞幽壑之潜蛟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1370)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喊,忧国忧时。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从这一理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这两方面的内容。孟子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去拼命。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换的,就是改朝换代,而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直接相关,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可是,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孟生畏,孟子成“经”之难可见一斑。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说孟子言心言性是侧重于哲学思想的话,那么他谈君谈民就是偏重于政治思想了,二者密切相关。因为孟子的理想是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的合一,也就是“王道”。孟子“仁政”说的哲学基础是“性善论”。“性善论”,简言之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孟子以为,仁爱基于善性,这个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其目的是要为他的“仁政”说找依据。他说“道性善”,即善性人皆有之,应当不断加以扩充,达之于天下,那么“仁政”说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植于人的本性之中。这样一来,“仁政”学说就有了一种天然的合理性、普遍的可行性。他“称尧舜”,是称道尧舜的德治天下,不失为仁义之道。德治天下是人们的理想政治,孟子的机智之处就在于把自己的“仁政”说,托之于人们理想中的圣王,这样说服力、可信度都会增强。然而,孟子虽然为“仁政”说找到了“性善论”这个内在依据,不过在当时崇尚“霸道”的形势下,这种“性善论”“仁政”说是很难有市场的。难怪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就说孟子的“仁政”说“迂远而阔于事情”了。(摘编自郑杰文等主编经学十二讲)7.下列关于“王道”“霸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道”是孟子的最高政治理想,孟子把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B.“霸道”是孟子所贬黜的,“王道”是孟子所提倡的,他认为二者的代表分别是尧舜禹和“春秋五霸”。C.“王道”是孟子行“仁政”讲“民本”的落脚点,“王”即“以德行仁”,行王道的结果是让人“中心悦而诚服”。D.历史上,孟子处于“霸道”的形势下,他认为“霸”的本质是“以力服人”,“非心服”是其自然结果。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项,张冠李戴,原文是说“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即尧舜禹为“王道”的代表,“春秋五霸”为“霸道”的代表,选项中把二者顺序说颠倒了。答案B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孟子阐述自己的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两方面内容的“仁政”学说的出发点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B.孟子认为朝代可以改换,但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有直接的关系,这是他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C.孟子很难成“经”,因而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大。D.孟子继承和发展了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因果颠倒,根据原文第四段可知,“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是原因,“孟子成经之难可见一斑”是结果。答案C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元璋废黜孟子祠,删节孟子,可见以“民本”为基础的孟子的政治思想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不相容的。B.孟子提出的“王道”思想,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它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影响不可估量。C.“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哲学基础,其内容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其中的“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D.在崇尚“霸道”的时代,孟子的“仁政”“性善论”是很难有市场的,因而司马迁称孟子的“仁政”说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四段,“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这一思想是他政治思想中的“民本”,而不是“王道”。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