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1《金属及其化合物》考点1《钠及其化合物》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5691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1《金属及其化合物》考点1《钠及其化合物》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1《金属及其化合物》考点1《钠及其化合物》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1《金属及其化合物》考点1《钠及其化合物》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1钠及其化合物1(2016山东潍坊模拟)单质或化合物A可能为Na、C、Si、N2、H2S,可以实现下列转化关系的有()A2种 B3种C4种 D5种解析:由题目可知,符合两次氧化,而且能进行归中反应的是Na、C、H2S,共3种。答案:B2(2016河北衡水中学联考)向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a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SO、NOBb点对应的溶液中:Al3、Fe3、MnO、ClCc点对应的溶液中:Na、Ca2、NO、ClDd点对应的溶液中:F、NO、Fe2、Na解析:a点对应的溶液为碳酸钠、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OH不能大量存在,故A错误;b点对应的溶液中含碳酸氢钠和氯化钠,铝离子和铁离子不能大量存在,故B错误;c点对应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所给离子都不反应,故C正确;d点对应的溶液中有过量的酸,酸性环境下的硝酸根离子有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故D错误。答案:C3(2016山东重点高中联考)将2 mol NaHCO3和一定量的Na2O2固体混合,在加热的条件下使其反应,经测定无Na2O2剩余,则最后所得固体的物质的量(n)为()A1 moln2 mol B1 moln4 molC2 mol4 mol解析: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CO2H2O;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2 mol NaHCO3分解产生1 mol Na2CO3、1 mol CO2和1 mol H2O。若Na2O2恰好完全与产生的CO2、H2O发生反应,则与CO2反应产生固体的物质的量是1 mol;与水反应产生固体的物质的量是2 mol,反应后固体的总物质的量是4 mol,若Na2O2相对于产生的气体来说不足量,则反应后固体的物质的量就小于最大值,因此选B。答案:B4(2016东莞质检)发酵粉是一种化学膨松剂,可由小苏打、臭粉(碳酸氢铵)、明矾中的两种物质组成。某小组为探究不同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提出假设】(1)假设1:由小苏打和臭粉组成;假设2:由小苏打和明矾组成;假设3:由_组成【方案与流程】为探究甲品牌的发酵粉的成分,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得到如下现象:(2)结合步骤分析,气体A为_,该发酵粉的成分为_(填化学式)。(3)若步骤和操作不变(现象也相同),将步骤中足量稀盐酸改为足量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能否确定发酵粉的成分并说明理由:_。(4)乙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组成可能为假设2的情况,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实验仪器和用品任选,限选试剂:稀盐酸、0.1 mol/L NaOH溶液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取少量样品溶于足量的盐酸后,将溶液分成两份,分别装入A、B试管中步骤2:_,证明有Na,发酵粉中有NaHCO3步骤3:_,结合步骤2中的结论,假设2成立解析:(1)题目已明确说明是小苏打、臭粉(碳酸氢铵)、明矾中的两种物质组成,根据组合形式,另一种假设只能是臭粉(碳酸氢铵)和明矾组成。(2)步骤与熟石灰Ca(OH)2研磨能够放出气体,则该气体为NH3,所以发酵粉中一定有臭粉(碳酸氢铵);步骤若为小苏打和臭粉经加热NaHCO3和NH4HCO3都会发生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NH4HCO3NH3H2OCO2。得到固体是Na2CO3。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B(CO2),若发酵粉由臭粉和明矾组成,则不会产生气体B,所以该发酵粉由NaHCO3和NH4HCO3组成。(3)不能确定发酵粉的成分。因为加热NaHCO3分解成了Na2CO3,Na2CO3和KAl(SO4)2都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4)Na需要通过焰色反应来确定,Al3可以通过滴加NaOH溶液来检验确定,也可以用焰色反应通过证明K的存在来证明明矾的存在。答案:(1)臭粉和明矾(2)氨气(或NH3)NaHCO3和NH4HCO3(3)不能,因为加热NaHCO3分解生成Na2CO3,Na2CO3和KAl(SO4)2都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4)步骤2:用洁净的铂丝蘸取A中的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焰色焰色呈黄色步骤3:【方法1】向B试管中逐滴滴加0.1 mol/L NaOH溶液【方法2】再蘸取A中的溶液(或蘸取B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或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证明发酵粉中有明矾;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证明发酵粉中含有明矾5.(2016盘锦阶考)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在高中化学教材的几次改版中该实验曾出现过几种不同的演示方法,分别如下图中甲、乙、丙所示:(1)现按图甲所示的方法,在室温时,向盛有Ca(HCO3)2溶液的水槽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_(填字母)。A钠浮在液面上,并四处游动,最后消失B钠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C反应开始后,溶液由无色变红色D恢复到室温时,烧杯底部有固体物质析出(2)请补充并完成甲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钠到向水槽中投入钠的有关操作: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_用镊子夹取切好的金属钠投入盛有Ca(HCO3)2溶液的烧杯中。(3)按图乙所示方法来收集产生的气体,需将钠包好,再放入水中。取相同质量的钠按下列几种情况收集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_。A用铝箔包住钠B用锡箔包住钠C直接将钠投入水中(4)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按图丙所示方法进行实验,用手挤压矿泉水瓶共排出水的体积为112 mL,塞紧带有钠的塞子,反应结束后,干瘪的带塞矿泉水瓶恢复成原状,假设瓶内、瓶外均属于标准状况,则所用金属钠的质量是_g。解析:本题考查钠的性质及其有关计算等。(1)钠极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由于钠的密度小于水,且钠的熔点很低,又因为反应放出热量,生成的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实验现象是ABD。(2)钠保存在煤油中,而煤油是可燃性液体,所以首先要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然后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成绿豆大小的钠粒,最后将多余的钠放回试剂瓶中。(3)由于铝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所以生成氢气最多的应该是用铝箔包住的钠。(4)由于反应结束后,干瘪的带塞矿泉水瓶恢复成原状,这说明生成的氢气就是112 mL,在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是0.005 mol,则根据反应方程式:2Na2H2O=2NaOHH2可知,消耗金属钠的物质的量是0.01 mol,所以金属钠的质量是0.23 g。答案:(1)ABD(2)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成绿豆大小的钠粒,并将多余的钠放回试剂瓶中(3)A(4)0.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