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三轮冲刺 考前3个月 热点题型解题模板练 题型6 实验类解题模板练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54867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三轮冲刺 考前3个月 热点题型解题模板练 题型6 实验类解题模板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三轮冲刺 考前3个月 热点题型解题模板练 题型6 实验类解题模板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三轮冲刺 考前3个月 热点题型解题模板练 题型6 实验类解题模板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题型6实验类解题模板练解题模板概述实验探究型试题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具备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迁移知识的能力。其解题思维模板如下:第一步:审准目的、原理和要求第二步:确定和处理三种变量第三步:编写步骤,预测结果与结论(1)明确实验目的,弄清实验类型是验证类还是探究类。(2)明确实验原理,理解实验依据。(3)明确实验中的问题要求和实验变量。确定处理自变量(实验变量)、因变量(反应变量)、无关变量。(1)编写步骤:首先分组编号;其次材料处理不施加实验变量设为对照组,施加实验变量设为实验组,控制无关变量;观察或测量并记录实验结果。(2)预测结果与结论:表述方式因实验类型不同有所区别。1科学施肥可使作物接近最高产量而又不会造成肥料浪费。实验表明锌肥的施用量与番茄的果实产量密切相关,如图为实验结果曲线图,请完善探究实验的相关问题。(1)实验目的:_。材料用具: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本实验SO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忽略),用相同的杉木糠和土壤浸出液栽培的240株长势相同的番茄幼苗。(2)实验步骤:将240株番茄幼苗平均分成_组并编号;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将幼苗培养至花蕾期,_;继续培养至果实成熟,_。绘制实验结果曲线图(如图)。(3)实验分析与结论:结果表明,施用锌肥的最佳浓度范围是_。根据该实验的结果分析科学施肥的理由:_。思维导表第一步:审准目的、原理和要求分析曲线可知硫酸锌溶液浓度不同,果实产量不同,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锌肥的施用量对果实产量的影响。第二步:确定和处理三种变量自变量是硫酸锌溶液浓度,因变量是果实产量,无关变量有环境条件、所用的杉木糠和土壤浸出液、番茄幼苗的长势、实验组中硫酸锌溶液和对照组中蒸馏水的使用量。第三步:编写步骤,预测结果与结论(1)确定对照及分组:不施锌肥(喷蒸馏水)的为对照组,由曲线图可看出绘了8个点,即分了8组。(2)实验组喷施适量且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对照组喷施等量的蒸馏水,继续培养至果实成熟,称出每组番茄所结果实的产量。(3)由曲线图可知,施用锌肥的最佳浓度范围应该是果实产量最高时的浓度范围,即1216_mgL1。(4)由曲线图可知锌肥的施用量超过最佳浓度范围时会有什么后果?使果实产量下降,并造成浪费。答案(1)探究锌肥施用量对番茄果实产量的影响(探究种植番茄时施用锌肥的最佳浓度范围)(2)8实验组喷洒适量且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对照组喷洒等量的蒸馏水称量每组番茄所结果实的产量(3)1216 mgL1锌肥施用量超过最佳范围(1216 mgL1)时果实产量下降,且造成浪费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本实验研究的是“锌肥的施用量与番茄的果实产量的关系”,曲线图上可以看出“不同硫酸锌溶液浓度下,番茄果实产量不同”,因此本实验的目的就是“探究锌肥施用量对番茄果实产量的影响”。(2)题中曲线图横坐标中不同硫酸锌溶液浓度的数量是分组的依据。曲线图中给出了7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再考虑要设计对照实验,因此要把240株番茄幼苗平均分成8组。在花蕾期,7个实验组喷洒适量且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对照组喷洒等量的蒸馏水。通过比较成熟后各组番茄果实的产量得出结论。(3)根据曲线图可判断,硫酸锌浓度在1216 mgL1时,番茄产量最高,超过此浓度范围果实产量下降。2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的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实验原理: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水平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材料用具:正常小鼠4只、注射器、胰岛素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1)实验步骤:将正常小鼠随机均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_。给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小鼠_。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小鼠_。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_。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得到缓解,B组小鼠_。(2)该实验过程可以说明_。(3)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_。思维导表第一步:审准目的、原理和要求(1)实验目的: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2)实验原理:先注射胰岛素,出现低血糖症状,再注射葡萄糖溶液,低血糖症状得到缓解。第二步:确定和处理三种变量自变量:胰岛素含量;因变量:小鼠的活动情况;无关变量有:所选正常小鼠的生理状态、所使用的溶液的量。第三步:编写步骤,预测结果与结论步骤补充:给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预测结果: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B组小鼠的活动状况无变化;A组小鼠的低血糖症状得到缓解,B组小鼠的活动状况仍无变化。答案(1)小鼠的活动状况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活动状况无变化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活动状况无变化(2)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3)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小鼠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引起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低血糖症状技法链接解答此类试题时要紧扣题意,仔细结合上下文进行补充。其突破方法是:(1)补充实验原理类:需深入分析题目中与实验原理有关的内容,如对照组实验、重要实验步骤、重要实验装置、完善实验装置、完善实验所用的实验方法等,在此基础上,联系教材中相关联的原理、知识点进行知识迁移,归纳出其原理。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点是看我们能否对教材中基础实验的原理深刻理解,能否对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是否学会了类比迁移。(2)补充实验步骤类:需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变量,审读所提供的信息中是否准确控制了实验变量,是否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对此类问题的考查,主要是看学生是否知道实验变量的控制及实验原则的遵循。(3)预测实验结果类:需认真分析实验目的和相关知识,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一定要辨别实验是属于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各种可能性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结论。无论是哪种情况,文字描述应力求简练、准确、科学。1纳米银由于抗菌性能良好而被广泛应用于食物容器、个人护理品等商品中,但其释放到水环境中的风险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用单细胞小球藻研究纳米银的毒性,开展了如图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计数法研究“纳米银”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情况,结果如图甲,据图可知纳米银在_条件下的毒性更强。实验中需要使用_和显微镜对小球藻进行计数。(2)用溶氧法进一步探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结果如图乙。材料用具: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培养液、小球藻若干、密闭锥形瓶若干、溶氧测定仪、蒸馏水等。实验步骤:第一步:将小球藻平均分为A、B两组,A、B组又各分为_个小组并编号,分别放入密闭锥形瓶中培养。第二步:A、B组中的实验组都分别加_,对照组加等量蒸馏水。第三步:A组全部放在4 000 lx光照条件下培养,B组全部放在黑暗条件下培养,温度等其他条件_,培养10 min后,检测各个锥形瓶中_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乙其中系列1表示水体中的初始溶氧量,则系列_表示A组实验数据。若不加纳米银,小球藻的总光合作用速率约为_ mg/(Lmin)溶解氧。综上研究,可得出实验结论:_。答案(1)黑暗血细胞(血球)计数板(2)6等量的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相同且适宜溶氧量20.95纳米银能抑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对呼吸作用的抑制更为显著解析(1)分析甲图可知,相同纳米银浓度下,黑暗时对小球藻生长状况的抑制率比光照条件下更高,因此黑暗条件下纳米银毒性更高;由于小球藻是单细胞植物,对于小球藻的统计方法可以用血细胞(血球)计数板和显微镜对小球藻进行计数。(2)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此实验分为两大组,一组是黑暗条件下探究纳米银的浓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光照条件下探究纳米银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因变量是培养液中氧气的增加量或减少量,曲线中有5个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加上空白对照,每一组又分为6个小组,按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由于A组是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若初始培养液中氧气浓度是系列1,光合作用过程释放氧气,因此系列2为A组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系列3是B组黑暗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强度是指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分析题图可知,10分钟后,不加纳米银的情况下氧气浓度增加了1468 mg/L,即净光合作用强度是每分钟为0.8 mg/L,黑暗条件下,10分钟后,不加纳米银的氧气浓度约为4.5 mg/L,即呼吸作用强度是每分钟(64.5) mg/L100.15 mg/L,因此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0.80.150.95 mg/(Lmin)。分析题图曲线可知,纳米银既能抑制小球藻的呼吸作用也能抑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而且对呼吸作用的抑制作用更显著。2果蝇的甲性状(长翅与残翅)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V和v控制,乙性状(野生型与突变型)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果蝇经过辐射处理后会导致基因突变,出现(胚胎时期)隐性纯合致死现象,致死情况如表:突变位点基因型致死情况常染色体vv不死亡X染色体XhY、XhXh死亡现有一只纯合长翅野生型雄果蝇幼体(VVXHY)经辐射处理,为探究该果蝇上述两对等位基因的突变情况,设计如下实验(每对基因只有一个会发生突变)。(1)实验步骤:步骤一:将该果蝇发育后的成体与纯合长翅野生型雌果蝇交配得F1。步骤二:将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步骤三: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回答下列问题: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_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由许多_连接而成的。若突变位点仅在常染色体,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野生型残翅野生型_。若突变位点仅在X染色体,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野生型雌蝇长翅野生型雄蝇_。(2)以上实验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答案(1)相对脱氧核苷酸15121(2)随机性解析(1)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的。亲本为纯合长翅野生型雄果蝇VVXHY和纯合长翅野生型雌果蝇VVXHXH。若突变位点仅在常染色体,则雄果蝇基因型为Vv,交配得F1为VVVv11,V的基因频率为,v的基因频率为,将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F2残翅vv为,长翅为1,因此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野生型残翅野生型151。亲本为纯合长翅野生型雄果蝇VVXHY和纯合长翅野生型雌果蝇VVXHXH。若突变位点仅在X染色体,则F1雌果蝇为XHXh,雄果蝇为XHY,将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野生型雌果蝇(XHXHXHXh)长翅野生型雄果蝇(XHY)21。(2)以上实验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的特点。3果蝇的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b)决定(如表1),现用6只果蝇进行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表2)。分析表格信息回答下列问题:表1 基因型饲喂条件BBBbbb正常饲喂褐色褐色黄色加入银盐饲喂黄色黄色黄色表2组别亲本(P)饲喂条件子代表现型及数量雌性雄性甲:黄色乙:黄色加入银盐饲喂全黄丙:褐色丁:黄色正常饲喂褐色78、黄色75戊:黄色己:褐色正常饲喂褐色113、黄色36注:亲代雄果蝇均是正常饲喂得到。(1)亲代雌果蝇中_在饲喂时一定添加了银盐。(2)果蝇甲的基因型可能是_。为确定其基因型,某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思路:步骤思路一思路二1用果蝇甲与_杂交将实验组中的子一代进行自由交配2_同思路一的步骤3观察并统计子代体色表现型及比例同思路一的步骤请补充完整:_;_。思路二中,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果蝇甲基因型为Bb。(3)已知基因T能够增强基因B的表达,使褐色果蝇表现为深褐色。在正常饲喂条件下进行如下实验:通过基因工程将一个基因T导入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中的某条染色体上(非B、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培育成一只转基因雌果蝇A;将雌果蝇A与黄色雄果蝇杂交得到F1,F1中黄色褐色深褐色_;为确定基因T所在的染色体,选出F1中的深褐色果蝇进行自由交配。若基因T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代出现深褐色果蝇的概率为_;若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代中雌果蝇和雄果蝇的体色种类分别是_。答案(1)戊(2)BB、Bb或bb正常饲喂的黄色雄果蝇子代用不含银盐的食物饲养褐色黄色79(3)2112种和3种解析(1)杂交组合中,在正常饲喂的情况下,子代果蝇出现褐色黄色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在正常饲喂情况下应该均表现为褐色,而亲代雌果蝇中戊表现为黄色,说明其在饲喂时一定添加了银盐。(2)果蝇甲表现为黄色,若甲在正常饲喂时生长,则其基因型为bb,若其在饲喂时添加了银盐,则其基因型可能是BB、Bb或bb,因此甲的基因型可能为BB、Bb或bb。要验证甲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法和自交法(让同种基因型雌雄果蝇交配)。思路一:采用测交法,即让果蝇甲与正常饲喂的黄色雄果蝇杂交,且子代用不含银盐的食物饲养,最后观察并统计子代体色表现型及比例。思路二:采用自交法,即将实验组的子代进行自由交配,且子代用不含银盐的食物饲养,最后观察并统计子代体色表现型及比例。由于“亲代雄果蝇均是正常饲喂得到”,因此乙的基因型为bb,若甲的基因型为Bb,则B基因频率为,b基因频率为,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后代中bb占,则B_占1,因此褐色黄色79。(3)导入基因T的个体可以看作是杂合子,若基因T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其基因型为Tt,因此果蝇A的基因型为BbTt,其与黄色雄果蝇(bbtt)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Tt(深褐色)Bbtt(褐色)bbTt(黄色)bbtt(黄色)1111,因此F1中黄色褐色深褐色比例为211。若基因T在X染色体上,则果蝇A的基因型为BbXTXt,其与黄色雄果蝇(bbXtY)杂交,F1中黄色褐色深褐色比例也为211。为确定基因T所在染色体,选出F1中的深褐色果蝇进行自由交配。若基因T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中的深褐色果蝇的基因型为BbTt,其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出现深褐色果蝇(B_T_)的概率为;若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则F1中的深褐色果蝇的基因型为BbXTXt、BbXTY,因此子代雌果蝇的体色有2种(深褐色和黄色),雄果蝇的体色有3种(深褐色、黄色和褐色)。4多数鱼类的体色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经研究发现,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当兴奋到达肾上腺时,其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色变浅;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反射弧角度分析,眼和松果体为_,其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_。肾上腺素能被体表黑色素细胞感知,原因是体表黑色素细胞膜上有_。(2)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由此推测,副交感神经末梢与体表黑色素细胞接触部位类似于_(结构),此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_(填“双向”或“单向”)的。(3)鱼体色的调节方式是_。(4)为验证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鱼体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内容。实验对象:体长约10 cm左右且体色相近的同种鲫鱼若干条。药品及用具:鱼用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注射器等。实验步骤:第一步:将鲫鱼平均分成三组,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放入三个玻璃缸中置于无光处饲养一段时间。第二步:给甲组鲫鱼腹腔中注入2 mL乙酰胆碱,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_,而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_作为对照。第三步:将装有上述处理后鲫鱼的玻璃缸置于_(无光/有光)处培养,约2 h后,观察比较三组鲫鱼体表颜色的变化。预期实验结果:甲、乙、丙三组鱼的体色由浅到深依次是_。答案(1)感受器外负内正受体(肾上腺素受体)(2)突触单向(3)神经和体液调节(4)等量的(2 mL)肾上腺素等量的(2 mL)鱼用生理盐水无光乙、丙、甲解析(1)据题意可知,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故鱼类的眼和松果体属于感受器;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肾上腺素能被体表黑色素细胞感知,原因是体表黑色素细胞膜上含有相应的受体。(2)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结构中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3)“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当兴奋到达肾上腺时,其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表颜色变浅”是体液调节,“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是神经调节。(4)生物实验的原则是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在完成实验操作步骤过程中,要控制好自变量;所以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等量的肾上腺素,而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等量的鱼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根据第一步可知,饲养条件为无光;因为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色变浅;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所以预期实验结果为:甲、乙、丙三组鱼的体色由浅到深依次是乙、丙、甲。5促甲状腺激素能调节甲状腺激素的量,同时其自身含量受到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为了验证上述结论,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材料:15只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雄兔,适宜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生理盐水、注射器等。(1)实验思路:将15只雄兔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_。甲组每只兔注射等量且适量的生理盐水作对照,乙组_,丙组_。待实验兔安静后,在相同条件下定时连续测定甲组每只兔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乙组的促甲状躲激素含量、丙组的甲状腺激素含量。_。(2)结果预测:设计不同坐标系,以曲线形式预测乙、丙的实验结果。(3)促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形成和分泌外,还具有_功能。答案(1)测定各组每只兔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含量,记录数据并计算各组平均值每只兔注射等量且适量的甲状腺激素每只兔注射等量且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记录各组测得的数据并计算各组平均值(2)如图所示:(3)调节(维持)甲状腺的形态发育解析(1)实验步骤:根据等量原则,进行分组:将15只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雄兔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测定各组每只兔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含量,记录数据并计算各组平均值。根据单一变量原则,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甲组每只兔注射等量且适量的生理盐水作对照,乙组每只兔注射等量且适量的甲状腺激素,丙组每只兔注射等量且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待实验兔安静后,在相同条件下定时连续测定甲组每只兔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乙组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丙组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记录各组测得的数据并计算各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2)由于材料是健康的雄兔,因此乙组每只兔注射等量且适量的甲状腺激素,会反过来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因此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会有所降低,随着内环境调节,之后会恢复到正常水平,如下图的左图。丙组每只兔注射等量且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增多,之后逐渐会恢复到正常水平,如下图的右图。(3)促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维持)甲状腺的形态发育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形成、分泌的功能。6研究发现血糖水平的升高与多种激素有关。用不同激素处理生理状况相同的3组健康小鼠(每种激素在不同组别的剂量相同),分别测定处理前、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如下表:组别实验处理血糖浓度(g/L)处理前处理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甲胰高血糖素1.001.281.201.101.10乙激素X1.001.021.001.051.01丙胰高血糖素激素X1.001.501.601.561.50(1)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2)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激素X的作用是_。(3)另有一小鼠出现糖尿病症状,研究人员分析病因提出两种假设:假设认为病鼠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破坏;假设认为病鼠的胰岛B细胞正常,但组织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实验步骤:首先,在空腹状态下检测该病鼠血液中_水平,测定值为a;然后,注射一定剂量的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测相同指标,测定值为b。结果分析:若_,则假设成立。若_,则假设成立,此时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_的功能不能发挥,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答案(1)不同的激素处理(2)促进胰高血糖素生理作用的发挥,使血糖浓度升高,但其本身不能升高血糖浓度(3)胰岛素a与b大致相等a明显小于b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解析(1)由表格中的实验处理可以看出;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激素处理。(2)通过表格中的甲组数据可以看出胰高血糖素单独作用能升高血糖,丙组:胰高血糖素激素X,升高血糖的效果强于甲组,乙组单独的激素X作用,不能升高血糖,可见激素X的作用是促进胰高血糖素生理作用的发挥,使血糖水平升高,但其本身不能升高血糖浓度。(3)若病鼠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破坏,则注射一定剂量的葡萄糖溶液,病鼠的胰岛素含量不会发生变化;若病鼠的胰岛B细胞正常,但组织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则注射一定剂量的葡萄糖溶液,病鼠的胰岛素含量会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