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三轮冲刺 题型突破 7_ 高考化学实战策略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53231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 题型突破 7_ 高考化学实战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 题型突破 7_ 高考化学实战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 题型突破 7_ 高考化学实战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讲 高考化学实战策略从升学角度讲,我们最终要做“人家”的题,让“人家”评卷,从而决定自己的命运,因此析题答题要多“设身处地”。规范解题时心中要装着三个人:一个是高素质的自我,二是精明的命题者,三是挑剔的阅卷者。 内强素质是自我规范的前提,平日测练我们都要注意各环节的规范,久而久之,规范的“习惯”才会升华成“自然”的规范。一般说来,命题者总是会通过精心设计题干,在题目的知识载体中,借助于“情境、立意、设问”的巧妙角度等,嵌进一些并非显露的信息或题障,以充分体现题目良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如果应试者不去认真研析命题意图,只是一味地“凭印象、凭经验、凭感觉”去思考问题,则一定会被一些表观而非本质的东西诱进陷阱。我们做出的高考题是让阅卷人看的,如果做题时只“唯我”而不设身处地地从评卷角度去考虑,那么一定会吃亏的。 解答和书写时应时刻想到如下问题:这样写阅卷时能否看清?这是不是最佳角度?标准答案会从哪个角度设置?这样的格式和布局是否有利于阅卷?某些字符的书写是否会造成歧义或产生误会?专业术语、专用符号(名词)的运用是否符合阅读或使用习惯等等。 一、构建能想到答案得高分的知识体系 二、构建能想到答案得高分的能力体系 【典型例题】例1、为了检验Pb(NO3)2热分解的产物,有人用示意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铁夹和加热设备均略去)实验时在试管中放入研细的Pb(NO3)2晶体;实验结束后,试管中得到黄色粉末(PbO),U型管下部有少量液体X,集气瓶中收集到无色气体Y。(如图)回答下面问题:(1)液体X可能是_;气体Y可_ 。(2)用简单的实验证实(1)中的判断对X的判断 对Y的判断例2、下图为某些元素单质的沸点与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图,其中各点为周期表前20号中的部分元素,原子序数连续。(1)由元素A、B构成的A2B2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A2B2与水反应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并有沉淀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测得相同条件下一定量的A单质分别在空气和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产物的成分(体积分数)如下表。A在纯氧中燃烧产物里AO3含量比空气中少的原因:_。例3、利用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示意如下:依据上述流程,完成下列填空:(1)天然气脱硫时的化学方程式是_。 (2)n mol CH4经一次转化后产生CO mol、产生H2 mol(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3)整个流程有三处循环,一是Fe(OH)3循环,二是K2CO3(aq)循环,请在上述流程图中标出第三处循环(循环方向、循环物质)。例4、已知:4Na2SO3 3Na2SO4Na2S 你如何设置信息,让学生书写出此化学方程式?赏析: 已知Na2SO3在高温下发生分解,得到两种产物。某同学称 取50.4 g纯净的Na2SO3(摩尔质量126 gmol1)在高温下隔绝 空气加热至恒重,将其完全溶于水配成1 L溶液,并测溶液的pH。测得溶液的pH大于0.1 molL-1 Na2SO3溶液的pH,原因是 (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 。Na2SO3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选择题: 6、分类、生活、化学与社会 7、离子方程式与化学事实 五排 8、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电化学 9、条件、速率、平衡、等效平衡 图像 10、弱电解质的判定、水(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 11、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物质分离和检验 12、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例5、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 + Fe3+Cu2+ + Fe2+ B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Na2O2 + H2O2Na+ + 2OH + O2 C将适量SO2通入次氯酸钡溶液: Ba2+2ClO- +2 SO2+2 H2O BaSO4+4H+ + 2Cl + SO42 D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 2MnO4- + 6H+ + 5H2O2 2Mn2+ + 5O2 + 8H2O 例6某新型电池,以NaBH4(B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该电池可用作深水勘探等无空气环境电源,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BH4 + 8OH - 8e = BO2 + 6H2O 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H2O2 + 2e + 2H+ = 2H2O C每消耗3mol H2O2,转移3mol e D电池工作时Na+从b极区移向a极区总对策: 一剑封喉(直选) 两害取轻 三项暗示(排除) 四项必看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