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1课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案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41764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1课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1课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1课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试说明要求】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设计思路】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全面正确认识这个特征,不仅有利于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域分异,而且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诊断,二是建构地理知识体系,三是进行解题方法归纳解和解题训练。旨在引领学生主动地想、积极地讲、专心地练,从而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复习任务。第一课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二是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三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图1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组成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地理环境整体性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圈层间的物质运动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图1【教学目标】 1利用课前准备中的自我诊断部分对“自然地理要素”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考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检查,找出知识的缺漏。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3利用近几年高考题进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部分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4通过拓展训练题的讨论,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重难点分析】复习重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复习难点: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结合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情诊断使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关于考试内容要求的自我诊断,诊断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根据自己完成的课前准备部分,回答的自我诊断题的答案,充分展示自己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已有的关于“自然地理要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考点认知基础及差异表现;了解学生完成课前自我诊断的情况与学习需求;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学习目标展示投影考试说明具体考试内容要求,要求说出关键词。朗读考试内容要求;迅速说出考点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复习中的有意注意。第二部分:复习内容设计知识建构:师生共同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图1)。学生读图回顾: “自然地理要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考点。利用图1将本节课基础知识做一回顾,唤醒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记忆;抓住考查的重点、学生的易错点,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考点诠释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内容解析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是陆地环境的五大组成要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由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往往针对某些自然地理要素并进而影响整个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探究活动1: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相互作用,完成下列各题。(1)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和等要素组成。(2) 箭头反映出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系是和,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 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探究活动2: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典型例题1 (2002年全国卷)图2图3图2表示某树木年轮截面的一部分,标号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年轮。该树生长地区7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读图完成(1)-(3)题。(1)植物生长与气候密切相关,在气温变化较稳定的前提下,图3中表示三个时间段逐年降水量的图依次是: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1的图(图2、图3)。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选择高考题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指导学生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2)该树生长地点可能在: A 30S,118E B23.5N,130E C 44S,173E D30N,118E(3)该树生长地区自然带可能为:A亚寒带针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雨林带 D.温带草原带答案:(1)C (2)A (3)B思路点拨:本组试题提供的背景材料是一幅表示某树木年轮的示意图,并配有一段文字加以说明。要求学生根据资料推断该地的地理位置、对应的气候类型和自然带。问题将该地区的气候(气温、降水)、生物(植被、自然带)等要素联系起来。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性是解答本题的钥匙,由某一地理要素推知其他要素,侧重于气候对其他要素的影响。考点诠释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内容解析单纯以地理环境整体性命题的情况比较少,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关键是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观念,用这种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地理问题。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首先表现为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协调性)(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另一表现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即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牵动性)。如人类对碳元素的影响,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大气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并引起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牵一发而动全身”。(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图4化不可避免地影响或波及到其他地区(波及性)。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会导致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加大洪水威胁;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发展导致华北和东北沙尘暴的频繁发生等等。2地理环境整体性是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以上分析可知,地理要素不是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在空间上的偶然结合,而是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一系列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探究活动3: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2。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3的图(图6、图7)。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3。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选择上海高考题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指导学生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 典型例题2 (201 5年江苏卷)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图5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图5(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湿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答案:(1)D (2)C思路点拨:本题组考查了等值线的判读及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等知识。第(1)题,喜马拉雅山东端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因此林线较高。故答案为D。第(2)题,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这里纬度高,气温低,河谷和平地冻土广泛分布,所以不利于森林的分布。故答案为C。探究活动4: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3。典型例题3 (201 2年上海卷)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2的图(图5)。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2。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选择江苏高考题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指导学生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图6 非洲自然带分布简图图7非洲三地气温 降水量图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读图6、图7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试题明确要求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首先从图中判断出乙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明确气候特征,再结合地形特征推到刚果河的水文特征。第三部依据气候特征推到该地的植被类型。重点图像土 壤气 候地 貌生 物水 文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图像解析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是陆地环境的五大组成要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由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往往针对某些自然地理要素并进而影响整个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