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五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点二 探究组成、性质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教学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38985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五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点二 探究组成、性质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五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点二 探究组成、性质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五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点二 探究组成、性质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1)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2)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3)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4)实验方案设计的步骤明确目的、原理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目的,弄清题给信息,结合已学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等明确实验原理。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及温度是否可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等,选择合理的仪器和药品。设计装置、步骤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完整而又简明的实验操作步骤。记录现象、数据观察实验现象,全面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推理等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5)实验方案设计的注意事项实验操作顺序装置选择与连接气密性检查加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开始实验(按程序)拆卸仪器其他处理等。加热操作先后顺序的选择若气体制备实验需加热,应先加热气体发生装置,通入气体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后,再给实验中需要加热的物质加热。目的是:a.防止爆炸(如氢气还原氧化铜);b.保证产品纯度,防止反应物或生成物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熄灭酒精灯的顺序则相反。实验中试剂或产物防止变质或损失a实验中反应物或产物若易吸水、潮解、水解等,要采取措施防止吸水;b易挥发的液体产物要及时冷却;c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需在反应装置中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导管、竖直的干燥管、冷凝管等);d注意防止倒吸的问题。仪器选用及连接顺序(6)化学实验设计要做到“六防”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或用CO、H2还原CuO(或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暴沸:加热液体混合物时要加入沸石。防氧化:实验过程中要防止易被氧化的物质与空气中的O2接触,如H2还原CuO时要“先灭灯后停氢”。防水解:实验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要在装置的前后增加干燥装置。防倒吸:实验中使用或制取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H3、HCl等)要设置防倒吸装置。防污染:实验中使用或制取有毒气体(如Cl2、SO2、CO、NO2、NO、H2S等),要进行尾气处理。学霸巧学卡解答实验方案设计题应注意的问题(1)药品和装置是部分给出还是有剩余若药品和装置是部分给出,则应作必要的补充,若有剩余,则应进行筛选。(2)题目条件有无特殊要求如采用最简单或最合理的实验步骤,这些要求对考虑反应原理、选择药品和装置、确定操作步骤都作了限定,必须高度重视。(3)实验过程中的隐蔽性操作如某些必要的干燥、除杂、冷凝等,这些都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操作,但容易被忽略。(4)药品和仪器的规格有些题目要求指出药品的名称,如有些药品应准确描述为硫酸铜粉末、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饱和NaHCO3溶液、NaOH溶液等,此外也应注意某些仪器的规格。(5)会画简单的实验装置图考纲要求能够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可用“装置图示意”表示。补画装置图的题目中,装置图画得不准确也会失分。(6)其他应注意的问题冷凝回流、冷却、防倒吸问题,具有特殊作用的实验改进装置等。如为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流出,用橡皮管连接成连通装置;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在发生装置中的漏斗末端套一支小试管等。2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类型(1)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在进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时,要充分了解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与制法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根据物质的结构特点,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来探究或验证物质所具有的一些性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观察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及结论。图示如下:(2)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通过特定的反应现象,推断被检验物质是否存在。其图示如下:物质检验在对物质进行检验或鉴别时,一般的原则是:给出n种物质进行鉴别,一般只需检验n1种即可;物理和化学方法可并用,一般先用物理方法(如物质的颜色、气味、水溶性等),再用化学方法;设计的实验步骤越简单越好,实验现象越明显越好;有干扰离子存在时,应先排除干扰,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3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1)化学实验评价的内容评价实验原理是否明确、合理。评价实验方案是否安全、可行。评价药品、仪器是否方便、易得。评价实验现象和结论是否明显、清晰。(2)实验方案优劣的选择选择包括仪器的选择、药品的选择、连接方式的选择等。仪器的选择包括发生装置(几种基本类型)、净化装置(除杂质的试剂与顺序)、反应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的选择;药品的选择包括种类、浓度、物质状态等的选择;连接方式的选择,包括仪器的先后顺序、导管接口的连接方式等的选择。评价对几个实验方案的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作出判断。要考虑是否合理、有无干扰现象、经济上是否合算和对环境有无污染等。最佳方案的选用几个实验方案都能达到目的,应分析各方案的优劣并选出其中最佳的个。所谓最佳,无非是装置最简单、药品容易取得且价格低廉、原料利用率高、现象明显、无干扰物质以及无污染等。(3)化学实验评价的五大视角可行性视角:只有合理且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才有意义。可行性是方案的第一要素,评价方案时应注意从实验原理和操作两个方面分析:a理论上要科学合理。b操作上要简单可行。经济效益视角:评价一种实验方案,不仅要从科学性上判断是否可行,还要从经济效益上考虑是否切合实际。绿色化视角a分析实验药品是否有毒,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b仪器药品是否价格低廉、便宜易得;c反应是否充分,原子经济性强。安全性视角a避免炸裂:受热不均匀、液体倒吸、气流不畅、易燃气体中混有助燃气体等。b防污染:有毒尾气未经处理、剩余药品随意丢弃、实验产生的废液肆意倾倒等。c防失火:点燃或熄灭酒精灯的方法不正确、易燃试剂与明火接触等。d防吸水:极易水解、吸水性强(潮解)的物质未密封保存或与潮湿空气接触,大量吸水导致液体溢出或药品变质等。规范性视角a仪器的安装与拆卸。b试剂添加的顺序与用量。c加热的方式方法和时机。d仪器的查漏、气密性检验。e温度计的规范使用、水银球的位置。f实验数据的读取。g冷却、冷凝的方法等。4探究型实验(1)探究实验题的结构特点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表达能力。试题往往以一个具体的化学问题或化学现象为背景,在实验结果不知晓的情况下,由实验者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的,因此就会涉及结果假设和设计方案以及预测现象、结果的内容。(2)探究性实验的常见类型对未知产物的探究通过化学反应原理猜测可能生成哪些物质,对这些物质逐一进行检验来确定究竟含有哪些物质。虽然探究性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但在问题中常常包含了对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如:a常见物质分离的提纯方法:结晶法、蒸馏法、过滤法、升华法、萃取法、渗析法等。b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等方法。c熟悉重点的操作:气密性检查、测量气体体积、防倒吸、防污染等。物质性质的探究a在探究过程中往往可以利用对比实验,即设置几组平行实验来进行对照和比较,从而研究和揭示某种规律,解释某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或证明某种反应机理。b无机物、有机物性质的探究,必须在牢牢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大胆猜想,细心论证。脱离元素化合物知识,独立看待实验问题是不科学的,只有灵活运用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才能变探究型实验为验证型实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3)解答探究性实验题的基本思路可用以下流程图表示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设计验证方案观察实验发现特殊现象,提出新猜想现象得出结论提出问题要提出问题,首先得发现问题,对题给信息进行对比、质疑,通过思考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此外,实验中出现的特殊现象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契机。提出猜想所谓猜想就是根据已有知识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几种可能的情况。有些问题,结论有多种可能(即猜想),只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设计验证方案提出猜想后,就要结合题给条件,设计出科学、合理、安全的实验方案,对可能的情况进行探究。实验设计中,关键是试剂的选择和实验条件的控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或计算分析,从而得出结论。1.下列叙述和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叙述叙述AKNO3的溶解度大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BBaSO4难溶于酸用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SOC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DCa(OH)2能制成澄清石灰水可配制2.0 molL1的Ca(OH)2溶液答案B解析A中的两个陈述均正确,但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主要是利用二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的原理;B中利用了常见难溶性钡盐中只有BaSO4难溶于酸的原理,正确;C中NH3溶于水呈碱性与NH3可做喷泉实验没有关系,NH3可做喷泉实验是因为NH3极易溶于水;D中陈述错误,Ca(OH)2是微溶物质,不可能配制出2.0 molL1 的Ca(OH)2溶液。2下列从原料及有关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方案是哪个?方案1CCOCO2Na2CO3方案2CuCu(NO3)2溶液Cu(OH)2方案3CaOCa(OH2)溶液NaOH溶液方案4FeFe2O3Fe2(SO4)3溶液答案方案3解析C在空气中燃烧不能得纯净的CO,方案1不合理;AgNO3溶液价格较高,不经济,方案2不合理;Fe在O2中燃烧的产物是Fe3O4而不是Fe2O3,方案4不合理。考法综述近年来高考越来越注重化学中的科学探究方法及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应对此类考点时,需要掌握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题型特点及解题方法思路,而对于物质性质的探究与评价类试题,解题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然后结合所给实验装置或实验步骤分析反应原理,分析出可能具有哪些性质、能用哪些方法来验证、方案是否完整合理、有无干扰现象、经济上是否合算和是否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最后整理出解题思路。命题法1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典例1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并探究其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发生装置中除圆底烧瓶、酒精灯和导管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2)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是_。(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C中品红溶液褪色,推测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为了证明FeBr2与Cl2确实发生了此反应,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实验后,取少量B中溶液,_。(4)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经分析:D中溶液仍呈强碱性,且一定存在Cl、OH和SO。对于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该学习小组提出以下3种假设。假设1:只存在SO;假设2:只存在ClO;假设3:既不存在SO,也不存在ClO。判断不可能同时存在SO和ClO的理由是_。现限选以下试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完善实验步骤并填写预期现象。a3 mol/L硫酸b0.01 mol/L KMnO4溶液c1 mol/L BaCl2溶液d淀粉碘化钾溶液e酚酞溶液步骤一:取少量吸收液分装于甲、乙两试管中。步骤二:向甲试管中滴加少量_(填序号),若溶液_(填现象),则假设1成立。步骤三:向乙试管中滴加少量_(填序号),若溶液_(填现象),则假设2成立,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解析(1)MnO2盛放在圆底烧瓶中,浓盐酸盛放在分液漏斗中。(2)加热条件下Mn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的Cl2中含有HCl,用饱和食盐水可除去HCl。(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C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FeBr2溶液中的Fe2、Br分别全部被Cl2氧化为Fe3、Br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Fe36Cl2Br2,只要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既存在Fe3又存在Br2即可说明发生了该反应,Fe3可用KSCN溶液检验,Br2可根据其溶解在CCl4溶液中的颜色来检验。(4)因SO具有还原性,ClO具有氧化性,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大量共存。假设1只存在SO,可利用SO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来证明。假设2只存在ClO,可利用ClO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将I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蓝色来证明。答案(1)分液漏斗(2)饱和食盐水(3)2Fe24Br3Cl2=2Fe36Cl2Br2滴加KSCN溶液;另取少量B中溶液,加入CCl4溶液萃取(4)SO和ClO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ab褪色ad变蓝色ClO2I2H=ClI2H2O【解题法】物质性质实验题的解题策略和答题规范(1)解题策略性质验证型实验题的关键是结合题目要求和所给的仪器、装置以及所给的试剂,了解命题的意图。一般思路是:已给出试剂或装置(仪器)的实验该类题目的关键是通读全题,结合题意或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弄清楚在某一仪器处发生的反应或该反应的现象,同时要理解设置的仪器或装置的目的。这样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已知反应或反应现象及仪器操作要求该类题目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现象或操作要求等,通过所学元素化合物性质或化学实验的仪器使用和基本操作,确定此处缺少的试剂或缺少的装置或仪器。(2)答题规范注意回答问题时,一定要锤炼语言,使自己的语言描述准确、规范,避免“心里知道却说不清”的现象。如对实验的描述可按“操作、现象、结论”的顺序组织语言。另外叙述要精确,表达要清楚。命题法2探究型实验设计典例2Na2O2是常用的强氧化剂,CO和H2是常用的还原剂。某学习小组以“探究过氧化钠能否氧化CO、H2”为目标开展下列研究:【提出假设】假设1:过氧化钠只氧化CO;假设2:过氧化钠只氧化H2;假设3:_。【查阅资料】赤热的焦炭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同时CO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少量的CO2。【设计实验】学习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目标设计如下实验(假设装置中药品都充足)主要实验步骤: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点燃A处酒精灯,缓慢通入水蒸气,待装置内空气排尽后,点燃C处酒精灯;浅黄色的过氧化钠熔融完全变白色时,熄灭C处酒精灯;继续通入水蒸气至C处玻璃管冷却,停止通水蒸气并熄灭A处酒精灯。实验过程中,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问题探究】(1)上述方案有不足之处,请你提出修改建议:_。B装置的作用是_。(2)确认步骤“装置内空气排尽”的操作是_。(3)预测C处玻璃管里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实验室提供如下试剂:酚酞溶液、氯化钡溶液、澄清石灰水、盐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铁溶液、硫酸铜溶液。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认C玻璃管里白色固体的成分并填写实验报告(可以补充,也可以不填满):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123【应用拓展】设计一个简单实验确认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过氧化钠:_。解析【提出假设】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H2、CO中的一种或者两种,据此可提出假设3。【问题探究】(1)根据题给资料知,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H2和少量CO2,由于CO2和水蒸气都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故在H2和CO与过氧化钠反应之前必须除去水蒸气和CO2;如果装置空气不排出,空气中的O2与H2、CO反应可能发生危险,并干扰实验。(2)收集尾气验纯,可以确认装置内空气是否排尽。(3)由于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都没有现象,说明C中反应无CO2、H2O生成,过氧化钠由浅黄色变成白色粉末,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可能是CO或H2或CO和H2与过氧化钠发生了反应。(4)证明白色固体是否含碳酸钠、氢氧化钠,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碳酸钠,用澄清石灰水会引入OH,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应用拓展】根据Na2O2能与H2O反应或者利用Na2O2具有漂白性可设计出检验Na2O2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答案【提出假设】过氧化钠既能氧化CO,又能氧化H2【问题探究】(1)在E装置后的导管处接一个气球(或放一盏点燃的酒精灯)吸收CO、H2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2)在E处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若气体安静燃烧或有轻微的爆鸣声,证明装置内空气已排尽(3)Na2O2H22NaOHNa2O2CONa2CO3(4)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1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白色固体中含有碳酸钠;若无现象,则说明白色固体中不含碳酸钠2在第1步的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说明白色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否则,不含氢氧化钠【应用拓展】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无气泡产生,则说明白色固体中不含过氧化钠(或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红色不褪色,则说明白色固体中不含过氧化钠,否则白色固体中含过氧化钠)【解题法】解探究性实验题的主要方法(1)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此类题目中经常给出表格,大多数表格中设置横标目和纵标目,围绕所探究的主题,给出实验编号、实验目的、实验条件以及实验数据,它是提供一个有序的框架。解题时首先要看清纵横标目所表示的含义,以变量和不变量为两条线索分析各数据之间的关系,找出变化规律。(2)变量控制的方法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变一定多”,既便于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又能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对照原则:通常一个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3)假设的方法假设时一般是根据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要紧密联系探究主题,明确假设要求,不能作出与探究主题不符的假设。充分利用题给假设寻找线索,找出假设的角度,完成其他的假设。a要注意假设的指向性,假设要有依据,即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假设;b假设的结果和现象应有因果联系,假设时无需考虑假设的结论是否正确,只要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假设即可;c假设要有可检验性,假设的结果和因素之间的关系正确与否,可以设计一定的方案去检验。命题法3工艺流程中的实验分析典例3二氧化铈(CeO2)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以及其他少量可溶于稀酸的物质)。某课题组以此粉末为原料回收铈,设计实验流程如下:(1)洗涤滤渣A的目的是为了除去_(填离子符号),检验该离子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2)第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滤渣B的主要成分是_。(3)萃取是分离稀土元素的常用方法。已知化合物TBP作为萃取剂能将铈离子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TBP_(填“能”或“不能”)与水互溶。实验室进行萃取操作时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_、烧杯、玻璃棒、量筒等。(4)取上述流程中得到的Ce(OH)4产品0.536 g,加硫酸溶解后,用0.1000 molL1 FeS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铈被还原为Ce3),消耗25.00 mL标准溶液。该产品中Ce(OH)4的质量分数为_。解析(1)滤渣洗涤的目的是除去表面吸附的离子,本题中的离子有Fe3、Cl,而主要除去Fe3,否则在后续实验中被沉淀使产品不纯;(2)根据流程第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硅不溶于酸;(3)萃取剂与原溶剂不能互溶;(4)根据Ce(OH)4Fe2 208 g 1 mol m 0.100025.00103m0.52 g,纯度为0.52/0.53697.0%。答案(1)Fe3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然后加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若未见红色,则该离子洗净,反之,未洗净(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2CeO26HH2O2=2Ce34H2OO2二氧化硅(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不能分液漏斗(4)97.0%【解题法】解答流程图的方法和步骤由于题给信息比较新颖,且信息量较大,在解题时首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认真审题,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点。(1)第一步,浏览全题,整体分析。读题头,明目的,划原料产品。由于题头一般是简单介绍该工艺生产的原材料和工艺生产的目的(包括副产品),因此通过阅读流程图的题头,同学们首先明确目的,划出原料和产品(包括副产品)。读流程,析过程,推各步物质。分析推断出各步所得的物质,重点分析下列关系:a原料与产品:从某种原料出发,要得到最终产品,必须除去什么元素、引进什么元素?有时需要逆推。b步骤与目的:加入某种试剂,采取这样的方法,其目的是什么?一般只考虑与后面提问有关的步骤,其他不必清楚。(2)第二步,看清要求,分段解决。读信息,找规律,用规律解题。题干部分除框图外,还包括图下提供的信息,新信息是一些课本上未出现过但题中必须要用到的知识。所给信息一定有用,而且一定用到,有时还需分解、重组、迁移到本题中来。要求先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阅读题干时要随手画出题目中的相关信息,找出信息规律,应用信息规律推出上一步没有推出的物质。读设问,逐空填答,用语要规范。一般是56个问题左右,要逐空逐问地回答,用词要准确,语言要简练,化学用语要规范、化学或离子方程式要配平。1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及现象结论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反应中有NH3产生B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反应中有H2产生C收集气体的同时测得溶液的pH为8.6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化D将光亮的镁条放入pH为8.6的NaH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弱碱性溶液中OH氧化了Mg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通过实验及现象对此反应作出准确的分析:氯化铵溶液与镁条反应生成氯化镁、氨气和氢气,A、B项合理;因NH3H2O电离而使溶液显弱碱性,在弱碱性溶液中镁也可被氧化,C项合理;将镁条放入pH为8.6的NaH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根据C项实验知,应是镁与溶液中的H作用产生了氢气,D项不合理。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选项实验结论A稀硫酸Na2SAgNO3与AgCl的浊液Ksp(AgCl)Ksp(Ag2S)B浓硫酸蔗糖溴水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C稀盐酸Na2SO3Ba(NO3)2溶液SO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生成白色沉淀D浓硝酸Na2CO3Na2SiO3溶液酸性:硝酸碳酸硅酸答案B解析H2S可直接与AgNO3溶液作用生成黑色的Ag2S,故不能说明Ksp(AgCl)Ksp(Ag2S),A错误。浓硫酸滴入蔗糖中,处试管中观察到白色固体变黑,证明浓硫酸有脱水性;处试管中溴水褪色,说明有SO2生成(SO2Br22H2O=H2SO42HBr),从而证明浓硫酸有氧化性,B正确。SO2与Ba(NO3)2溶液反应可生成白色沉淀BaSO4 3Ba(NO3)23SO22H2O=3BaSO42NO4HNO3,但BaCl2与SO2不反应,C错误。浓硝酸挥发产生的HNO3蒸气也可直接与Na2SiO3溶液作用生成H2SiO3,故不能得出碳酸酸性大于硅酸的结论,D错误。3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CH3CH2Br在NaOH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将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用稀HNO3酸化,加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B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C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I2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D验证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将FeCl3溶液加入Mg(OH)2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答案B解析CH3CH2Br在NaOH溶液中水解会产生Br,先加稀硝酸中和NaOH,再加入AgNO3溶液检验Br的存在,A正确;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在酸性条件下NO能氧化Fe2生成Fe3,滴加KSCN溶液,溶液一定会变红,B错误;单质氧化性强弱可利用置换反应验证,C正确;溶解度小的沉淀容易向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转化,Mg(OH)2悬浊液中加入FeCl3溶液,沉淀由白色转化为红褐色,证明Fe(OH)3的溶解度更小,D正确。4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 ,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 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_。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_。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3)设计实验证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_。草酸为二元酸_。答案(1)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冷凝(水蒸气、草酸等),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干扰CO2的检验(2)F、D、G、H、D、I CuO 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向盛有少量NaHCO3的试管里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草酸的2倍解析(1)结合题给装置中装的药品知,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中有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装置C中观察到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入澄清石灰水前,气体进行了冷却,由题中信息知,草酸钙难溶于水,若气体不冷却,则挥发出的草酸蒸气也会进入装置C,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会干扰CO2的检验。(2)由题给实验仪器和药品知,CO应与装置H中固体反应,可推测装置H中固体为CuO,CO还原氧化铜生成Cu和CO2气体,然后把CO2通入到D中,结合装置H和装置D中的现象可判断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中是否含有CO。检验CO之前应先除去CO中混有的CO2,连接顺序为A、B、F、D、G、H、D、I。(3)向盛有碳酸氢钠的试管中加入草酸溶液,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草酸的酸性强于碳酸。证明草酸为二元酸可以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草酸的2倍。5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1)待实验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目的是使实验的反应达到_。(2)是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中_造成的影响。(3)和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如图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_极。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形管左管中滴加0.01 molL1 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_。(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转化原因是_。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_。 (6)实验中,还原性:IFe2;实验中,还原性: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答案(1)化学平衡状态(2)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的影响(3)加入Ag发生反应:AgI=AgI,c(I)降低;或增大c(Fe2),平衡均逆向移动(4)正 左管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5)Fe2随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 向右管中加入1 molL1 FeSO4溶液(6)该反应为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解析(1)溶液颜色不再改变,说明反应2Fe32I2Fe2I2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本小题考查空白对照实验的设计。(3)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解释。(4)根据原电池原理,实验中2Fe32I2Fe2I2正向进行,Fe3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故b作正极。滴加AgNO3溶液后,U形管左管中生成AgI黄色沉淀,使I的浓度降低,2Fe32I2Fe2I2逆向进行,则a极发生还原反应,a极作正极,故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5)c(Fe2)升高,导致Fe2的还原性强于I。当指针归零后,向右管中加入1 molL1 FeSO4溶液,也能使平衡逆向移动。6碳、硫的含量影响钢铁性能,碳、硫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是将钢样中碳、硫转化为气体,再用测碳、测硫装置进行测定。 (1)采用装置A,在高温下x克钢样中碳、硫转化为CO2、SO2。气体a的成分是_。若钢样中硫以FeS形式存在,A中反应:3FeS5O21_3_。(2)将气体a通入测硫酸装置中(如图),采用滴定法测定硫的含量。H2O2氧化SO2的化学方程式:_。 用NaOH溶液滴定生成的H2SO4,消耗z mL NaOH溶液。若消耗1 mL NaOH溶液相当于硫的质量为y克,则该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_。(3)将气体a通入测碳装置中(如下图),采用重量法测定碳的含量。气体a通过B和C的目的是_。计算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应测量的数据是_。答案(1)O2、SO2、CO2Fe3O4SO2(2)H2O2SO2=H2SO4(3)排除SO2对CO2测定的干扰吸收CO2前、后吸收瓶的质量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化学实验中的定量计算。(1)在高温下钢样中的碳、硫转化为氧化物,故气体a中含有CO2、SO2,另外气体a中还含有过量的O2。因为反应中生成SO2,根据S元素守恒可知,系数是3的物质为SO2,根据Fe元素守恒可知,系数是1的物质中含有3个Fe原子和4个O原子,为Fe3O4。(2)H2O2能将SO2氧化成H2SO4,反应方程式为H2O2SO2=H2SO4。由题意可知,钢样中硫全部生成硫酸,因消耗1 mL NaOH为相当于硫y g,故x g钢样共含有yz g硫,故硫的质量分数为100%。(3)因为气体a的成分为CO2、SO2、O2,在C装置中的K2Cr2O7具有强氧化性能吸收SO2,则B装置只能用于吸收O2。要测量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需要知道生成的气体中CO2的质量,故应测量的数据是CO2吸收瓶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即生成CO2的质量。7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Fe3与I的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1)取少量溶液1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淀粉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说明Fe3与I的反应有_生成(填化学式)。(2)上述操作1的名称:_,所用的主要仪器是_,上层溶液的颜色为_。(3)该小组对下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未见红色的原因,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猜想一:_;猜想二:残留的Fe3与SCN结合生成的Fe(SCN)3浓度极小,其溶液颜色肉眼无法观察。为了验证猜想,在查阅资料后,获得下列信息:Fe3可与Fe(CN)64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4Fe(CN)6溶液检验Fe3的灵敏度比用KSCN更高。(4)若猜想1成立,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5)若猜想2成立,请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答案(1)I2(2)分液分液漏斗紫色(或紫红色)(3)Fe3已全部转化为Fe2(4)2Fe32I=2Fe2I2(5)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另取少量下层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K4Fe(CN)6溶液,振荡产生蓝色沉淀,则猜想2成立解析(1)根据加入少量淀粉溶液,振荡,溶液变蓝,可知Fe3与I的反应有I2生成。(2)根据操作1得到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知该操作是分液,用到分液漏斗,上层溶液是碘的苯溶液,呈紫色或紫红色。(3)下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未见红色,说明该溶液没有Fe3,即Fe3全部被I还原,Fe3已全部转化为Fe2,反应为2Fe32I=2Fe2I2。验证猜想2,即用灵敏度更高的K4Fe(CN)6溶液检验Fe3。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探究海带中碘含量的测定和碘的制取。实验(一)碘含量的测定取0.0100 molL1的AgNO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取100.00 mL海带浸取原液至滴定池,用电势滴定法测定碘含量。测得的电动势(E)反映溶液中c(I)的变化,部分数据如下表:V(AgNO3)/mL15.0019.0019.8019.9820.0020.0221.0023.0025.00E/mV22520015010050.0175275300325实验(二)碘的制取另制海带浸取原液,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如下:已知:3I26NaOH=5NaINaIO33H2O。请回答:(1)实验(一)中的仪器名称:仪器A_,仪器B_。(2)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滴定曲线;该次滴定终点时用去AgNO3溶液的体积为_mL,计算得海带中碘的百分含量为_%。(3)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漏,检漏方法为_。步骤X中,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下列有关步骤Y的说法,正确的是_。A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B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C主要是除去海带浸取原液中的有机杂质DNaOH溶液可以由乙醇代替实验(二)中操作Z的名称是_。(4)方案甲中采用蒸馏不合理,理由是_。错因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是考查考生思维严密性的重要方式,也是考生极易出错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不能根据实验目的来分析题目中数据的用途及数据之间存在的联系,特别是对实验误差来源分析也是部分考生不能考虑到的。解析仪器A是坩埚;定容时需用到500 mL容量瓶;实验到滴定终点时,消耗的AgNO3标准溶液为20.00 mL,若设所得海带浸取原液中I浓度为x molL1,则0.010020100x,x0.0020,原样品中碘的物质的量为0.0020 molL1500103 L1103 mol;质量为127 gmol11103 mol0.127 g;百分含量为100%0.635%。步骤Y的目的是将碘转化为离子形式,反应所用碱液的浓度要合适,同时应该控制碱液的量。操作Z应为过滤。答案(1)坩埚500 mL容量瓶(2)如图20.00 0.635(3)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检查旋塞处是否漏水;将漏斗倒转过来,检查玻璃塞是否漏水液体分上下两层,下层呈紫红色AB过滤(4)碘易升华,会导致碘的损失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