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1_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DNA和蛋白质技术教学案(含解析)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3734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1_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DNA和蛋白质技术教学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1_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DNA和蛋白质技术教学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1_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DNA和蛋白质技术教学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DNA和蛋白质技术 1.植物的组织培养2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3.从生物组织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4.实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一、菊花组织培养1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和原理(1)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高度分化的细胞全能性表达的条件离体状态。营养物质:有机营养、无机营养。植物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无菌、适宜的外界条件。(3)过程2.菊花组织培养过程(1)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因素选材:一般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营养供应(2)实验操作过程制备MS固体培养基: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外植体消毒:接种:始终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对接种工具要用火焰灼烧灭菌。将菊花茎段插入培养基中时注意不要倒插培养与移栽:在1822 的无菌箱中培养,得到试管苗后进行移栽3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因素(1)培养材料不同的植物组织,培养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也容易进行组织培养。同一种植物材料,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对培养也有影响。幼龄、保存时间短的植物材料容易培养成功。(2)无菌条件培养基上有细菌等微生物存在时,它们比植物细胞生长、繁殖得更快,而且它们会产生毒素,使培养的植物细胞很快中毒死亡,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求进行一系列的消毒、灭菌,并且要求无菌操作。二、月季的花药培养1被子植物的花粉发育过程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双核期花粉粒2产生花粉植株的两条途径3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1)主要因素:材料的选择和培养基的组成。(2)月季花药培养一般选择单核期。三、DNA的粗提取与鉴定1基本原理2操作过程材料的选取:选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破碎细胞(以鸡血为例):鸡血细胞,加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用纱布过滤,收集滤液去除杂质:利用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的不同,通过控制NaCl溶液的浓度去除杂质DNA析出:将处理后的溶液过滤,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的、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DNA的鉴定:在溶有DNA的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中加热5 min,溶液变成蓝色易错警示!(1)本实验不能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作实验材料,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2)实验中两次使用蒸馏水,第一次的目的是使成熟的鸡血细胞涨破释放出DNA,第二次的目的是稀释NaCl溶液,使DNA从溶液中析出。(3)二苯胺试剂要现配现用,否则二苯胺会变成浅蓝色,影响鉴定效果。四、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1PCR原理DNA热变性原理,即:2PCR反应过程(1)变性:当温度上升到90_以上时,双链DNA解旋为单链。(2)复性:温度下降到55_左右时,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3)延伸:温度上升到72 左右时,溶液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A、T、C、G)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DNA链。五、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1方法及原理方法原理凝胶色谱法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电泳法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的不同2.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过程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1)提取玫瑰精油实验方法:水蒸气蒸馏法。实验流程(2)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方法:一般用压榨法。实验流程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 橘皮油再次过滤静置2胡萝卜素的提取(1)胡萝卜素的性质: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2)实验设计方法:萃取法,石油醚最适宜作萃取剂。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 胡萝卜素浓缩过滤(3)鉴定方法:纸层析法。高频考点一菊花的组织培养例1.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形成的幼芽细胞不具有细胞全能性B.在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加入聚乙二醇,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C.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外植体的细胞壁有利于脱分化的发生D.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将影响愈伤组织分化的方向【答案】D【变式探究】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下表。培养基编号浓度/mgL1m/%n/个6BAIAA10.5076.73.120.177.46.130.266.75.340.560.05.0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_和_两类。上述培养基中,6BA属于_类生长调节剂。(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_,因变量是_,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_号培养基。(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_(填“6BA”或“IAA”)。【答案】(1)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细胞分裂素(2)IAA浓度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和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00.5mgL1(3)1(4)6BA【解析】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在培养基中加入的无机盐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6BA是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由于该实验探究的是6BA和IAA对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而6BA的浓度在各实验组中相同,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IAA浓度,取值范围是00.5mgL1,因变量是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即表中的m和n。再生外植体数乘以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即为丛芽总数,计算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是1号培养基。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用于诱导细胞的分裂和根的分化,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出不定芽,因此为了诱导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6BA(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而加入IAA(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高频考点二月季的花药培养例2.如图是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图中的a是愈伤组织B.和过程的实质相同C.选择的花药在花粉发育过程中越早越好D.整个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增殖方式只有有丝分裂【答案】C【变式探究】如图表示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过程,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利用月季的花药离体培养产生单倍体时,选材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在_期花药培养的成功率最高。为了选择该时期的花药,通常选择_的花蕾。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有_法;但是对于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的植物,需采用_法,该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_色。(2)图中所示的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则的基因型为_,的基因型可能为_。(3)、所指的结构依次是_、_;两者的基因型是否相同?_。【答案】(1)单核(靠边)完全未开放醋酸洋红焙花青铬矾蓝黑(2)AaBbAb或aB或AB或ab(3)花粉管细胞核生殖细胞核相同【解析】(1)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要经历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等阶段。材料的选择是花粉植株能否培养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同一植物的不同生理状况诱导成功率都不相同,选择月季花粉的最佳时期为完全未开放的花蕾。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但是对于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的植物,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该法能将花粉细胞染成蓝黑色。(2)已知图中所示的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则花粉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其减数分裂产生的小孢子的基因型可能为Ab或aB或AB或ab。(3)图中、是由花粉粒进行分裂产生的两个核,分别是花粉管细胞核和生殖细胞核;由于两者来自于同一个花粉粒的有丝分裂产生的,所以两者的基因型相同。高频考点三植物芳香油提取方法的比较例3.某同学设计的提取玫瑰精油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在步中使用水气蒸馏更简便易行B.在操作时可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片碎瓷片防止暴沸C.提取精油时,向混合物中加入NaCl更利于油水分层D.加入无水Na2SO4,再用过滤法可除去分离的油层中的水分【答案】A【变式探究】某植物园中种植的有菊花、玫瑰等花卉,还有葡萄、橘子等水果,其中玫瑰、橘子都可以作为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_、压榨和_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2)玫瑰精油适合用_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不是纯的玫瑰精油,而是_。经冷凝管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_层和水层。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精油提取量会减少,原因是_。(3)橘皮精油的提取原料是橘皮,但橘皮易焦糊,宜采用_法提取橘皮精油,其中将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其目的是_。【答案】(1)蒸馏萃取(2)水蒸气蒸馏法油水混合物油部分玫瑰精油会随水蒸气挥发而流失(3)压榨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解析】(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2)玫瑰精油具有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不是纯的玫瑰精油,而是油水混合物。经冷凝管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由于部分玫瑰精油会随水蒸气挥发而流失,则精油提取量会减少。(3)橘皮精油的提取原料是橘皮,但橘皮易焦糊,宜采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其中将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其目的是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高频考点四胡萝卜素提取实验的操作分析例4.作为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哪一项不符合实验要求()A.能充分溶解色素B.与水混溶C.对人无毒D.易与产品分离【答案】B【变式探究】请回答下列有关“胡萝卜素提取”的问题。(1)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方法是_法。以下为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A过滤B胡萝卜素。其中,A过程叫_,B过程叫_。(2)在胡萝卜颗粒的加热干燥过程中,应严格将_和_控制在一定范围内。(3)图甲为提取胡萝卜素的装置示意图,请指出图中一处错误并改正:_。(4)图乙是胡萝卜素粗品鉴定装置示意图。该鉴定方法的名称是_法。图乙中为_,实验过程中点样时应注意_。(5)在图乙的胡萝卜素的结果示意图中,A、B、C、D四点中,属于提取样品的样点是_。【答案】(1)萃取萃取浓缩(2)温度时间(3)应避免明火加热,而采用水浴加热(4)纸层析样品原点快速细致并注意保持滤纸干燥(5)B和C【解析】(1)根据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一般用萃取法提取。(2)新鲜的胡萝卜含有大量的水分,在干燥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温度太高、时间太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高频考点五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过程分析例5.“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A.取制备好的鸡血细胞液510mL注入烧杯中,迅速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的NaCl溶液20mL,同时用玻璃棒沿同一方向快速搅拌5min,可使血细胞破裂,释放出DNAB.整个DNA提取过程中,两次加蒸馏水的目的都是为了降低溶液中NaCl的浓度,使DNA分子的溶解度达到最低,析出DNA分子C.整个DNA提取操作中,两次加入2mol/L的NaCl溶液,目的都是使DNA尽可能多地溶解在NaCl溶液中D.DNA鉴定操作中,只要向溶有DNA的NaCl溶液中加入4mL的二苯胺试剂,即可出现蓝色【答案】C【变式探究】在DNA的粗提取实验过程中,对DNA提取量影响较小的是()A.使鸡血细胞在蒸馏水中充分破裂,释放出DNA等核物质B.搅拌时要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动C.在析出DNA黏稠物时,要缓缓加入蒸馏水,直至黏稠物不再增多D.要用冷酒精沉淀DNA,甚至可将混合液再放入冰箱中冷却【答案】B【解析】A项的做法是为了充分释放出核中的DNA分子,使进入滤液中的DNA尽量的多;C项是让DNA充分沉淀,保证DNA的量;D项的道理同C项;而B项的操作并不能使DNA增多或减少。1.(2015江苏卷.13)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 个计数室B. 计数室的容积为1mm1mm0. 1mmC. 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D. 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答案】B【解析】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2个计数室,A错误;每个计数室的容积有1mm1mm0.1mm,B正确;向血细胞计数板中滴加样液前应先盖上盖玻片,让样液自行渗入计数室,若先滴加样液,统计结果会偏大,C错误;计数时,需统计小方格内以及小方格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细胞,D错误。2.(2015江苏卷.25) 图1、2 分别为“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2 中加入蒸馏水稀释的目的相同B. 图1 中完成过滤之后保留滤液C. 图2 中完成过滤之后弃去滤液D. 在图1 鸡血细胞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答案】BCD3.(2015江苏卷.20)下图为制备人工种子部分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胚状体是外植体在培养基上脱分化形成的一团愈伤组织B. 该过程以海藻酸钠作为营养成分,以 CaCl2 溶液作为凝固剂C. 可在海藻酸钠溶液中添加蔗糖,为胚状体提供碳源D. 包埋胚状体的凝胶珠能够隔绝空气,有利于人工种子的储藏【答案】C【解析】胚状体是外植体经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的结构,A错误;该过程中海藻酸钠是包埋剂,CaCl2溶液是凝固剂,B错误;在海藻酸钠溶液中添加蔗糖,为胚状体提供碳源和能源,C正确;包埋胚状体的凝胶珠可与空气相通,D错误。4.(2015广东卷.3)关于DNA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用兔的成熟红细胞可提取DNA B PCR的每个循环一般依次经过变性-延伸-复性三步C DNA溶液与二苯胺试剂混合,沸水浴后生成蓝色产物D 用甲基绿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答案】C 5.(2015天津卷.7)DHA对脑神经发育至关重要。以A、B两种单细胞真核藻为亲本,利用细胞融合技术选育高产DHA融合藻。两种藻特性如下表。亲本藻优势代谢类型生长速率(g/L.天)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直径DHA含量()A藻自养0.06小0.7B藻异养0.14大无据表回答:(1)选育的融合藻应具有A藻 与B藻 的优点。(2)诱导融合前需用纤维素酶处理两种藻,其目的是获得 。(3)通过以下三步筛选融合藻,步骤 可淘汰B藻,步骤 可淘汰生长速成率较慢的藻落,再通过步骤 获取生产所需的融合藻。步骤a:观察藻落的大小步骤b:用不含有机碳源(碳源生物生长的碳素来源)的培养基进行光照培养步骤c:测定DHA含量(4) 以获得的融合藻为材料进行甲、乙、丙三组试验,结果如下图。甲组条件下,融合藻产生H的细胞器是 ;丙组条件下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与甲、丙两组相比,乙组融合藻生长速率较快,原因是在该培养条件下 。甲、乙两组DHA产量均较高,但实际生产中往往采用甲组的培养条件,其原因是 。【答案】(1)产生DHA、自养特性 快速生长 (2)原生质体(3) b a c (4) 线粒体、叶绿体 线粒体 融合藻既能光能自养又能异养 融合藻利用光能和简单的无机物即能生长,不需要添加葡萄糖,可降低成本,也可防止杂菌生长1、 (2014江苏单科,16)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和菜花均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BDNA既溶于2 mol/L NaCl溶液也溶于蒸馏水C向鸡血细胞液中加蒸馏水搅拌,可见玻棒上有白色絮状物DDNA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答案】C2(2014江苏,29)为了获得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先用植物外植体获得愈伤组织,然后在液体培养基中悬浮培养。请回答下列问题:(1)外植体经诱导后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_。(2)在愈伤组织悬浮培养时,细胞干重、蔗糖浓度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细胞干重在12d后下降的原因有_;培养液中蔗糖的作用是_、_。(3)多倍体愈伤组织细胞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量常高于二倍体。二倍体愈伤组织细胞经_处理,会产生染色体加倍的细胞。为检测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数目,压片前常用纤维素酶和_酶解离愈伤组织。若愈伤组织细胞(2n)经诱导处理后,观察到染色体数为8n的细胞,合理的解释是_、_。(4)为了更好地获得次生代谢产物,生产中采用植物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其原理与酵母细胞固定化类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填序号)。选取旺盛生长的愈伤组织细胞包埋必须在光照条件下培养培养过程中需通空气固定化后植物细胞生长会变慢【解析】(1)外植体在无菌条件下,经脱分化可形成愈伤组织。(2)图中12 d后蔗糖浓度和pH都下降到较低水平,影响能量的供应和酶的活性,导致细胞干重下降。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蔗糖既能维持一定的渗透压,又能为植物细胞生命活动提供必需的能源。(3)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或低温都可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植物细胞间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可通过纤维素酶、果胶酶破坏细胞间的物质,从而使愈伤组织细胞分离;在培养过程中,各个细胞所处时期不同,在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时,一定时间内不同时期细胞分裂次数不同,从而会出现染色体为2n、4n、8n等的细胞,4n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至8n;8n的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能清晰看出8n条染色体。(4)为了更好地获得次生代谢产物,应选用生长旺盛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光下培养易产生维管组织,因此不能放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但要通入无菌空气确保其正常的生命活动;细胞的固定通常使用包埋法,由于包埋材料的影响,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扩散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固定化细胞生长速度慢。【答案】(1)脱分化(2)蔗糖浓度下降,pH降低提供能源调节渗透压(3)秋水仙素(低温)果胶经加倍到4n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经加倍到8n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4)3(2014山东卷,35)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深加工可生产酒精、玉米胚芽油和果糖等。流程如下:(1)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经充分水解后的产物可被酵母菌利用发酵生产酒精。培养酵母菌时,该水解产物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_。发酵过程中检测酵母菌数量可采用_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2)玉米胚芽油不易挥发,宜选用_法或_法从玉米胚芽中提取。【答案】(1)碳源显微镜直接计数(2)压榨萃取(注:两空可颠倒)4(2013山东理综,34)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可分别从胡萝卜或产胡萝卜素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获得,流程如下:(1)筛选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R时,可选用_或平板划线法接种。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需先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_。(2)培养酵母菌R时,培养基中的蔗糖和硝酸盐可分别为酵母菌R的生长提供_和_。(3)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_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萃取过程中宜采用_方式加热以防止温度过高;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过滤,其目的是_。(4)纸层析法可用于鉴定所提取的胡萝卜素,鉴定过程中需用胡萝卜素标准品作为_。【解析】(1)微生物分离和培养中常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微生物培养需要无菌操作,其中对接种环需进行灼烧灭菌处理。(2)蔗糖和硝酸盐可分别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3)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中若温度过高、干燥时间太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萃取过程应避免明火加热,宜采用水浴方式加热,以防止温度过高;萃取液在浓缩之前,还要进行过滤,以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4)利用纸层析法鉴定所提取的胡萝卜素时,需用胡萝卜素标准样品作对照,对比分析标准样品和萃取样品出现的层析带。【答案】(1)稀释涂布平板法灭菌(或防止杂菌污染)(2)碳源氮源(3)时间水浴滤去不溶物(4)(实验)对照5(2013江苏高考)某同学用洋葱进行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加入洗涤剂后用力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B用蛋白酶纯化过滤后的研磨液中的DNAC加入酒精后用玻璃棒轻缓搅拌D加二苯胺试剂摇匀后沸水浴加热【答案】A6(2012江苏,31)某研究组对籼稻开展了组织培养及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2,4D常用于籼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对形态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促进愈伤组织再分化,在配制分化培养基时需_(填“升高”“保持”或“降低”)2,4D的浓度。(2)当籼稻愈伤组织在只含有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培养时,出现具有分生能力的绿色芽点,但不能继续出芽,通常在培养基中添加_,以促进幼苗形成。(3)研究中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填下列序号)。绿色芽点细胞排列松散刚融合的籼稻和稗草杂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胚状体细胞中有叶绿体分化的愈伤组织内各细胞的形态大小一致(4)经组织培养筛选获得的籼稻叶绿素突变体,其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显著大于对照,叶绿素总量不变。某同学用_(填序号:绿色红色蓝紫色黄色)光照射突变体和对照叶片,检测到两者光合放氧速率差异不大。若取等量色素提取液进行层析,会发现突变体第_条色素带(自上而下)窄于对照组。(5)胚乳(3n)由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受精发育而成。若用籼稻种子的胚乳诱导愈伤组织,培育三倍体,需适时剔除胚,以免胚的存在影响愈伤组织细胞的_,还可避免再生苗中混有_。【解析】(1)再分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继续培养脱分化的愈伤组织,诱导根、芽等器官分化形成的过程。再分化后的植物细胞可形成宏观形态上的芽和根,而2,4D对于形态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在配制再分化培养基时应降低2,4D的浓度。(2)在只含有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出现具分生能力的芽点,但不能继续出芽,若在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可促进幼苗形成。(3)胚状体是愈伤组织再分化的结果,在再分化过程中会形成叶绿体,叶绿体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芽点细胞属于分生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刚融合的杂交细胞还没有产生细胞壁,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分化的愈伤组织内各细胞的形态大小都发生了变化。(4)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用绿光和黄光照射突变体和对照叶片,两者光合放氧速率差异不大。在层析过程中,自上而下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因为突变体中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显著大于对照,但叶绿素总量不变,所以窄于对照组的是叶绿素b。(5)胚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吸收培养基中的养分,从而影响愈伤组织的增殖与分化;另外胚生长发育会形成正常的二倍体幼苗,所以需适时剔除胚。【答案】(1)降低(2)适量的生长素(3)(4)4(5)增殖与分化二倍体幼苗1.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因素。按照不同顺序使用这两类激素,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若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实验结果是()A.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B.细胞既分裂也分化C.细胞分化频率提高D.有利于细胞分化,但细胞不分裂【答案】A2.下图为利用体细胞诱变育种技术获得抗除草剂白三叶草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射线照射胚状体A.该育种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过程和所涉及的培养基中,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比例不同C.白三叶草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细胞中DNA和RNA种类相同D.过程通常采用的筛选方法是向白三叶草幼苗喷洒除草剂【答案】C【解析】诱变育种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植物组织培养所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过程和所得到的产物不同,因此培养基中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比例不同。白三叶草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细胞中DNA相同,但RNA种类不完全相同。过程通常采用的筛选方法是向白三叶草幼苗喷洒除草剂。3.如图为某二倍体植株花药中未成熟的花粉,在适宜培养基上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表示脱分化,过程表示再分化B.过程需要照光C.过程说明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D.通过过程获得的完整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答案】C【解析】A错误,过程表示脱分化,过程表示再分化;B错误,通常幼小植株形成后才需要照光;C正确,通过过程,花粉细胞形成了完整的植株,体现了花粉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通过过程获得的完整植株是单倍体,高度不育。4.下图表示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优质玉米的过程,对此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试管苗培养过程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B.D试管中组织分化的调控与激素配比有关C.培养成的试管苗即可用于推广种植D.在培养基中加入病原体的致病毒素,可筛选出抗病突变体【答案】C5.下表是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操作及其作用,表述正确的是()试剂操作作用A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止DNA凝固B蒸馏水与鸡血细胞混合保持细胞形状C蒸馏水加入溶解有DNA的NaCl中析出DNA丝状物D冷却的酒精过滤后的DNA加入其中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答案】C【解析】柠檬酸钠溶液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凝固;蒸馏水与鸡血细胞混合,蒸馏水的作用是让鸡血细胞吸水涨破;蒸馏水加入溶解有DNA的NaCl中,此时蒸馏水的作用是稀释NaCl溶液的浓度至0.14mol/L,从而析出DNA丝状物;将粗提取之后的DNA加入到冷却的酒精中以纯化析出DNA丝状物。6.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过程中,有两次DNA沉淀析出,其依据的原理是()DNA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低DNA在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中能沉淀析出A.两次都是B.两次都是C.第一次是,第二次是D.第一次是,第二次是【答案】C7.在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将第三次过滤获得的纱布上含有的DNA的黏稠物(含有较多杂质)分别处理如下:序号操作过程放入2mol/L的NaCl溶液,搅拌后过滤再加0.14mol/L的NaCl溶液,搅拌后过滤再加入冷却的、同体积的95%酒精溶液,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卷起丝状物上述操作过程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第三次过滤后在纱布上的是粗提取的DNA,此DNA还含有杂质,因此将其溶于2mol/L的NaCl溶液中,再进行过滤,以除去不溶于2 mol/L的NaCl溶液的杂质。然后向滤液中加入同体积的、冷却的95%酒精即可析出DNA,然后挑出DNA进行鉴定。8.提取茉莉精油的正确步骤是()A.鲜茉莉花清水水蒸气蒸馏除水分离油层茉莉油B.鲜茉莉花清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茉莉油C.鲜茉莉花清水除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茉莉油D.鲜茉莉花清水分离油层除水水蒸气蒸馏茉莉油【答案】B【解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茉莉精油时,应先将新鲜的茉莉花与清水共沸进行蒸馏,然后在得到的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氯化钠使之分层,然后进行分液,为除去茉莉油中仍存在的水分,可加入无水硫酸钠,过滤后可以得到较纯的茉莉油。9.下列关于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原料、相应精油的名称及适宜的提取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玫瑰花、玫瑰精油、压榨法B.橘皮、橘皮油、压榨法C.胡萝卜、胡萝卜素、萃取法D.薰衣草茎叶、薰衣草油、蒸馏法【答案】A【解析】由于玫瑰精油挥发性较强,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可采用蒸馏法。10.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A.原料颗粒的紧密程度B.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C.所使用原料的干燥程度D.所使用原料的新鲜程度【答案】B11.如图是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通过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该过程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图示两种产生花粉植株的途径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_。(2)选材时,从花粉发育来看,一般选择处于_的花粉培育成功率较高。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_。(3)材料消毒过程中用到的试剂有_、0.1%的氯化汞溶液、无菌水。(4)消毒后的花蕾,要在_条件下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过程中不需要光照,同时要控制好温度。(5)在花药培养中,常常会出现_的变化,因此需要对培养出来的植株做进一步的鉴定和筛选。(6)在配制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MS培养基时,往往需要加入适量的蔗糖,理由是_。【答案】(1)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2)单核期(单核靠边期)醋酸洋红染色法(3)70%酒精(4)无菌(5)染色体倍性(6)既能作为能源物质,又能维持渗透压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