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定位问题的研究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183336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定位问题的研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定位问题的研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定位问题的研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前沿跟踪,1,Enjoying Everyday life,2,专题一,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定位问题的研究,3,中国对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定位问题认识的发展过程,第1讲,4,您能辨别这些说法或概念吗?,电化教育,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大家思考,5,在你的印象里, 什么是教育技术?请举例说明。,小活动,6,第一讲:需要讲解或思考的问题,中国电化教育或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2. 中国电化教育领域产生的根源和背景如何?,3. 该领域中出现的各种“媒体热”发生在什么年代, 对理解教育技术有什么样的启示?,4. “电化教育”名字的产生及其更迭,反映出教育 技术定位的哪些变化?,5. 中国学者对教育技术定位的理论推演过程如何?,6.中国教育技术界关于教育技术定位问题认识的现 实状况如何?,7,中国学者对教育技术定位 问题认识的理论推演过程,对“电”的媒体的关注 (1930s- ),从姓“电”到姓“教”(1980s中期),教育技术的定位在于“技术” 1995, 2000, 2002,8,中国教育技术界关于教育技术 定位问题认识的现实状况,讨论的题目,9,两种学术观点,电化教育学术观点,教育技术学术观点,10,“电化教育”的学术观点代表著作,南国农主编,电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年,第一版;,南国农、李运林主编,电化教育学,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1年, 第二版;,李运林、李克东编著,电化教育导论,高等教育 出版社,1998年;,萧树滋,电化教育,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 萧树滋、庄为其、冯秀琪编,电化教育概论,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11,要完整地理解电化教育这个概念,需注意四点: 第一,电化教育包含着两个要素:一是电教工具;二是电 教工具在教学、教育中的应用; 第二,电化教育工具包含两个方面:硬件和软件; 第三,电化教育的应用,也是包括两个方面,它既能用于 学校教育,又能用于社会教育; 第四,利用电教工具传授知识,要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电化教育”的学术观点(83),12,要完整地理解电化教育这个概念,需注意四点: 第一,电化教育包含着两个要素:一是电教工具;二是电 教工具在教学、教育中的应用; 第二,电化教育工具包含两个方面:硬件和软件; 第三,电化教育的应用,也是包括两个方面,它既能用于 学校教育,又能用于社会教育; 第四,利用电教工具传授知识,要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电化教育”的学术观点(83),13,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电化教育”的学术观点(88),14,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 果,发展多种能储存、传递声、像教育信息 的媒体,采用先进的教育方法,控制教育过 程的信息,以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电化教育”的学术观点(98),15,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 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就 是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的学术观点(85),16,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传教学法;(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电化教育”的学术观点(2001),17,研究 “现代教育媒体及其教育应用” 以及 “教学设计”,总结:“电化教育”的学术观点的共同特征,18,“教育技术”的学术观点,(1)接纳并吸收美国教育技术 及其学科的观点。,(2)借鉴国外(尤其是美国)教育技 术及其学科的观点,并构建自己 的学科体系。,19,教育技术学是应用科学技术的观点、概念、方法以及方法论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的优化的方法、手段和方法论的一门交叉科学,, 应用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和系统方法在既定的教育目的下探索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的理论、规律与方法。,尹俊华先生的观点,20,其基本内容有两大部分:一是教学中应用的技术手段,即各种媒体(软件和硬件)和它的理论、设计制作技术、开发应用;一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的优化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课程开发、教育管理技术和教育技术学本身的研究方法。,尹俊华先生的观点,21,研究 “所有教育媒体及其教育应用的理 论”,还有“系统方法”,总结:“教育技术”的学术观点的共同特征,22,它们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实现教育最优化,或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 学术观点的共同点,23,电化教育研究 “现代教育媒体及其教 育应用”以及“教学设计”,“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 学术观点的不同点,教育技术研究 “所有教育媒体及其教育 应用的理论”,还有“系统方法”,24,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说法,思考,25,(1)电化教育 中国的教育技术 = 国外(美国)的教育技术,关于二者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26,(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电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在现代教育媒体和媒传教学法作用下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一切学习过程;是与电教资源自然地交织在一起的那些学习资源,而不是一切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也不是一回事(2001),27,(2)电化教育要求必须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媒传教学法;教育技术没有这个要求。,28,(1)电化教育 中国的教育技术 = 国外(美国)的教育技术,(2)电化教育 = 中国的教育技术 国外(美国)的教育技术,(3)电化教育 = 中国的教育技术 = 国外(美国)的教育技术,关于二者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29,为什么在教育技术领域 呈现出观点分呈的局面呢?,思考题,30,美国对教育技术及其 学科定位问题的认识,第2讲,31,第二讲:需要讲解或思考的问题,2. 美国AECT的四次定义及其分析,3. 对美国一些教育技术学者的相关观点进行分析,4. 思考:美国学者如何认识教育技术的身份的?,1. 美国教育发展历史、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特征,32,对美国,你知道多少? 让我们共同分析。,小活动,33,美国教育发展历史、教育体制,1.独立前宗主国教育模式的移植阶段(1492-1776) 2.独立后至南北战争前教育的改造与初创阶段 (1776-1861) 3.南北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教育制度的创新与确立阶段(1865-1940) 4.二战后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时期(1945- ),34,美国教育发展历史、教育体制,(一)教育行政体制,联邦教育行政,州教育行政,地方教育行政,学区教育行政,35,Kindergarten(幼儿园),Elementary School(小学),Junior High School(初中),Senior High School(高中),College(学院)、University(大学),1-6年级 7-8年级 9-12年级,(二)学制结构,36,美国教育的基本特征,1.地方分权 2.单轨制 3.征税办学 4.灵活的管理、组织机制 5.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37,中美关于教育技术的不同话语,38,美国: 教育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中国: 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教育,一次国际研讨会上,39,Phenomenon2: Many names to describ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ield in China,Audio-Visual Education,Educational Technology,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Information Technology,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Distance Education,Web-based Education,E-learning or E-education,Background of the Study: 3 -Back to China,40,Preferred Title of our Field,Instructional Design, (a) (g)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and Technology (b) Learning Systems Design (c) Learning Systems Design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d) Learning environment design, learning engineer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design (e) Learning Technologies (h) Educational System Design and Learning Systems Design (f) Learning, Design and Technology were again prevalent in the titles selected,EAST,T1-Q4,41,视觉教学 -视听教学 -教学媒体 -视听传播 -教育技术 -教学技术,美国关于教育技术名称的变化,42,美国学者对教育技术定位的认识,促 进 学 生 的 学 习,-AECT定义,43,“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分支,主要研究控制学习过程的讯息的设计和使用。包括:(a)研究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的图像的和抽象的讯息的独特的和相对的优势;(b)在教育环境当中,利用人员和设备将讯息结构化和系统化。这些任务包括整个教学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计划、制作、选择、管理和利用。它的实际目的是:高效率地利用传播中的每一种方法和媒体,以充分发挥每个学习者的潜力。”,1. 1963年定义,44,美国学者对教育技术定位的认识,“媒体与方法”(63定义),促 进 学 生 的 学 习,-AECT定义,45,“教育技术是这样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促进人类的学习。”,2. 1972年定义,46,人、材料(软件)、环境、工具和设备(硬件)、活动(学习活动)。,当时所指的学习资源包含(1972):,技术的涵义就扩大成:媒体、活动、方法。,47,美国学者对教育技术定位的认识,“媒体与方法”(63定义),“媒体、方法和活动” ( 72定义),促 进 学 生 的 学 习,-AECT定义,48,3. 1977年定义,“教育技术是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一个复杂的、综合的过程,包括人员、程序、思想、设施和组织等,与人类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49,3. 1977年定义,在教育技术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在为促进学习而设计或选择与使用的学习资源。,50,讯息、人员、材料、设施、技巧和环境。,学习资源分为(1977):,技术的涵义就扩大成: -媒体、过程(活动)、方法、技巧。,51,美国学者对教育技术定位的认识,“媒体与方法”(63定义),“媒体、方法和活动” ( 72定义),“媒体、方法、技巧和过程”(77定义),促 进 学 生 的 学 习,-AECT定义,52,4. 1994年定义,“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53,技术的涵义就扩大成: -媒体、过程(活动)、方法、技巧、知识。,54,美国学者对教育技术定位的认识,“媒体与方法”(63定义),“媒体、方法和活动” ( 72定义),“媒体、方法、技巧和过程”(77定义),“媒体、方法、技巧、过程和知识” (94定义),促 进 学 生 的 学 习,-AECT定义,55,其他专家的认识,56,在现代意义上,“技术是以实验/科学理论为基础的任何系统化的实际的知识的应用,这种知识可以提高社会制作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并且体现为生产的技巧、组织和机器。”,1.塞特勒(Saettler) 的观点,57,他认为教育技术相对于产品来说,它更是一个过程。教育技术,作为一个过程,产生于当一种知识开始被系统地应用于教学时的早期技术传统。,塞特勒(Saettler) 的观点,58,“倾向于以教和学过程的心理学原理和其他一些经验数据为依据进行教学的实践。”,塞特勒(Saettler) 的观点,59,教学技术就是“把关于人类学习特定的知识应用到教和学的实际任务当中去”。就是“对教/学活动的特别地、系统地安排,这些活动是设计用来把我们关于学习的知识以一种可以预见的、有效的方式应用到实践当中去以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2. 海涅克(Robert Heinich ) 的观点,60,3. 罗米斯佐斯基(A. J. Romiszowski)的观点,技术是创造性地应用一定的公认的和经证实的原则以达到实际的目的(或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技术就是在一个实际情境中的科学方法。所有的技术都应该关注开发对实际的目的或问题最适当的解决方案。,61,技术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境,必须寻找所有的可能的途径并从各种各样的科学体系中借鉴各种知识和原理。在教育的具体情境下,教育技术学专家在研究之后,应当开发并应用适合于教育目的或问题的方法。,罗米斯佐斯基(A. J. Romiszowski)的观点,62,所谓描述性理论,就是力图揭示事物发展规律,即: 在条件 C(C1,C2, ,Cn) 下, 若实施教学活动 A(A1,A2, ,An), 会出现结果 R(R1,R2,Rn),4. 瑞格鲁斯(Charles MReigeluth)的观点,63,规定性理论,关注达到理想的结果采用什么样的最优方法,即: 在条件 C(C1, C2,Cn ) 下, 为获得理想的结果 IR(IR1,IR2,IRn), 需要执行的行动 A(A 1,A2,An),瑞格鲁斯(Charles MReigeluth)的观点,64,技术的定义:整体地或逻辑地应用行为科学和物理科学概念以及其他的知识解决问题。(The systemic and systematic application of behavior and physical science concepts and other knowledge to the solution of problems.),5. 杰恩瑞(Cass G. Gentry)的观点,65,杰恩瑞认为,教学技术就是整体地或逻辑地应用行为科学和物理科学概念以及其他的知识解决教学问题。,杰恩瑞(Cass G. Gentry)的观点,66,“技术就是科学知识的应用”;,“技术不是对科学知识的简单应用,而是需要人们 创造性地应用”;,“教学技术只是对学习知识的系统化的应用”;,“教育技术不仅仅需要关于学习的知识,而且在追求效率、效果的过程中,还会用到社会学、管理学、物理学等各个 相关的知识,以达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目的”。,-其他学者的观点,美国学者对教育技术定位的认识,67,AECT定义中反映的技术的涵义,“媒体与方法”,“媒体、方法和活动”,“媒体、方法、技巧和过程”,“媒体、方法、技巧、过程和知识”,促 进 学 生 的 学 习,68,对中美教育技术历史和逻辑分析的结果:,教育技术的定位是“技术”,69,美国学者认为教育技术的身份或定位在于“技术”,那么技术的涵义是什么?这是下一步要思考的问题。,研究结论与思考:,70,(3)广义教育技术定位的确立,第3讲,71,第三讲:需要讲解或思考的问题,2. 如何从技术的涵义出发理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3. 教育技术的定位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4. 证明确立广义教育技术定位是正确的。,1. 什么是技术?技术的本质是什么?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如何?,72,对中美教育技术历史和逻辑分析的结果:,教育技术的定位是“技术”,73,(1) 技术是一种能力,(2) 技术是物质手段,(3) 技术是意志,(4) 技术是活动或过程,(5) 技术是知识,1对技术的五种理解,74,(1) 技术是一种能力(技能、技巧),(2) 技术是物质手段(工具、媒体),(3) 技术是意志(目的、需求),(4) 技术是活动或过程(实践、行动),(5) 技术是知识(创造性的工作),1对技术的五种理解,75,(1) 技术是一种能力(技能、技巧、方法),(2) 技术是物质手段(工具、媒体),(3) 技术是意志(目的、需求),(4) 技术是活动或过程(实践、行动),(5) 技术是知识(创造性的工作),1对技术的五种理解,亦即提出技术原理的能力,发明、设计的能力,操作的技能、技巧以及其他的技术实践的能力。,欲望、需要、动机、意图、奋斗等,76,技术知识,实 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观念,实 践,77,实 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观念,实 践,(目的与规划),技术知识,78,实 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观念,实 践,(目的与规划),技术知识就是对实践观念的展开,技术知识,79,教育/教学 实 践,教育/教学 感性认识,教育/教学 理性认识,教育/教学 实践观念,教育/教学 实 践,教育技术的知识就是教育、教学实践观念的展开,技术知识,80,The meaning of Technology -From Technology Philosophy,1. Technology as object,2. Technology as activity,3. Technology as volition,4. Technology as knowledge,- Carl Mitcham(1994),Thinking Through Technology,81,Human being,Technological knowledge,Technological volition,Technological activities,(making and using),Technological objects,(or artifacts),- Carl Mitcham(1994),Thinking Through Technology,82,Human being,Technological knowledge,Technological volition,Technological activities,(making and using),Technological objects,(or artifacts),(creating or inventing,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using, evaluating, managing, etc.),Solution to the practical problems,83,(1) 技术是一种能力,(2) 技术是物质手段,(3) 技术是意志,(4) 技术是活动或过程,(5) 技术是知识,1对技术的五种理解,84,(1) 技术是有目的性的,(2) 技术是智慧的,(3) 技术是整体性的,-追求效率和效果等,-创造性地应用科学知识和 经验、创造性地探索经验,-问题的解决方案,2技术的本质,85,3. 狭义技术和广义技术,狭义的技术:不同时包含技术的所有本质 要素的有关对技术的认识, 都应当属于狭义的技术认识。,广义的技术:同时包含技术的所有本质要 素的有关对技术的认识,就 是广义的技术认识。,86,技术的组成,物化形态的技术:物质工具和物理环境,智能形态的技术:技术经验和知识的获 得和创造性地应用。,(2) 技术是物质手段,技术是一种能力; (3) 技术是活动; (4)技术是意志; (5) 技术是知识,87,“部分智能形态”,“教学技能论”,“(部分)物化形态”,“(先进)媒体论或手段说”,“部分物化形态+部分智能形态”,“我国当前的电化教育”,“全部物化形态+部分智能形态”,“我国当前的教育技术”,“全部物化形态+全部智能形态”,“广义的教育技术”,对技术的不同理解,不同的教育技术观,4. 教育技术定位的嬗变以及 广义教育技术定位的确立,88,教育技术定位的嬗变,“部分智能形态”,“教学技能论”,“(部分)物化形态”,“(先进)媒体论或手段说”,“部分物化形态+部分智能形态”,“我国当前的电化教育”,“全部物化形态+部分智能形态”,“我国当前的教育技术”,“全部物化形态+全部智能形态”,“广义的教育技术”,对技术的不同理解,不同的教育技术观,89,“全部智能的形态+全部的物化形态”,采用的是,具有技术本质特征的广义的技术定义,广义教育技术定位的确立,90,“全部的智能形态+全部的物化形态”,采用的是,具有技术本质特征的广义的技术定义,广义教育技术定位的确立,所有的媒体及其物理环境,全部技术知识(研究方法、过程与资源、技术原理、规划等)及其运用能力,91,教育/教学 实 践,教育/教学 感性认识,教育/教学 理性认识,教育/教学 实践观念,教育/教学 实 践,教育技术的知识就是教育、教学实践观念的展开,经验,科学,桥梁,92,教育/教学 实 践,教育/教学 感性认识,教育/教学 理性认识,教育/教学 实践观念,教育/教学 实 践,关注实践中的问题,寻找科学理论依据并创造性地应用,寻找并创造性地形成经验依据,93,5. 广义教育技术的内涵, 创造性地应用有关科学知识与经验,或者创 造性地探索形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 一个方案(蓝图) (包含教学原则、操作程序、技能或技巧、方法以及 对所需要用到的资源-媒体、环境和相应的支持系 统的要求等方面的知识。) -教育/教学(设计)理论,94, 对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 应用、管理和评价等的知识。 -过程和资源(AECT94定义),广义教育技术的内涵,95, 基于行动研究的系统方法和形成 性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应用模 型、实施程序等知识。 -教育技术的重要的方法论,广义教育技术的内涵,96, 一定情形下的教学原则、操作程序、方式或方法、 技能或技巧、以及对所需要用到的资源的要求等 方面的知识。-教育/教学设计理论,广义教育技术的内涵, 对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 等的知识。 -过程和资源, 基于行动研究的系统方法和形成性研究方法的指 导思想、应用模型、实施程序等知识。 -实践的重要的方法论,97,广义的定位,98,有助于正确理解 “信息技术与课程或教学的整合”,99, 一定情形下的教学原则、操作程序、方式或方法、 技能或技巧、以及对所需要用到的资源的要求等 方面的知识。-教育/教学设计理论,广义教育技术的内涵, 对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 等的知识。 -过程和资源, 基于行动研究的系统方法和形成性研究方法的指 导思想、应用模型、实施程序等知识。 -实践的重要的方法论,100,6.确立广义教育技术定位的理由,(1)狭义教育技术定位导致出现的问题,典型的狭义教育技术定位是:,教学技能论,教学媒体或先进手段论,101,广义教育技术定位的实践意义,(1)狭义教育技术定位导致出现的问题,导致研究程序上的错误,方法,问题,问题,方法,102,广义教育技术定位的实践意义,(1)狭义教育技术定位导致出现的问题,导致研究程序上的错误,导致出现“为了用媒体而用媒体”的现象,有“重形式而不重实质”的倾向,机构重设,造成人、财、物的浪费,103,广义教育技术定位的实践意义,2.技术发展和技术分工的结果,3.教育实践问题的整体性、复杂性的要求,1.狭义教育技术定位导致出现的问题,4.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的要求,104,补充:AECT2005定义的解读,105,AECT2005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AECT Definition and Terminology Committee , June 1, 2004 ,#MM4.0,106,教育技术研究的范畴,107,AECT1994定义,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巴巴拉西尔斯和丽塔里奇(Rita Richey),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108,05定义与94定义的变化,109,05定义与94定义的变化,instructional 改为了educational; study替代了theory; 在“practice”前面加了限定词“ethical” ;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替代了for learning;,110,05定义与94定义的变化,教育技术的范畴从5个(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evaluation)转化为3个(creating, using, managing) Creating不仅替代了design, development这两个范畴 “利用”(utilization)范畴改成了“使用”(using) “管理”(management)转化为“管理”(managing) 将evaluation整合在creating, using, managing三个范畴中 在processes and resources前加了限定词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111,AECT05定义的关键词:,创造 (设计、开发) 合适的(恰当的) 技术性的 过程和资源 促进学习 提高绩效 (关注有效性) 符合伦理道德,112,创造( creating ),创造指的是在各种不同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环境中,创建学习情境所涉及的研究、理论和实践。 创造可以包括一系列活动,具体根据使用的设计方法而定。设计方法可以由不同的习惯衍化而来:审美的、科学的、工程的、心理的、程序的、系统的。每一种都可以用来为有效的学习创造必要的材料和条件。 设计和开发的过程要受到创建学习情境中所使用的各种模拟和数字技术的影响。设计一个教师引导型的课堂教学与设计一个基于计算机的模拟游戏所采取的方式是不同的。 要创建的不仅是教学材料和学习环境,还包括知识管理的数据库、在线的问题探究数据库、自动帮助系统和展示与评价学习的档案袋。,113,Creating的讨论:,(1)建议翻译为“创造”的理由: 创造更能体现时代精神。 创造体现了人的主体性。 创造更突出一个创新的过程。 (2)建议翻译为“创建”的理由: 创建内容更具体,有更明确的实际意义。 从与“过程和资源”的搭配上来说,用创建比创设,创造好。 创建更具体,更通俗。 (3)建议翻译为“创设”的理由: 新界定是从AECT94定义发展过来的,AECT94定义中有设计和开发,新界定用“创设”包含了设计和创建。 “创设”含创建、设计等含义,对教育资源要先设计才能使用。 在教育技术的核心课程“教学设计”中,设计用得比较多。,114,合适的(appropriate),指所运用的工具和实施方式是解决一个问题的最简单、最有利的方案。 环境保护运动:合适的技术与本地的用户、本地的文化相联系,并在本地的经济环境中可以持续发展。使用资源对环境造成最小的损害,并能为将来的后代所用。 合适性具有道德的因素,遵守版权法,指导下从事研究和实践。 有用性:某个软件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就可能在课中选择这个软件。 审查书籍或其他教学材料的标准:合适当地的学生、文化、科技水平。,115,技术性的( technological ),这个词既修饰过程,也修饰资源。首先,它修饰过程。在教学的计划和实施过程中有“非技术性”的过程,如教师每天的决策过程,如果没有“技术的”这个修饰词,任何类型的模型、协议和公式都可以包括在教育技术的范围内,这就模糊了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或教育之间的界限。 第二,这个词也修饰资源,教学中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图片、视频、录音带、卫星线路、计算机程序、DVD光盘和播放器等等。这些是教育技术最显而易见的方面。如果在定义中忽视这些内容,则将在教育技术的专业人士和非专业读者之间造成比较大的交流障碍。,116,过程( processes ),一个过程是通向一个既定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教育技术工作人员经常运用特定的过程来设计、开发和制作学习资源,并将此包含在一个更大的教学开发过程中。 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这个领域关注的中心就是追求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开发。系统方法是这个领域的核心标志。 AECT1994定义后的10年中,研究范式发生了转变,包括后现代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影响。 关注的焦点从教师做什么转到了学习者做什么。 在本定义的背景中,“过程”既包括创造资源的“过程”,也包括使用和管理资源的“过程”。,117,资源( resources ),随着技术不断革新,以及人们对技术工具如何帮助学习者的理解的加深,资源的范围得到了扩展。资源是人、工具、技术和帮助学习者的材料。 资源可以包括高科技的ICT系统,可以包括图书馆、动物园、博物馆等社区资源,也可以包括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 资源包括CD-ROM、网页、网络探究等数字资源,包括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包括模拟的媒体,如书、打印材料、录像和其他传统的视听材料。 教师发现新的工具,创造新的资源,学习者可以收集和确定自己需要的资源,而教育技术工作者,则不断向日益扩展的资源增加新的内容。,118,提高绩效(improving performance ),教学活动能够引起有效的学习,然后导致学习者能力的变化,这些能力的变化可以应用到真实的世界中去。 有效性通常意味着效率,即可以用最少的时间,最低的精力和最省的费用达到目标。 究竟什么是高效的往往依赖于追求的目标。假设你准备驾车从旧金山到洛杉矶,如果希望以最快的时间到达,那么走5号州际公路可能是最高效的。如果你的目的是看看沿途的海景,那么沿着海岸线的1号州际公路可能是更高效了。 对效率的判断:是为帮助学习者达到预设的结果,这结果用目标评价加以测量。,AECT Definition and Terminology Committee , June 1, 2004 ,#MM4.0,119,符合伦理道德(ethical ),知识产权 ,人文关怀; 对个体的承诺,如对获取研究材料的途径的保护,努力保护专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对社会的承诺,如对于教育问题提出真实的公众声明,从事公正、平等专业实践活动; 对行业的承诺,如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发表的著作和观点给予准确的评价。,AECT Definition and Terminology Committee , June 1, 2004 ,#MM4.0,120,定义的目的和对象,划清与其他领域的界限。 为有关的标准提供要素,为领域内的讨论提供公用的术语。 针对多样的对象(学生、教员、同事、教育管理人士和公司、部队及其他各类组织中的从业人员)。向所有的这些对象作出明确的阐述。 促进公众对该领域的接受度,向外界解释为什么这是一个独立的领域,为什么这个领域值得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在这个新定义中,我们表明我们致力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适当的过程”和“更好的”促进学习。它能帮助社会达到了解。,121,启示:,1、教育技术关注的焦点转移: 从关注硬件软件建设发展到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从关注教师运用技术做什么,转向关注学习者学什么,学习者学的效果怎么样。关注结果(有效性),对结果负责; 从学习使用技术,到适合运用技术.,122,启示:,2、加强创新研究 教育技术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的专业,要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就必须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有自己学科独特的贡献。而要做到这一点,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性研究,都必须不断创新。,123,启示:,3、加强行业伦理道德规范建设: 科学技术是双刃剑,如果正确使用,会极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如果利用不当,有可能会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教育技术也是如此,利用得当,可以极大地推动教育改革,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极大贡献;利用不当,可能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劳民伤财。 反思:我国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教育技术的“技术至上者”追求技术至上主义,求新求时髦,不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给教育的发展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是到了考虑加强行业道德规范的时候了。,124,启示:,4、建设中国的教育技术理论体系 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 教育技术定义的研究 教育技术协会在教育技术发展中的作用。,125,Q and A Session,1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