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27450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阳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古诗文阅读(4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9分)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连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辞:辞谢B惠等哭,舆归营 舆:抬C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判处D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给:供给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B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C且单于信汝 D其冬,丁令盗武牛羊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3.下列各句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当卫律审讯苏武时,苏武通过自杀的行动捍卫了国家使命和民族尊严,塑造了一个刚烈难犯、义不受辱、视死如归的爱国志士形象。B为了使苏武投降,卫律首先是借斩虞常、降张胜来威吓他,接着又用荣华富贵来诱惑他,尽管卫律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最终都失败了。C苏武大骂卫律的根本原因是称其为兄弟。兄弟的称呼刺痛了苏武,伤害了苏武,像卫律这样背叛国家的人是不配和苏武称兄弟的。D苏武只身被流放到北海,匈奴断绝了粮食供应,他身心备受摧残,但他却顽强地活了下来,这表现了苏武坚忍不拔、历久不磨的意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孙德昭,盐州五原人也。其父惟最,有材略。黄巢陷长安,惟最率其乡里子弟,得义兵千人,南攻巢于咸阳,兴平州将壮其所为,益以州兵二千。与破贼功,拜右金吾卫大将军。朱玫乱京师,僖宗幸兴元,惟最率兵击贼。累迁鄜州节度使,留京师宿卫。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是时,京师乱,民皆赖以为保。德昭以父任为神策军指挥使。光化三年,刘季述废昭宗,幽之东宫。宰相崔胤谋反正,阴使人求义士可共成事者,德昭乃与孙承诲、董从实应胤,胤裂衣襟为书以盟。天复元年正月朔,未旦,季述将朝,德昭伏甲士道旁,邀其舆斩之,承诲等分索余党皆尽。昭宗闻外喧哗,大恐。德昭驰至,扣门曰:“季述诛矣,皇帝当反正!”何皇后呼曰:“汝可进逆首!”德昭掷其首入。已而承诲等悉取馀党首以献,昭宗信之。德昭破锁出昭宗,御丹凤楼反正,以功拜静海军节度使,赐姓李,号“扶倾济难忠烈功臣”,与承诲等皆拜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图形凌烟阁,俱留京师,号“三使相”,恩宠无比。是时,崔胤方欲诛唐宦官,外交梁以为恃,而宦官亦倚李茂贞为捍蔽,梁、岐交争。冬十月,宦者韩全诲劫昭宗幸凤翔,承诲、从实皆从,而德昭独与梁,乃率兵卫胤及百官保东街,趣梁兵以西,梁太祖颇德其附己,以龙凤剑、斗鸡纱遗之。太祖至华州,德昭以军礼迎谒道旁。太祖至京师,表同州留后,将行,京师民复请留,遂为两街制置使。梁兵围凤翔,德昭以其兵八千属太祖,太祖益德之,使先之洛阳,赐甲第一区。昭宗东迁,拜左威卫上将军,以疾免。太祖即位,以乌银带、袍、笏、名马赐之。疾少间,以为左卫大将军。末帝立,拜左金吾大将军以卒。承诲、从实至凤翔,与宦者俱见杀。 (节选自新五代史杂传第三十一)【注】反正:复归正道,此指帝王复位。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B、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C、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D、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宿卫,就是在宫禁中值宿,保卫、护卫皇帝;宿卫军,是中国古代禁卫军的一种,为帝王的亲军,负责警卫京畿与王宫。 B、朔,又称新月,指每月农历初一,此时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是从初一到月底之间的所有月相的最大者。既望,一般在月末,这时月相已经残缺,光线较暗了! C、在古代,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比如“宠幸”“临幸”“妇女无所幸”;君主驾临某地,也叫“幸”,如本文中的“幸兴元”“幸凤翔”,后来也泛指皇族亲临。 D、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比如朝笏、象笏等。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孙德昭为人刚毅正直。在昭宗被刘季述废掉并幽禁起来后,孙德昭为了大义,接受了崔胤的意见,参与了实施解救昭宗的计划。 B、孙德昭强悍勇武。在截杀刘季述的时候,孙德昭带领士兵埋伏在刘季述上朝的路上,拦击他的马车并杀了他;后来孙德昭又骑马冲到昭宗处,请昭宗出来复位。 C、孙德昭父子都深受百姓爱戴。当年孙惟最曾因京师百姓的挽留,终未能到地方去赴任;后来孙德昭将要去同州赴任时,也因被百姓挽留而未能成行。且父子俩都因此被任命为两街制置使。 D、孙德昭甚得恩宠,且得善终。他不仅因解救昭宗有功,被绘制了图像挂在凌烟阁,享受无上荣宠,而且又因他当初结交梁太祖,从而得到梁朝两任国君的重用,最后死在任上,得以善终。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阴使人求义士可共成事者,德昭乃与孙承诲、董从实应胤,胤裂衣襟为书以盟。(5分)(2)而德昭独与梁,乃率兵卫胤及百官保东街,趣梁兵以西,梁太祖颇德其附己。(5分)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2)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11分)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9、这首词的上片描绘出“旧游”中怎样的美好情景?请作简要分析。(5分)10、全词围绕“闲”的心绪,抒发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6分)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11、(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衣着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2)阿房宫赋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 , 。(3)李白以诗笔行文,书写桃花园宴饮之乐,乐观赏桃花,频传酒杯的一句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学,完成1215题杜甫在夔州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盖起的简陋的房屋;这类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是鸟巢一般。他到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习惯,用竹筒把水从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又因为乌鸡能医治风痹,他养了许多鸡,并且催促他的长子宗文在墙东树立鸡栅对于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功夫。夔州是三峡里的山城,这里的山川既雄壮又险恶,杜甫一到这里,便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它们。他一再歌咏的是白帝城,他感到这座城是“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上白帝城二首之一)。另一方面,给杜甫印象最深的,是夔州人民的生活。他看见夔州的许多女子因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结婚,她们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出卖,供养一家,有时还冒着危险贩卖一些私盐回来。人们不深究原因,只说,她们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却反过来问:“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负薪行)他看见峡中的男子,少数富有的驾着大船经商,大多数贫穷的终生充当劳苦的船夫,人们说,这里的人都器量狭窄,只图眼前的利益,杜甫也反过来问:“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最能行)峡中的人民大部分过着穷苦可怜的生活,而夔州却是阔绰的贾客胡商必经之地,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也写得很清楚。除了歌咏山川和人民生活外,杜甫在这时有了充裕的时间,回忆他的青年时代。他在偏僻的山城与外边广大的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因此过去的一切经历在他面前活动起来。他写了不少长篇的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他写壮游诗,从七岁学诗起经过吴越齐赵的漫游、长安时代、安史之乱,一直到滞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传。他还写了八首长诗,怀念八个人物,集在一起,叫做八哀诗,但它们只有历史的价值,艺术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杜甫在这时因为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他在成都草堂时说他写诗的态度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前两句说他长安时代以来对于诗的努力,极力避免庸俗,生活越艰难,作诗也越刻苦;后两句则说明在草堂的生活较为清闲,对着美丽的自然界可以信口成章了。无论是刻苦努力,或是信口成章,由于他有充实的生活体验,都能写出像他天宝末年以后那样富有创造性的诗歌。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的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边去了。他在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里说“晚节渐于诗律细”,又在解闷十二首里说“颇学阴(阴铿)何(何逊)苦用心”。并且在指导儿子宗武学诗时,也教他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辞藻:这好像又把诗歌扯回到“研揣声病、寻章摘句”的朝代里去了。但杜甫夔州时代的诗并不是每一首都是这样写成的。他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代表作品最明显的是秋兴八首、诸将五首。这些诗里不是没有接触到实际的问题,不是没有说到国家的灾难与人民的贫困,不是没有写出时代的变迁和自己热烈的想望,只是这些宝贵的内容被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给蒙盖住了。使后来杜诗的读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词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因此在解释上也发生了分歧。与此相反,反倒是在写怀里毫不费力地写出来的“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读起来觉得亲切动人;而像宿江边阁里“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那样的诗句足以表达出诗人的品格。杜甫在夔州,身体时好时坏,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都不断地缠绕着他,最后牙齿落了一半,耳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他在这种情形下,两年内写了四百三十余篇诗,占有他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的长篇,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由于生活的限制,在内容和思想上比起过去的作品都略有逊色,但其中也不缺登高这样的杰作。(节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12.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杜甫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三峡里山城的雄壮险恶,这说明诗人十分注重以恰当的文字形式表现作品内容。B.负薪行和最能行等诗歌反映了峡中人民穷苦可怜的生活状况,是杜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诗篇。C.“晚节渐于诗律细”、“颇学阴(阴铿)何(何逊)苦用心”,说明杜甫晚年作诗时在字句和音律上下了很大工夫。D.杜甫的一些注重音节与词藻的诗使读者迷惑与陶醉,以至于翻来覆去地诵读也难以知道诗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E.“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诗人在老病时也没忘记国家的灾难和自己的责任,质朴的诗句中表现了诗人的品格。13.从传记中看,杜甫在夔州时的诗歌创作在题材上具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14.文章最后说“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依据所选的这部分文字,你认为影响杜甫创作的背景因素有哪些?(6分) 15.第四段说杜甫“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你认为“变”在何处?这一改变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依据文本加以阐述。(8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1分)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_。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_,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_。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17、下图为2015年春节宣传张贴画,仔细观察画面,按要求答题。(6分) (1)请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50字)(4分) (2)这幅画的寓意是:(2分)18、作文(60分)工人日报 12日针对下面的事件发文:搜救驴友收不收钱? 争论还要持续多久?2016年10月6日,山东籍男子石某跟着团队从木里违规穿越至亚丁,出现严重高原反应,同伴向景区求助。然而,在了解景区有偿搜救制度相关条款后,他们并未选择有偿搜救。随后又与景区派出所联系,派出所搜救队伍赶到事发地时,石某已因高原反应严重,疑似引发并发症离世。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8长阳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答题卷选择题(23分)123456127、翻译(5分)(1) (2)(5分) 8、课文翻译(1)(3分) (2)(3分) (3)(3分) 9、(5分) 10、(6分) 11、默写(6分)(1) (2) (3) 13(6分) 14(6分) 15(8分) 16、(5分) 17、(1)(4分) (2)(2分) 18、作文(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