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22465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来宾市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小题,满分60分)1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仁者爱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学派是 ( )A.法家 B.儒家 C.墨家 D.道家2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A.启发诱导 B.学思结合 C因材施教 D温故知新3.“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下列关于孟子的表述正确的是( )A.提出了“仁”的学说 B.主张以“法”治国C.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被儒家学派尊称为“亚圣”4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5主张“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的思想家是 ( )A、荀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老子6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 ( ) 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7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为了加强皇权而取消宰相 C皇帝要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8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 A、鼓励儿童活拨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9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10.某校高二学生在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该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天行有常,知天命而用之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11在今天的台北有一风景区阳明山,它以前叫草山,蒋介石到台湾后,由于崇拜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所以改名阳明山。王阳明是 ( ) A.理学的集大成者否 B.心学的集大成者 C.三教合一的集大成者 D.首先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者12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 )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13.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这反映了他 ( )A.主张男尊女卑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礼教C.迷信孔子的思想 D.主张“工商皆本”14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为此,他主张( )A反对空谈,文人应该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B强调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即研究学问要解决现实问题C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D“工、商皆民生之本” 15明夷待访录中记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体现出( )、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16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是 ( )A.指南针与印刷术 B.造纸术与火药C.火药与指南针 D.印刷术与造纸术17清朝赵翼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古代在“李杜”之后各领风骚的文学形式有( )A楚辞、元曲、明清小说B南戏、元杂剧、京剧C宋词、元曲、明清小说D宋词、明清小说、京剧18有关宋词繁荣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B.更能适应市民生活需要C.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D.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出现19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指的是( )A夫妇宴饮图B洛神赋图 C步辇图D清明上河图20“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从这些对国画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国画的艺术特点是()追求对自然景物的逼真描写注重追求诗情画意的境界局限于时空的限制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A.B.C.D.21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也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他亲自主持了( )虎门禁烟 编写海国图志 编译四洲志 维新变法 A B C D22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兴起,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要求改革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 A B C D23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是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救亡图存 民主与科学 A. B. C. D.24、甲午战后,“康梁”维新派在探索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突破了滴血运动的局限,宣传维新变法,其主要贡献是( ) A、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B、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C、明确了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方针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25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26、陈独秀认为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这两位先生是( ) A、民主与科学 B、科学与新文学 C、新道德与新文学 D、民主与新道德27对新文化运动,毛泽东曾作出这样的评价:“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这段话指出了新文化运动存在的缺陷是 ( )A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绝对化的倾向 B尚未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C没有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D矫枉过正是文化改革运动的通病28“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她们)以实际行动反抗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出现这种现象说明了 ( )A.新文化运动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B.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C.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D.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较偏激的思想29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了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是( )A民主与科学思想 B反对儒家传统道德C问题与主义之争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0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2、 材料解析题(3133题,满分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古曰世异则事异。”请回答:(1) 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或主张,及其所代表的学派。(8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思想哪个对当时影响最大并说明原因?哪个对后世影响最大,说明原因?(8分)31(13分) 材料一 “到春秋乃生出许多逆贼且如天子,必是天生圣哲为之。后世如秦始皇在上,乃大无道人,如汉高祖,乃崛起田间,此岂不是气运颠倒!”“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本。”朱熹材料二 “后之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天子之所以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朱熹对君主的基本看法。(4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关于君主专制的主要观点。(4分)(3)与朱熹相比,黄宗羲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有何意义?(3分)32(11分)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各事务衙门函材料二: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国民。-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材料三:泰西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这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请回答:(1)材料一是近代哪一派的主张?其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3分)(3)上述材料的思想在当时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来宾2015年秋学期历史月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 60分)题号 12345678910答案CCBDC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DBCD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DABAB第II卷(非选择题 40分)31、(17分)(1)材料一主张兼爱,兼爱则天下无争;是墨家主张材料二主张关注人民,认为民心的向背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或民贵君轻);是儒家材料三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是道家材料四认为应当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不应教条地遵循前代的传统。是法家(4分)(2)材料四的法家思想对当时影响最大;适应当时诸侯争霸,完成大一统的历史发展趋势。4分材料二的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最大。成为两千多年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4分)32、(13分)(1)秦汉以来的许多帝王都是无道之君,所以导致政治的长期黑暗;(2分)“正君心”是正纲常的根本。(2分)(2)观点:大胆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君臣平等,(2分)主张设立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限制君权。(2分)(3)进步性: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更加彻底,并开始考虑从具体制度方面限制君权。(2分)意义:对正统儒学形成冲击;是新生产关系萌芽的反映,成为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的先声。(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3分)32、(10分)(1)洋务派。(2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2)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2分)(3)材料一:冲击了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舆论环境。(或按材料答也可得分);材料二、材料三:有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