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上学期第6周周训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22453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上学期第6周周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化学上学期第6周周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化学上学期第6周周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上期第6周周训试题一、选择题1在化学反应A(g)3B(g) 2C(g)D(g)中,各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间的关系式正确的是(D)Av(A)v(B) Bv(A)2v(C) C3v(B)v(C) Dv(B)3v(D)2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 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 s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s),则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C)A3.4 mol B3.2 mol C2.8 mol D1.2 mol3对于可逆反应3H2N22NH3,下列措施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都变化的是(D)A增大压强 B充入更多N2 C使用高效催化剂 D降低温度4对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2v正(NH3)3v正(H2O)5下列事实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B)A光照新制的氯水时,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C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D增大压强,有利于SO2和O2反应生成SO36在密闭容器中,给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气体混合物加热,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反应:CO(g)H2O(g) H2(g)CO2(g)。在500 时,平衡常数K9。若反应开始时,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都是0.02 mol/L,则在此条件下CO的转化率为(C)A25% B50% C75% D80%7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2(g)2CO(g)2CO2(g)S(l)H0,HTS0 BH0CH0,HTS0 DH0,HTS015一定条件下,在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mA(g)nB(g) pC(g)qD(g),若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重新达到平衡,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如图15所示,则对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C)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逆反应是放热反应Cmnpq 16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2H2(g) Si(s)4HCl(g)HQ kJ/mol(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 mol, 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C反应至4 min时,若HCl浓度为0.12 mol/L,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 mol/(Lmin)D当反应吸收热量0.025Q kJ时,生成的HCl通入100 mL 1 mol/L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17符合图17的反应是(B)AX3Y2ZH0 BX3Y2ZH0CX2Y3ZH0 D5X3Y4ZH018在一密闭烧瓶中,在25 时存在如下平衡:2NO2(g) N2O4(g)H0,将烧瓶置于100 的水中,则下列几项性质中不会改变的是(D)颜色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质量压强密度A和 B和 C和 D和19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图19的是(A)ACO2(g)2NH3(g) CO(NH2)2(s)H2O(g)H0CCH3CH2OH(g) CH2CH2(g)H2O(g)H0D2C6H5CH2CH3(g)O2(g) 2C6H5CHCH2(g)2H2O(g)H020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Y(g) 2Z(g)Hp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A的转化率提高 DC的体积分数增加25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D)A33% B40% C50% D65%选择题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总分答案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9分)在一个1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下列反应:2A(g)B(g) 3C(g)D(s),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1.2 molL1。(1)维持容器的温度不变,若缩小容器的体积,则平衡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或“向逆反应方向”或“不”)。(2)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是1.2 molL1的是_。A4 mol A2 mol BB3 mol C1 mol DC2 mol A1 mol B1 mol D(3)若维持容器内的体积和温度不变,反应从逆反应开始,按不同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是1.2 molL1,则C的起始物质的量应满足的条件是_。26(1)不(2)BC(3)1.2 moln(C)3 mol解析 (1)因为所给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所以维持容器的温度不变,缩小容器体积,即增大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2)保持体积和温度不变,按A、B、C配比作为起始物质与加入2 mol A和1 mol B平衡等效。但本题要求C的浓度为1.2 molL1,即要求数值相等,故A项不符合。(3)在1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反应2A(g)B(g) 3C(g)D(s)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1.2 molL1。因为若2 mol A和1 mol B完全反应则生成3 mol C,所以保持体积和温度不变,反应从逆反应开始,要使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是1.2 molL1,C的起始物质的量应满足的条件是:1.2 moln(C)3 mol。27(9分)现有反应CO(g)H2O(g) CO2(g)H2(g)H0,在850时,K1。(1)若升高温度到950,达到平衡时K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850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 mol CO,3.0 mol H2O,1.0 mol CO2和x mol H2,则:当x5.0时,上述平衡向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_。27(1)小于(2)逆反应x1此时,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Qcv逆,根据上式,当x3.0时,QcK。28(16分)I.工业上利用H2和CO2合成二甲醚的反应如下:6H2(g)2CO2(g) CH3OCH3(g)3H2O(g)H0温度升高,该化学平衡移动后到达新的平衡,CH3OCH3的产率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_;.某科研小组欲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氧气的物质的量对合成新型硝化剂反应4NO2(g)O2(g) 2N2O5(g)H0的影响。图28 (1)图像中T1和T2的关系是T1_T2(填“”、“”或“”);(2)比较a、b、c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NO2的转化率最大的是_(填字母);(3)若容器体积为1 L,n1 mol,NO2的转化率为50%,则此条件下(T2),反应的平衡常数K_。(4分)28.变小变小.(1)(2)c(3)0.125(1/8)解析 .温度升高,化学平衡逆反应方向移动, CH3OCH3的产率变小;逆反应方向气体分子数增加,即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气体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变小;.(1)图像中T1T2时N2O5%增加,平衡向放热的正反应方向移动,应为降温;(2)O2越多,NO2的转化率越大;(3)b点时N2O5的百分含量最大,则此点通入O2、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相等,即通入4 mol NO2,列三段式计算平衡常数。29(16分)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 mol气体A和2.5 mol气体B,发生反应:3A(g)B(g) xC(g)2D(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5 min时测得生成1 mol D,C的平均反应速率v(C)0.1 molL1min1,试求:(1)方程式中C的化学计量数x_。(2)5 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_。(3)5 min时B的转化率为_(4分)。(4)温度升高A的转化率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下同),压强增大B的转化率_。 29(1)2(2)0.15 molL1min1(3)20%(4)增大不变解析 由题意可知v(D)0.1 molL1min1,根据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计量数之比得v(C):v(D)x2,代入C、D速率值可得x2;由v(A)v(C)32,求得v(A)0.15 molL1min1;由5 min时生成1 mol D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B的物质的量为0.5 mol,B的转化率为:100%20%;由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B的转化率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