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调研(10月)考试试题(选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21777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调研(10月)考试试题(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调研(10月)考试试题(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调研(10月)考试试题(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时杨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调研测试地理(选修)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共60分)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2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 B.气候和地形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3.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B.成长阶段,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C.转型阶段,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D.再生阶段,应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4.匹兹堡被称为“知识城”是处于区域发展的(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由于区域所处位置的不同,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读图回答5-6题。5.造成甲、乙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6关于甲国与乙国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相似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两者都是岛国 B.面积相差不大 C.气候比较湿润 D.都多火山地震7.关于甲国与乙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国工业化早,乙国工业起步晚B.甲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乙国农业以渔业为主C.甲国工业属于“资源型”布局,乙国工业属于“临海型”布局D.甲国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乙国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题。 8.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A. B. C. D.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下图),回答第9-11题。9图中B、C、D依次代表( )A.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 B.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 D.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10.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1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中( )A.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D.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12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A.水资源 B.生物资源 C.石油资源 D.煤炭资源读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图,回答13-14题。13图示治理措施属于( )A.生物措施 B.农业技术措施 C.工程措施 D.政策措施14最符合图中框含义的是( )A.充分利用光热 B.减少风沙危害 C.蓄水保土 D.净化空气 15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各自采取的措施是( ) A.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 B.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 C.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D.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工业革命初期,鲁尔区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二战后却面临经济危机,经过改革而重新崛起。据此回答1618题。16二战后鲁尔区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B煤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 C生产设备老化,生产效率太低 D煤炭、钢铁产量严重过剩,工业用地十分紧张17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鲁尔区相比,突出的优势表现在( )A水源 B交通 C市场 D资源18鲁尔区的重新崛起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借鉴意义有( ) 调整传统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扩大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规模 加大科技投入,研制新工艺、新产品 加大资金投入,发展资金与资源密集型产业A B C D19“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 A.地形类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图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20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消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B.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威胁C.全线可利用地形自流引水D.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21南水北调工程能给调入区带来 ( ) A.经济效益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B.生态效益促进经济发展C.社会效益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D.环境效益治理工业“三废”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2-23题。22图中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 A火电、天然气和水电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23西电东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C解决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24.长江流域发生洪水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流域面积广 流域所处的气候特征 支流多 流域内的人类活动A B C D25.长江流域水灾的多发地段是长江的( )A.四川盆地地区 B.长江三峡地区C.中下游平原地区 D.上游地区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但是湿地被大量垦殖后,生态失衡,所获得经济效益远不及环境效益大。因此在2000年国务院已下令停止开发“北大荒”。据此回答2627题。 26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 )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 河网密集,地下水水位低,地下水位高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荒地多,人为开垦多影响大 A B C D27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 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 B C D28.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29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C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 D第一产业下降,第二产业上升30目前,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相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得到缓解,其原因正确的是( )发达国家人口比发展中国家少得多,那里的环境问题从一开始就比发展中国家轻得多目前发达国家经济、技术、管理水平较高,又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对环境保护的能力强、投入多一些发达国家把重污染的企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追求减弱、目标降低一些发达国家依靠法律管理环境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发达国家人口素质较高,没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和现象。A B C 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共10分)3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唯一选择。 32.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是区域开放性的表现。33.科学发展观符合“人地伙伴论”的人地关系思想。 34.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是防洪,并显著提高了库区下游的通航能力。35.长江三角洲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36.区域发展阶段不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 37.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开发的成本太高。38.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其根本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 39.南水北调对水资源调入区的影响都是有利的。 40.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全线水可自流,但由于水质差,需“先治污后调水”。高二地理(选修)答题纸三、综合题(共4题,共30分)。41.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下列要求(每空1分,共7分)。(1)写出下列自然区的名称: A_ _B_C (2)C地区河流一般为_河(内流、外流)。(3)A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_。(4)B区与A C两区的界线大致与我国地势的第_级阶梯边缘吻合。(5)河流干流流过我国三大自然区的是(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淮河4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7分) (1)甲图为美国的 工业区,乙图为德国的 工业区.(2分)(2)甲图中A城市初期阶段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3分)(3)20世纪60年代以后,为了使区域经济得到复苏,图示两工业区采取了哪些相同措施?(2分) 。 43.下图为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 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调水的主要调入区是 (华北、西北)。东线工程主要利用 作为输水渠道,以节省投资,与中线工程相比,东线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4分)(2)“南水北调”中的“南”、“北”分别是指我国南方、北方地区。我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是 一线。(1分)(3)小明、小强两同学考察后,以“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为课题,开展探究活动,请说说南水北调的积极影响。(3分) 。44.(8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 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该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2分)(2)目前江苏、浙江等省的把部分工业向该地区转移,产业转移对该地区的影响是 。(3分)(3)该地区通过 工程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输送天然气。该工程建设对这些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3分)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测试地理(选修)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5:CBCDC 6-10:DBBDA 11-15:DDACA 16-20:ADCCD 21-25:CACDC 26-30:CDBDC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31-35:BAABB 36-40:ABABB3、 综合题(共30分)41.(1)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B.青藏高寒区 C.东部季风区 (2)外流 (3)水源 (4)一 (5)B42.(1)五大湖(东北部),鲁尔 (2)丰富的煤铁资源;廉价的水运;农业基础好;开发早,历史悠久。(任意3点即可) (3)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治理污染(任意2点即可)43(8分) (1) 华北,京杭大运河,水质差、耗能高(2)秦岭-淮河(3)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地面下沉等问题。(言之有理即可)43(10分)(1)土地荒漠化,深居内陆,降水少(2)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 消极:环境污染加重,加剧人地矛盾。B 西气东输,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