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3 (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18694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3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3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3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6年秋季学期9月份考试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24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25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B主张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得到百姓信任,实施仁政C主张维护周礼,贵贱有序D主张教育“有教无类”26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积极推行其政治主张,但却“累累若丧家之狗”,失望而归。这说明()A周天子强化了统治,孔子难以生存 B“仁”“礼”思想不合时宜C当时兴办私学为官府所禁 D当时战乱不断,思想萧条272014年12月22日,甲午年祭祀亚圣孟子大典在山东诸城举行,在祭祀大典中,有可能朗诵到的孟子的名言是()A“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D“过犹不及,和而不同”28儒家思想经过2 000多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荀子根据时代需要对儒家思想的改造主要表现在()A提倡“仁政”B提倡“以德服人”C主张王霸并用D提出“天人感应”29下列言论,属于韩非子思想主张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得,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30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其共同点是()A主张民贵君轻 B维护统治秩序C强调层层分封 D体现以德治民31宋代以来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法家、佛教和道教思想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32右图说的是宋代福建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A救国治国之术 B“天理”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33理学将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是()A朱熹 B王阳明C陆九渊 D程颐34复旦大学的校训取自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该思想家应该是()A孔子 B孟子C董仲舒 D朱熹35“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义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二、非选择题40阅读下面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言论: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主张的核心是什么?(6分)(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4分)(3)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后世影响最大?(4分)41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样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4B25 B26B27A28C29B30B31 A32B33 A34D35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4分,共40分)40 (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2)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不同阶层的士人提出不同主张。(3)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张。因为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材料一的主张。41 (1)史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2)史料解释:民贵君轻。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3)历史评价: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