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1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16180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1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1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1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宁一中2016-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文)试卷1、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余秋雨指出:“中华文明从来不主张远征,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中华文明不主张远征的原因不包括( )A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B传统文化的影响C中央集权的形成D封闭的大陆环境2李贽被称为明代“文艺复兴”的领路人,其思想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思想的相似点有( )挑战正统权威 反对神权统治 提倡个性解放 批判君主专制A B C D3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 )A.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 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持肯定态度B认为中国有持续、古老、辉煌的历史C认为中国文明具有内聚性D对中国的儒家学说非常崇拜5潘天寿谈艺录在谈到中国写意画的创作时提到:“无”实际上是“有”之根本。画“要耐人寻味,就要虚多。虚多者,即告诉人的少,藏起来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下列著作中蕴含上述思想的是( )A论语 B道德经 C春秋繁露 D四书章句集注6某同学在学习了孟德斯鸠的思想后认为“三权分立”的主张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有一致之处。这是因为它们A都主张三个权力相互制衡 B都强调加强中央集权C都主张权力要受到制约 D都认为要限制君主专权7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8“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 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 在 欧洲最早始于哪一国家( )A.英国 B.德国 C.意大利 D.法国9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揭露了天主教会的贪婪和腐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自由、平等的思想。由此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B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C都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D传播人文主义的手段相同10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B. 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C. 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D. 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11“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只有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这种诉求的历史背景是( )A古希腊智者运动B欧洲宗教改革C法国启蒙运动D英国光荣革命12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A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B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未激化C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冲击有限 D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13意大利在14世纪初书籍价格极高,用一所房子加一块土地才能购置一本文法书,甚至教皇尼古拉五世未发迹时曾因购书而身负重债。至17世纪,囊中羞涩之士购买心仪书籍已非难事,而佛罗伦萨购书上百册的家庭已超过13.6%。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背景是A活字印刷术的传播 B. 人文精神的普及C资本主义萌芽推动 D.近代教育的发展14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15东西方思想文化具有相通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孔子和苏格拉底都反对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墨子和亚里士多德都强调逻辑王阳明和马丁路德都强调个人的主观作用 山水画和现实主义绘画都追求写实A. B. C. D. 16明清时期,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吏传记的公案小说兴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三侠五义。这折射出(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民众对理想社会的诉求C市民阶层的扩大 D官民价值观念的趋同化17下图是某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的目录,三个“”处缺失的文字按顺序应该是( ) 丰满厚重 豪放与婉约并重 以形写神 极摹人情世态A. B. C. D. 18“(它)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与心。”在此苏轼形容的书体是( )A行书 B草书C楷书 D隶书19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 )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百姓生活 B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解决衣食问题 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也会更好20“以世俗之笔,描写世俗之情,成为明代中、后期小说与戏曲艺术创作的主流。”形成此“主流”的主要原因是( )A. 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 B. 文人社会地位的没落C. 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D. 市民阶层发展的需要21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22明朝时美洲玉米传入对中国粮食与人口增加影响极大,这种作物传入后不久,就有一部科技图书记载其特性以及推广的情形。下列最早进行记载的图书应该是 A齐民要术 B氾胜之书C九章算术 D农政全书231600年布鲁诺因“异端思想”被烧死;1653年伽利略在宗教法庭上被迫公开放弃自己关于地动学说的科学信仰。而到了1662年,伦敦成立皇家学会;1666年巴黎成立了法兰西科学院。此变化最能说明( )A基督教神学无法抵挡住科学的进步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推动科学进步C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广泛传播影响深远D科学的进步促使宗教影响逐渐消失24爱因斯坦说自己是站在牛顿的肩上取得了科学成就。下列关于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B相对论出现后,牛顿力学体系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C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绝对时空观D相对论继承和发展了牛顿力学体系25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举行春季考试,一个名叫钟天纬的学生写下了如此答卷:这一千八百零九年,而达文生焉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下列关于达尔文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的神创论 B.为启蒙思想的开展奠定了基础C.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上26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A.进化论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B.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C.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D.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遭到教会敌视27科学技术,理论的突破是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下列科学技、理论的突破和社会发展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科学技术突破社会发展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创立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B电磁学理论的突破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C铁器、牛耕运用推广中国进入农耕文明时期D凯恩斯经济理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来临28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29.张太雷在其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一文中写道,“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攻击的思潮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板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早夭的原因是( )A.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 B.对西方文化绝对的肯定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仅局限于知识分子中传播30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到:“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其言论旨在A倡导建立西方君主立宪政体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号召发动工农群众反抗军阀统治D唤醒愚昧民众之觉悟2、 综合题(共40分,31题12分,32题12分,33题16分)。31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高三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分成了群星闪烁、分道扬镳、西学东渐三个步骤,展开研究。群星闪烁材料一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是知识”,他认为“知识是美德的基础,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由教育而来”。分道扬镳材料二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材料三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l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大国崛起西学东渐材料四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拉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文池思想的灵光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共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它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3)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新的观念”来看待国家、政权机构的。(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32科技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隋唐时期,自然科学很受重视,人们做官不一定都走尊孔读经一条路。到了元代以后,由于程朱理学的兴起,作八股、考进士成了唯一的仕途之路,自然科学和技艺都受到了严重的贬斥。尊孔读经的人被称为“名士”;从事科学和技艺的人则是只有“雕虫小技”的“小人”。摘编自赵显明试析程朱理学的兴起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材料二 欧洲,从14世纪开始,就出现了最早的科学社团:意大利的西芒托学院、法兰西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柏林学院等。这些以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学术团体吸引了大批的科学家,并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科学家在社会上地位达到了顶点,许多人因为科学上的贡献被封为贵族。摘编自JB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元明时期“科学和技艺”落后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15世纪欧洲近代科技兴起和发展的社会条件。33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海国图志 “动重学之率凡三:曰力、曰质、曰速。力同,则质小者速大,质太者速小;质同,则力小者谜小,力大者速大。” 李善兰重学序言 “(西学)学问之种类极繁,要可分为二端。其一,形而上学,即政治学、生计学等是也;其二,形而下学,即化学、天文学、植物学等是也。吾因近人通行名义,举凡属于形而下学皆谓之格致。” 梁启超格致学沿革考略 (西学)是“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严复原强材料二 “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 清朝湖南巡抚王文韶“ 晚近更有一种自居名流,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实窃我中国古圣之绪余之类的说法,令人呕秽。” 严复救亡决论材料三 “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倘以旧有之礼教为非,则不得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 陈独秀答佩剑青年 “拿西洋的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根据材料一,概述近代中国对西学认识的演进历程。(2)根据材料三,概述陈独秀与梁启超对中西文明态度的差异。(3)基于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近代中国对西洋文明的认识? 高二文科历史答案1C2B3C4D5B6C7C8C9B10A11C12A13A14B15D16B17C 18A19B20D21B22D23A24B25B26C27C28A【答案】C30D31(1)共同点:都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肯定人的价值。(2分)(2)发展: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将理和伦理道德联系在一起。(2分)消极影响: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束缚了人们的思想。(2分)(3)新观念: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三权分立、开明君主制、民主共和制。(2分)(4)条件: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2分)社会实践: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任2点,2分)32(1)程朱理学的制约(2分);八股取士的影响(2分);官方轻视科技(2分)。(2)科技团体的成立;重视科研的社会氛围; 政府支持科技;科学家能够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答出3点,即给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但总得分不得超过6分)33(1)魏源基于鸦片战争中西方的船坚炮利,开始关注西方的“战舰、火器、练兵”等军事技术。伴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洋务运动的开展,以李善兰为代表的中国人开始关注西方的自然科学,不仅仅局限于军事方面。 甲午战争的失败,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人关注政治学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并重的局面开始出现,随着维新变法的宣传,严复等人意识到(西学)“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这表明对西学的认识已经上升到政治制度的层面。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人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从单纯的军事技术到自然科学;再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并重,再到政治制度层面,这体现出中国人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2)陈独秀:主张以新易旧,以西方文化全盘取代中国固有文化,二者不可调和; 梁启超:主张“新旧调和论”与“中西文化和论”说。(3) 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水平1:能够将诸多材料进行关联,针对近代中国对西洋文明的认识提出观点。近代中国人们对于“西洋文明”的认识和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是经历着一个不断探索和认识深化的过程。这一复杂而又多元的认知变化,既体现了由囿于华夷之辨到认同西方文明的观念转变,也反映了近代中国在社会转型下逐步融入西方世界体系的过程。水平2:近代中国对西洋文明的认识是在面对着西方势力侵略而导致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也浸润着西学东渐的思想冲击下而做出的应有回应。水平3:就文本本身的内容提出观点。近代中国人们对于“西洋文明”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充满着观念冲撞的过程。水平4: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评分项二:史实水平1:能提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文本解读者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水平2: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水平3: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的信息。水平4:没有使用文本信息。评分项三:论述水平1:能够进行由表及里地论述。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水平4:回避问题。评分项四:组织水平1:叙述成结构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