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_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练习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15874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_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_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_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基础夯实1.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A.报道国内外大事B.娱乐大众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解析:上海是鸦片战争后开辟的通商口岸,贸易往来频繁,由于各地言语不通给经商带来不便,所以创办此报是为了传播信息,以此来为工商各界服务。答案:D2.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创刊人说:“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材料表明其创刊的主要目的是()A.传播西方近代先进科学知识B.进行文化渗透和精神征服C.让中国人放弃对西方文化渗透的抵制D.推动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它的出版意图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和所学史实可知,外国书刊创办的目的是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和精神征服。故选B项。答案:B3.下图是一幅民国时期某报纸上的商业广告。据此可知()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说法太绝对,排除;因为受中国古代轻视艺人的思想影响,民国时期影视明星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故B项错误;民国时期明星代言并没有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可,故D项错误。答案:C4.辛亥革命时期,北京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新创办的报纸最多,有50多家报纸的急剧增加有的报纸为了抢时间,多发稿,增出午刊和晚刊,有的一接到电报立刻印发号外。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广大人民支持辛亥革命B.人们对新闻的关注增强C.北京民主思想的自由传播D.中国新闻出版业发达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大众报业的发展。材料信息“抢时间,多发稿”“一接到电报立刻印发号外”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报刊为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争取时间,并不能反映出人民支持辛亥革命,也无法反映北京民主思想的自由传播,排除A、C两项,D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选B项。答案:B5.导学号52440052读下表,从表中信息,我们可以看出()申报时论统计(1882年1月至6月)题材本埠全国国外数量57篇80篇37篇比例33%67%A.申报已经成为一种政论性报纸B.申报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C.申报正在摆脱乡土意识的束缚D.申报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由图表信息可知,申报对国内和国际的时论比例较大,而对本埠的时论比例较小,可见申报正在摆脱乡土意识的束缚,故选C项。材料仅仅涉及申报的时论文章,并不能说明申报成为一种政论性报纸,可排除A项;B项中“开始关注”表述不正确,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申报的发行量情况,排除D项。答案:C6.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作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地了解重大事件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解析: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专门报道,体现了报纸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地了解重大事件的功能,故选B项。答案:B7.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已成为党派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解析:题干中的材料表明,当时人们认为报纸能分“是非曲直”,能使“四海闻”,能起到“振聩发聋”的作用,这说明民众对报纸的社会功能已有了深刻的认识。答案:D8.“沙发土豆”(Couch potato),指的是那些拿着遥控器、蜷在沙发上、跟着电视节目转的人,什么事都不干,只会在沙发上看电视,时间长了,人就像土豆一样胖胖的、圆圆的。这说明()A.美国的电视业发达B.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C.电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电视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解析:题干材料简单明了,很明显说明的是电视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答案:C9.下列有关标题,出现常识性错误的是()A.申报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B.“我与电视”有奖征文启事纪念中国电视诞辰55周年C.影像中的京剧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6周年D.“二五”计划为我国互联网发展指明方向解析:中国接入互联网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二五”计划在时间上不符。答案:D10.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新词不断涌现,如“达人”“杯具”“捧车族”“快闪族”“抢沙发”“轻小说”等,把这些新词集结起来就形成了“潮词语录”(如右图),这也被媒体称之为“新新文明现象”。与此现象关联密切的是()A.汽车的应用B.网络的普及C.广播电视的推广D.报纸的影响解析:网络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互联网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潮词语录”就是经济生活新观念和新模式的体现和反映。答案:B能力提升11.“今夫万国并立,犹比邻也,齐州以内,犹同室也。比邻之事,而吾不知,甚乃同室所为,不相闻问,则有耳目而无耳目;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这废疾者,则报馆之为也。”(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材料中的“喉舌”强调报刊具有() A.权威性B.准确性C.娱乐性D.沟通性解析:从材料中的“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可知,报刊具有传达政府政策和表达民意之功能,因此D项正确。答案:D12.导学号52440053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A.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B.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D.日本偷袭珍珠港解析:B项发生在1945年5月;C项发生在1949年4月;D项发生在1941年12月,这三项都与题干时间信息“1940年12月30日”明显不符,故排除。答案:A13.英国小说哈利波特曾长期不为中国观众所了解,而好莱坞将哈利波特搬上银幕之后,该小说在各大书店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这说明()A.小说的影响力不如电影B.电影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传媒,促进了其他艺术形式的推广C.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D.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电影艺术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故B项正确。答案:B14.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思想更为开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只是涉及国产电影与外国电影的播放比例,电影制作水平无法通过材料得出, A项错误。当时,中国电影大多为上海生产,上海播放国产片的比例比京津高,据此可推知电影拷贝流通税费比较重,导致京津放映的国产片比例较上海要低,故C项为正确答案。B、D两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答案:C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展示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情况,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图片展览活动。以下是活动中展出的部分图片。材料二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年份项目1985年1990年1995年1999年2000年报纸总印数(亿份)246.8211.3263.3318.4329.3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280 799647 7622 332 1642 931 6823 381 466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38 05691 572383 513526 483585 007互联网用户(户)7 2133 014 5189 021 717(1)根据材料一,请按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写出图片反映的传媒的名称,并为本次展览拟订一个标题。(2)根据材料二,分析表中哪种传媒发展速度最快,并指出其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互联网的普及是否影响了其他传媒的地位并作简要说明。(3)为了解中国近代以来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情况,你会通过哪些方式获取相关资料?参考答案:(1)图1:报刊;图2:电影;图3:电视;图4:互联网。标题:近现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其他言之成理亦可)(2)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最快。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信事业发展迅速。互联网的普及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而是和其他媒介出现了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或观众。(3)到图书馆查阅、互联网查询、书面问卷调查、民间访谈等。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操。遂致力于办报,藉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陈玉申晚清报业史材料二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方晓红中国新闻史材料三报刊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关系。(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目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中的突出特点。(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报刊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第(1)问,报刊业的发展反映了清末中国的内外危机。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直接概括即可。第(3)问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相联系分析回答。第(4)问要依据前三问概括归纳。参考答案:(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日重)。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2)中国人自办为主;政论性报刊影响最大;内容丰富。(3)宣传维新(或资产阶级改良、君主立宪)思想,民主革命(或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民主与科学(或反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4)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批判落后的封建制度,唤醒民众,使人民不断觉悟,支持配合政治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