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单元测试卷三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15043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单元测试卷三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单元测试卷三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单元测试卷三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测试卷三(第五、六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民国之初,广东流传过这样的歌谣:“革命世界,新式派头。女子解放,自由选婿。”歌谣内容反映的新风尚,适用于当时的()内地乡村发达地区受新式教育的国人满洲贵族ABC 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我国社会风尚变化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在发达的大城市变化得比较快,在封闭的乡村和内地则依然非常封闭。对于新式风俗的接受者主要是受过新式教育的国人,保守的国人对此依然难以接受,满洲贵族对于新风尚持敌对态度,也不会接受。答案:C2自19世纪60年代开埠以来,汉口城内的建筑呈现出西方低层联排式和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并存局面。这体现了()A西方建筑风格逐渐取代中国传统建筑风格B汉口的对外开放程度位居全国前列C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西文化呈现融合趋势解析:由材料中的“西方低层联排式和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并存局面”可得出答案。答案:D3著名作家张爱玲在更衣记中曾说过,女人穿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清朝,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这说明近代女子穿旗袍()A体现了女权主义色彩B是一场服饰根本革命C隐藏了效忠清朝思想D是民国教育改革的结果解析:A项由材料中的“蓄意要模仿男子”可得出。B项错在“根本”的表述上,旗袍是传统服饰改良的结果。C项与题中材料不符。D项与材料无关。答案:A4辛亥革命后,“男女之私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为婚姻,合卺(旧时夫妻结婚的一种仪式)之仪,非俗非古,杂袭夷俗,喜怒离合,习为故常。”这主要反映出()A辛亥革命对社会习俗进行了彻底的改造B当时正处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期C“中西合璧”已成为当时婚俗的普遍特征D婚俗的变化折射出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主要在大城市中表现明显,传统风俗习惯在农村坚如磐石地沿袭下来,故A、C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与题于无关;题干描述的婚俗中西合璧,恰恰说明中国当时正处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期,答案为B项。答案:B5社会历史文章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观察下表,190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的原因有()时间标准19001909年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19101919年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西方文化的传入妇女地位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A BC D解析:从表格所给时间范围判断,所涉及的事件和现象都会成为原因。旧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虽然有所改变,但是不可能成为国家的主人,排除。答案:C6如图反映了近代上海福州路拓宽后日益繁荣的景象。马路两边店铺林立,电车、自行车、人力车混杂通行。该图片可以说明()A上海社会风貌已成完全西化之势B传统衣食住行风格依然没有变化C近代通讯工具电话、电报普遍使用D电力技术推动了近代交通工具变革解析:A说法太绝对,上海社会风貌并没有成完全西化之势。从图片中可看出传统的交通已发生变化,B错误。从图片中得不出C。由“电车”可得出D正确。答案:D7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所未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B人们对火车俱持敌视态度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D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解析:由材料信息“素所未见”“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可推断A、B两项错误;从“喜色”“喝彩”可推断出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D项说法过于绝对。答案:C8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能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A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B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C无线电台开始进入中国D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解析:A项发生于1927年,B项发生于1871年,C项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均与题目中的时间“1920年”不符。中国的民航事业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初,与题目中的时间相符,故本题应选D项。答案:D9“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材料表明当时利于列强侵略最为便捷的是()A火车 B轮船C飞机 D电报解析:分析材料信息“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可以得出只有电报有此功能。火车、轮船和飞机是交通工具,在遣将调兵方面没有电报迅速,故选D。答案:D10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影视事业的发展 B报刊业的发展演变C通讯工具的变迁 D民主政治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近代社会生活在鸦片战争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民国时期,变化剧烈。这一发展特点也符合报刊业在近代的发展演变规律。A、C、D三项的发展规律与题目所述的社会生活发展特点不符。答案:B111896年6月29日申报广告栏发布“徐园告白”:“本园于二十日起,夜至十二点钟止,内设文虎清曲童串戏法西洋影戏,以供游人随意赏玩马车可直抵园门,维冀诸君踏月来游,游资仍照旧。”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上海文化娱乐已经全面西化B中国人的娱乐活动更加丰富C“西洋影戏”声情并茂D徐园文化活动商业色彩淡化解析:材料显示清末上海徐园的夜生活包括三项娱乐生活:猜灯谜、看电影和变戏法,说明娱乐活动十分丰富,因此只有B项符合题意。答案:B12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助理认为“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手机和其他数字媒介打破”这段话说明通讯手段发展的趋势是()A数字化 B多元化C网络化 D日常化解析:结合题干所给的材料内容,即可得出“多元化”的趋势。答案:B13梁博和吴莫愁,这两个名字火爆网络与电视,曾经让多少人魂牵梦绕。他们优雅的旋律撼动了多少人的心弦。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体现的电视功能是()A资讯传播 B新闻报道C大众娱乐 D艺术鉴赏解析:材料强调“他们优雅的旋律撼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且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娱乐节目,由此可见人们通过电视这一大众传媒进行娱乐消遣,因此C符合题意;材料未提及人们关注时事热点、把握社会信息或进行艺术鉴赏,排除A、B、D。答案:C1419211929年世界工业年均增长率为207%,而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仅为0.7%。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世界经济一片繁荣B工业发展迅速,贸易增长缓慢,容易造成生产过剩C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工业化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增长D殖民地的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居主导地位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世界工业年均增长率远远高于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这说明工业生产远远大于需求,这容易造成生产过剩,因此本题选B。答案:B15某个时期,美国掀起取款狂潮,各银行门前无不人山人海,储户争相提出存款。纽约市有一位少妇,把孩子出租给排队提款的妇女,每次收二角五分,因为抱着孩子能排在前头。这一时期可能是()A19231928年 B19291933年C19341937年 D19931998年解析:19291933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银行丧失信用,全国储户掀起提款狂潮,导致多家银行倒闭,这更进一步降低了银行的信用,引发更大规模的提款狂潮。因此,本题选B项。答案:B16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是基于()A经济危机的影响B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C苏联实力壮大带来的威胁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解析:本题要特别注意时间:1931年,这时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大危机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汤因比的话就说明了当时人们的这种思想和担忧。答案:A171929年始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全世界,2011年全球经济都指望中国需求拉动世界经济发展,这主要是因为()A世界市场形成后各地联系紧密B资本主义在全球占优势C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D宏观调控经济的结果解析:美国经济危机影响全世界,中国市场需求拉动各国经济发展,这只能说明各国联系密切,B、C、D三项表述都与此相差太远,故选A。答案:A18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位置是()解析:缩减A为农业,突破口B为金融业,增加就业C为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调节劳资关系D为工业,符合全国工业复兴法,故D正确。答案:D19罗斯福的过失: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一文指责罗斯福新政是“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法律或文献是()A全国劳工关系法 B罗斯福就职演说C全国工业复兴法 D社会保险法解析:新政期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以加强政府对工业的指导,并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并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劳资关系,遭到自由主义者们的反对。故应选C项。答案:C20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罗斯福()A大力推行计划经济B限制资本家无序竞争C仅维护工人阶级利益D向苏联大量出口机器解析:新政中罗斯福调整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运作模式,通过国家行政手段或立法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限制了自由资本主义的无序竞争,因此遭到保守资本家的激烈抨击。基于以上分析,本题选B项。答案:B21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旨在衡量闲置的劳动产能。观察下图,错误的选项是()A大萧条期间美国失业人口大幅度增长B新政实施后美国失业问题得到根本性改善C新政实施后美国失业人口总数仍居高不下D二战后美国逐渐实现了充分就业解析:结合题中图文信息可知,美国失业率示意图基本上客观地再现了美国人口的失业情况,其中1933年罗斯福新政实施后失业率有所降低,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美国失业率真正回到经济危机前的状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因此B项错误。答案:B22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运用财经和信贷手段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实行“赤字财政”以扩大开支、调节市场。其实质是()A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保护自由放任的政策C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实行法西斯的垄断经济解析:“运用财经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实际是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发展,实质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体现。凯恩斯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排除C项;“调节”并不是垄断,排除D项。答案:A23国际著名学者陈启懋教授曾撰文指出:“(二)战后60年来,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崩溃,而且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政治、社会相对稳定,至今也看不出垂死的迹象。”其原因主要在于()A世界局势相对稳定B“混合经济”逐渐出现并发展C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少国家财政支出D垄断组织的建立与发展解析: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发展出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因此,本题选B项。答案:B24希腊债务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剧烈动荡。希腊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曾经高达12%,远远超过欧元区设定的3%的上限。下列因素与希腊债务危机的发生有关的是()A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C高福利政策 D企业国有化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生对材料中“希腊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曾经高达12%,远远超过欧元区设定的3%的上限”的理解和把握。高福利政策会使国家不断增加财政开支,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甚至出现财政危机。因此,本题选C项。答案:C25二战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B“福利国家”的普遍建立C科技进步与第三产业的发展D“新经济”在美国的出现解析:材料反映了二战后欧美阶级结构的变化,这与二战后欧美国家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直接相关,也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应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在高中学习阶段,历史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下列相关图片。图1 清末男装工图2 中山装图3 旧式婚礼图4 西式婚礼(1)这些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2分)(2)小雯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4分)材料二小华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轿子 马车 汽车 火车 磁悬浮列车材料三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元(3)根据材料二分析,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6分)(4)根据材料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交通事业的发展状况。第(1)问从图片提供的信息不难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图文信息归纳;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问题,便于实际操作就可。第(3)问从动力、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问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入手分析。答案:(1)两个方面:服饰(或服装)。婚姻礼俗。(2)方法和途径:通过图书馆收集资料、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分类比较的方式。建议:还可以通过调查、采访、分析比较等方式。(3)进步之处:交通运输更为便捷;牵引动力发生变化;更有利于国计民生或速度更快;运力更大;费用更低廉等。(4)积极影响:进一步打破了封闭式的自然经济的束缚;加强了各地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促进了先进观念、知识技术等的传播;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化进程。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美国名利场杂志的漫画(见下图)。材料二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这两方面的合作可以加速复原的过程并且减少不利的副作用每一个人都应该设法帮助比他不幸的邻居;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帮助它的雇员;每一个社区和每一个州都应该负起责任来组织就业和救济活动。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选自美国总统咨文汇编材料三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需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造成“山姆大叔”如此窘境的原因是什么?并指出这一因素的实质。(4分)(2)有人认为,材料二中的经济思想在现实中遭遇到了困境,出现了“异化”。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从金融措施的角度分析罗斯福新政为什么会取得成效。(4分)(4)综上所述,罗斯福新政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解析:本题以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为考查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应特别注意经济危机的“实质”。第(2)问应从遭遇到何种困境和出现了“异化”两个角度来回答。第(3)问的回答应抓住“金融措施”这个角度来组织答案。第(4)问应从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这个角度来回答。答案:(1)原因: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2)经济思想:自由主义。遭遇困境: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非但没有克服危机,反而使经济形势恶化,社会动荡。异化:随后,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3)整顿银行,恢复信用;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刺激社会需求;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4)加强金融监管;重视宏观调控。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之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制度剖析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社会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摘编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一个理论研究视角(1)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福利制度带来的社会问题。(6分)(3)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6分)解析:本题考查“福利国家”建设。第(1)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从其覆盖面、针对群体、实施机构及方法等方面概括作答。第(2)问,抓住材料中“资本”“失业压力”“生产成本”“工作积极性”“道德”等信息概括作答。第(3)问,从“福利国家”建设的意义和局限性等方面分析作答,要注意辩证看待。答案:(1)特点:社会保障覆盖面广,具有普遍性,社会保障项目设置比较齐全;面向低收入阶层;政府主导和社会救济相结合。(2)问题:资本外逃,加剧国内失业压力;使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削弱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劳动者生产积极性降低,不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3)认识:社会福利措施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加强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生产力的发展是实施社会福利措施的前提;实施社会福利措施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调动社会福利意识,拓展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要不断完善社会福利政策,防止懒惰思想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