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单元测试卷一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1368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单元测试卷一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单元测试卷一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单元测试卷一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测试卷一(第一、二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石器耜铁农具曲辕犁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解析: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由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答案:D2“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解析:材料中所说的工具都是古代农业劳动的各个环节不可缺少的,强调这些工具“样样有”“要健全”,体现了古代农耕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B3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反映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C分散性 D脆弱性解析:中国古代农民在封建地主阶级的繁重剥削下,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每当遇到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入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这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所以本题选D项。答案:D4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工匠优秀,积极性高 B生产不计成本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 D国家权力的支持解析:官营手工业能够利用国家的力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生产,其产品大都“精美,质量上乘”,所以本题选D项。答案:D5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民营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发展C官府控制民窑生产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经济发展解析:据材料“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和“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可知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技术水平提高,商品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答案:B6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曰忙工。”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解析:从材料“计岁而受值者”“计时而受值者”说明农村存在农业雇佣关系;B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于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商品经济的发展,题干无法体现;D项错在“根本”两字,过于绝对。答案:A7唐以来十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只有十来座,宋代发展到四十余座,洛阳、扬州、杭州、广州、鄂州、成都等都是当时繁华的大都市。这是由于()A宋朝人口迅速增长 B宋朝统一全国C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D小农经济的发展解析:宋代并未实现大一统;宋代的这些大都市均为商业城市,并非因为农业经济发展而兴起的;人口的迅速增长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A、B、D三项,选择C项。答案:C8“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每日清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此种情形最早应出现在()A汉朝 B唐朝C宋朝 D清朝解析:根据题干中“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等信息可知这一时期的“市”已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宋代开始“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故C项正确。答案:C9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廛”;浙江秀水县佃农用上等米换白银,用中下等米来抵租。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初步发展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提高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解析:材料中反映佃农早上在田地耕田,晚上在集市卖东西,用米换银、抵租的行为;材料中未反映生产关系,排除A;反封建斗争也未提及,排除B;当时农民并未能支配自己的全部劳动产品,且不符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答案:D10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材料表明()A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B明成祖担心向外商征税会侵害外商所在国利益C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D朝贡贸易追求未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解析:从材料中的“夷人慕义远来”“亏辱大体多矣”,显然强调的不是经济意义而是政治意义,故答案为C项。答案:C11下图漫画围剿公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的瓦解。“围剿公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农民对井田制的破坏B铁犁和牛耕的使用C土地所有者间的矛盾斗争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解析:材料中“围剿公田”说明井田制遭破坏,开始瓦解。由于铁犁和牛耕的使用,生产效率提高,大量私有荒地被开垦,原来公田即井田出现荒芜现象。答案:B12唐代有这样一个案例,甲于乡里率家属籍贯名田,乙告甲是贾人,犯令没人田。甲诉云:无市籍,不伏。这表明()A均田制是加强专制的主要手段B土地兼并得到有效控制C商人的社会认可度明显比较低D租佃关系得以迅速发展解析:从材料“乙告甲是贾人,犯令没人田”说明当时商人社会地位低,故C项正确。答案:C13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A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 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C加快了统一台湾的进程 D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解析:概括材料可知,说的是海禁政策。因而选D项。答案:D1416世纪初,当一名航海家宣布将要远航的消息之后,“大约有一万人没有工作的贵族愿意不领取任何报酬与他一起出海航行”。欧洲的航海热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黄金热”的驱使君主专制政府的鼓励封建制度的发展A BC D解析: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黄金热”、君主专制政府鼓励和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故本题应选A项。答案:A15下图是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所记载的凤梨、马铃薯、木薯的插图,它反映出世界地理大发现()A促使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B促进了洲际间农业物种的交流C为欧洲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使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世界地理大发现所带来的相关影响。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D三项的表述,题干图片内容核心信息均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B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项。答案:B16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开始发现“世界”,这个“世界”较恰当的含义应是()A地域辽阔的世界 B连成一体的世界C丰富多彩的世界 D生机勃勃的世界解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由彼此隔绝到逐渐成为整体,开始有了统一的人类历史。答案:B17荷兰著名诗人冯德尔曾写到:“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越海洋,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港口。”上述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15世纪 B16世纪C17世纪 D18世纪解析:从材料信息“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港口”可知,荷兰人当时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优势,是海上贸易强国。这一现象出现在17世纪,当时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答案:C18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的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A商业革命与价格飞涨B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C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D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理的发现”是指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就是指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所以答案选B项。答案:B19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传染疾病的肆虐工业生产污染严重A BC D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4931570年”,此时,海地岛尚未有工业生产,故不正确;走私人口为从非洲走私到美洲,表述不当。表述正确,故选C项。答案:C20下列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的加强 B工业革命的开展C世界市场的拓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解析:从图表数据可以得出,农业比例逐步减少,工业和服务业逐步增加,从时间“1801年、1851年、1901年”可判断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答案:B21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解析: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由题目中的信息“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即可选出D项。答案:D22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历史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解析:从材料可知,“结尾的简短一章”发生时间是在1820年,地点是在大西洋沿岸,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地点在英国,故C项正确。答案:C23下图是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和第一架飞机的历史图片。它们当时使用的动力分别是()A柴油机和汽油机 B蒸汽机和电动机C蒸汽机和内燃机 D内燃机和电动机解析:火车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使用的是蒸汽机。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使用的是内燃机。答案:C24下表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年份英国美国德国186027.5%9.1%6%190019%13%12%A.经济危机的影响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C交通运输的改进 D世界市场的形成解析:从时间上看,经过1870年前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加快,所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也大大增加,英国则由于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重视而导致其工业生产逐渐落后,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开始下降。答案:B25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这段话的正确含义是()A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B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C资本主义生产不需要民族基础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解析:抓住题干中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及“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可以得出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由此得出答案为D。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考古资料证实,当时(西汉)铁工具的种类几乎应有尽有,仅铁农具就有十多个种类;以铁犁的使用来说,出土铁犁的地区已遍布鲁、豫、辽、陕、甘、苏、川、蒙、贵、闽、粤、桂等12个省区。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成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后汉书杜诗传材料三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汉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各有什么特点?两者之间有何关系?(8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明清时期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还出现了哪些新特点。(8分)答案:(1)农业:铁农具广泛使用或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手工业:冶铁业发达或冶铁技术高超。关系:农业发展与手工业进步相互促进。(2)商业市镇兴起;长途贩运发达;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私营工商业占主导;出现一些地域性的商帮;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等。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 500公斤,白银246 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材料二材料三英国、德国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年份英国德国美国187032%13%23%190020%17%30%191314%19%36%材料四电灯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在当时的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含义是什么?(6分)(2)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该时期的英国殖民政策有何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对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分析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4分)解析:第(1)问,应先明确贵重金属的迁移引起物价上涨,使封建地主的地位下降,资产阶级的地位上升,从而深层分析带给欧洲的影响。第2小问应注意西、葡对黄金、白银的使用主要是购买荷、英的商品。第(2)问,应联系材料一,西班牙、葡萄牙以掠夺为主,材料二英国则以商品输出为主,从而进一步分析对殖民地带来的双重影响。第(3)问,应从材料三得出英国与德国、美国之间的差距,从材料四得出原因。答案:(1)影响:引发了“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含义:西班牙、葡萄牙掠夺的贵重金属为英国、荷兰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原始积累。(2)变化:将海外殖民地作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影响: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加速了旧的经济体制的解体。(3)趋势:经济发展缓慢,失去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原因:没有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美国、德国等国的迅速崛起与竞争。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材料二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年份152016001670170017501801185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258.2513.517.021.027.551.0材料三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全世界纪录之先徐刚世纪末的忧思材料四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英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4分)(4)以上材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4分)解析:第(1)问,以概括要点的方式在材料一中找出促进工业发展的因素,如圈地运动、科技推广、工业革命等。第(2)问,从城市人口的构成、工业的污染等方面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注意各阶级各阶层的活动如方法、建议、宣传等。第(4)问,注意从科技、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来展开回答。答案:(1)原因:立法推动圈地运动;重视科技;工业革命(蒸汽机的运用)。(2)影响:推动城市化进程;导致环境严重恶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3)措施: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促进了环境的治理和改善。(4)启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