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6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析.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181356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0916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10916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10916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析,卢声怡lushengyi13850103593,由NordriDesign提供,鼓楼区教研,目录,前面的话,一、自我介绍请多联系:手机:13850103593QQ:18388160电邮:lushengyi博客:微博:,一年级上册教材解析,教材,二、教材变化分析,一、教材总体情况,三、教材单元分析,一、教材总体情况,(一)本册教材结构内容:本册安排了九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别是: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观察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表内乘法(二)、统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介绍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和数学实践活动、总复习。(二)本册教材教学目标:教师用书P2,本册教材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解析:结构,十章的教学内容:1、数一数,2、比一比,3、15的认识和加减法,4、认识物体和图形,5、分类,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7、1120各数的认识,8、认识钟表,9、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总复习。,对比旧教材1、准备课数数练习。初步教学分类。初步认数字练习。初步认识“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增加写数准备练习。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内数的认识以内的加、减法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3、认识图形(一)4、1120各数的认识5、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内的退位减法.加、减法应用题,二、教材变化分析,1、一些增减变化(1)调整原“准备课”的内容,增加了“比一比”、“分类”两个单元。比较和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的重要方法,也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专门把这两个教学内容单独列为单元,可以明显看出新教材在数学思想方法上的重视。(2)充实“认识图形”的内容。(3)增加了“认识钟表”。2、认数和计算教学进行了较大调整分为“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两个单元进行教学。即1506、78、910采用认数和计算穿插编排的方式,二、教材变化分析,3、加减法的教学变化较大,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加减法被分散到认数的教学中。引进了有关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材三个注意。,二、教材变化分析,4、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1)注意以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熟悉的活动情境。,二、教材变化分析,4、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2)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4)新编了“编者的话”,设计了新颖的“目录”。(5)情境、插图富有儿童情趣,版式设计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北师大版扉页,人教六上P14、15,人教六上P6、7,二、教材变化分析,5、安排了“用数学”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册教材分别在第六单元和第九单元之后安排了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6、方便教师实施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教学,为组织教学提供丰富资源。,二、教材变化分析,5、安排了“用数学”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册教材分别在第六单元和第九单元之后安排了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6、方便教师实施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教学,为组织教学提供丰富资源。,三、教材单元分析,“第一单元数一数”介绍教学重点是会按从数量少到多的顺序,从左到右的顺序,从上到下的顺序数数。会按一定的方法数数(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知道数数时,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是几,数量就是几。会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数的结果。教学策略是慢慢引导。强调数数时要做记号,每数一个做一个记号,每数完一类就回头检查是否每一个都做好了记号,如果发现有漏数的,要及时添上;如果发现有多数的要及时去掉。结合生活中具体物体不断地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的能力,教师要学会灵活地在课堂进程中做学情调查。,三、教材单元分析,“第二单元比一比”介绍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下同)1数量的比较:比多少2长度的比较:比长短、比高矮。目标包括1.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会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来比较物体长短、高矮。教材择要分析:,三、教材单元分析,“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介绍注意两个内容在这个单元,一是“0”,在5之后认识。另一个是在“比大小”时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先集中认识15,再教学加、减法。同时继承了重视数概念教学的做法,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进行认识。教材择要分析:,15的写法。P16,(1)这部分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集中教学写数,确实有困难。造成困难的原因有对数字的结构、笔顺掌握很难。儿童手指小肌肉群还很不发达,易疲劳,写字时间长了对身心发育有害。原通用教材1个1个地认及加减法,教学时间较长,很自然地分散了这个难点。(2)解决的办法。写数集中编排,但教师不一定要集中教写数。可把写数分散在认数的每节课中(数的认识会用一段时间教学),每节课利用十分钟练习写数,这样就分散了教学难点。,三、教材单元分析,“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介绍7、加法的含义。P23和原通用教材一样,强调合并的含义。8、加法的计算。P24呈现了三种不同水平的算法“点数接数数的组成”,但教师不要急于评价、暗示。9、减法的含义、计算。P25减法含义强调“去掉”。注意主题图情境与加法呼应,是延续的。,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P29,建议老师查阅数学史上“0”的史料。先有1还是先有0?0的应用很多,不同场合表示不同的意思。只是让学生接触而已,不作为知识点。教学0,一方面要突出它的意义,在现实情景里面正确使用0;另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写0,一定要像教材那样,示范写0的起笔、运笔、收笔,帮助学生正确写0,防止坏习惯的形成。,三、教材单元分析,“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介绍教学建议:1、通过活动、操作直观感受几何形体的特点就可以了。实际上,在小学的几何教学中应在同一层次上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在面上进行扩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几何形体的特征,而不是加深难度。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会数学的应用。如“足球做成圆柱状的好踢吗?”我认为,什么叫充分,这就叫充分。为什么会有橄榄球呢?变幻产生趣味。,三、教材单元分析,“第五单元分类”介绍内容和目标:按单一标准分类,按不同标准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教材择要说明:P381、主题图。P38看到相同的文具都是摆放在一起的,这就是生活。“做一做”体会单一标准下分类结果的一致性。2主题图。P39按不同标准的分类。小组活动。15枝铅笔可以分为削过的、没削过的;带橡皮头、不带橡皮头的;红色的、绿色的、花色的;圆柱形的、六棱柱形的。(图太小了,很难看清。)“还可以怎样分?”体会在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学生知识经验不同,对问题理解和看法也千差万别,选择的标准往往也不同。如P40第3题“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选不同标准所做的解释,应当肯定。但不要过多引导找不同,不能任意夸大,否则每一个都是不同的,很难驾驭课堂,失去了分类教学的意义。我的处理:先让孩子们说自己的想法。再引导1、每一个都有不同的地方,让学生发现“都有理由”学会理解他人。2、为什么许多人选熊猫?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最明显的不同”学会尊重团队结合生活实际分类时,要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我认为分类只是方法,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三、教材单元分析,“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介绍教材择要说明,三、教材单元分析,实践活动:数学乐园不要变成看图说话或看图回答问题,应该实实在在地让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感受数学。宁可选做一两件有操作性的,也不要一个个蜻蜓点水,败坏了兴致。实践活动内容较多,一节课很难完成所有活动。教学中,可以灵活安排实践活动的时间,老师不必在一堂课内完成所有的游戏,可以将活动分散进行。此外,活动的形式也可以多样。,疑难重点专题分析,一些疑难问题,一些内容脉络,谈谈“数数”教学,疑难重点专题分析,一、一些内容的呈现脉络直尺的出现:P43,P29。数形结合:P14,P42。渗透象形统计图:P17。数的组成:(详述)。一图一式,P23一图两式,P45一图四式,P56给出算式找情境,P69。,二、谈谈“数数”教学,1、“数数”活动是自然数概念的形成以及理解运算的基础首先,“数数”活动是学生形成“数概念”的基础其次,“数数”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最后,“数数”为学生理解四则运算打下了基础2、重视1,5,0,10的教学3、重视“齐性”“结构性”的直观学具的价值,“数的组成”教材呈现方式,“数的组成”教材呈现方式,数的分解、组成作为数概念的一部分,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表达方式,在数的认识和加减运算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把它归为3点:1理解数;2理解加减;3帮助计算。首先,它可以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巩固对数的大小和数序的认识;,“数的组成”教材呈现方式,其次,数的分解、组成对学生建立一图四式的表象、理解加减运算的关系是很有帮助的;再次,数的分解、组成也是进行加减计算的基础,尤其是10的分解和组成,在计算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时要经常用到。基于以上考虑,仍然应将“数的分解、组成”作为重要的内容进行教学。,“数的组成”教材呈现方式,疑难重点专题分析,三、一些疑难问题“从左数、从右数”对一年级是否太难已知总体求部分,列加法算式是否可以用球是否可以画出圆?,“从左数、从右数”对一年级是否太难,左右的正式教学安排在一年级下册进行。但是在一年级上册的某些习题(如P22)中出现了“从左数”“把右数的”等要求。其实,这里说的左右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仅仅是指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确定左右。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线索左手、右手,左眼、右眼以及写字、读书的顺序等日常生活经验完全可以进行判断。如果个别学生判断困难,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例如,“给从左数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也就是从你的左手边数第”以帮助学生明确题目中左、右的含义。,已知总体求部分,列加法算式是否可以,由于图中(P62:14)两部分的数目都可以数出来,所以学生这样列式是有一定道理的,老师不应该断然否定。但这不等于可以放任学生的想法,老师还是要正确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图中的条件和问题,否则一旦形成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模式,学生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不要急于对学生的答案作对错的评价,可以先请学生依次说一说这张图提供了什么信息,问题是什么,运用分析法。然后逐步帮助学生理清图中的条件和问题,明确这类问题应用什么方法解决,从而达到学生正确列式计算的目的。,用球是否可以画出圆?,在完成P37练习五第5题时,老师们在“用球是否能画出圆”这一问题上存在争论。从理论上讲,如果通过一些工具把球固定住,让铅笔始终垂直纸面,沿着球画大圆,就能够画出圆来。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在实际教学中确实有过学生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用硬纸板把球紧紧地包裹起来,形成一个圆柱竖在桌子上,然后沿着这个圆柱的底的边缘画出圆。这种方法成功地运用了“转化”的思想,巧妙地将“用球画圆”转化为“用圆柱画圆”,对变换思路、解决问题颇具启发。,教学教研设想,1、加强联系、互通讯息2、设主题帖,坚持反思人教网论坛:凤凰教育网论坛:新思考博客:11教育网:3、勇于尝试,敢于创新4、抓住机会,展现自我,良好课堂学习习惯,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习惯孩子不听课的原因教师教学对策倾听小招数倾听的习惯表达能力的训练罗伯特议事规则,1.善于倾听2.乐于思考3.勇于表达,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习惯,怎样才能把这一群坐立不安的、好奇心很强的、随时都会跑去追赶蝴蝶的小家伙吸引在你的身边呢?控制注意力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而且研究的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摘自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孩子不听课的原因:1.课不吸引人2.大班化环境3.提前学得太多4.年龄特点5.家庭因素,“倾听”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这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摘自卡尔.威特的教育德卡尔.威特,教师教学对策:1.把课上精彩2.创设听的氛围3.明确听的目标4.注重听的检测5.及时评价鼓励,培养倾听习惯小招数:1.以动制动2.寻找声音来源3.金耳朵,倾听的习惯:1.注视讲话者的习惯2.边听边思考的习惯3.表情示意的习惯4.互动反馈的习惯,表达能力的训练:1.训练完整地说一句话2.训练有序地说三句话,罗伯特议事规则萝卜白菜版,第三条:谁先举手谁优先发言,但发言要得到主持人允许,要起立,别人发言时不能打断。第四条:尽可能对着主持人说话,不同意见者之间避免直接面对面发言。第五条:每人每次发言时间不超过两分钟,对同一动议发言每人不超过两次,或者大家可以现场规定。第八条:主持人应尽可能让意见相反的双方轮流得到发言机会,以保持平衡。第九条:发言人应该首先表明赞成或反对,然后说理由。第十条:不得进行人身攻击,只能就事论事。第十二条:主持人应先请赞成方举手,再请反对方举手。但不要请弃权方举手。,卢声怡lushengyi13850103593,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