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九(上)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课时1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12981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九(上)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课时1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专题九(上)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课时1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专题九(上)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课时1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浙江专用)2016-2017高中历史 专题九(上)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课时1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一、选择题1.(加试题)1896年德皇威廉二世说:“我们十年前开始实行殖民政策而未有舰队我们现在有了大量的殖民属地因为这些殖民属地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但是在各大洋上航行的挂着我们旗帜的大批商船,在130只英国巡洋舰的面前而我们只有4只来对抗的情形下,是十分不保险的。”对上述认识,不正确的是()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B.德国打算与英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C.英德争夺的焦点是殖民地和贸易D.德国力图与英国成为海上贸易伙伴解析从题干中的“这些殖民属地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可见,材料反映了德国与英国争夺殖民地和贸易,D项认识错误。答案D2.(加试题)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说明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是()A.英、法、俄和德、意、奥的利益不同B.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D.帝国主义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解析明确题干要求,从宏观上来分析。A、B、D三项虽然都是正确的表述,但与题干要求不符。故选C项。答案C3.(加试题)若为右面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A.克里米亚B.凡尔登C.列克星敦D.萨拉热窝解析从漫画中“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危险的巴尔干”等关键词可判断,D项符合题意。答案D4.(加试题)20世纪初人类战争由局部性战争演变为全球性战争。这主要是()A.科学技术的负作用 B.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C.世界整体化的产物 D.国家利益至上的恶果解析局部的萨拉热窝谋杀事件,把当时世界上重要的几个大国都卷入了战争之中,其主要原因是世界联系的加强。一战爆发与科技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全球性战争的主要原因不是极端民族主义,故B项错误;一战就是世界整体化的产物,故C项正确;“国家利益至上”不是引发一战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C5.(加试题)要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个直观的方法是阅读历史地图。从下边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B.突袭对手,两面出击C.积极防御,打阵地战D.诱敌深入,打运动战解析德国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威胁,经济基础等比英法薄弱,只有速战速决,才能取胜。后来的实践证明德国采取了速战速决的计划,但未取得成功。答案A6.(加试题)1916年,德国发动了“使法国把血流尽”的凡尔登战役。这次战役是一战中()A.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B.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C.首次使用坦克的战役 D.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解析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战役是马恩河战役,故A项错误;凡尔登战役使德军战略进攻失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具有决定意义,故B项正确;首次使用坦克的战役是英法发动的索姆河战役,故C项错误;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是日德兰海战,故D项错误。答案B7.(加试题)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曾向首相建议:“为打破战场上的胶着状态,必须研制一种周身包围铠甲、不怕敌弹攻击、能突破荒野地带的新兵器!”这种“新兵器”首次应用于()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C.阿拉曼战役 D.不列颠之战解析凡尔登战役主要是德国与法国交战,不符合题干意思,故A项错误; 题干中“新兵器”是坦克,一战期间,英法联军与德国是在法、比、德边界的西线战场索姆河战役中首次使用坦克,故B项正确;阿拉曼战役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故C项错误;不列颠之战也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故D项错误。答案B8.(加试题)下面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其中的含义显示的时代背景是()A.普法战争时两方的针锋相对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军事集团的对立C.瓜分殖民地时各国的利害冲突D.两大集团形成后,内部完全没有了利害冲突,并结成了稳固的利益集团解析漫画反映了一战前欧洲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对立。A项体现的是漫画的表面现象,仅是两大集团对立的一个小方面;C项也是两大集团对立的一方面,A、C两项都包含于B项。D项说法错误,集团内部仍有利害冲突,故排除。答案B9.(加试题)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对上述两件大事的错误分析是()A.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B.苏俄退出战争为同盟国胜利创造了条件C.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D.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解析一战的胜利方是协约国,故B项错误。答案B10.(加试题)老师在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时,向同学们展示了下列一组图片,下列哪一选项最准确地反映了图片展示的主题()A.一战中德军“施里芬计划”的破产B.一战中旷日持久的阵地战C.一战中英德的海上争霸战D.一战中的新式武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坦克、重炮、飞机、潜艇都是一战中出现的新式武器,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能完整地反映这一主题。答案D11.(加试题)1914年7月29日,美国驻伦敦大使致函威尔逊总统:“如果真的发生一场大战,欧洲的进步将遭受重大挫折,而美国领导世界的时代会提前到来”。能够支持这一预言的史实有()A.战后美国开始支配欧洲事务B.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C.美国在国联中地位举足轻重D.美国获得了德国部分殖民地解析一战后,美国与英法争夺领导权失败,并没开始支配欧洲事务,故A项错误;一战中美国直接参战较少,主要向战争双方兜售军火和资源,大发战争横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与材料中“美国领导世界的时代会提前到来”相符,故B项正确;因与英、法争夺领导权失败,美国最终未加入国联,故C项错误;一战后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分别由英、法、日、澳以委任统治的形式进行瓜分,美国并未获得,故D项错误。答案B12.(加试题)“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材料中的“开端”应该是指()A.社会主义运动 B.和平主义思潮C.民族解放运动 D.殖民主义扩张解析注意材料关键信息:“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社会主义运动与印度、埃及、非洲无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和平主义思潮不可能让这些发展中国家脱离殖民地的命运,故B项错误;民族解放运动使被压迫的中、印、埃、非得以独立,故C项正确;殖民主义扩张只能让这些国家深受其害,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3.(加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整个树林被削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1)材料一中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哪一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3)写出一战期间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2)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4)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言之有理即可)14.(加试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我是一个高中生,叫博伊默尔。1914年8月,德国卷入了战争,政府、学校、老师都积极鼓励我们投笔从戎。我们的校长也不停地向我们进行长篇大论,于是,我们在“英勇奋战”“保卫祖国”的口号下自告奋勇地来到战场每次恶战之后,就会发现自己身边的人正在不断减少,有的新兵一上阵就被枪弹击中。而停火后的战场,一眼望去:有的人还活着,但他们的头盖骨已经给炸开了;有的士兵在走路,然而他的双腿已经被炸断,他们仅仗着炸剩的残肢一步一步艰难地行走;有的士兵,竟然拖着自己被炸烂的膝盖,用手在地上爬了两公里的路程;我再也找不到校长所说的光荣与自豪感,反倒为痛苦和死亡困扰着。回到后方后,人们对战争痴情依旧,并嘲笑我对待战争的态度,把我比做一文不值的懦夫。在我看来,我们年纪很轻,才20岁;可是对于人生,却除了绝望、死亡、恐惧以及与悲痛的深渊联系在一起的迷惘浅薄之外 ,一无所知10月,博伊默尔重新回到战场后,阵亡了。据载:“他是往前面扑倒下去的,躺在地上,好像睡着了一样,脸上没有多少痛苦的感觉,有的是一种沉着,差不多是满意的样子。”那一天,整个前线是那么沉寂和宁静,战报上有一句话:西线无战事。(1)博伊默尔参加的是什么战争?为什么博伊默尔会自告奋勇地来到战场?政府鼓励学生“投笔从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2)简述这场战争的性质。(3)博伊默尔在战场上所碰到的敌人主要来自哪些国家?(列出两个即可)解析本题相对较简单,情景设置新颖。第(1)问,博伊默尔自告奋勇来到战场是因为别人的鼓动以及认为战争具有正义性;而政府的真实目的则为实现统治者的霸权和利益。第(2)(3)问,结合教材所学回答即可。答案(1)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别人的鼓动以及认为战争具有正义性。真实目的:要学生充当炮灰去实现德国统治者的霸权和利益。(2)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3)英国、法国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