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2传统的国际贸易.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1801257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5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j2传统的国际贸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xj2传统的国际贸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xj2传统的国际贸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学习目标,熟练掌握绝对优势理论熟练掌握比较优势理论熟练掌握要素禀赋论的主要内容理解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及其解释,概述西方国际贸易理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发展而发展。基本可以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是自由贸易理论另一派是保护贸易理论从经济学说史上看,两大学派都从重商主义分离出来。,长期以来,占据主流地位的是主张自由贸易的传统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的核心:自由贸易可使参与贸易的双方都得到更多的贸易利益:扩大双方的生产总量提高双方国民的消费总量使双方国民的福利水平都得到提高。因此,各国应采取自由(放任的)贸易政策: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给予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实现自由竞争。,2.1绝对优势论,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建立从绝对优势论开始。绝对优势论(TheoryofAbsoluteAdvantage)最早的自由主义国际贸易/第一次系统分析国际贸易的经济学理论,由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AdamSmith)建立。绝对优势论第一次从生产领域分析、解释了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利益,为以后的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2.1.1绝对优势论的产生背景亚当斯密站在工业资产阶级立场上,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中,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理论上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服务。同时,在国际贸易领域,首次提出了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优势论。,2.1.2绝对优势论的主要内容根据绝对优势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的产品,不生产而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绝对优势去进行国际分工基础上的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贸易,则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利的。,1.国际分工理论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即“绝对优势”。产生“绝对优势”的原因是各国之间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绝对优势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也可用生产成本来衡量。,2.自由放任原则“自由放任”是斯密整个经济理论的中心思想,也是其国际分工理论和自由贸易政策的基本原则。斯密:要增加社会财富,最好的办法是给私人的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自由放任,不加以限制。斯密自由贸易的思想要求一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取消国际贸易中的各种垄断、特权和限制,放弃政府对贸易的干预。,3.绝对优势论的贸易模型“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可以用22模型来说明。绝对优势论的基本假设如下:(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22模型。(2)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即劳动要素。(3)劳动要素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在国内充分流动,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4)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5)规模报酬不变。(成本不变,不考虑规模经济。)(6)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7)无运输成本。(8)两国都实行自由贸易,相互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通过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两种方法确定两国各自具有的绝对优势的产品是一致的,即法国生产小麦、英国生产布具有绝对优势。按照绝对优势的贸易理论,法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小麦,英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布。在同样的劳动投入情况下,小麦的生产总量并没有变化,但布的生产总量由原来的40匹增加到80匹。,2.1.3对绝对优势论的评价绝对优势论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也是第一次系统分析国际贸易的经济学理论。斯密第一次从生产领域分析、解释了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利益,用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也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获得利益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绝对优势论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其一些观点,今天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绝对优势论的缺陷:1在这个理论看来,在国际贸易中,各个国家都必须有某种产品处于绝对优势。否则,这些国家就没有必要进行国际贸易。不具有普遍性。2绝对优势论的假设过多并且许多与现实不相符合,简化了现实中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关系,把国际经济情况抽象成静态的、凝固的状态。,2.2比较优势论2.2.1理论产生的背景李嘉图站在工业资本家的立场上反对谷物法,将古典政治经济学推向高峰,为英国及世界的贸易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李嘉图在斯密绝对优势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系统的更有普遍意义的自由贸易理论著名的比较优势论,从而建立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系。,2.2.2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比较优势论(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用“比较优势”或“比较成本”的概念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基础。所谓“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是指,如果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就具有比较优势。,1.比较优势论的基本思想(小结:)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样,各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比较利益”。,相对优势既是指更大的绝对优势,也可以是较小的绝对劣势。处于优势/劣势的国家在优势较大/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或相对生产成本来确定。,2.比较优势的贸易模型比较优势论的22分析模型,及其基本假设与绝对优势论完全相同。如果根据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按照表2-4中的情况,两国似乎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可能性。而按照比较优势论的方法,可以确定两国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比较优势用相对劳动生产率或用相对成本来衡量,两种方法的结论是相同的,都能确定两国各自具有的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两国开展国际分工,专门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葡萄牙专门生产酒,英国专门生产毛呢,其结果如表2-7。国际分工后,两国的一年劳动总量,就能生产比分工前更多的产量。显然,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一定的劳动总量就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或使用价值。,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不仅论述了国际贸易能够互惠互利,而且阐明这种国际贸易利益具有适用于所有国家的普遍意义。更重要的是,他指明了取得国际贸易利益的关键所在,那就是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3.比较优势论的发展相互需求论李嘉图的学生约翰穆勒对老师的比较优势论作了发展和补充,提出了相互需求论。穆勒认为,国际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国际价值。当两国进行交易而又限于两种商品时,两国的这两种产品的国内交换比例或比较优势决定了国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贸易双方互利交换的范围应该介于该上下限之间。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只能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不利,即所有的贸易利益都被一方所独占。,双方贸易利益的大小取决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之间范围(即互惠贸易范围)的大小。在互利范围之内,双方贸易利益的分配取决于贸易双方的实际的商品交换比例,实际交换比例的确定或者说贸易条件是由两国间相互需求的强度决定的。这样,穆勒在国际价值原理的基础上: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解释了贸易双方互利交换的范围,用贸易条件说明了贸易利益的分配,用相互需求强度解释了贸易条件的变化。,马歇尔在穆勒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供应条件理论,并用供应条件曲线对相互需求原理做出了几何的图解分析。马歇尔的图解分析说明了互利贸易的范围是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之间。两国产品的交换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交换比例,本国获利越少;反之,本国获利越多。穆勒和马歇尔的理论共同构成了相互需求论,补充解决了比较优势论没有涉及的国际贸易互利的范围问题,以及双方在利益分配中各占多少的问题,充实了比较成本论的内容,成为后来的新古典学派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2.2.3对比较优势论的评价比较优势论完善了古典贸易理论,标志着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建立。比较优势论把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彻底地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指明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方向。它揭示了国际贸易中的一个客观规律,一个国家无论生产力水平高低,只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都可以从中获得实际利益。这样,比较圆满地说明了开展国际贸易的一般基础,比绝对优势论具有更普遍的意义,成为100多年来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另一方面,比较优势论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局限性。基本假设与绝对优势论完全相同:假设过多,且大多与现实不相符合。1.要求各国采取完全自由贸易政策,2.将(比较)优势看作一国固有的、不可改变的状态。3.此外,由比较优势带来的比较利益并不是贸易利益的全部,贸易不仅能给一国带来比较利益这样的静态利益,还能为一国带来动态利益。所以,不能将比较利益看作国际贸易原因的最一般性的解释,比较优势也并不是进行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2.3要素禀赋理论231要素禀赋理论的产生要素禀赋论对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尤其是李嘉图的单一要素模型做出了修正和完善,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的成因,论证了国际分工的好处和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马歇尔等人的理论之后,全面地确立了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2.3.2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1.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论点根据要素禀赋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的差异和不同产品中所用生产要素的不同比例。每个国家将专业化地生产并出口能较密集地使用其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较密集地使用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的进口商品。各国按各自的要素禀赋进行分工,能使生产要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在此基础上开展自由贸易,各国均可获利。,2.有关概念(1)生产要素和要素禀赋(2)要素丰裕度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丰裕程度用资本劳动的比率即“人均资本”来衡量。(3)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要素密集度,一般是指某种产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如果某要素投入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如果Y商品生产中使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大于X商品生产中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则称Y商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称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3.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假设条件要素禀赋论的假设前提,主要九个方面:(1)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2)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即同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3)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4)资源充分利用。假定两国在贸易前后都能产出最大可能的产量。(5)各国内部生产要素能自由转移,但在各国间不能自由转移。(6)生产规模报酬不变。(7)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8)完全竞争的商品/要素市场。(9)无运输成本,无关税,或其他阻碍贸易自由的障碍。,4.要素禀赋论的理论分析要素禀赋论的分析思路是:商品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而商品价格的差异是由于商品生产的成本比率不同;商品生产成本比率不同,是因为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比率不同,而生产要素价格比率不同,则是由于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不同。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的最重要基础。,赫俄模型假定:各国的劳动生产率或者说技术水平相等,在此前提下,产生比较利益或者说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要素丰裕度;另一个是要素密集度。一个国家要素禀赋的特点,决定了该国最适宜生产的商品。劳动力/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一般拥有生产劳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各国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缺乏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就可以使各国的资源都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都可获得比较利益。,5.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在阐述生产要素禀赋是贸易的基础的同时,也揭示了贸易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随着贸易的开展,贸易参加国国内的相对价格等于均衡价格,密集使用丰裕/稀缺要素的产品的相对价格会因为出口的增加而上升/进口而下降。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价格最终会趋于一致。即国际贸易可能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萨缪尔森于1948年论证了自由贸易将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TheFactor-PriceEqualizationTheorem):在完全竞争和技术不变的条件下,产品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边际成本由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和价格决定。国际贸易改变了产品的相对价格,必然也将改变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自由贸易将带来国际同质生产要素相对和绝对的价格均等。,2.3.3对要素禀赋论的评价要素禀赋论进一步解释了比较优势论,是其发展和完善,使其更有说服力。第一,用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了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第二,要素禀赋论:国贸的基础是两种或更多要素禀赋的差别。第三,把李的个量分析扩大为总量分析。第四,还进一步揭示了国贸对一国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的影响。这些分析对于一国如何利用本国的资源禀赋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并获得利益,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要素禀赋论也存在着缺陷和错误。这一学说仍然是建立在几个严格的假设条件基础上的,如自由贸易、完全竞争、两国的生产技术水平一致、同种商品在两个国家密集度相同等,而这些假定与现实有一定距离。特别是,该理论仍然忽视技术进步这一当今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因素,影响了其理论的普遍适用性。,2.4里昂惕夫之谜,2.4.1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里昂惕夫为了证明赫俄模型,在20世纪50年代初,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具体计算。如果赫俄的预测正确,美国出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Kx/Lx),应该高于进口竞争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Km/Lm)。里昂惕夫所发现的恰好是完全相反的结果:美国出口劳密型产品,而换取进口资密型产品。里昂惕夫发表其验证结论后,使西方经济学界大为震惊,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2.4.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出现引起国际贸易理论界的很大震动。一些学者采用投入产出法又对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进行验证,得出了互相矛盾的研究结果。,1.要素非同质论这种观点认为,各国的要素禀赋不仅有数量上的差异,还有质量上的差异。忽略要素禀赋质的差异,就难以对贸易格局作出合理的解释。里昂惕夫自己在分析“谜”产生的原因时,就实际上提出了生产要素(劳动力)非同质的问题。美国工人具有比其他国家工人更熟练的技术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运用同样数量的资本,美国工人可以多产出3倍。那么美国将是劳动相对丰裕、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这样,里昂惕夫之谜就不存在了。,2.人力资本说1960年,舒尔茨系统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克拉维斯、基辛、肯恩和鲍德温等人用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说)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产生里昂惕夫之谜的一个重要原因:里昂惕夫所定义的资本仅包含物质资本,忽略了人力资本。美国出口部门中熟练劳动的比例大于进口部门。美国的熟练劳动比外国劳动含有更多的人力资本,把人力资本加上,美国出口品的资本密集度高于进口替代品。里昂惕夫自己的要素非同质论,实际上也是说明美国是一个人力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3.技术进步说技术进步说也称为研究开发要素说,是基辛等人提出的。该学说认为,人力资本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技术进步(technicalprogress)却能提高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者作为一个整体的全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是过去研发投资的结果,因此,技术和人力资本一样,可以被看成是一种资本。基辛认为,里昂惕夫之谜与其说是一个悖论,倒不如说美国在技术水平上具有比较优势,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了验证其假说,基辛对14个国家的46个产业1962年的进出口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美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相关分析结果进一步确定美国在高技术劳动上具有比较优势,美国贸易模式符合要素禀赋理论。,4.自然资源说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里昂惕夫的计算局限于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没有考虑自然资源这一生产要素的作用。很明显,各国自然资源禀赋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产品中的资本劳动力比率。美国进口的自然产品碰巧其资本/劳动力比率是高的,而出口的其他产品碰巧其资本/劳动力比率是低的。要计算美国出口和进口替代工业中的生产要素含量,不能忽视自然资源。,5.贸易壁垒说贸易壁垒说又称为关税结构说,该理论认为,要素禀赋论假定贸易是自由的,而在现实中几乎所有的国家(包括美国)都或多或少实行一定程度上的贸易保护,尤其在战后初期。美国不进口许多相对说来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是因为美国为了保护国内劳动密集型行业,限制或者禁止这类产品的进口。另一方面,别的国家也可能对他们的缺乏竞争力的资本密集型商品进行较高的贸易保护,从而使得美国资本密集型商品的出口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因此,如果美国和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里昂惕夫之谜就有可能消失。,6.需求偏好说该理论认为,要素禀赋的差异确实决定了一国的比较利益,促使其出口那些密集使用丰裕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不过需求偏好状况可能会抵消这种作用。美国尽管是一个资本丰富的国家,如果它对资本密集产品相对说来有很高的国内需求,则完全可能进口这类商品。这种说法在理论上能够解释“里昂惕夫之谜”,但它未能找到多少经验证据予以支持,因而没有被人们所接受。,7.要素密集逆转说按照要素禀赋论,同种商品在两个国家密集度是相同的,即无论生产要素的价格比例实际如何,某种商品总是以某种要素密集型的方法生产的,这种论断不一定正确。某种商品在某个国家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在另一个国家的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却可能是资本密集型的,即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intensityreversal)。比如,小麦在发展中国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而在美国却可能是资本密集型的。只要贸易双方有一方存在要素密集型变换这种情况,其中一国就必然存在里昂惕夫之谜。,8.跨国公司的作用美国的跨国公司遍布世界各地,这些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向美国大量返销产品。跨国公司子公司的产品主要是利用东道国的各种资源加上美国的资本和技术生产出来的,其中相当多的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这类产品的返销,是美国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