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1 (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82708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1 (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1 (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1 (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宁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政治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8分。)1“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 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以国家名义举行公祭活动是基于( )彰显文化包容,推动世界文化的融合发展 营造文化氛围,发挥文化对人的强制作用凝聚民族情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反思历史教训,树立正确国家民族历史观A. B. C. D.2法律的权威源自人们的内心拥护和真诚的信仰。“不知耻者,无所不为”,只有坚持以道德为滋养,法治才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我们应(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科学文化陶冶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把强化公民法治信仰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A B C D3“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2014年9月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打造的开学第一课聚焦家风教育,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重新审视。人们之所以重视家风教育是因为( )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和强制的影响 特定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品格与素养 文化是一种浸润人们心灵的精神力量 优秀家训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A B C D4.2015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开播的记住乡愁,通过梳理中国传统村落世代遵循的行为道德规范和传承千年的家风家规,讲述传统村落的文明故事,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这体现了( )A.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在现代社会正发生改变 B.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是电视媒体的主要任务C.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D.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采众长的特点5.一条高铁,让北京人拥有了海滨,让天津人拥有了故宫和北海;一条高铁,让华山有了河南的烩面,让洛阳有了陕西的羊肉泡馍;一条高铁,让上海有了西湖,让杭州有了黄浦江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扩展人们的文化空间 更新文化传播方式A. B. C. D.6.2015年2月9日晚,由中国云南广播电视台和老挝国家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大型春节联欢晚会“中老情合家欢”在万象精彩上演,浓郁的中国特色、精彩的文艺表演以及彼此交融的两国传统文化,让现场观众赞叹不已。同时,通过这次合作,老挝还向中国的电视同行学到了许多先进经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交流中发展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学习其他民族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跻身世界文化前沿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根基A. B. C. D.7据史料记载,清代名臣张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这则故事展示了中华文化中蕴涵的( )里仁为美的和谐理念 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修身齐家的家国情怀 兼收并蓄的包容智慧A. B. C. D. 2015年4月23日,是世界第20个“世界读书日”。阅读是简单的休闲与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社会行为。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倡导“全民阅读”,全民阅读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认同和关注。回答8-9题:8.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倡导全民阅读”( )是传承文明,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A. B. C. D.9“二人台”是内蒙古西部地区老百姓喜欢、独具特色、有独特魅力的传统剧种。取材于棚户区改造这一现实题材的二人台现代戏北梁,再现了包头市北梁人民生存环境的变迁和生活愈加美好的新面貌,该剧的演出受到当地戏迷的欢迎。这说明成功的文化创作要()立足实践、反映群众生活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借助现代化的传播媒介A B C D10清代政治家、文学家魏源说:“学古之道,犹食笋而去其箨(音tu,意为竹笋的皮壳)也。”这告诉我们()A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借鉴外来文化不能失去民族特色 D在文化发展中要反对“守旧主义”11专家指出,倡导全民阅读,各级财政应该在预算中按比例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建设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农家书屋、学校图书馆、幼儿园图书馆,并保质保量地为这些图书馆、书屋等配备和更新图书,供公民阅读。这是因为(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公益性文化事业由政府主导,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投入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A. B. C. D.12费孝通晚年提出“文化自觉论。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的共处原则。下列对其倡导的“文化自觉”理解正确的有( )是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础 主要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可以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包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学习他人文化的长处A. B. C. D.13王国维文学小言:“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文章者,殆未之有也。”从文化生活的焦度看,下列选项中与这段话蕴含的道理相近的是( )人唯知所贵,然后知所耻(陆九渊)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王符)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A B C D14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微公益”的新理念一反公益乃富人团体的慈善作为这一观念,倡导普通大众从身边小事人手,汇聚点点滴滴的侧隐之心和举手之劳,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传递爱心。这说明( )精神文明建设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人的思想道德水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我做起 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A. B. C. D.15某校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内设有古今中外名人苑、论语书卷夫子园、名言警句文化长廊最让人难忘的是道路的命名:爱生路、尊师路、弘德路、孝母路若以此为素材写一篇宣传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A.深远持久、发扬传统、立足实践 B.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文化融合C.潜移默化、熏陶情操、道德修养 D.博大精深、色彩斑斓、文化竞争16. 由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用典对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引用的典故追根溯源,又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该书从文化角度阐释和传播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这表明(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传统思想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A. B. C.D.1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这是因为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艺术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18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写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写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是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文学( )A.虚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最高阶段 B.扩展了人类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C.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D.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缺乏社会实践基础19“失恋让人心碎”“如何缝补那颗破碎的心”这样伤悲哀婉的歌词,现如今有了生物学的验证。科学研究发现:人在受到某种突如其来的情感重创时,心脏可能变形,甚至引发部分心肌坏死而“心碎”。材料说明()A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B精神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东西C人的心理意识对身体具有破坏作用 D意识在特定条件下控制客观对象20我国的许多成语蕴含着朴素的哲学道理。下列每组成语中,所体现的哲学观点相近的是( )A胸有成竹一叶障目 B掩耳盗铃画饼充饥C盲人摸象唇亡齿寒 D拔苗助长刻舟求剑21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AB CD22.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句谚语曾是中国北方农民千百年来生产活动的座右铭。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北半球气候带北移,如今北方冬小麦的播种时间已经变成了“寒露种麦正当时”。这反映了()A 意识是人们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B 生产实践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形式C 人们对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D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23下列诗句能体现规律客观性的是()A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D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24.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 B C D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25(20分)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者,治之端也”“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法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批判继承传统法制思想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法治为主要议题,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既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1)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观点。(8分)(2)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回答,依法治国为什么既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12分)26.(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材料一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材料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文化发展带来的契机。(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说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2分)(3)请你从认识论角度为搞好“一带一路”建设提两点方法论建议。(8分)15:BABCB 6-10:AACDA 11-15:DDCBC 16-20:CDBAB 21-24:BDCA25.(1)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我国传统法治思想,对我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必须批判地继承;(3分)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传统文化必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依法治国的新思想,体现了新时代的要求。 (3分)(2)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或真理的最根本属性是客观性)。人类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借鉴作用;(4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国的依法治国必须根据国情,不能照搬别国模式;(4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依法治国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而不能限于既有认识。(4分)26.(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挖掘我国的优秀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4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4分)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分)(其他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角度说明亦可)(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必须顺应潮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从沿线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实际情况出发。(2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古老的丝绸之路迎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发展。(2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搞好“一带一路”建设,既要有满腔的热情,还要稳步推进,不可急于求成。(2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2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从全面的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必须顺应潮流,结合沿线各国的具体情况加强交流与合作。(2分)(3)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坚持和发展真理;重视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每点建议4分,任意答出其中两点给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