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82675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宁侨中2017届高三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理科综合化学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班别、姓名写在答卷密封线内。2、答案填写在答卷上,必须在指定区域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不能超出指定区域或在非指定区域作答,否则答案无效。1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Fe(OH)3 + 3H+ = Fe3+ + 3H2OB用稀硫酸除去铜绿:4HCu2(OH)2CO3 =2Cu2CO23H2OC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SiO32+ CO2+ H2O=H2SiO3+CO32DNaHCO3溶液和少量Ba(OH)2溶液混合:HCO3- + OH-+ Ba2+ = H2O + BaCO3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烷、苯、葡萄糖溶液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CHCH和CH2=CHCH=CH2互为同系物 C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D2,2一二甲基丁烷与2,4一二甲基戊烷的一氯代物种类相同3中学常见物质A、B、C、D、E、X,存在下图转化关系 (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D是一种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红褐色,则A可能是铁 B若D是一种强碱,则A、B、C均可与X反应生成D C若D为NaCl,且A可与C反应生成B,则E可能是CO2 D若D是一种强酸,则A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且D可与铜反应生成B或 C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2Fe2+Cl2=2Fe3+2Cl B0.01mol/L NH4Al(SO4)2溶液与0.02mol/L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 NH4Al32SO422Ba24OH2BaSO4Al(OH)3NH3H2O C铅蓄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PbSO4+2e=Pb+SO42 DNa2O2加入H218O中:2Na2O22H218O4Na4OH18O25已知A、B、D、E均为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则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若A是铁,则E可能为稀硝酸 B若A是CuO,E是碳,则B为CO C若A是NaOH溶液,E是CO2,则B为NaHCO3 D若A是AlCl3溶液,E可能是氨水6O2F2可以发生反应:H2S+4O2F2=SF6+2HF+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是氧化产物 BO2F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若生成4.48LHF,则转移0.8mol电子 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7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和后面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将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色SO2具有漂白性B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原溶液中有Fe3+无Fe2+C将稀硫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非金属性SCSiD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8(11分)铝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含有Fe2O3、FeO、SiO2)中。工业上用铝土矿制备铝的某种化合物的工艺流程如下。(1)在滤液A中加入漂白液,目的是氧化除铁,所得滤液B显酸性。该过程中涉及某氧化还原反应如下,请完成:( )Fe2+( )ClO+( ) =( )Fe(OH)3+( )C1+( ) 检验滤液B中是否还含有铁元素的方法为: (注明试剂、现象)。将滤液B中的铝元素以沉淀形式析出,可选用的最好试剂为 (填代号)。a氢氧化钠溶液 b硫酸溶液 c氨水 d二氧化碳由滤液B制备氯化铝晶体涉及的操作为:边滴加浓盐酸边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填操作名称)、洗涤。(2)SiO2和NaOH焙烧制备硅酸钠,可采用的装置为 (填代号)。9 A、B、C、D、E是中学化学常见单质, X、Y、Z、M、N、W、H、K是常见化合物,X是B和C的化合产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反应物和产物中的H2O已略去):X电解YACA$来&源:ziyuanku.comZ资*源%库WDKDHANEECME(1)Y的电子式为 ,构成E单质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第 族。(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某工厂用C制漂白粉。 写出制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 为测定该工厂制得的漂白粉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漂白粉2.0g,研磨后溶解,配制成250mL溶液,取出25.00mL加入到锥形瓶中,再加入过量的KI溶液和过量的硫酸,此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静置。待完全反应后,用0.1molL-1的Na2S2O3溶液做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碘,已知反应式为:2Na2S2O3+I2=Na2S4O6+2NaI,共用去Na2S2O3溶液20.00mL。则该漂白粉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10、甲、乙两同学欲分别完成“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I.甲同学的方案为: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除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抽去玻璃片后倒扣在钠的上方(装置如图工)。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有 。.乙同学所采用的装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按图组装仪器、添加药品,实验开始后,先将浓盐酸挤入试管,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待整套装置中 后,点燃酒精灯。(2)点燃酒精灯后,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3)乙同学欲将虚框内装置改为图III,所示装置,并测量多余气体的体积。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图III,量气管装置中的液体可用 ;收集完气体后并读数,读数前应进行的操作是冷却至室温并 。若未冷却至室温立即按上述操作读数,则会导致所观测气体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如果开始读数时操作正确,最后读数时俯视右边量气管液面,会导致所测气体的体积 。11、【化学一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D的L能层有两对成对电子;E的核外有三个能层,且都外于全满状态。试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E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式为_。 (2)B、C、D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填元素符号)。A、C、D三种元素形成的常见离子化合物中阳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阴离子的中心原子轨道采用_杂化。 (3)E(CA3)离子的颜色是_;含有化学键类型是_;离子中C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是_。 (4)D、E能形成两种晶体,其晶胞分别如甲、乙两图。晶体乙中,E的配位数为_;在一定条件下,甲和C2A4反应生成乙,同时生成在常温下分别为气体和液体的另外两种常见无污染物质。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5)若甲的密度为 g/cm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甲晶胞的边长可表示为_cm。12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15分)偏四氯乙烷是一种常见化工原料,以偏四氯乙烷和烯烃(C5H10)为原料合成某种六元环酯(C7H10O4)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一个碳原子上连接2个OH不稳定,容易脱水变成(1)化合物II中能与能与金属钠反应的官能团名称为 ( )(2)化合物IV合成化合物V的反应类型为( )化合物V合成化合物VI反应类型为 ( ) (3)写出由化合物VI合成化合物VII的反应方程式_。(4)有机物R是化合物IV的同分异构体,R能使溴水褪色,且其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组峰,有机物R的结构简式为( ),该六元环酯(C7H10O4)的结构简式为 ( ) (5)参照上合成路线,设计以有机物()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聚乙二酸乙二醇酯的合成路线。_。 普宁侨中2017届高三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理科综合化学参考答案1A, 2C, 3A, 4B, 5D, 6D, 7C8(1)(2 )Fe2+(1 )ClO+( 5 ) H2O =(2)Fe(OH)3+(1)C1+(4) H+(3分)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滴加KSCN溶液,再加入氯水,仍然不变红,说明滤液B不含铁元素。(2分)c (2分) 过滤(2分)(2) b (2分) 9、(15分) (1分) 四(1分) (1分) 2Cl-+2 H2O 2OH+Cl2 + H2(2分) 2Al2OH+2H2O2AlO 3H2(2分)Al3+3AlO2+6H2O = 4Al(OH)3 (2分) (3)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2分)ClO+2I+2H+=I2+Cl+H2O ,(2分) 35.75% (2分)10、(12分) I.钠预先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过氧化物,影响钠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污染;II.(1)2MnO410Cl16H=2Mn25Cl28H2O;充满黄绿色气体;(2)钠熔化并燃烧,产生白烟;(3)饱和NaCl溶液;上下移动量气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偏大;偏大。11、【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1)(1分) (2)ONC(1分) 正四面体(1分) sp2(1分)(3)深蓝色(1分)共价键、配位键(各1分,共2分)sp3(1分)(4)2 (1分) 4CuO+N2H42Cu2O+2H2O+N2(3分)(5) (3分)12、【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1) 羟基(2) 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3)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