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 (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81347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 (4)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 (4)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 (4)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宁勤建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作答.若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共2 5题,每小题2分,本题总共50分)1.在分析楚汉之争中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2.西汉后期大臣王嘉称赞汉文帝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东汉初年大臣朱浮也赞叹其时的做法“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时期A. 宗法与皇权结合促进了国力强盛 B. 官僚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中央权威C. 官吏任用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吏治 D. 官员久任其职推动国家长治久安3.隋书刑法志中记载:“死罪者,三奏而后决。”唐六典刑部中记载:“凡决死刑,皆于中书、门下详复。”它们体现了A.明德慎罚的理念 B.分权制衡的原则C.厉行法治的精神 D.以礼入刑的思想4.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A王朝大一统的重新实现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D儒家思想的复兴5.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D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6.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A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C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7、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吕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 )A.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 D.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8、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史实是A隋朝的科举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9、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10、苏轼在凫绎先生诗集叙中赞扬颜太初的诗文: “先生之诗文,皆有为而作,精悍确苦,言必中 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要以伐病。 ”这表明苏轼在文学创作上倡导 A.浪漫主义笔法 B现实主义文风 C音节和谐作品 D奇特幻想著作11、钱穆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上述现象得以改变是在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12、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 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 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13、根据下面示意图判断,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B.元朝的行政制度改革C. 清朝的国家机构设置 D. 明朝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14、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 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这反映出 A明清商帮势力强大 B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C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 D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15、在文人眼中,书画同源,明代徐渭的风鸳图诗中“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的诗句。这两句“题画诗”反映出A寄情于画的艺术特色 B明代市并生活丰富 C说实主义创造手法 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16、屈文生将南京条约中有关香港岛的英文官本、中文官本及其中译本整理成为下面表格: 表格中的信息反映出A.中英两国君主的政治地位不同 B清朝天朝上国的观念依旧浓厚 C中英两国对香港问题针锋相对 D清朝否认英国拥有香港主权17、清同治皇帝在位时期(18621874)也被史学家称为“同治中兴”。这一称呼的主要依据是当时中国A效法西方进行革新 B进行新式政治改革C进入战后恢复阶段 D有效遏制列强瓜分18、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C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 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19、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 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这一认识 A实质上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C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20、“总税务司通令”是自1861年开始中国近代海关总税务司下发各海关税务司的普发性 公文,以英文行文。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致力于将通令改为中文行文,1942年这一诉求得以实现。由此可知,这一转变是A欧洲团结中国抵抗日本的需要 B中国近代反帝运动发展的成果C中国近代海关国际性减弱的象征 D中国国际地位大为提升的标志2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 品分类比重(%),分析图表能够说明中国近代A外贸出口总量逐年萎缩 B出口产品结构渐趋合理C传统的手工业逐步解体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22、晚清重臣于式枚上奏称:“自辛丑始昌言变法,自丙午遂定议立宪,其初心本于望治之切,其流弊乃渐失权限之分。横议者自谓国民,聚众者辄云团体。数年之中,内治外交用人行政皆有干预之想。”这表明他 A反对康梁变法维新 B主张兴民权设议院 C反对政府速行立宪 D呼吁民众谨守本分23、1913年,宋教仁在国民党宴会上说:“就吾党与民国政治之关系而言,不过昔日在海外 呼号,今日能在国内活动,昔日专用激烈手段谋破坏,今日则用平和手段谋建设。”两天后, 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杀身亡。这折射出当时的国民党A仍属于进行“破坏”的革命政党 B从革命斗争向政治建设转型艰辛C明确以三权分立为建设目标 D尝试用政治手段逼袁世凯退总统位24、根据雅典历史,儹政统治结束后,克里斯提尼不仅面临与前儹主势力希帕克斯的斗争,还要与伊萨戈拉斯争夺民主派的领导权,因此他一方面与希帕克斯合作,另一方面又制定陶片放逐法来防范希帕克斯。这说明陶片放逐法的制定主要基于A. 政治力量的制约平衡 B. 激发平民参政的需要 C政治权术的考量 D防范民主的敌人25、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对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这 一思想的积极意义是A为虚无主义开辟了道路 B人文主义的起源C有利于摆脱神学观念的束缚 D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二、材料题26. (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原臣材料二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矣。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大权乃归之天子。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材料三 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不同部门掌握。 洛克政府论材料四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1)有人说,黄宗羲和顾炎武都是主张否定帝权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2)试举近代西方和中国例子说明,洛克的分权学说对后世有何影响。(4分)(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的原因是什么?(4分)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在中国被称为“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在法国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往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袄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材料二在毛泽东的治国理念中,对外开放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且开放只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一边倒”的开放,一旦国家间关系出现变化时,就马上进行封闭和收缩。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局面就消失了。在“文革”期间,毛泽东甚至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名,把一切对外开放的交流活动都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划上等号,一度完全停止对外技术引进和资金交流。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摘编自卢昌军邓小平与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材料三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的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它涵盖了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等等。多年来我国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不断上升,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对外贸易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范海龙开放通商与对外开放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外开放的表现。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开放形成的条件。(1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当今对外开放的特点。(6分)28、(12分)“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在历史学习中经常运用。阅读下列材料: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曾指出:“在两宋统治的三百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历史教授杨渭生先生也认为:“两宋三百二十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也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曾说:“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认定: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宋朝的文明深深的影响了世界。请运用“史实”“史论”“史识”这三个要素对“宋代时的中国”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解答。 普宁勤建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文科综合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5:AADCB 6-10:DCBCB 11-15:CADBA 16-20:BAADB 21-25:CCBCC二材料题26.(1)不同意,(1分)(不写理由不给分)两人都是主张限制君主权力,没有上升到要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高度。(2分)(2)孟德斯鸠继承发展了洛克学说;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订。(4分,任意两点即可)(3)共同原因: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封建文化专制严酷。(4分,两点即可)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黄宗羲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4分)法国: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启蒙运动席卷整个欧洲,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思想家以科学为指导,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理想蓝图,倡导民主,宣扬平等与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4分)27、(1)表现:领域宽,突出经济交往,涵盖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范围广,涉及到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间长,几乎贯穿整个唐代;设置专门机构、划定特区管理对外事务。(5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条件: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疆域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领先,具有世界影响力;唐朝统治者具有开放的意识和包容的心态;海陆交通发达。(6分)(2)特点:先后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国家利益的支配,政治倾向性强,波动性大。(2分)成因:由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决定;受到国际关系两极格局的影响;受到美国苏联对华政策的影响;跟国内的政治气候有关。(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对外开放成为既定国策;对外开放的原则是立足国情,平等互利,进行经济技术交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点线面相结合的格局;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战略;发展迅速,成果显著。(6分,答出其中3、4点即可)28答案:(12分)史实:在工业化上,制瓷业发展,出现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五大名窑;纺织业发展,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在商业化上,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货币化上,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在城市化上,出现了汴京等商业大都会。史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或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等。史识:根据宋代发展的状况我们可以说宋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对于欧洲发展和世界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