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81168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范围:政治与经济史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里的一段歌词体现的“家国一体”的观念来源于( ) A宗法制 B君主专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2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的发展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高度集权局面 3“九”这个数字由于是阳数中的极值,因而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享有独特的地位,往往为皇帝所利用来表明自己的崇高地位。下列成语能够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 A. 一言九鼎 B九死一生 C九五之尊 D三教九流4.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下列部门或官职,具有监督职能的是( ) A. 秦朝丞相 B汉代的御史府 C唐代的尚书省 D北宋的枢密院 5.“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这反映出唐代( ) A. 宰相有职无权 B皇权至高无上 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 D尚书省地位下降 6. 针对汉高祖刘邦“大封同姓,以填天下”造成的危害,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行郡县制B设立中朝C颁布“推恩令” D设立藩镇7. 元朝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是( ) A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B皇帝的顾问 C地方的自治机构D中央的管理机构8. 中国古代曾采用察举制招揽人才,东汉时期,察举选官的制度逐渐发生变化,以门第族望为主要依据。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宦官把持选官大权 B丞相垄断举荐官吏大权 C地方豪强势力强大 D地方官吏回避本籍任职9.“公平、公正、公开”是当前中国选拔任用官员的重要原则。从追求公平、公正、公开的 角度看,在今天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0.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时,搜集了下列史料研究军机大臣选拔的途径、组成、办公地点和与皇帝的关系。其中能说明办公地点的是( ) 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11.我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汉武帝时巩固和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唐朝时由中书省起草诏令,但不能直接传给尚书省所辖六部具体执行C明朝为了实行内阁制,废除了丞相D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皇权专制发展到顶峰 12. 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总体上呈现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的趋势。但在这个过程中,相权也曾经在某个朝代出现过短暂的强化。这个朝代应该是(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13. 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唐朝的官吏数量远远超过秦朝B. 唐代中央官制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分权来加强皇权C唐代的六部隶属于中书省 D反映了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的趋势14.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认真对比了唐宋加强皇权的策略和措施,发现有惊人的相似性。下列哪项最可能是该同学研究得出的正确结论( ) A.废除丞相,权归六部 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C.通过内外朝制度削弱相权 D.设军机大臣取代丞相15. 下列措施不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的是( ) A.秦朝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B.唐末大封节度使 C.北宋实行“制钱谷” D.汉武帝颁布“推恩令”16. 秦朝建立的政治制度与西周的政治制度相比,具有延续性的是( ) A.王位的继承制度 B.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C.对功臣的分封制度 D.选官制度17.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央和地方的斗争一直贯穿始终。在这对矛盾中,中央在斗争中已经处于绝对上风的时期是( ) A.明代以后 B.唐代以后 C.汉代以后 D.宋代以后18、有史学家指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走的有点过了头,造成宋代地方行政“太差”。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源在于( ) A一切大权尽归中央,造成地方贫弱B中央机构臃肿,官员积极性不高C“制钱谷”的措施导致地方财政危机D地方藩镇割据,中央对地方失控 19.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 ) 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已生产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 B. C. D. 20、“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放归也“,宋代孟元老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 )A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B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C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时间限制 D江南经济的繁荣21、小说春蚕中描写道:“她(老通宝)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以后,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 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B小火轮成为通用的交通工具 C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D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2、据统计,19121919年的八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介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 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 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A B C D23、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 图一:粮票 图二:股票A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C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D经济形态由农业过变成了工业国24、总结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改革调整的经验教训,正确结论有(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按客观规律办事,避免“左”倾盲动经济建设必须高速度、快节奏 改变农村产业结构是改革的关键A B C D25、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在这里康有为提出应A. 采用机器生产 B.实行君主立宪 C.发展近代交通 D. 剪辫易服26、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女子应具有“三从四德”。但到清末和民国初年,女子应享有六种权利:(一)入学之权利;(二)交友之权利;(三)营业之权利;(四)掌握财产之权利;(五)出入自由之权利;(六)婚姻自由之权利。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B 辛亥革命的推动 C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 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27、假如你生活在新航路开辟时代,你能看到的现象有( ) 亚洲开始种植玉米、甘薯 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在欧洲市场上销售茶叶 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殖民据点遍布世界各地 A B C D 28、下表为1982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简表。表格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项目 按当前价格计算的价值(亿美元) 年平均增长率%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19901995年 19962000年 国际直接投资 590 2090 12710 21.1 40.2 跨国并购 1510 11440 24.0 51.5 A全球经济的普遍繁荣 B资本的国际流动加速 C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 D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29、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 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C.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D.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30、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A. 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B. 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C. 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 D. 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第II卷 非选择题(40分)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1题22分,32题18分,共40分。)31.(22分)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图示一、图示二分别是秦朝的三公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三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原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与前朝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并分析“变”与“不变”的成因。(7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相比秦朝的三公制,唐代三省制在制度方面有何创新?请从权力的运作角度对这一创新加以评价。(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其观点,并结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创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论证这一观点。(9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四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4分)(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什么?(3分)(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重大举措。(4分)(5)材料二、三、四,从本质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简要指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及本质区别。(4分)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A 2.B 3.C 4.B 5.B 6.C 7.A 8.C 9.D 10.C 11.C 12.C 13.B 14.B 15.B 16.A 17.D 18.A 19.C 20.C 21.C 22.A 23.A 24.D 25.D 26.D 27.D 28.D 29.B 30.B31.(22分)(1)不变:最高统治者仍世袭;(1分)变: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2分)“不变”成因: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2分)“变”的成因:政治形势由分裂到统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法家思想地位的上升;分封制的弊端。(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创新: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互为补充、相互牵制。(2分)评价:通过分权,利于防止大臣专权以加强君权;有利于完善管理体制,减少了君主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4分)(3)观点: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不变,但不同时期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创新。(1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创立以来其本原精神不变,即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权力;加强皇权,抑制相权;(2分)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制度,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汉朝内外朝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道、州、县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和路、州、县制,并实行重文轻武等制度;元朝的行省制;明朝的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地方上是省、道、府、县四级制。(6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32.(18分)(1)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2分)根源: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或者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2分)(2)政策:新经济政策。突破: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恢复发展生产,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3)罗斯福。特点:国家干预经济(4)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答任意两点即可)(5)相同点:都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区别:社会制度不同(或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