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9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81077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9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9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9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上期高三期中考试历 史 试 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题号125262728满分50181616得分一 选择题:(共25题,50分)1.西汉刘向认为:“生而富贵,又无鉴而自得者,鲜矣。春秋,国之鉴也。春秋之中,弑君三十 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甚众,未有不先见而后从之者也。”材料表明 A.先秦时期宗法制逐渐遭到破坏 B.夏商中央政权已开始实行分封制 C.春秋时期贵族阶层生活富足 D.西周时期诸侯势力左右中央王权2. 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这里的“天下法”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皇位世袭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3. 管子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鍼(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小马车)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由此可知当时 A各行业分工比较细致 B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经成熟 C官营冶铁业相当发达 D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地位重要4. 孙中山说:“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这反映了孙中山 A推崇民有民治民享 B主张推翻专制统治 C. 重视国民思想启蒙 D.倡导进行社会革命5. 清同治皇帝在位时期(18621874)也被史学家称为“同治中兴”。与这一称呼相吻合的主要依据是 A效法西方进行革新 B进行新式政治改革 C进入战后恢复阶段 D有效遏制列强瓜分6.梁启超曾说:“海禁既开,外侮日亟,曾文正创制造局首以翻译西书为第一义,同文馆及西士设教会于中国者,相继译录,至今二十余年故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这反映了当时 A洋务运动超越封建改革范畴 B民族觉醒促进变革意识发展 C多读西书是宣传革命的手段 D国人传统知识结构根本动摇7.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 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下面哪项叙述,才能使前因后果关系完整起来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 C新型工厂制度的逐步建立 D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指引8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9 孙中山说:“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 献 、 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 者也。”这反映了孙中山 A推崇民有民治民享 B主张推翻专制统治 C. 倡导进行社会革命 D. 重视国民思想启蒙10 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知识界“将民间看作是与传统的封建帝国王朝与意识形态相对立 的力量”,由此开始,“形成了大规模的到民间去的热潮。纷纷循着各自的方案 与路径去发掘民间的、乡村的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上述现象发端(开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1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迅速。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同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这种现象说明A.英国仍处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 B.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程度下降C.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D.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超过工业产品增长幅度12筹办洋务始末载,恭亲王奕訢上奏朝庭,指出外国人“于中国书籍,潜心探索, 往往辩论事件援据中国典制律例相难”,因此,“(今)欲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无 如外国条例”。这一建议体现了 A.培养翻译人才的愿望 B.师夷制夷的外交设想 C.重振清朝国力的决心 D.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13“尽管理想如此高远,但有限的政治资源和思想资源又迫使他们重新回到他们所憎恶的统治方式上去。”与此结论相符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14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剖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A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 B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C传播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念 D使夷夏之防观念受到冲击15 “国”字在书法里面有41种写法,而且是汉字中写法较多的一个字。下图中“国” 字被广泛使用、最晚的是16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实行总统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孙中山颁 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从宪政意识看这种做法A.与时俱进,民国政体不断完善 B.因人设法,违背法治精神C.防患专权,利于维护共和体制 D.权力分散,符合时代要求17 假如要给“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思想”“走向共和”加个主题的话,以下最恰当的是A走进近代社会 B开启近代民主政治C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D地主阶级的探索救国之路1818421880年, 中国进口以鸦片、棉布为主,出口以丝、茶为主;18811910年,棉布在进口贸易中的重要性超过鸦片,丝、茶出口的重要性下降。影响晚清贸易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 B. 西方国家侵华方式的变化C. 西方社会工业革命的发展 D.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剧变19思想家柏克描述了两种不同的自由观念:一种是“狂野的瓦斯,固定的气体”其放出来的最终结果需要到“最初的激荡略微平静下来,等到溶液澄清,直到看到某种要比表面浑浊的泡沫动荡更深一层的东西时才能判断。”另一种自由是一种高贵的、由继承而来的自由,“它带有一种堂皇动人的面貌,有一部家谱和显赫的祖先们,这是一种合理的而有气概的自由。”对这两种自由的追求分别是指A法国大革命、“光荣革命” B北美独立战争、英国议会改革C德意志统一、明治维新 D俄国十月革命、辛亥革命20古希腊哲学中有一著名命题:“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该命题有四种可能:一是甲洗,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二是乙洗,因为他需要洗;三是两人都洗,一个是因为习惯,另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个都没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而干净人不需要洗澡。你认为,最有可能提出此命题的哲学家是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21“在这一群优秀的人物中间所主张的学说是: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在上帝心中先有的一个模型的仿制,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中的幸福。”“这一群优秀的人物”是A古希腊先哲 B人文主义者 C宗教改革家 D启蒙思想家22据资料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直接原因是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发展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23 有学者认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保持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中央集权的“大厦”。下图中空格应填写的制度为A分封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科举制度 D三省六部制度24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A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从尊君角度论述民本思想,反映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C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D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25.林则徐在鸦片战后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余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而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这表明他A.认为维护统治依赖军事剿匪 B.强调提高军备即可打败外敌C.未能找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D.传统夷狄观念没有丝毫改变二材料题:(共三大题总分50分)26题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图1结合所学知识明确指出开始转向有序的重大事件。(2分)材料二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据图2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中国新事物整理出有效信息。并对出现这样现象原因进行解释。(8分)材料四“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表3事件观点戊戌变法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辛亥革命如果不是武昌起义爆发,新政将按计划进行,中国最终将成为一个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导致了各种思想混乱。(3)概括材料四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4分)按照这一原则,任选表3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3分)27题.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时代性和多样性。(16分)材料一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发展呈现的特点。(3分)材料二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英国历史上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商业革命,不仅为英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城市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0%,1801年增加到338%,1851年上升到502%。而农村人口则从一个半世纪前的70%降至498%。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摘自纪晓岚英国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启示(2)依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7分)材料三近代中国的所谓城市化过程,实际上只是一个通商口岸化的过程。鸦片战争之后半个多世纪,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威逼,迫使中国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建立起侵略中国的条约体系框架。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3)材料三的观点体现了什么史观?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方面说明近代条约口岸的“双重作用”。(6分)28题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差异,民主制的形式与实质迥然不同。(16分)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相议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才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为朕的建议。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与上。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典范,它之所以被称之为民主政治,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一一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材料二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材料四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1)依据材料一,概括比较东西方两种制度的不同特点。(2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法国为什么在1870年前要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8分)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3分)(4)概括材料四中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4分)历史半期考参考答案序号123456789答案ADDCABCAD序号101112131415161718答案CCBACCBCC序号19202122232425答案AABACBC26题:(1)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2分)(2)整理:图2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2分)解释: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6分)(3)(7分) 评价: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人创造了条件。(2分)原则: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2分)任选一点进行回答(共3分)戊戌变法:该观点忽视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实力相对弱小的特定历史条件。辛亥革命:该观点忽视了当时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新政”步入困境,民主革命势力迅速发展的历史现实。 新文化运动:该观点忽视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和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以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精英试图把中国引入民主政治轨道的追求。27题(1)城市大量出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了街市;出现瓦肆等专门的娱乐场所。(3 分,答出3 点即可得分)(2)特点:发展迅速;起步早;不是以旧城镇为基础,以发展新型城市为主。(3 分)原因:农业革命(圈地运动)和商业革命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工业革命促进新型工业城市的涌现。(4 分)(3)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2 分)论证:一方面,口岸被迫开放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关税主权;便利了列强在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另一方面,通商口岸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刺激了近代工业的诞生;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4 分)28题(1)东方国家主权在君,西方主权在民。(2分)(2)原因: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大革命后法国社会陷于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任答三点6分)标志:颁布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2分)(3)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2分)(4)政治制度应根植于本民族,学习西方要与本国国情结合,否则失败;不能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政治制度。(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