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7 (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79759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7 (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7 (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7 (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两卷,第I卷阅读题70分,第II卷表达题80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一律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无效。第卷(阅读题 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年来,许多地方出现争抢名人出生地的现象,如浙江的萧山、诸暨和绍兴在抢西施,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抢诸葛亮,安徽涡阳和河南洛邑在抢老子不仅是籍贯,历史名人的出生地、墓地以及行踪故地也成为此起彼伏“故里之争”的标的。抢历史名人,多多少少体现出地方政府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诚然,不少地方及学者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名人出生地之争,但更多的名人之争,如同扑朔迷离、甚至荒诞无稽的闹剧,不仅活着的人们被弄得稀里糊涂,如果历史名人亡灵有知的话,恐怕也会发出“后人们,我的故乡到底在哪里”的疑问。籍贯之争求真并非易事,一是当代学者收集资料不易,二是史书记载也不尽准确规范,三是中国行政区划不断变化。于是,少数地方官员一掷千金,以行政干预手段组织学者出版所谓的专业著作,召开所谓的专业学术研讨会,修复所谓古迹。生拉硬扯自我炒作,不仅造成无谓的经济损失,还夸大、歪曲、捏造史实,非但没有给城市增添文化光彩,反而让城市形象打了折扣。一个人最好的品质是诚实,一个城市最响亮的名片也是真实。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历史事实、弄虚作假的城市能够赢得人们的尊重,能够有美誉度。一些地方之所以对打“名人牌”乐此不疲,是有名人就有“油水”的观念在某些官员心中生根发芽。这些官员往往迷信名人“营销”,认为修复名人故迹,推动纪念活动,就能吸引海内外华人投资,就会成为发展旅游产业的突破口。不可否认,打名人牌,尤其是打历史名人牌,是一个城市迅速提高知名度的捷径。但知名度与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有差距的,一个地方的发展,与当地的政治生态、社会治安、投资环境等因素更为密切。一些官员之所以投身于名人争夺战,说白了,是另一种拿着公款“追星”,是拿“名人遗迹”来装潢门面,制造劳民伤财的“文化形象工程”,到头来收获的只能是当地老百姓的怨言。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各地都有众多高才名士,他们尚未走进普通百姓视线,只存在于少数专家的脑中,这些文化遗产也值得我们去发掘、去保护、去宣扬。据历史记载,中国“名人之争”自古有之。历史上襄阳和南阳曾为诸葛亮出生地争论不休,清朝人顾嘉衡任南阳知府时经调查后写了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意思告诫人们,诸葛亮功载史册,即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名人,不必去分清他出生地是襄阳还是南阳,从而平息了两地人民的争论。面对古人的如此情怀,一些出歪招进行“故里之争”的官员应感到羞愧。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我们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从学术角度探讨考究名人故里、历史遗迹。 (选自安徽日报)1下列对“名人之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毋庸置疑,“名人之争” 多多少少体现出的是地方政府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B“名人之争”的范围很广,既包含籍贯之争,也包含其出生地、墓地及行踪故地之争。C“名人之争” 有时如同闹剧,甚至会让历史名人发出“我的故乡到底在哪里”的疑问。D“名人之争”自古有之,历史上有关襄阳和南阳谁为诸葛亮出生地的争论即是佐证。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史书记载不尽准确规范,中国行政区划又不断变化,这是籍贯之争不易求真的两大原因。B修复古迹,出版专业著作,召开专业学术研讨会,对于给城市增添文化光彩无济于事。C一个城市要想迅速提高知名度,其中一大捷径就是打名人牌,尤其是打历史名人的牌子。D从学术角度探讨考究名人故里、历史遗迹,自然是一种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地方政府之所以对打“名人牌”乐此不疲,就在于利用名人可以为发展旅游产业做贡献。B官员投身于名人争夺战的本质是拿“名人遗迹”来制造劳民伤财的“文化形象工程”。C如果只是把名人故里的归属演变为一场“争夺战”,那无疑是对历史的一种亵渎和伤害。D只有那些尚未走进普通百姓视线的高才名士,才真正值得我们去发掘、去保护、去宣扬。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武昌九曲亭记苏 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拓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注】子瞻:即苏轼。乱流:横渡江湖。一旦:一天。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力极而息 极:穷尽B子瞻杖策载酒 杖:拐杖C然将适西山 适:到,往D辄睥睨终日 睥睨:斜视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一鼓作气,再而衰 B不可加以斤斧 以故荆轲逐秦王C其旁古木数十 吾其还也D为之怅然 夫晋,何厌之有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无一字具体描写九曲亭,重在描写苏轼游览武昌诸山之乐。B第二段叙述重建九曲亭的经过,强调了苏轼纵情山水的旷达情怀。C第三段作者追忆少年时随苏轼游山玩水的情景,称赞苏轼的达观。D文章以重建九曲亭和赞美“适意为悦”为线索,而以前者为主线。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译文: (2)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杜甫的两首诗,完成89题。(11分)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登 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8.请比较两诗颔联写景手法的不同之处。(5分)答: 9.作者在这两首诗中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 下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 。(诗经氓)(4)_,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父亲的鞋子李汉荣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来看我们,带来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来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来的。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华里路,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片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文钱,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我不住地说,爹你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你就别想多了。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忘心大,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包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受凉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树叶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给灌满了,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没来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慌慌来了。走,孙女儿,带我下楼抖抖鞋子,帮我拍拍衣服上的尘土。我说,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楼。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子要爱惜,不要弄脏了。楼下靠墙的地方,有一小片长方形空地,还没有被水泥封死。父亲就在空地边,坐在我从楼上拿下来的小凳子上,脱了鞋子仔细抖,又低下身子让孙女儿拍了衣服,清理了头发。上楼来,我帮父亲用梳子梳了头发,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为他梳头。我看清了这满头的白发,真有点触目惊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第二年春天,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车前子、野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灯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楼房转角的西侧,还长出一苗野百合。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个上中学的孩子开玩笑说,这不就是个百草园吗?大家都说,新鲜,真新鲜。也有人说这个院子向阳,有空地就不愁不长苗苗草草。议论一阵也就不再管这事了。只有我明白这些花草的来历。它们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头发,来自父亲的衣服和鞋子,来自父亲的山野。是的,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清贫的父亲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清贫,清贫,这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美德。但是,比起他的没有留下什么,父亲更没有带走什么,连一片草叶、一片云絮都没有带走。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连我对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没有带走,全都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么说来,我的所谓的感念和心疼,说到底还是我从父亲那里收获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续收获着这种感情。而他依然一无所有地在另一个世界孤独远行。是的,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着大地上的一切,全是一代代清贫的父亲们留给我们的啊。何况,我的父亲,曾经,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气息都留给我们。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那么,我们这些自以为是地活着的人们,又能给世界留下什么呢?我们敢于践踏一切的鞋子里,除了欲望的钉子和冷酷的铁掌,还有别的可以发芽开花的种子吗?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1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A.这篇文章语言灵动优美,感情深沉隽永,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沉思与触摸,享受生活中朴实的挚爱。B. 作为儿子,他在城里工作,每月有工资,他不缺钱买大米与面条,收获的是乡下父亲永远给儿子与孙女的爱,所以他心存温热。C. 父亲作为一个近八十的老人,种地且照应老伴,还得帮助儿子,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亲情的美德。D. 作者家楼下的空地成了“百草园”,这完完全全得益于父亲的鞋子,是鞋带来的花草种子美化了空地。E. 文章通过对一些家常琐事的记述,小中见大,更表达了作者独特的价值观和对父亲的崇敬与怀念。(2) 这篇散文以“父亲的鞋子”为题,用意何在?(6分)(3)请概括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6分)(4)“那么,我们这些自以为是地活着的人们,又能给世界留下什么呢?我们敢于践踏一切的鞋子里,除了欲望的钉子和冷酷的铁掌,还有别的可以发芽开花的种子吗?”这段文字有人认为可以删去,有人认为不可删去,你以为呢?请说明理由。(8分)第卷 (表达题 共80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都要更改年号。B.节气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到西汉二十四节气便已完备了。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D 察举制是秦汉两朝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他年轻时做过许多大事,愈是年老和身体不好,他就愈是沉浸在过往峥嵘岁月的回忆中。 B一场大雨使路面上满是积水,他的车却高速地开过来,激浊扬清,溅得路人满身污泥。C倾听网友声音,关注八面来风。请将身边的新闻及时地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分享。D很多时候不因为你喜欢或那是对的,而是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好跟着游戏规则走。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中学教育关注一个人的青春阶段,尤其应该促使孩子养成对知识好奇和对学术尊重的良好习惯。B目前,我国开放了100个左右的国家作为旅游的目的地,而旅行社真正投放市场供游客选择的不到30个左右。C对于“新月派”提倡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创作主张,是否使诗歌创作“戴上了镣铐跳舞”?D智慧对于人类就像鸟儿对于翅膀一样重要。只有我们不断学习,才会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自在飞翔。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5分)最近网上冒出一句流行语,“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个人而言,好的容貌可以让自己更受欢迎,带来更多好处,但是, ,它不是才能,更不是德行。单纯以相貌作为评价标准,会造成人们对主流价值和核心精神品质的忽视。_,那样即使你外表不够出众,但你有很高的涵养,或者有很强的进取心和自信心,这在外貌上会赋予你一种气质和风貌,同样具有很大的人格魅力。对公众舆论来说,对美丽的欣赏如果变成纵容,任由浮躁的“看脸”蚕食价值观念和社会风气,那么我们所创造的未来, 。 16.某旅行社拟制作安庆历史宣传册,已搜集到下列关于安庆的材料。请你据此写一段关于安庆的概括文字(不超过60个字)。(6分)安庆,南抵长江,北靠大别山,西接司空山、花亭湖,东连浮山、白荡湖。著名的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辛亥革命时期徐锡麟起义、安庆马炮营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都曾经在这里发生。2000多年前,先人在安庆建立了古皖国。安庆城建于南宋时期,自清朝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至1938年,其间178年,安庆一直是安徽省府所在地;安庆是一代文宗“桐城派”的故乡;安庆还是京剧的发源地。一批著名的画家、文学家、书法家、思想家、科学家,如李公麟、方以智、钱澄之、方苞、刘大櫆、姚鼐、邓石如、姚莹、陈独秀、张恨水、朱光潜、赵朴初、邓稼先、叶笃正都出生在安庆。道教中的左慈、葛洪都曾在安庆天柱山炼丹;佛教中“东土六祖”中的二祖、三祖、四祖均在安庆传禅,留下诸多圣迹。城市简介: 五、作文(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1951年,年已二十一岁的屠呦呦考上了北京大学。她清楚自己年龄比同学大一两岁甚至很多岁,学习起来总是比别人慢一些,于是她特别喜欢一进教室就坐在前排,听起课来清楚,看起板书来清晰。毕业的时候,她的成绩比同学好得多。研究青蒿素时,大家都不敢争做组长(第一),她义无反顾走在了“前排”,做了组长,直至研究成功。1984年,莫言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写作,功底不如别人的他,总喜欢坐在第一排,听课特别认真。之后,莫言创作的几乎每一篇的小说如红高粱等作品就远超之前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卷1C(根据文中第一节的原话,判断这只是一种假设。)2B( “夸大、歪曲、捏造史实”,才不会给城市增添文化光彩。)3C (A是“一些地方政府”并非全部;B是扩大外延;D“只有/才”无中生有。)4B(杖:拄着拐杖)5A(都是表承接关系,而B分别为“用来”与“因为”的意思,C项分别是“它的”与“还是,表示商量语气”之意,D项分别是“这件事”与“宾语前置的标志”。)6D(后者才是主线)7(1)“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2)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8.(5分)旅夜书怀以乐景写哀情,其描写的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登高以哀景写哀情,用沉郁悲凉的秋景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9.(6分)同:两诗均抒发了漂泊孤寂之情和家国之痛。异:旅夜书怀还表达了诗人心中的不平与悲愤,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的根本原因。10(1)大行不顾细谨 (2)风萧萧兮易水寒(3)夙兴夜寐,靡有朝矣。(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1.(1)C D(C项不妥,父亲为自己没能为儿子的新居做贡献而不安自责;D项,“完全得益于父亲”不妥,“院子向阳”也是原因。)(2)“父亲的鞋子”既是文中的重要物象,又是行文的线索,串起了全文的叙事、议论和抒情。以小见大,寻常的物象背后寄寓了深刻的人生意蕴。“鞋子”是作者情感寄托的载体,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与怀念之情。(3)淳朴、憨厚;责任感强,把为儿孙建家立业当成自己的义务,为自己没能为儿子的新居做贡献而不安自责;亲近自然,质朴纯厚。结合文本分析。(4)示例一:不可删去。以父亲的人生态度来反观我们自身,用对比的方式深化文章对于人生价值意义的思考;紧扣“鞋子”这个物象,用形象的笔触批判现代人正在丧失自己纯朴的本性,使得文章更具思想的力量。示倒二:可删去。全文的叙述比较朴实,抒情和议论也倾向于内敛和含蓄,而这段文字批判的锋芒过于显露,与总体风格不够协调;含蓄的表达反而能够给予读者更广阔的审美空问,涵咏之问,意味更加深远。12D(D. 察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13B (A峥嵘岁月即不平常的岁月。B激浊扬清比喻抨击坏人坏事,褒扬好人好事。C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是随环境漂泊,被迫适应,而无可奈何地改变自己。八面来风:比喻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意见和其他资源。14A(B“不到30个左右”不合逻辑,删去“不到”或“左右”;C项缺少主语,删“对于”;D项主客颠倒,改为“智慧对于人类就像翅膀对于鸟儿一样重要”)15容貌仅仅是容貌人们更应该注重内在的修炼一定不会那么美丽16(示例)安庆依山傍水,钟灵毓秀;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被誉为安徽之源;并且是我国早期道教、禅宗发祥地之一。17.【审题核心】态度、不甘人后、勇争第一【立意】(1)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2)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3)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4)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附【参考译文】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树丛中,寂寞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踪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南下。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到此一定会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阴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总是为这事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