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承智班)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78834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承智班)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承智班)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承智班)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定州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承智班期中考试试题 一、基础知识部分(28分,每小题2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发酵(jio) 踯躅(ch) 锲而不舍(qi) 叱咤风云(ch)B果脯(f) 拙劣(li) 强词夺理(qing) 安全着陆(zho) C溃脓(hu) 漫溯(s) 载歌载舞(zi) 奖掖后生(y)D摒弃(bng) 彳亍(ch) 长歌当哭(dng) 引吭高歌(hng)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B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C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3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无济于事B济世安民C赈灾济贫D同舟共济4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 B以其无礼于晋C使工以药淬之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5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很快就会被他俘虏了B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D(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沛公已经脱身离开,回到军营6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它跟词的形式有关;“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它跟这首词的内容有关。B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作者鲁迅。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16本杂文集。另外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C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D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B.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C.再拜:第二次行拜礼。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D.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8.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ABCD.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哥本哈根不仅是政治家的平台,同时也是各路形形色色的人和观点的表演场。由碳政治引发的南北之争,大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意图,充满着陷阱与未知。B不难看出,这次美菲联演,菲方正如同一场刚刚开始的鸿门宴。搅动南海局势、提升双方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恐怕是美菲双方最大的契合点。C1949年8月兰州解放,葛宝丰通过救治解放军伤病员,亲眼目睹了人民军队秋毫无犯的严明纪律,从内心深处萌生了对共产党的向往之情。D正在全力筹划对朝鲜采取强硬措施的美日韩等国也应该认识到,这样做只会促使朝鲜采取更为激烈的对抗措施,甚至抱着“鱼死网破”的心态破釜沉舟。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C.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D.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后,出现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它们是中国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必须尽快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1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提篮桥街道组织部分社区居民前往参观,使居民们对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城市和生活变化感同身受。稳定是人心所向,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和心声,这是我们有条件、有信心保持好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现代化都市区,当仁不让肩负起国际国内城市竞争的尖兵和龙头。而对欧洲以外的其他国家来说,面对难民危机, 作壁上观绝非最佳选择。令人惋惜的是,就在徐庶越战越勇时,他不得不急流勇退。在三国初期这谋臣智士纵横捭阖的较量场上,就失去了一位极其重要的军事家。那一天,我得到好几位朋友的指导,尽管萍水相逢,只见过一次面也不知姓名。A B C D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表示,该机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盐浴”的简单方法,可以延长充电锂电池的寿命。B神犬小七第二季将励志正能量与都市偶像情感融合,加之动物演员的增多,既表现了现代都市剧的“新鲜感”,也将呈现一个“人犬大同”的正能量社会。C我看了话剧春天的承诺和河北梆子子弟兵的母亲牺牲三部戏主题都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D一个日美联合研究小组最新开发出一种可以高灵敏度检测有毒气体的感应材料,利用这种材料及近场通信(NFC)技术,可以让手机在几秒内读出是否空气中存在有毒气体。1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草的种类繁多, 是在同一片旷野之上, 会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草同时生长。那草高的可与人比肩,有的没过膝盖,更多的高不盈尺, 有的只是一片片地匍匐在地。它们的形象 不尽相同,有的摇曳多姿,有的刚直笔挺,有的乖巧玲珑, 怎样千姿百态,所有的草在阳光下 竭尽全力地展示着自己。A就是都也虽但尽管也B即便也还也但无论都C尽管还而但而不论而D不管而都可既使是皆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时你少有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静穆,你的诗因之而多怨、多愤,义侠的崇高,勇武的抗争,都进入了你的视域,超越了你笔下那些以贫困自守为尚的隐士的地位。在晋宋易代之际,_,_,_,_。_,_。你在咏荆轲中复活了他当日的英雄气概你怅恨敢以捐躯为死士的正义之人的稀少深为他的慷慨豪情所动你在血性义侠之人里标出了勇士荆轲在千载之后犹为这失败的英雄而悲悼你为荆轲未能刺杀成秦始皇而遗憾A、 B、C、 D、二、现代诗文阅读部分(10分,每小题2分)(一)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15-16题。断章 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16.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刺客列传与游侠列传写的都是侠肝义胆、急人所难、为知己者死的侠义之士。他们最为可贵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为权贵而放弃操守,在他们的心目当中,“义”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本着“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为人准则,坚守自己的独立意志,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是无怨无悔。刺客列传中以荆轲为代表的义士,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但他们视道义高于生命、“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的优秀品质令司马迁大加赞扬。豫让宁可让自己承受涂厕之辱、漆身吞炭之苦,也要采取他认为最正当的方式,不惜牺牲生命为智伯报仇;聂政为完成严仲子所托,最后竟“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荆轲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帮助燕太子丹刺杀秦王,而使自己走上了不归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这样表现朱家的侠义:“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他“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精神已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为了体现郭解的侠义,司马迁则不厌其烦地列举了数例。郭解姐姐的儿子被杀害的事例,说明了郭解明善恶、辨是非的正直;邻里从傲视他到“肉袒谢罪”的改变,说明了郭解以德服人的豁达史记中的侠义之士是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的。 刺客列传中的义士,所作所为均是为报答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专诸与公子光、豫让与智伯、聂政与严仲子、荆轲与燕太子丹他们不是仆与主、臣与君的隶属或等级关系,也不是雇佣或利益交换关系,他们是平等的。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的壮举不是为了获利,也不是为了谋权,完全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一份信任、一份赏识、一份重托,就因为这份厚重的情谊,他们愿意赴汤蹈火,他们明知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视死如归。游侠列传中的游侠,就是在社会底层的平民中敢于坚持自我、敢于对抗强权、敢于对抗卑鄙与丑恶的侠士与义士,他们因为不代表统治者,所以没有名分,故而被称作“游侠”。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意志不受名分与职责所限,当然也就没有了统治者意志的羁绊;他们的行为不因权势而改变,因为他们既不弄权也不接受权势的约束;他们的操守不因利益的诱惑而改变,因为他们“急人之难,甚己之私”。侠义之士的人格是独立的、高尚的,但在那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因此而注定成为悲剧。刺客列传中的刺客,为报知遇之恩,便心甘情愿地去冒险。专诸受公子光所托去刺杀吴王僚。专诸的行刺行动是他高尚人格的悲壮表现。豫让、聂政、荆轲的刺杀行动无一不是如此,他们的人生选择又是惊人的相同,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悲剧人格。游侠列传中的游侠,他们没有显赫的权势,甚至所为有悖统治者的规矩,但却比为官者更坦荡磊落、重情重义。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是与传统的礼法、虚伪的道德相对抗的表现;“义不苟合当世”,是绝不为了官爵俸禄而改变个人的品格、操行的坚守。而这样的游侠,其所作所为却偏偏是违犯当时的法律法规的。可见,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也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郭解为御史大夫公孙弘所害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选自侠义之士的独立意志与悲剧人格,有删改)17下列关于史记中对“侠义之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侠义之士具有侠肝义胆、急人所难、能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他们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坚持操守,不改志节。B侠义之士奉行言必信、行必果、不惜死的为人准则。他们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C在义士眼里,道义和生命总是都一样珍贵,“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他们为报答知遇之恩视死如归。D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1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游侠列传中的游侠,如专诸、豫让等,虽没有权势,但他们坦荡磊落、重情重义,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受权势约束。B从朱家的急人所难而不矜其功的处世方式,足可以看出朱家是一位“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的侠士典型。C侠士、义士的人格是独立的,也是高尚的,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D荆轲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帮助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他明知走上的是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在死亡面前大义凛然。1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济穷救急”是游侠之“义”,“报答知遇之恩”是刺客之“义”。他们对道义的尊崇得到了司马迁的极力赞扬。B游侠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没有名分,但他们却坚持自我、敢于对抗现实中的卑鄙与丑恶,他们不代表统治者,代表的是社会底层的平民。C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义不苟合当世”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法律法规是相违背的,这是他们不受统治阶级欢迎的原因。D侠义之士的思想境界都非常高,专诸、豫让、聂政、荆轲、朱家等人对当时社会的道德风尚,以及现代人的思想觉悟都有很大的影响。三、文言文阅读部分(16分,每小题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题。燕昭王求士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固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啕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官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选自战国策)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币:钱财、礼物B.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雪:洗刷C.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捐:捐献、贡献D.燕王吊死问生 吊:祭奠2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齐因孤国之乱 因使唐雎使于秦B.诎指而事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涓人言于君曰 且贰于楚也D.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燕昭王真心诚意,求取贤士,为国报仇,最后如愿以偿的故事。燕昭王虚怀求教,尊敬贤者的行动,一向传为礼贤下士的佳话,即使在今天,依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教育作用。B.本文用对白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用列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郭隗纵横捭阖的游说才能和燕昭王礼贤下士、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的美德跃然纸上。C.郭隗讲“古服道致士之法”的原因:一是让燕昭王知道“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几种,供他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贤如师,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学问得以发挥,地位得以提高。D.整篇文章在重点介绍燕昭王谦恭下士、吊死问生、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与秦、楚、三晋联兵等的同时,作者也以简略的笔墨介绍了燕昭王求士取贤的事情,照顾到了他所以能够复国报仇的其他因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27题。(22分)魏豹者,故魏诸公子也。其兄魏咎,故魏时封为宁陵君。秦灭魏,迁咎为家人。陈胜之起王也,咎往从之。陈王使魏人周市徇魏地,魏地已下,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周市曰:“天下昏乱,忠臣乃见。今天下共畔秦,其义必立魏王后乃可。”齐、赵使车各五十乘,立周市为魏王。市辞不受,迎魏咎于陈。五反,陈王乃遣立咎为魏王。章邯已破陈王,乃进兵击魏王于临济。魏王乃使周市出请救于齐、楚。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随市救魏。章邯遂击破杀周市等军,围临济。咎为其民约降。约定,咎自烧杀。魏豹亡走楚。楚怀王予魏豹数千人,复徇魏地。项羽已破秦,降章邯。豹下魏二十余城。立豹为魏王。豹引精兵从项羽入关。汉元年,项羽封诸侯,欲有梁地,乃徙魏王豹于河东,都平阳,为西魏王。汉王还定三秦,渡临晋,魏王豹以国属焉,遂从击楚于彭城。汉败还至荥阳豹请归视亲病至国即绝河津畔汉汉王闻魏豹反方东忧楚未及击谓郦生曰缓颊往说魏豹能下之吾以万户封若,郦生说豹。豹谢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于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于河东,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汉王令豹守荥阳。楚围之急,周苛遂杀魏豹。(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灭魏,迁咎为家人迁:放逐,流放B陈王使魏人周市徇魏地徇:巡行C项羽已破秦,降章邯降:使投降D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传:乘驿车2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陈胜之起王也,咎往从之B陈王乃遣立咎为魏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良乃入,具告沛公C其兄魏咎 D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吾其还也 则与斗卮酒25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陈王)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 B(项羽)立豹为魏王C方东忧楚,未及击(魏豹) D遂从(汉王)击楚于彭城2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汉败/还至荥阳/豹请归视亲病/至国/即绝河津畔汉/汉王闻魏豹反/方东忧楚/未及击/谓郦生曰/缓颊往说魏豹/能下之/吾以万户封若/郦生说豹B. 汉败/还至荥阳/豹请归视亲病至国/即绝河津畔汉/汉王闻魏豹反方东/忧楚未及击/谓郦生曰/缓颊往说魏豹/能下之/吾以万户封若/郦生说豹C. 汉败/还至荥阳/豹请归/视亲病至国/即绝河津畔汉/汉王闻魏豹反/方东忧楚/未及击/谓郦生曰/缓颊往说/魏豹能下之/吾以万户封若/郦生说豹D. 汉败/还至荥阳/豹请归/视亲病至国/即绝河津畔汉/汉王闻魏豹反方东/忧楚/未及击/谓郦生曰/缓颊往说魏豹/能下之/吾以万户封若/郦生说豹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魏豹侧重于反复无常,时反时从。郦生说魏豹一节,则通过魏豹之口,道出汉王“慢而侮人”、“非有上下礼节”的待人态度,正与豹之反复叛汉为因果。B史记中的许多故事写得悲壮惨烈,从而带有浓重的悲壮色彩和悲壮的气氛。魏咎,在兵临城下的紧迫关头,他为百姓身家性命的安全着想,提出降服条件,谈判成功后自焚而死,给人以气概豪迈、悲壮慷慨的感受。C因周市攻打魏地有功,准备立周市为魏王,使者前后往返了五次,周市都拒绝不接受,没办法陈王立了魏咎为魏王。D汉王从临晋率兵横渡黄河,魏豹跟随着汉王攻打彭城。汉王战败,回师荥阳,魏豹请假回家探望老人病情,回国后,就马上断绝了黄河渡口,背叛了汉王。四、翻译、诗歌及默写部分(28分)28.把文言文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4分)(2)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4分)29. 把文言文段(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天下昏乱,忠臣乃见。今天下共畔秦,其义必立魏王后乃可。(3分)(2)乃徙魏王豹于河东,都平阳,为西魏王。(3分)3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8分)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 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1)“江山此夜寒” 一句中“寒”用得非常好,试作分析。(4分)(2)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的离情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间接表达的。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4分)31.根据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题1分)(1)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两句是 , 。(2) 但我不能放歌,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3)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两句是 , 。(4)桃花源记一文中从老人和小孩的角度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境况的两句是 , 。(5)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两句是 , 。(6)惨象, ;流言,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五、表达应用部分(8分)32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发布了高考改革方案,从2016年起,将语文分值从150分提高到180分,英语分值从150分降低到100分。另外,英语一年两次考试,考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三年有效,如高一已考了100分,高二高三可不考英语了。这个方案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以下是某校师生的一段对话,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连贯。(4分)生甲:为英语降低到100分叫好,有利于我们学习减负。生乙: ?即使英语只考50分,竞争一样会很激烈。生甲:高一已考了100分,高二高三可不考英语了。英语只是一种语言工具,是回归理性的时候了。生乙:也是, 。老师:这次高考改革不是简单的分值增减,而是国人开始重视母语的学习,更理性地看待外语学习的体现。33.请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修辞一致。(4分)选择无处不在,选择无时不在。当你面对荣誉和财富时,你是取之有道还是贪得无厌?当你面对家人和朋友时,你是真诚感恩还是欺骗背叛? , ? , ?六、写作(60分)3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记忆中,总会有一些东西撞击你的心灵,在你的心海里激起朵朵浪花。这些浪花或许是一位朋友、一件往事、一处风景、一段情感它们不仅仅让你难以忘怀,更多的是让你深思,让你回味。请以“心海里的那朵浪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 要有真情实感。 要有心理描写。 要有细节渲染。 要发掘出事件的价值、意义。参考答案1.C(踯躅zhzh 叱咤zh 强qing词夺理 着zhu陆 长歌当dng哭)2.B3.D4.A5.C 提d,掷击。6.答案D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7.C(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8.D9.C(A、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B、鸿门宴:后以之比喻不怀好意的宴请。这两个成语在A和B项中应当互换。C、秋毫无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D、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用在这里不恰当,应用“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10.D解析:A搭配不当,“一台”与“剧本”搭配不当,可改为“一部的剧本”。11.B(感同身受:意为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致谢。此处不恰当。人心所向: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当仁不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作壁上观:比喻坐观成败,不肯出力帮助争斗者中的一方。用在此处不恰当。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用在此处不恰当。)12.A(B、“表现”与“新鲜感”搭配不当。C、杂糅,可改为“和河北梆子子弟兵的母亲牺牲,这三部戏主题都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D、语序不当,可改为“可以让手机在几秒内读出空气中是否存在有毒气体”。)13.B14.B。15.B。这种理解,与原诗的意境完全不符。16.A。参看其他选项的分析理解。17. C (C 项中“道义和生命都一样珍贵”一句错,原文第二段说“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但他们视道义高于生命”。一定理解作者的观点,紧扣原文,辨明句意。) 18. A(结合原文第2、4段内容可知,A 项错在于:“专诸、豫让”是刺客列传中的刺客,而不是游侠列传中的游侠。注意两部书“狭义之士”的区别,不能混淆。) 19.D(D 项中“侠义之士的思想境界都非常高”一句说法错误,文中第二段有“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一定读清内容,明辨句意。) 20.C ( “捐”此处的意思为“舍弃,损失”。 )21.C(C项两句中的“于”都是介词,意思为“对”。A项前一句中的“因”是介词,意思为“趁着”;后一句中的“因”是连词,意思为“因而”。B项前一句中的“而”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后一句中的“而”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D项前一句中的“以”是介词,意思为“把”;后一句中的“以是介词,意思为“因为”。 )22.D(整篇文章是在突出求士取贤这一重点的同时,以简略的笔墨介绍了燕昭王谦恭下士、吊死问生、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与秦、楚、三晋联兵等事。)23.B 攻占,夺取24.B(A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均为副词,于是,就;C代词,他的副词,还是;D相与,一起动词,给。)25.A 应该是协助周市的人,可以补出“大家”。26A 理解见译文27.C 应该为“周市辞谢不肯接受,却到陈国迎接魏咎。往返五次,陈王才答应把魏咎放回去立为魏王。”28.(1)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得分点:诚、博、朝,大意1分)(2)如果现在大王真心想要招纳贤士,就请从任用我郭隗为开端;我尚且被重用,更何况那些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呢?(得分点:致、尚、见事,大意1分)29.天下混乱,忠臣才能显现出来。现在天下都背叛秦国,从道义上讲,一定要拥立魏王的后代才可以。【“乃”“畔”各1分,文意1分】(项羽)就把魏王豹迁往河东,在平阳建都,封为西魏王。【“徙”“都”各1分,文意1分】【译文一】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摹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土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参考译文二】魏豹,原是六国时魏国的公子。他的哥哥叫魏咎,原来魏国时被封为宁陵君。秦国灭亡魏国,就把他放逐外地废作平民百姓。陈胜起义称王,魏咎前往追随他。陈王派魏国人周市带兵夺取魏国的土地,魏地被攻占后,大家互相商量,想要拥立周市为魏王,周市说:“天下混乱,忠臣才能显现出来。现在天下都背叛秦国,从道义上讲,一定要拥立魏王的后代才可以。”齐国、赵国各派战车五十辆,协助周市做魏王。周市辞谢不肯接受,却到陈国迎接魏咎。往返五次,陈王才答应把魏咎放回去立为魏王。章邯打败陈王不久,于是进兵临济攻击魏王,魏王派周市到齐国、楚国请求救兵。齐、楚派遣项它、田巴带领着军队跟随周市援救魏国。章邯竟然击败了援军,杀死了周市,包围了临济。魏咎为了他的百姓身家性命的安全,提出降服的条件。谈判成功,魏咎就自焚而死。魏豹逃往楚国,楚怀王给了魏豹几千人马,回去夺取魏地。这时项羽已经打败了秦军,降服了章邯。魏豹接连攻克了二十多座城池。项羽就封魏豹做了魏王。魏豹率领着精锐部队跟着项羽入关了。汉元年,项羽分封诸侯,自己打算占有梁地,就把魏王豹迁往河东,建都平阳,封为西魏王。汉王回师平定了三秦,从临晋率兵横渡黄河,魏豹就把整个国家归属汉王,于是跟随着汉王攻打彭城。汉王战败,回师荥阳,魏豹请假回家探望老人病情,回国后,就马上断绝了黄河渡口,背叛了汉王。汉王虽然听到魏豹反叛的消息,可是正在忧虑东边的楚国,来不及攻打他,就对郦生说:“你去替我婉言劝说魏豹,如果能说服他,我就封你为万户侯。”郦生就前去游说魏豹。魏豹婉转地拒绝说:“人生一世是非常短促的,就象日影透过墙壁的空隙那样迅速。如今汉王对人傲慢而侮辱,责骂诸侯群臣如同责骂奴仆一样,一点也没有上下的礼节,我没法忍耐着去见他。”于是汉王派韩信去攻打魏豹,在河东俘虏了魏豹,让他坐着驿站的车子押送到荥阳,把魏豹原有的国土改制为郡。汉王命令魏豹驻守荥阳。当楚军围攻紧的时候,周苛就把魏豹杀了。30.(1)双关。“寒”不仅指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2分,而且更有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一片离情俱由“寒”字托出。2分(2)这首诗歌,寓情于景、景中见情,1分,所有离情并没有直接用语言来表达,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诗人在江边送走行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感怀此夜,就身边眼前的景色描绘出一幅画面优美、富有情味的江干月夜图,1分。通篇看来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流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耐人寻味。2分31.(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6)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尤使我耳不忍闻32. 【答案】英语分值的下降就能减负了吗?很多人花费了大量时间学习英语,却学无所用,而母语却没学好。(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作答可酌情给分。)33.(句式1分,修辞1分)当你面对权利和地位时,你是一心奉公还是不择手段?当你面对贫穷和困苦时,你是努力向上还是自暴自弃?当你面对法律和规则时,你是敬畏遵守还是无视践踏?当你面对国家和人民时,你是尽心奉献还是大肆索取?当你面对知识和学问时,你是积极学习还是懈怠懒散?当你面对失意和失利时,你是勇敢坚强还是堕落沉沦? 34.参照高考评分标准。写作提示:命题作文的审题总体来说,应审清标题的内涵和外延,题型和体裁,注意词眼、修饰语、中心语,把握象征义、比喻义。此次作文是一个偏正短语式的标题,短语的两个词是“心海里的”“那朵浪花”,结合材料,本题意在引导考生去思考、体味,那些难以忘怀的、撞击过心灵的、曾给过他们温暖、帮助、鼓励、启迪的一件往事、一位朋友、一处风景、一段情感, “那朵浪花”,它可以是一些平凡的人、细微的事,也可以是一种容易被人忽略的风景、情感,“心海里的”,是要有真情实感,突出触动过心灵的,难以忘怀的行文过程中要注意:(1)精心选材,叙述详略得当。(2)主题明确,要有真情实感,发掘出事件的价值、意义。(3)要有心理描写、细节渲染(4)语言简洁流畅。(5)书写整洁美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