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探究部)(1-4、7班)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72836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探究部)(1-4、7班)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探究部)(1-4、7班)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探究部)(1-4、7班)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鄄城一中高一探究部第一次调研考试历 史 试 题 考试范围: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1“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 家里的一段歌词,歌词中体现的“家国一体”的观念来源于 ( ) A宗法制 B君主专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2 西周时期,周武王把一大批臣子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其中包括( )周武王的弟弟在战争中立了军功的人夏禹的后代品德高尚的平民A B C D3 在岳麓书社编写的必修一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周王的兄弟受封为诸侯,诸侯之兄弟受封为卿和大夫。”按照周朝的宗法制的继承规则,这句话的后半部分显然是错误的。那么根据你的理解,受封为“卿和大夫”的应该是( ) A.诸侯的兄弟 B诸侯的嫡长子 C诸侯的亲族 D诸侯嫡长子的兄弟4. 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的发展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高度集权局面 5 小梅同学为了系统掌握秦汉的官职演变,她从图书馆借了汉书百官公卿表,在翻阅的过程中,她看到了以下两幅图片,她试图用文言文配上对应的文字说明,你认为最合适的句子是( ) A图一:“御史大夫,秦官,掌武事。” B图一:“丞相,秦官,为百官之长。” C图二:“太尉,秦官,掌武事。” D图二:“太尉,秦官,掌副丞相” 图一 图二6. “九”这个数字由于是阳数中的极值,因而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享有独特的地位,往往为皇帝所利用来表明自己的崇高地位。下列成语能够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 A. 一言九鼎 B九死一生 C九五之尊 D三教九流7.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也设立了不少的监督部门。下列部门或官职,具有监督职能的是( ) A. 秦朝丞相 B汉代的御史府 C唐代的尚书省 D北宋的枢密院8.“近世言秦政,率(大多数都编者注)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不)可一一深非也。”从这段话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A. 全面肯定秦朝的专制统治 B认为秦朝的实行专制统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C不能够非议秦朝的专制统治 D肯定了秦朝郡县制的积极意义9.“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这反映出唐代( ) A. 宰相有职无权 B皇权至高无上 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D尚书省地位下降10.许倬云观世变认为:汉朝的察举制度经董仲舒等人努力,使全国的人才选用到中央但察举制度选出的人才要回避本籍,不能到原籍担任地方官。下列关于材料中对察举选出的官员任职地点的规定表述错误的是 ( ) A削弱了宗族势力的影响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避免了地方派系的形成D政府的行政理念是为“天下人”服务11. 针对汉高祖刘邦“大封同姓,以填天下”造成的危害,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行郡县制B设立中朝C颁布“推恩令” D设立藩镇12. 元朝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是( ) A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B皇帝的顾问 C地方的自治机构D中央的管理机构13. 中国古代曾采用察举制招揽人才,东汉时期,察举选官的制度逐渐发生变化,以门第族望为主要依据。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宦官把持选官大权 B丞相垄断举荐官吏大权 C地方豪强势力强大 D地方官吏回避本籍任职14. “公平、公正、公开”是当前中国选拔任用官员的重要原则。从追求公平、公正、公开的 角度 看,在今天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5.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时,搜集了下列史料研究军机大臣选拔的途径、组成、 办公地点和与皇帝的关系。其中能说明办公地点的是( ) 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16. 我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汉武帝时巩固和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唐朝时由中书省起草诏令,但不能直接传给尚书省所辖六部具体执行C明朝为了实行内阁制,废除了丞相D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皇权专制发展到顶峰 17. 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总体上呈现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的趋势。但在这个过程中,相权也曾经在某个朝代出现过短暂的强化。这个朝代应该是(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18. 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唐朝的官吏数量远远超过秦朝B. 唐代中央官制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分权来加强皇权C唐代的六部隶属于中书省 D反映了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的趋势19.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认真对比了唐宋加强皇权的策略和措施,发现有惊人的相似性。下列哪项最可能是该同学研究得出的正确结论( ) A.废除丞相,权归六部 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C.通过内外朝制度削弱相权 D.设军机大臣取代丞相20. 完成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永恒的追求。下列措施不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的是( ) A.秦朝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B.唐末大封节度使 C.北宋实行“制钱谷” D.汉武帝颁布“推恩令”21. 秦朝建立的政治制度与西周的政治制度相比,具有延续性的是( ) A.王位的继承制度 B.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C.对功臣的分封制度 D.选官制度22.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央和地方的斗争一直贯穿始终。在这对矛盾中,中央在斗争中已经处于绝对上风的时期是( ) A.明代以后 B.唐代以后C.汉代以后 D.宋代以后23. 在某次高一历史期中试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谈谈你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看法。现把某位同学的答案整理如下,你认为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三省六部制的实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B三省六部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C这一制度使全部军政大权集中在皇帝一人之手D这一制度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4.有史学家指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走的有点过了头,造成宋代地方行政“太差”。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源在于( ) A一切大权尽归中央,造成地方贫弱B中央机构臃肿,官员积极性不高C“制钱谷”的措施导致地方财政危机D地方藩镇割据,中央对地方失控25. 下列选项属于下图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政治遗产的是( ) 平定“七国之乱”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势力创立“刺史监州”制度实行内外朝制度,加强皇权 A B 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16分) 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周初年分封的主要诸侯国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分封原因)地理位置晋同姓今山西卫同姓今河南北部鲁同姓今山东南部齐功臣今山东北部宋商朝后裔今河南南部燕同姓今北京一带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河南、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知封建(分封制)之弊变而为郡县,周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一一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基本特点?试析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4分)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分封制崩溃的原因?(4分) (3)有史学家认为,“在秦汉以后,郡县制虽已占主导地位,但分封制的“遗产”犹存”。根据所学知识,试举出从秦汉时期到唐宋时期分封制遗产犹存的证据?当时的统治者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8分)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悬踵而忘。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皇帝祖训 材料二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康熙中,谕旨或命南书房翰林撰拟。是时南书房为最亲切之地雍正年间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请回答: (1)材料一中立祖训的这位皇帝是谁?他所立祖训的核心是什么?根本意图何在?(6分) (2)材料一认为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其观点,说明理由。(4分) (3)据材料二指出清朝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轨迹?你如何评价军机处的历史作用(6分)29. (18分)选官制度是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末年开始,朝廷采用由地方名人将本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品)、朝廷再按等任命的人才选拨制度。但这一制度逐渐出现很多弊端,世家大族日益把持选官大权,出现“累世公卿”的现象。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家世门第的高低日益成为选官的标准,以致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改编自岳麓版教材 材料二: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二是官僚的选拔问题。古代官僚选拨的特点之一就是是皇帝将身边的侍从人员逐步演化为朝廷的正式官吏,由职秩较低的事务性官吏提拔为位阶较高、拥有相当权力的政务官僚,将身边的侍卫人员提拔为军事将领等。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它有哪些弊端?(6分) (2)为了解决材料一选官制度的弊端,从隋唐起,中国的选官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对其进行评价?(4分) (3)为了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唐宋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举例说明材料二中的官僚选拨的特点。(8分)鄄城一中高一探究部第一次调研考试历 史 参 考 答 案一、选择题1【答案】A 【解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对中国人“家国一体”观念的形成有重要作用。2【答案】B 【解析】西周分封制的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属王族,属功臣,属先代贵族,属平民阶层,不属于分封的对象。3【答案】D 【解析】根据西周宗法制的规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按照这一制度,受封诸侯的嫡长子继承诸侯的爵位,成为诸侯,诸侯嫡长子的兄弟(即诸侯的庶子)受封为卿和大夫。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郡县制的影响。A项郡县制有利于地方发展,错误。C项两者均有利有弊,错误。分封制不易形成高度集权局面,但却易造成地方割据,故D项错误,B项正确。 5【答案】C 【解析】图一上的字体为“御史大夫”,不掌握“武事”,故A不正确;图一上的字不是“丞相”,应排除B;图二上有“太尉”字样,太尉帮助皇帝管理军务,副丞相是御史大夫,所以正确答案是C项。6.【答案】C 【解析】本题的创新之处在于用成语的形式考查古代的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九五之尊就表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7.【答案】B 【解析】秦朝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事;唐代的尚书省行使执行权;北宋的枢密院掌管军事;汉代的御史府负责监察和弹劾百官。8. 【答案】B 【解析】A、C两项不符合这段话的原意,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根据“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这一信息,可以判断B项正确。9.【答案】B 【解析】A、C两项不符合历史事实,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的主旨是强调皇权的至高无上性和对朝臣的强大威慑性。10.【答案】D 【解析】经过察举制选用到中央的人才不能回到原籍做官,能够有效地避免宗族势力对地方政权的影响,避免出现地方派系,从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项的表述不符合当时社会的实际。11.【答案】C 【解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分封的同姓王国势力越来越大,导致皇权受到威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了王国的威胁。12.【答案】A 【解析】元朝行省的全称是行中书省,就是执行中书省职能的地方机构。中书省是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行中书省就是地方最高的行政机构。13.【答案】C 【解析】西汉的察举制重视品德和学识,东汉初期,重视孝廉一科,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行政组织日趋瘫痪,声望影响逐渐被官僚家族所支配,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所以选择C项。宦官与门第族望无关,排除A项;B、D两项与题意的信息不符。14.【答案】D 【解析】从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看,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都明显存在重出身门第、忽视文化知识和才能的弊端。相比较而言,科举制以严格统一的考试(并将结果张榜公布)作为选拔官员的方式,使一般地主甚至平民百姓都有机会成为官员,具有一定的公平、公开和公正的特点。15.【答案】C 【解析】清朝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在于皇帝高度集权。A、B、C分别反映的是军机大臣的选拔途径、组成及办公地点,D反映的是军机大臣完全按照皇帝旨意办事,说明的是与皇帝的关系。 16.【答案】C 【解析】汉武帝时通过“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又提出“独尊儒术”,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表述正确;B、D项均符合史实;明朝废除丞相是相权与皇权矛盾所致,先废除了丞相,后来又实行的内阁制,故选C项。17.【答案】C 【解析】汉朝、唐朝和明朝,相权都受到削弱甚至废除,但在元代,没有沿袭前朝的三省制来分化相权,而是采取一省制,实际上使相权获得了短暂的强化。18. 【答案】B 【解析】A项结论无法图片信息中无法得出,因为官吏数量的多少不能够只看部门的多少。C项错误,唐代的六部隶属于尚书省。图片反映的是中央官制,不涉及与地方的关系,D项错误。从两幅图片对比中,不难得出B项结论。19.【答案】B 【解析】A、C两项分别是明朝、汉朝采取的加强皇权的措施。D项错误在于明代已经废除了丞相,在清朝就不可能出现军机大臣取代丞相的现象。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北宋实行二府三司制,都是通过分化事权的方法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0.【答案】B 【解析】A、B、C三项的措施,都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唐末大封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21.【答案】A 【解析】秦朝的政治制度与西周相比,既有继承,更有创新。秦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基本与西周相同,采取“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西周是分封制。秦朝的选官制度已经废除了西周的世卿世禄制度。2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能力,教材中有明确表述。23.【答案】C 【解析】军机处的设置,才使全部军政大权集中在皇帝一人之手,故C项错误。24.【答案】A 【解析】宋朝“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将地方一切权力收归中央,致使地方无权,比较贫弱,A正确;D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与题意角度不符,排除。C与A相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排除。25.【答案】A 【解析】题目图片是汉武帝。平定“七国之乱”的是汉景帝,其他各项都属于汉武帝采取过的措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 【解析】第(1)问要注意从分封对象和分封地域两个方面进行全面概括。两者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第(2)问要能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层作答。如第(3)问容易遗漏唐朝末年的例证,其实唐末也曾经分封节度使,结果导致藩镇割据的局面。 【答案】(1)特点:从分封制的对象看,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从封地地域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富庶,战略位置重要。关系: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4分)(2)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诸侯王与周王的关系逐渐疏远,以血缘纽带维系的分封制出现危机;分封制下,诸侯国的权力很大,势力壮大的诸侯王逐渐割据一方,相互征伐,不再服从周王;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微。(回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4分)(3)证据: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但随着诸侯王势力的强大,发动叛乱,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解决:汉景帝用武力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2分)唐末,大封节度使,后来权力不断膨胀,形成藩镇割据。解决:北宋初年,采取了收精兵、削实权和制钱谷等措施,解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27.【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可以较容易的得出答案。第(2)问要能够理解材料层次间的因果关系,朱元璋把秦亡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丞相的设立,其实秦朝短命而亡的根源在于暴政而不在于“丞相制度”。第(3)问轨迹要根据材料概括。评价军机处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可以从军机处的设置是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权一人裁决;军机处提高了行政效率等方面来回答。【答案】(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归六部,永不复立;加强皇权,巩固统治(3分)(2)原因:设丞相,小人当权,专权乱政。不同意。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暴政。横征暴敛,严苛的法律,激化了社会矛盾。(4分)(3)轨迹:由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南书房再到军机处。(3分)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逐渐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权一人裁决;军机处提高了行政效率。(3分)28.【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容易得出答案。第(2)问要能够从加强皇权的高度去理解。第(3)要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得出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这一结论。这对矛盾的发展趋势是一升一降。【答案】(1)职权: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并负责监察百官。特点:太尉位高权轻,军权实际上集中在皇帝手里;御史大夫位高权重,但受皇帝节制。(4分) (2)监察百官并牵制丞相,防止丞相及百官专权乱政,以实现皇帝集权。(4分) (3)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分)。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分)29.【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考查的是科举制。评价科举制时,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第(3)问的难点是理解好题目设定的角度,然后“史论结合”的进行回答。【答案】(1)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选官大权,靠门第世袭为官,官僚体系日益腐败,缺乏行政能力,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4分) (2)变化:实行科举制;评价:不仅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推动了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当然,科举制发展到明清时期,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4分) (3)措施: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在中央采取二府三司制,在地方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3分)。举例:汉武帝用一些亲信侍从组成决策班子,形成“中朝”,与外朝抗衡。(若举明代的内阁大学士、清代军机处的例子同样给分。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