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9582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科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要求认真阅读题干,将唯一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2“良夜骊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姒笑一场。”诗中体现当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3“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西周确立的这种制度能在其后约3000年间被尊为正统定制,其主要原因是A保证了周天子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B保证了王权的稳定和统治集团的稳定团结C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优秀人才D有利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4下图为中国政治制度史封面,该书对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下列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在该书不会出现的是A王位世袭 B等级森严 C有浓厚血缘色彩 D中央高度集权5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体现了传统中国A家国同构观念 B宗法血缘关系 C中央集权意识 D安土重迁理念6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7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集权独断 B朝议裁决 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8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庭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责细化,各负其责 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10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11“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12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C隋唐的三省六部 D宋朝的枢密院1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这样做的目的是A.加强政府职能 B.减少皇帝决策失误C.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D.帮助皇帝处理政务14据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武则天借故下敕惩治他,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的阐释,正确的是A武则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 B唐代三省六部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 C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 D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15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为此,促使了下列哪一制度的实施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6吕思勉中国通史中写道“隋炀帝本好辞华,所设的进士科,或者不过是后汉灵帝的鸿都门学之类。这是制度本身的变化,不能执后事以论其初制的。科举所试之物,虽不足取,然其取士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纪念的。”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A德主才辅的人才观逐渐形成 B科举从学术研究转为选才手段C选官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选官考试内容日趋经世致用化17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A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扩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8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 A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 B皇权专制不断削弱C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D皇帝昏庸懒于朝政19西周的礼乐文明造成了中国古代国家的宗法专制特征,依靠族权和政权的结合来实现宗法专制。于是传统文化便有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倾向,家国同构,父为家君,君为国父,这样也就有了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这种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制度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0.该体制自秦朝创立,纵贯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单线垂直的独立管理体系,与政府行政机构分离,从而确保了体制下各级机构权力的独立运作,上下一体,机构官员高效行权。”该体制是A宗法分封体制 B“丞相”体制 C监察体制 D科举选官体制21.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22.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23.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24西汉初,列侯封地称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这反映了 A汉初与周分封制一脉相承 B封国制利于强化中央集权C西汉的监察制度日益强化 D郡国并行且以郡县制为主25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削弱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2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C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 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27“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A中枢机构设置调整 B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8.“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29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30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叙述中有10处空白,每空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空白处。)31宗法制度是周人把 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而 制度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32秦统一后,在各国原政治区域的基础上,“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的最高长官为 。郡丞辅佐最高长官管理行政和刑狱事务。 负责军事和治安。33汉武帝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_ _ _”,加强中央集权;又专门设立 ,成为监督地方的专职监察官员。34以 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 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35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设立 ,其职能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不断扩大。但其官员本身品级不高,只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1小题,满分20分。要求根据所给材料分析回答问题。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科举非恶制也,所恶夫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1893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 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年)材料二 科举制的废除,使得精英开始多元化了。不再往国家流动,而是流落到民间,国家与精英的关系在1905年后出现了疏离。在某种意义上,清政府是毁在废科举上。说得绝对一点,不废科举,何来“辛亥”?没有“(19)05”,何来“(19)11”?科举的废除还造成一个后果,民国找不到使得民族国家一体化的整合方式,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的胜利乃是地方士绅的胜利,中央不再能控制全国。此外,科举废除后,这套比较具有公平性的选官制度没有找到替代品,结果吏治大坏,任人唯亲、派系政治等泛滥成灾。所以科举的废除在某种程度上比辛亥革命更重要,它倒是一场真正革命,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2005年许纪霖在“科举废除百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1)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利弊。(12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废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东北育才学校2016级高一第一阶段测试历史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60分01-05 ACBDA 06-10 CADAC 11-15 BBCCB16-20 BDABC 21-25 DDADA 26-30 DABDC二填空题:20分31宗法制度是周人把 血缘纽带 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而 礼乐制度 制度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32秦统一后,在各国原政治区域的基础上,“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的最高长官为 郡守 。郡丞辅佐最高长官管理行政和刑狱事务。 郡尉 负责军事和治安。33汉武帝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_推恩令_”,加强中央集权;又专门设立 刺史 ,成为监督地方的专职监察官员。34以 三省六部 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 科举 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35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设立 军机处 ,其职能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不断扩大。但其官员本身品级不高,只能 跪受笔录 。三材料解析题:20分36(1)利处:削弱士族势力;读书风气盛行;选官相对公平;提供底层上升的渠道;扩大统治基础;成为整合民族国家的有力工具。(8分)弊端:考试内容不切实用;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4分)(2)影响:国家和精英的关系出现疏离,削弱了清朝统治基础;丧失了民族国家一体化的整合方式;吏治败坏,任人唯亲、派系政治等泛滥成灾。冲击儒家学说,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新型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和社会变革;促进了近代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发展。(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