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光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有像出现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会变大 D物体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1. 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A树叶的实像B树叶的虚像C太阳的实像D太阳的虚像4.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B.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C. 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D.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5.本身发光的物休叫做光源,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 A. 闪电 B萤火虫 C月亮 D水母6.下述事例中,利用了红外线的是( )A.验钞机验别钞票 B.自行车的红色尾灯提示后面车辆C.餐厅的消毒柜 D.电视遥控器遥控电视7.夜晚,某人从路灯下向着远离路灯的方向走去,他在地面上的影子( )A. 在人的后面,且渐渐变长 B. 在人的后面,且渐渐变短C. 在人的前面,且渐渐变长 D. 在人的前面,且渐渐变短8.一根直棒和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垂直,则直棒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 ) A30 B45 C90 D60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0.苗莉莉同学按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方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是 ( )A. 蜡烛的正立像 B. 蜡烛的倒立像C. 方形光斑 D.圆形光斑11.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在镜中的像应相距5m远如图所示,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m,人离平面镜的距离为( ) A1m B2m C3m D4m12.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13.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电光屏上的光点由S2移到S1时,表示液面的高度()了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14.如图,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反射光线经过的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15.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16.身高1.70 m的李洋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 m,镜中的像与她相距_m,像高_m;若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 m,则镜中像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现将一块和镜面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选 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17.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三个人,除他自己外,另外的两个人,一个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影子,另一个是由酒面光的 形成的像。18.“人面桃花相映红”中桃花红的原因是桃花能_(选填“吸收”或“反射”)红光;透过蓝色透明玻璃观察绿色物体,看到的物体呈_色。19.入射光与镜面成55度角,此时反射角为_度;当入射光垂直于镜面入射时,反射角为_度,此时,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_度。20.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 现象,该现象说明了_;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_三种色光合成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_能。21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传播的缘故.22.凸面镜和凹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如手电筒的反光罩是_面镜的应用, 汽车的后视镜是_面镜的应用。(选填“凸”或“凹”)23.丽丽在湖边树阴下乘凉,发现地面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她看到湖水中有树的倒影,这“倒影”是光的_形成。24.一束激光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由30度增加到35度时,则反射角_(选填“增大”或“减小”)。若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将镜面顺时针转过10度,则反射光线将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过_度。25.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_的原理来防伪的;夜视仪则是利用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_强度不同来原理来夜间侦查的。26.平面镜的应用广泛,超市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是利用了平面镜能_的特点;军事上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_。27.池水的深度是2m,小鸟到水面的距离是10米,那么小鸟在水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m。28.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则:白纸比较_(填“亮”或“暗”),因为在它表面发生_反射。29.光在_中传播最快,每秒钟传播_m.30.家用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相当于_镜,它一般倾斜安装,这是为了使车内的景物通过前挡风玻璃所成的_(“实像”或“虚像”)的位置在驾驶人视线的_(“正前方”或“上方”)。三、作图与实验题(作图每小题2分,实验每空1分,共计34分)31.(1)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2)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答题卡的图中根据反射光线a、b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3)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度数。 (4)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所需平面镜的位置。3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还缺少_(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_关系;(3)实验中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移动B的位置,直到B与A的像_;若不能重合,则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_;(4)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 ;若 ,则平面镜所成的像为 像(5)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 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6)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_;(7)使用“棋子”做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像不够清晰,在不更换棋子的情况下,比较合适的解决办法是:_(8)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一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理由是:_。33.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如图甲小华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接着她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1)在纸板上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由此得出_的结论。(2)甲所示的实验中如果让光沿FO方向射到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_。 (3)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时应多次改变 , 测量出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4)实验小组的同学得出结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你认为他们的结论有什么问题吗?_.(5)若将EO向ON靠近,则OF (靠近远离)ON; (6)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_。34.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小实验是同学们学习、研究物理的好方法,也是一种创新请你用图中所示的塑料吸管和激光笔,从正反两方面分别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1)正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用激光笔对着塑 料吸管的一头,将塑料吸管拉直,如果光从塑料吸管的另外一头射出,则说明_(2)反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不可能是沿曲线传播的你的做法是_,如果光从塑料吸管的另外一头不能射出,就说明光在空气中不可能是沿曲线传播的35.小华和小明一起做“针孔照像机”,他们在两个易拉罐底部中央分别打了一个小圆孔和一个小方口,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结果都可以看到烛焰通过小孔所成的像如图所示:_有关。由三次成像可知,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_像(选填“实”或“虚”),小孔所成的像都是光的_形成的。2015-2016初二物理第一次阶段性测试答案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序号12345678选项序号9101112131415选项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6分)1. _、_、_、_2. _、_3. _、_ 4. _、_、_5. _、_ _ 、_、_ 6. _、_7. _、_8. _、_ 9. _、_、_ 10. _、_11. _、_ 12. _13. _、_14. _、_ 15. _、_、_三、 作图与实验题(作图题每小题2分,实验题每空1分,合计34分)31、(1)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2)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答题卡的图中根据反射光线a、b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3)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并标出入射角度数。 (4)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所需平面镜的位置。32.(1)_ (2)_ (3)_、_(4)_、_、_(5)_ (6)_、_(7)_ (8)_、_33、(1)_、_ (2)_(3)_(4)_(5)_ (6)_34、(1)_ (2)_35、(1)_ (2)_ (3)_、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