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6)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4104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6)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6)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6)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嵩山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5题,共30分)1如果一只用坏的水龙头每秒钟漏一滴水,假设平均每30滴水为1mL,试计算这只坏的水龙头一昼夜漏水的体积为()A2880mLB108mLC3240mLD180mL2如图所示,用手缓慢的推动书,使书带着笔沿桌面缓慢移动我们认为“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书C桌面D桌面静止的橡皮3下列关于测量仪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刻度尺和游标卡尺都可以直接用来测量学生橡皮的长度B量程和分度值是测量工具的主要规格C量筒和量杯都可用来测液体的体积D实验室用温度计与常用体温计,测温后都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空中宇航员间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雷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音慢C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可以在声音传播过程中消除噪声D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5对如图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B“飘渺的雾”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C“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D“洁白的雪”是凝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声源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才是噪声B水的沸点一定为100C降低温度也无法使所有气体液化D红红的五星红旗反射了红光7如图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B声音传播速度的大小仅与介质的种类无关C平均速度的大小不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爷爷看书时佩戴的老花镜是凹透镜9下列光路图中,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是()ABCD10根据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特点,可制成照相机B利用物体放在B点时的成像特点,可制成投影仪C“削冰取火”时,“冰”要正对太阳光,棉絮放在AB两点间取火D眼睛要在凸透镜右侧合适的位置才能看到C点处物体所成的像11人们要认识事物,往往要对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引入相应的物理量对下列给出的比较,说法不正确的是()A进行物体长短的比较,引入“长度”的物理量B进行物体大小的比较,引入“质量”的物理量C进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引入“速度”的物理量D进行物体冷热程度的比较,引入“温度”的物理量12我们生活在光的世界里,如图有关光的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孔成的一定是倒立、等大的实像B漫反射和镜面发射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C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规律D光发生折射时不一定伴随着反射的发生13两个实心物体a、b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密度是b的密度的2倍B体积相同的a、b质量之比为1:2Ca的密度是0.5103kg/m3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二、非选择题(共40分)14请读出图甲中刻度尺所测的长度是cm,图乙中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是15期末复习过程中,小明回忆梳理了有关“波”的知识,列出了如表的比较表,其中说法错误的是(只填序号) 波的种类声波光波传播速度声波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光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是3108m/s传播介质声波的传播一定需要介质光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应用举例超声波用于清洁物质激光掘进引导方向16旅游时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游客面对山崖高喊一声后会听到回声,回声是声音的现象;对声源降噪能力最好的材料是(选填“棉花”、“木板”或“金属块”)17凸透镜能成实像的条件是,近视眼镜对光具有作用18如图,新型汽车的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让风高速迎面吹来,真实地模拟了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行驶的情况,晓彤以地面为参照物,判断汽车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小雪认为此时可以看做汽车在高速行驶,这是以为参照物19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收集的数据如表格:晓彤和小雪对测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如下:晓彤认为只有一组实验数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而其它三组数据都不等,说明第一组数据测量有误,所以根据其它三组数据得出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小雪认为后三组数据不等是因为测量中存在误差造成的,排除误差干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分析的正确,由此,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实验次数反射角度入射角度1101023233348474606120教室里各处都能看清楚黑板上的字迹,是因为照射在黑板上的光发生了的缘故;但有时也有部分同学感觉黑板“反光”,为了避免此现象,同学们往往会采取的办法来解决此问题21学校前厅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当同学们走近镜子的过程中,镜子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晓彤和小雪站在镜子前,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的面孔,表明了22体积为2m3的钢瓶内装有密度为1.5kg/m3的氧气,某次用去了总质量的,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 kg,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kg/m323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甲、乙的速度之比为,两车运动6s后,两车相距 m24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25如图所示,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线段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26在热学复习课上,同学们对“固体熔化的规律”和“液体沸腾的规律”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继续探究,实验装置如图甲和乙(1)两个实验中都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2)甲图中所用的固体物质是冰,实验中采用的是“水浴法”,该方法与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相比的优点是;乙图试管中水沸腾了,可撤去酒精灯后水仍能沸腾一会的原因是(3)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可知熔化过程和沸腾过程相同的特点是水沸腾过程产生大量的气泡,能证明气泡中是水蒸气的实验现象是什么?27在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课上,小明想测量他的课桌的质量m,如图所示已知木质课桌的木材的总体积为V现在桌面上只有托盘天平、一个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一块和课桌同材料的样品(可放入量筒中但漂浮在水面)利用现有器材怎样求出课桌的质量呢?小明边思考边转手中的中性笔,很快想出了办法(1)请帮他写出实验的步骤,写出课桌的质量m的数学表达式(水的密度用水表示)(2)请分析上述实验过程中,哪个环节误差较大?简述原因28在光学复习课上,同学们再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5cm)请回答下列问题(1)回顾实验过程,如图甲是小红看到平面镜中自己的像;如图乙是小明透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像,他们所看到的像的特点有什么异同?(各写一条)(2)实验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丁图实验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调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调(选填“上”或“下”)调好后,烛焰中心在凸透镜(选填“主光轴的上方”、“主光轴的下方”或“主光轴上”)(3)如图丙和丁,实验中所用的是完全相同的蜡烛,丙图中蜡烛距玻璃板的距离为5cm,丁图中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实验操作正确则两个实验中所成像的大小关系如何?并简述理由29冰雪节这一天,晓彤的爸爸带他去二龙山滑雪,所行道路是哈同高速公路回来后,爱研究的他收集了以下信息,内容如下表所示平均车速100km/h平均油耗5L/100km油价5.5元/升汽油(93#)密度0.8103kg/m3(1)若从哈市到二龙山的时间为30min,则来回的路程约为多少千米?(2)请计算从哈市到二龙山这段路程用掉汽油多少千克?(3)针对现在哈市严重的雾霾天气,请从环保和节能的角度提出合理的建议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嵩山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5题,共30分)1如果一只用坏的水龙头每秒钟漏一滴水,假设平均每30滴水为1mL,试计算这只坏的水龙头一昼夜漏水的体积为()A2880mLB108mLC3240mLD180mL【考点】物理常识【分析】先计算出一昼夜漏多少滴水,然后计算出水的体积即可【解答】解:根据水龙头1s滴1滴水,一昼夜滴水量为1滴/s(606024)s=86400滴,因30滴为1mL,所以一昼夜漏水的体积: =2880mL故选:A2如图所示,用手缓慢的推动书,使书带着笔沿桌面缓慢移动我们认为“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书C桌面D桌面静止的橡皮【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相对于所选取的参照物而言的关键是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变,则是静止的【解答】解:对于正在运行的书,铅笔相对于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铅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应该是书;对于正在运行的书,铅笔相对于地面、桌面、桌面上的橡皮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说铅笔应该是运动的故选B3下列关于测量仪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刻度尺和游标卡尺都可以直接用来测量学生橡皮的长度B量程和分度值是测量工具的主要规格C量筒和量杯都可用来测液体的体积D实验室用温度计与常用体温计,测温后都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考点】长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量筒的使用【分析】(1)各种刻度尺使用时,先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超出量程的一般不能选用(2)使用测量工具首选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3)量筒和量杯都是用来测量体积的仪器(4)实验使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来读数;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解答】解:A、橡皮的长度在刻度尺和游标卡尺的量程之内,因此可以用刻度尺和游标卡尺来测量学生橡皮的长度,故A正确;B、每个测量工具的上面都有规定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测量工具首选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故B正确;C、量筒和量杯都是用来测量体积的仪器故C正确;D、实验室用温度计测温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D不正确故选D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空中宇航员间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雷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音慢C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可以在声音传播过程中消除噪声D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信息;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分析】(1)真空不能传声(2)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据此分析回答(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根据超声波的应用判断【解答】解: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B、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因此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故错误;C、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错误;D、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正确故选D5对如图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B“飘渺的雾”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C“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D“洁白的雪”是凝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重的霜”是固态,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雾和露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雪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在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解答】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A正确;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B错误;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C错误;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此过程中放热;故D错误;故选A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声源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才是噪声B水的沸点一定为100C降低温度也无法使所有气体液化D红红的五星红旗反射了红光【考点】噪声及来源;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化方法及其应用;物体的颜色【分析】(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由于发声体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干扰的都属于噪声;(2)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其中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4)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解答】解:A、噪声不一定是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有时候乐音干扰了人们的休息和学习,也会成为噪音,故A错误;B、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当气压不是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一定不是100故B错误;C、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故C错误;D、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就定的,因为红旗能够反射红光,所以红旗呈现红色,故D正确故选D7如图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解答】解:如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长笛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故选C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B声音传播速度的大小仅与介质的种类无关C平均速度的大小不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爷爷看书时佩戴的老花镜是凹透镜【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蒸发及其现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1)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2)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3)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其大小是变化的;(4)老花镜是凸透镜,可用业矫正远视眼【解答】解:A、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蒸发现象,故A正确;B、声音传播速度的大小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通常在固体中速度最快,在空气中速度最慢,故B错误;C、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其大小会随着路程与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故C错误;D、爷爷看书时佩戴的老花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故D错误故选A9下列光路图中,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是()ABCD【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符合折射规律,故本选项正确;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不符合折射规律,故本选项错误C、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而C中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显然是错误的;D、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而图中两条光线在同侧,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10根据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特点,可制成照相机B利用物体放在B点时的成像特点,可制成投影仪C“削冰取火”时,“冰”要正对太阳光,棉絮放在AB两点间取火D眼睛要在凸透镜右侧合适的位置才能看到C点处物体所成的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不成像,可得到平行光,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解答】解:A、物体放在A点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A正确B、物体放在B点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故B正确C、“削冰取火”时,“冰”要正对太阳光,棉絮放在焦点F处温度很高,可以取火,在AB两点间不可以,故C错误D、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眼睛要在凸透镜右侧合适的位置才能看到C点处物体所成的像,故D正确故选C11人们要认识事物,往往要对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引入相应的物理量对下列给出的比较,说法不正确的是()A进行物体长短的比较,引入“长度”的物理量B进行物体大小的比较,引入“质量”的物理量C进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引入“速度”的物理量D进行物体冷热程度的比较,引入“温度”的物理量【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温度;质量及其特性;长度的测量【分析】明确长度、质量、速度、温度四个物理量的概念与含义,对照选项中的说法,即可做出判断【解答】解:A、为了比较物体的长短,引入了“长度”,故A正确B、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是进行大小的比较而引入的,故B错误C、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进行运动快慢的比较,引入“速度”,故C正确D、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为了比较物理的冷热程度,引入“温度”,故D正确故选B12我们生活在光的世界里,如图有关光的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孔成的一定是倒立、等大的实像B漫反射和镜面发射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C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规律D光发生折射时不一定伴随着反射的发生【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所以,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至于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无论什么反射,对于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其成的是虚像,即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来自物体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形成的;光发生反射时,若是透明介质,可能发生全反射,没有折射,若是不透明介质,只有反射【解答】解:A、小孔所成的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成的像可能比物体大,也可能比物体小,还有可能像与物体等大故A错误;B、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从光的反射定律故B正确;C、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故C错误;D、反射是普遍现象,光发生折射时,一定伴随着反射故D错误故选B13两个实心物体a、b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密度是b的密度的2倍B体积相同的a、b质量之比为1:2Ca的密度是0.5103kg/m3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1)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象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a、b物质的密度;(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密度大小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当Va=Vb=2103m3时,ma=4kg,mb=2kg,则a、b的密度分别为:a=2103kg/m3,b=1103kg/m3,所以ab,即a物质的密度最大,且a物质的密度是b物质密度的2倍,故A正确,C错误,(2)体积相同的a、b质量之比为=2:1,故B错误;(3)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所以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故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40分)14请读出图甲中刻度尺所测的长度是1.60cm,图乙中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是22【考点】长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线对齐,右侧与1.6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60cm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30在20下面,说明温度低于0,所以此时的温度为22故答案为:1.60;2215期末复习过程中,小明回忆梳理了有关“波”的知识,列出了如表的比较表,其中说法错误的是(只填序号) 波的种类声波光波传播速度声波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光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是3108m/s传播介质声波的传播一定需要介质光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应用举例超声波用于清洁物质激光掘进引导方向【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能量;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分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波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在真空中传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2)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答】解:声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中的传播速度不相同,固体传声最快,气体最慢,因此该说法错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是3108m/s,该说法正确;声的传播一定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说法正确;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该说法正确;超声波用于清洁物质,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该说法正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有激光可引导掘进方向,该说法正确故答案为:16旅游时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游客面对山崖高喊一声后会听到回声,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对声源降噪能力最好的材料是棉花(选填“棉花”、“木板”或“金属块”)【考点】回声【分析】(1)游客发出的声音经山崖反射后再传到人耳(回声);(2)声音通过海绵和棉花的分贝数最小,说明它们的吸音性能最好;【解答】解:游客面对山崖高喊一声后会听到回声,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棉花的特点是材料粗糙,并且小孔多,可以吸收声音,所以棉花的降噪能力强故答案为:反射;棉花17凸透镜能成实像的条件是uf,近视眼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1)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时,成倒立、等大的虚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解答】解:(1)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外都可以成实像,故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uf;(2)由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所以近视眼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故答案为:uf;发散18如图,新型汽车的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让风高速迎面吹来,真实地模拟了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行驶的情况,晓彤以地面为参照物,判断汽车是静止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小雪认为此时可以看做汽车在高速行驶,这是以风为参照物【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其运动和静止的状态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答】解: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模型相对于地面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以流动的空气为参照物,汽车模型相对于空气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风19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收集的数据如表格:晓彤和小雪对测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如下:晓彤认为只有一组实验数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而其它三组数据都不等,说明第一组数据测量有误,所以根据其它三组数据得出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小雪认为后三组数据不等是因为测量中存在误差造成的,排除误差干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小雪分析的正确,由此,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实验次数反射角度入射角度11010232333484746061【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分析】实验过程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有两个:所测物理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总结规律,避免因测量次数太少造成结论的片面性或偶然性【解答】解:因为测量时,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因此小雪分析的正确;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答案为:小雪;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0教室里各处都能看清楚黑板上的字迹,是因为照射在黑板上的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但有时也有部分同学感觉黑板“反光”,为了避免此现象,同学们往往会采取拉窗帘的办法来解决此问题【考点】漫反射;镜面反射【分析】(1)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2)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黑板“反光”就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解答】解:光照到黑板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向各个方向传播,教室里各处都能看清楚黑板上的字迹黑板反光是指在一定位置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其原因是黑板表面太光滑,光射到这里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朝着同一方向射出,位于反射光线方向的同学则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拉上窗帘可以减少入射光的强度,从而减少反射光的强度,不再使由于发生镜面反射而反射的光太强,避免“反光现象”的发生故答案为:漫反射;拉窗帘21学校前厅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当同学们走近镜子的过程中,镜子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晓彤和小雪站在镜子前,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的面孔,表明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考点】平面镜的应用;光反射的可逆性【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2)平面镜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解答】解:(1)同学们在平面镜中看到的是自己虚像,由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镜子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但像的大小不变;(2)由于光路是可逆的,两位同学站在镜子前,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的面孔故答案为:变小;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2体积为2m3的钢瓶内装有密度为1.5kg/m3的氧气,某次用去了总质量的,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2 kg,剩余氧气的密度为1 kg/m3【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用去了其中的后,剩余氧气的质量就为原来质量的了;剩余氧气的体积与钢瓶的容积相同,氧气的体积不变,变化的是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解密度【解答】解:根据=可得,原来氧气的质量为:m=V=1.5kg/m32m3=3kg,故钢瓶内剩下氧气的质量为:3kg=2kg剩余氧气的密度:剩=1kg/m3;故答案:2;123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甲、乙的速度之比为1:3,两车运动6s后,两车相距8 m【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1)从图象中找出甲、乙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利用v=求出甲乙两物体的运动速度,进一步计算比值(2)从图上找出在第6s甲乙各自对应的路程,相减后得出【解答】解:图象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1)由图象可知,t甲=12s时,通过的路程s甲=8m,t乙=6s时,通过的路程s甲=12m,甲的速度v甲=m/s,乙的速度v乙=2m/s,则=;(2)由图象知,甲车运动6s通过的路程为4m,乙车运动6s通过的路程为12m,则两车相距12m4m=8m故答案为:1:3;824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首先做出法线,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反射角也为60如图所示:25如图所示,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线段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26在热学复习课上,同学们对“固体熔化的规律”和“液体沸腾的规律”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继续探究,实验装置如图甲和乙(1)两个实验中都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停表(2)甲图中所用的固体物质是冰,实验中采用的是“水浴法”,该方法与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相比的优点是使冰受热均匀,便于观察状态、记录温度和时间;乙图试管中水沸腾了,可撤去酒精灯后水仍能沸腾一会的原因是试管的温度高于内部水的沸点(3)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可知熔化过程和沸腾过程相同的特点是都吸收热量水沸腾过程产生大量的气泡,能证明气泡中是水蒸气的实验现象是什么?【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分析】(1)“固体熔化的规律”和“液体沸腾的规律”的实验都要用到温度计;(2)利用试管加热固态物质时,为使物体能够均匀受热,需要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根据水沸腾的条件进行分析:达到沸点并要继续吸热;(3)液体沸腾和固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解答】解:(1)“固体熔化的规律”和“液体沸腾的规律”的实验都要用到温度计和停表;(2)甲图中所用的固体物质是冰,实验中采用的是“水浴法”,该方法与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相比的优点是使冰受热均匀,便于观察状态、记录温度和时间;乙图试管中水沸腾了,可撤去酒精灯后水仍能沸腾一会的原因是试管的温度高于内部水的沸点;(3)液体沸腾和固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由于试管中水面下降及气泡在水面上破裂开后,上方会出现“白气”,所以说水沸腾过程产生的大量气泡是水蒸气故答案为:(1)温度计、停表;(2)使冰受热均匀,便于观察状态、记录温度和时间;试管的温度高于内部水的沸点;(3)都吸收热量;试管中水面下降及气泡在水面上破裂开后,上方会出现“白气”27在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课上,小明想测量他的课桌的质量m,如图所示已知木质课桌的木材的总体积为V现在桌面上只有托盘天平、一个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一块和课桌同材料的样品(可放入量筒中但漂浮在水面)利用现有器材怎样求出课桌的质量呢?小明边思考边转手中的中性笔,很快想出了办法(1)请帮他写出实验的步骤,写出课桌的质量m的数学表达式(水的密度用水表示)(2)请分析上述实验过程中,哪个环节误差较大?简述原因【考点】设计实验测密度【分析】(1)要测量出样品的密度,需测出样品的质量和体积,质量可通过天平测出,体积可用排水法测出,从而可根据密度的公式计算出样品的密度最后根据密度的变形公式计算出课桌的质量;(2)由于样品是具有吸水性的物质,采用排水法测量样品体积,会导致测得的体积有偏小,由密度公式可知会导致所测得的密度将会比真实密度偏大【解答】解:(1)要求出课桌的质量,必须知道其体积和密度,由于已知课桌的体积,只需要测算出与课桌相同材料样品的密度即可,因此设计的实验步骤和课桌质量的表达式如下:实验步骤:用天平测出样品的质量m1,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样品放入装水的量筒中,用笔将样品恰好压没在水中,记下水面对应的示数V2,数学表达式:m=V=(2)因为样品浸没在水中能吸收水分,所以步骤当用笔压着样品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再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这样导致液面下降,所测体积偏小,由密度公式=可知,会导致所测得的密度将会比样品的真实密度偏大因此实验中,步骤误差较大样品放入水中容易吸水,将样品恰好压没水中不易操作,都能够产生误差故答案为:(1)实验步骤:用天平测出样品的质量m1,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样品放入装水的量筒中,用笔将样品恰好压没在水中,记下水面对应的示数V2,数学表达式:m=V=;(2)实验中,步骤误差较大样品放入水中容易吸水,将样品恰好压没水中不易操作,都能够产生误差28在光学复习课上,同学们再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5cm)请回答下列问题(1)回顾实验过程,如图甲是小红看到平面镜中自己的像;如图乙是小明透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像,他们所看到的像的特点有什么异同?(各写一条)(2)实验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丁图实验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调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下调(选填“上”或“下”)调好后,烛焰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下方(选填“主光轴的上方”、“主光轴的下方”或“主光轴上”)(3)如图丙和丁,实验中所用的是完全相同的蜡烛,丙图中蜡烛距玻璃板的距离为5cm,丁图中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实验操作正确则两个实验中所成像的大小关系如何?并简述理由【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来解答此题(2)蜡烛燃烧,烛焰向下移动,光屏位置不变,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位置,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凸透镜中心在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连接上,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移动方向,同时也可以判断烛焰中心在主光轴的方位(3)根据平面镜、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解答】解:(1)图甲是小红看到平面镜中自己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图乙是小明透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像正立放大的虚像;二者的成像原理不同,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2)由于蜡烛燃烧变短,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像向光屏的上方移动,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凸透镜向下移动由于凸透镜中心在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连接上,所以调好后,烛焰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的下方如图(3)丙图中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丁图中u=10cm,f=5cm,u=2f,凸透镜成等大的像,由于两个蜡烛相同,所以像等大故答案为:(1)相同点:都是虚像;都是正立的;不同点:成像原理不同,甲图是光的反射定律,乙图是光的折射规律;成像大小不同,甲图是等大的,乙图是放大的;(2)下;主光轴下方;(3)像的大小相同;丙图中平面镜成等大的像,丁图中u=10cm,f=5cm,u=2f,凸透镜成等大的像,由于两个蜡烛相同,所以像等大29冰雪节这一天,晓彤的爸爸带他去二龙山滑雪,所行道路是哈同高速公路回来后,爱研究的他收集了以下信息,内容如下表所示平均车速100km/h平均油耗5L/100km油价5.5元/升汽油(93#)密度0.8103kg/m3(1)若从哈市到二龙山的时间为30min,则来回的路程约为多少千米?(2)请计算从哈市到二龙山这段路程用掉汽油多少千克?(3)针对现在哈市严重的雾霾天气,请从环保和节能的角度提出合理的建议【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1)已知所用的时间和车的平均速度,根据公式s=Vt可求从哈市到二龙山来回的路程;(2)从表中已知平均耗油量,可求往返路程的耗油量,再利用公式m=V求出消耗汽油的质量(3)根据减少雾霾的方法分析【解答】解:(1)根据v=可得,从哈市到二龙山来回的路程:s=vt=v2t=100km/h20.5h=100km;(2)由表格知:共耗油V=5L=5103m3,根据= 得汽油的质量:m=V=0.8103kg/m35103m3=4kg;(3)集体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人均耗油量及人均废气排放量;乘坐电动力车出行,消除废气的排放答:(1)若从哈市到二龙山的时间为30min,则来回的路程约为100km;(2)从哈市到二龙山这段路程用掉汽油4kg;(3)合理的建议:集体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人均耗油量及人均废气排放量;乘坐电动力车出行,消除废气的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