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5 (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3936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5 (2)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5 (2)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5 (2)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1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A音色B音调C速度D响度2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为了方便市民,我市在市区不同位置设立了自行车停取处一天,小明用卡取自行车去上学,如图所示,在行驶途中,他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公路两旁的房屋B公路两旁的树C他骑的自行车D对面驶来的汽车3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0.6cm=10.60.01cm=0.106mB10.6cm=10.60.01m=0.106mC10.6cm=10.6cm10mm=106mmD10.6cm=10.610=106mm4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D形“影”不离5平面镜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那么凹面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小枫开动脑筋,想到了所有可能的情况: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然后,他利用激光笔手电筒对着凹面镜照射,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小枫的学习经历了怎样的过程?()A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交流与评估24B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分析和论证WC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tD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c6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HA红外照相机B可见光照相机C紫外光成像仪D超声波成像仪y7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h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Z8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0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i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G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y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XABCD910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前后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前、后两半面镜子()YA都不能成像F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f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7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n11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7ABCDH12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w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C都没结冰D都已结冰=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9分)13几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1)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为;(2)被测物体的长度为cm14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波在真空中传播(选填“能”或“不能”)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噪声过大,会破坏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防嗓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处减弱嗓声15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 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16如图,一束激光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选填“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此过程中,折射角将,反射角将(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17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朵花,这是由于光在花朵表面发生了反射透过蓝色玻璃观察红花时,看到的花是颜色的18夜幕来临,当重庆长江大桥上的灯点亮时,长江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相交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若长江大桥下长江水深5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2m,则该彩灯的“倒影”是(选填“虚”或“实”)像,距水面m;若长江水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m19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m/s20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的(选填“正立”或“倒立”)像如图是近视眼镜的矫正示意图,眼镜其实是一个透镜,在它的矫正作用下,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若拿走眼镜,则应该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方可在光屏上重新看到清晰的像,这反映了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向视网膜(选填“前方”或“后方”)移动21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的(选填“正立”或“倒立”)22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15m/s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15m/s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47分)23按题目要求作图(1)在图甲中画出反射光线和反射角(标明度数)(2)如图乙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人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3)如图丙所示,若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结果发现一束光通过A点,一束光通过B点请你在图中画出红光、紫光经凸透镜拆射后的光线24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5)此实验应在(填“较暗”或“较亮”)环境进行25小明与小芳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这样的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的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1)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环境因素相同、水的多少和初温相同(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和小芳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表中:时间(min)010203040150180泡沫塑料组水温()90746560572120棉絮组水温()907055?532020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从计时开始到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水温降低了,而棉絮包的水温降低了,由此你能看出,在这两种材料中,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3)小明和小芳是采用了“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水温降低多少”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的,你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来比较两者材料的保温性能(4)仔细分析水温变化规律,则时间为30min时,棉絮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A.42B.44C.46D.4826在“探究水的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1)当水沸腾时,从杯底产生的气泡在水中上升过程中越变越(2)下表是A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可判定该水的沸点为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69798989898(3)通过实验可知,水沸腾时,温度(选填“逐渐升高”、“保持不变”或“逐渐降低);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需要(4)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是97,93,98,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个猜想27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28某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上(3)实验中,燃烧的蜡烛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逐渐向(上/下)移动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凸透镜向调整(上/下)(4)当蜡烛放在35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是、的实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是(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5)当蜡烛从距凸透镜45cm处以4cm/s的速度匀速移到同侧的2倍焦点时,则像移动的速度4cm/s(/=)29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宁夏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25km,全程限速120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和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30一汽车行驶在一段平直公路上,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到达B站后停留2min时间,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1)A站与C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3)经过C站后,这汽车以72km/h的速度继续沿平直公路匀速驶向对面的山蜂,到山峰前某处司机鸣笛,6秒后司机听到回声,则司机听到回声处距山峰有多少米,(此时空气的温度是1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m/s)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1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A音色B音调C速度D响度【考点】响度【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其中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及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解答】解:声音的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及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响度故选D2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为了方便市民,我市在市区不同位置设立了自行车停取处一天,小明用卡取自行车去上学,如图所示,在行驶途中,他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公路两旁的房屋B公路两旁的树C他骑的自行车D对面驶来的汽车【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解答】解:A、小明相对于公路两旁的房屋,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B、小明相对于公路两旁的树木,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C、小明相对于自己所骑的自行车,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符合题意;D、小明相对于对面驶来的汽车,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3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0.6cm=10.60.01cm=0.106mB10.6cm=10.60.01m=0.106mC10.6cm=10.6cm10mm=106mmD10.6cm=10.610=106mm【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解答】解:A、“10.60.01cm”得到的单位不是m此选项错误;B、进率及过程正确此选项正确;C、“10.6cm10m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此选项错误;D、“10.610”缺少单位此选项错误故选B4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D形“影”不离【考点】光的反射【分析】“影”的形成包括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的折射现象;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为影子;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为透镜所成的像;根据不同原理所成的像进行分析下列各选项【解答】解:A、立竿见“影”中的影子由于竹竿遮挡了光线,所以形成了影子,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毕业合“影”中的“影”属于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是光的折射,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物体的影子正好映在湖中,形成倒影,因此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形“影”不离中的“影”,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5平面镜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那么凹面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小枫开动脑筋,想到了所有可能的情况: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然后,他利用激光笔手电筒对着凹面镜照射,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小枫的学习经历了怎样的过程?()A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交流与评估B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分析和论证C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D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分析】根据实验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评估和交流,进行解答【解答】解:首先提出了问题:凹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然后进行了猜想: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然后,他利用激光笔手电筒对着凹面镜照射故选D6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A红外照相机B可见光照相机C紫外光成像仪D超声波成像仪【考点】红外线【分析】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明显【解答】解:由红外线的特点可知,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明显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则其辐射的红外线会越强,为了证实这一点,可利用红外照相机对其进行拍照,以达到对比的效果故选A7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解答】解: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汽化(蒸发)为气态,弥漫在空气中故选A8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分析】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需要吸热【解答】解:A、B、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C、干冰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此选项正确;D、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熔化成水,同时吸收热量此选项正确故选B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ABCD【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利用题目中告诉的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人观察到得烛焰的像的性质,从而可以确定答案【解答】解: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在凸透镜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只有选择项C中所示的情况符合这个规律故选C10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前后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前、后两半面镜子()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由此分析突破此题【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MN分开后,猫在两个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1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BCD【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他们的速度v保持不变,vt图象时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由图知在相等时间t内,甲的路程S甲小于乙的路程S乙,即S甲S乙,由v=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解答】解:由题意知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与乙的速度保持不变,在相等时间t内S甲S乙,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符合条件的图象是B故选B12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C都没结冰D都已结冰【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分析】水是有一定凝固点的,温度降至0时才会凝固,在凝固的同时,水要向外放热因此,烧杯中的水能否结冰取决于它的温度能否降至凝固点和是否能继续向外放热【解答】解:烧杯里是冰水混合物,温度为零度要让小瓶里的水结冰,小瓶里的水在达到零度后还必须被吸收掉凝固所需放出的热量,既然小瓶外面的水也是零度,小瓶就不会把热量传给外面,所以不结冰故选C8636003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9分)13几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1)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为12;(2)被测物体的长度为2.65cm【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长度的测量【分析】(1)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在温度计的量程范围内,液面在0以下为负摄氏度;(2)由于该刻度尺的零刻度已经磨损,因此需要将紧挨物体左侧的1.00cm当作“零”刻度,然后让最后的读数减去“零”刻度的读数即为该木块的长度,注意刻度尺的读数需要进行估读【解答】解:(1)温度计010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所以温度计示数为12;(2)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起始端从1.00cm开始,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3.65cm,因此被测物体的长度为:3.65cm1.00cm=2.65cm故答案为:12;2.6514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选填“能”或“不能”)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噪声过大,会破坏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能量,防嗓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声源处减弱嗓声【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能量【分析】(1)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3)声音具有能量【解答】解:B超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噪声过大会损害人的听力,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轻手轻脚过楼道”做法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答案为:超声波;不能;能量;声源15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 甲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232【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分析】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知道熔点的概念: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解答】解:从图中可知,甲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甲是晶体,而乙温度不断上升,所以乙为非晶体甲在熔化过程中保持232不变,所以甲的熔点是232故答案为:甲;23216如图,一束激光沿直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左(选填“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此过程中,折射角将不变,反射角将不变(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称为光的折射【解答】解:(1)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O点;(2)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光线移动到O点左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折射光线逐渐向左偏折,但是入射角不变,折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也不变故答案为:直线;左;不变;不变17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朵花,这是由于光在花朵表面发生了漫反射透过蓝色玻璃观察红花时,看到的花是黑颜色的【考点】漫反射;物体的颜色【分析】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其它颜色被吸收【解答】解: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朵花是由于光射到树叶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太阳光照在红色花朵上,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只有红光被反射,所以呈现红色;蓝色的玻璃只能透过蓝光,其它色光被吸收了,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朵花,呈现黑色故答案为:漫;黑18夜幕来临,当重庆长江大桥上的灯点亮时,长江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相交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若长江大桥下长江水深5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2m,则该彩灯的“倒影”是虚(选填“虚”或“实”)像,距水面12m;若长江水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23m【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所以所成的像是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解答】解: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所成的像是虚像;因为彩灯距水面12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12m,若江水再上涨0.5m,则彩灯距水面的距离为12m0.5m=11.5m,那么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11.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11.5m+11.5m=23m故答案为:虚;12;2319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变速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1.9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分析频闪照片,在相等的时间内苹果的间隔越来越大,利用速度公式不难判断苹果的运动状态(2)算出A到B之间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它在A到B之间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由频闪照片可以看出,苹果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它做的是变速运动;(2)A到B之间有3个时间间隔,即时间为t=0.3s,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v=1.9m/s故答案为:变速;1.920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的倒立(选填“正立”或“倒立”)像如图是近视眼镜的矫正示意图,眼镜其实是一个凹透镜,在它的矫正作用下,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若拿走眼镜,则应该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方可在光屏上重新看到清晰的像,这反映了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向视网膜后方(选填“前方”或“后方”)移动【考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1)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本来应该成在视网膜上的像结果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3)为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就需要戴一个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加以矫正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使物体的像向远离晶状体的方向移动【解答】解: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它能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应该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戴上凹透镜后,可以使像的位置向后(右)移动,去掉凹透镜后,像向前(左)移动,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上,就要像左移动光屏近视镜的作用可以使光线推迟会聚,这样使像向视网膜的后方移动故答案为:凸;倒立;凹;左;后方21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的(选填“正立”或“倒立”)【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倒立的实像【解答】解: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蜡烛发出的光线通过A纸片上的小孔在B纸片上形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答案为:同一直线;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倒立22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15m/s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6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15m/s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0.8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变慢(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据题目中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的运动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即可;(2)据题目中的信息可以计算出汽车刹车的距离,进而计算出汽车司机在反应前运动的距离,再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从而得出打电话时,驾驶员刹车反应是变快还是变慢【解答】解:(1)由题知,反应时间是t=0.4s,此时的速度是v=15m/s,根据v=可得,此时运动的距离:s=vt=15m/s0.4s=6m,故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即经过6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2)据(1)可知,汽车的司机反应后的距离是:s=33m6m=27m,故当司机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即汽车司机从发现情况到刹车运动的距离是:s1=39m27m=12m,故据v=得,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t=0.8s;故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变慢故答案为:6;0.8;变慢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47分)23按题目要求作图(1)在图甲中画出反射光线和反射角(标明度数)(2)如图乙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人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3)如图丙所示,若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结果发现一束光通过A点,一束光通过B点请你在图中画出红光、紫光经凸透镜拆射后的光线【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先画出法线,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画出所给光线的折射光线光线再由玻璃射出来时,原来的折射光线此时又变成了入射光线,同样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再做折射光线光线在空气与玻璃之间发生两次折射(3)根据不同单色光的折射角不同来判断折射光线射出的情况,偏折程度大的焦距小【解答】解:(1)首先做出法线,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所以入射角为9060=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反射角也为30如图所示:(2)由分析知,先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如下图所示:(3)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不相同红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紫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小,这是因为红色光较紫色光偏折能力弱24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像和物大小相等(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与平面垂直放置(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5)此实验应在较暗(填“较暗”或“较亮”)环境进行【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成的像和蜡烛大小相等(3)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4)根据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来解答此题(5)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成像越清晰【解答】解:(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2)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成的像和蜡烛大小相等;(3)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4)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当移去蜡烛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5)平面镜成像时,环境越黑暗,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越清晰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未点燃;像和物大小相等;(3)玻璃板没有与平面垂直放置;(4)不能;(5)较暗25小明与小芳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这样的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的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1)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环境因素相同、水的多少和初温相同(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和小芳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表中:时间(min)010203040150180泡沫塑料组水温()90746560572120棉絮组水温()907055?532020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从计时开始到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水温降低了33,而棉絮包的水温降低了57,由此你能看出,在这两种材料中,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泡沫塑料(3)小明和小芳是采用了“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水温降低多少”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的,你还可以采用“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的时间”的方法来比较两者材料的保温性能(4)仔细分析水温变化规律,则时间为30min时,棉絮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AA.42B.44C.46D.48【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分析】(2)瓶中水要和外界发生热传递,直到最后和室内的温度相同以后,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此表中数据是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在相同时间内观察瓶中水温度的差别就能判断出哪种材料的保温效果好;(3)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效果有两个办法,一是在相同时间内看温度的变化,二是让两瓶水变化相同的温度,看所用的时间是否一样;(4)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分析水的温度变化关系,根据水的温度变化关系分析答题【解答】解:(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最后水的温度和室温相同,所以室温为20,经过40分钟,泡沫塑料包的烧瓶温度从80降到41,降低了39;而棉絮包的烧瓶水从80降到28,降了52,由此可见,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棉絮好;(3)除了比较相同时间内温度的变化,还可以让两瓶水降低相同的温度,看所用的时间是否一样;(4)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温度较高时,水温下降得较快;从10min到20min时水温降低了7055=15,如果在相等时间内降低的温度相等,则30min时的温度应为5515=40,但实际上,随温度的降低,水温降低变慢,从20min到30min水降低的温度小于15,因此30min时水的温度稍高于40,故A正确故答案为:(2)33;57;泡沫塑料;(3)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的时间;(4)A26在“探究水的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1)当水沸腾时,从杯底产生的气泡在水中上升过程中越变越大(2)下表是A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可判定该水的沸点为98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69798989898(3)通过实验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选填“逐渐升高”、“保持不变”或“逐渐降低);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需要吸热(4)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是97,93,98,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个猜想将三支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分析】(1)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内部压强变小;(2)根据沸点的概念由表格中数据判断出沸点;(3)水沸腾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4)要判断几支温度计是否标准,可用这几支温度计同时测量同一液体的温度若所测温度不同,则温度计有问题【解答】解:(1)水沸腾时,从杯底产生的气泡在水中上升过程中越变越大,气泡内的气压越变越小;(2)由表格中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温度为98;(3)由图象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需要吸热;(4)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即可故答案为:(1)大;(2)98;(3)保持不变;吸热;(4)将三支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27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不合理(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分析】(1)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多做几次试验,然后才可以得出结论;(2)当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变为相反方向,由图可知,光路是可逆的;(3)实验要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还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解答】解:(1)不合理实验有偶然性,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2)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即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以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一个角度,在白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是因为纸板OB面和反射光线以及法线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故答案为:(1)不合理;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2)OA;可逆;(3)不能;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28某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3)实验中,燃烧的蜡烛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逐渐向上(上/下)移动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凸透镜向下调整(上/下)(4)当蜡烛放在35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是照相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5)当蜡烛从距凸透镜45cm处以4cm/s的速度匀速移到同侧的2倍焦点时,则像移动的速度4cm/s(/=)【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焦距是指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根据图1读出便可;(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3)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相反;(4)当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5)当物距大于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此分析【解答】解:(1)由图2知,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处,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0cm50cm=10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2)实验中,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烛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3)实验中,燃烧的蜡烛逐渐变短,向下运动,所以光屏上的像逐渐向上移动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4)当蜡烛放在35cm刻度处时,蜡烛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5)45cm大于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当蜡烛从距凸透镜45cm处以4cm/s的速度匀速移到同侧的2倍焦点时,则像移动的速度小于4cm/s故答案为:(1)10.0; (2)同一高度;(3)上;下; (4)倒立;缩小;照相机; (5)29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宁夏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25km,全程限速120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和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考点】速度的计算【分析】(1)根据轿车的速度和限速的大小判断是否超速;(2)根据图示读出路程为25km内所用的时间,根据v=计算该区域的速度,然后再比较大小【解答】解:(1)因为120km/h110km/h100km/h,所以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2)图中所示轿车在该路段所用的时间是10:4110:31=10min=h;所以轿车在该路段的速度v1=150km/h,150km/h120km/h,所以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答:(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30一汽车行驶在一段平直公路上,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到达B站后停留2min时间,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1)A站与C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3)经过C站后,这汽车以72km/h的速度继续沿平直公路匀速驶向对面的山蜂,到山峰前某处司机鸣笛,6秒后司机听到回声,则司机听到回声处距山峰有多少米,(此时空气的温度是1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m/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分析】(1)利用s=vt分别求出A站与B站和B站与C站之间的距离,然后求出总路程;(2)求出总时间;利用v=求出在全程的平均速度(3)求出总路程,再求出总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