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1173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4)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4)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4)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分 班级: 姓名: 一、积累和运用(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田圃(p) 赣(n)江 阐(chn)明 恪(k)尽职守B佝偻(lu) 襁褓(bo) 枘(ru)凿 廓然无累(li) C禁锢() 教诲(hu) 承蜩(chu) 涕泗横(hn)流 D相契(q) 岑(cn)寂 编纂(zun) 引吭高歌(h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分) A曙光 提携 污篾 断章取义 B灵柩 戊戌 凌驾 强聒不舍 C谀词 陨落 旁鹜 重蹈覆辙 D宽恕 扶掖 亵牍 恼羞成怒3.下列句子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 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B某些国家如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C他在填报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见异思迁)。 D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4依次填入下列语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舞台上艺术家演奏的乐曲 动听,台下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正在进行旅游开发论证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 到一千年以前。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唐山举行。开园以来参观者非常多,可谓游人如织, ,热闹非凡。 A优雅 追溯 接踵摩肩 B优雅 追述 纷至沓来 C幽雅 追述 纷至沓来 D幽雅 追溯 接踵摩肩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你说的这个人,我既不了解他,更没见过他。B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复习了旧课,又学到了新知识,收到良好的效果。C本品用金银花、连翘等中药配制而成,具有祛寒退热的功效。D王经理说,如果要是有人来买这栋房子,他将把价格下调10。6古诗词默写。(每空1分,共6分)(1)大河上下, 。 (毛泽东沁园春 雪)(2)不宜妄自菲薄, ,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3)池上碧苔三四点, ,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4)更深月色半人家, 。 (刘方平月夜)(5) ,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6)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7傅雷家书是初中生必读书目,请你完成(3分)(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 和 的家信。(每空1分,共2分)(2)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它主要翻译了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的 (1分)二、语言综合运用(7分)8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古代的书,可以传承古圣先贤的精神;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时代的人做精神上的交流,我校初三年级开展读书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1)请你向学生推荐傅雷家书或培根随笔,写出推荐理由(3分)【答】_ _ _ (2)为了宣传本次活动,各班要办黑板报,请你结合范例,再写出两个栏目名称。(2分)栏目一:书海泛舟 栏目二:名人有约 栏目三: 栏目四: (3)请你为本次读书活动写一句宣传语(字迹不清或超出格子均不得分)(2分)三、阅读题:(43分) (一)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911题。(9分) 房间里的大象 刘瑜“房间里的大象”,在英文里,意指所有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就是那些“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事。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有些时候,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眼前的利益,于是沉默成了一种自我保护。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比如,谈论全球变暖意味着我们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意味着我们可能要选择不买车、少开暖气和空调、刻意节约用水。所以为了逃避责任和不安,还是不谈这些为好。但是大象并不会因为你不谈论而消失,全球还会继续变暖。沉默的人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屋子里有大象”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有没有一只大象,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梦。房间里的大象就这样在“合群”的人们中越长越大。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因为随着大象越来越大,掩盖这只大象所花费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并且,目击者的增多也意味着出现“叛徒”的可能性在增大。直视我们生活中的沉默,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和我们自己的软弱。9.将房间里的大象与皇帝的新装联系起来思考,回答问题。(4分)(1)“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自己。我决不能让人知道这件事。难道我不称职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老大臣”为什么有这种心态?在房间里的大象摘录一句话解答。(2分) 【答】 (2)“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 概括出皇帝的新装中能证明这句话的情节 。(2分)【答】 10.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联系本段内容简要说明这种方法的作用。(3分)【答】 1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测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2分)(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216题。(14分)最后的绝招 “面人雷”,当然姓雷,但叫什么名字,谁也不清楚。他是吃捏面人这碗饭的,六十来岁,骨骼清奇,黄面短须,双眼锐亮,像鹰眼,有点儿冷。只要不下雨落雪,“面人雷”会准时出来摆摊。他的行头很简单:一只可收放的小支架,上面挂一个纸板,正中写“面人雷”三个大字,两边各写一行小字:“为真人捏像”“以绝技传家”。再有一个小木箱,里面放着捏面人的原料和工具。 他捏面人很快,顾客站个十来分钟就行,称得上是“立等可取”。顾客 满意了给钱;觉得不像,他不取分文,而且立刻毀掉,再不重捏这样的情景似乎从没出现过。他捏面人,先是几个手指翻飞,很快便成形,再用小竹片、小剪刀和细铁签修一修,无不形神毕肖。闲暇时,“面人雷”会安静坐下来,手里拿着面粉,两只眼睛左瞄右瞅,专捏那些有特点的人物。如那些“老江湖”,算命测字的“半仙”,街头卖艺的赤膊汉子,强讨巧要的乞丐当然,他也捏那些在广场游荡乘机作案的小偷,专门“碰瓷”的骗家,还有避着人做“白粉”生意的捏好了,悄然放入木箱,秘不示人。这么大广场,这么多人流,各类案子总会发生的。负责车站治安的警察,常会秘密地把“面人雷”找去,请他帮忙破案。“面人雷”会把那些涉案疑犯面人拿出来,冷冷地说:“只管抓就是,错不了。”他们知道“面人雷”靠这手艺吃饭,便要按人头给钱。“面人雷”说:“这算是我的义务,免了!只是请你们保密,给我留碗饭吃。”小偷抓了;“碰瓷”的抓了;贩“白粉”的也抓了。那些面人捏得太像了,一抓一个准。一个秋天的深夜,无星无月,风呼呼地刮着。“面人雷”睡得正香,门闩被拨开。屋里突然亮起了灯,被子被猛地掀开,三条大汉把“面人雷”揪了起来。“面人雷” 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很镇静,说:“下排琴(兄弟),总得让我穿上挂洒、登空子,戴上顶笼,摆丢子冷人哩。”“面人雷”说的是“春点”,也就是江湖上的隐语。其中一个年龄较大的汉子,脸上有颗痣,说:“上排琴(老哥),是你把我们出卖了,你该懂点规矩,今晚我们得用片子(刀)”对方掺杂着说“春点”,气氛也就有些缓和。“面人雷”笑了笑,也不绕弯子:“我这把年纪了,死也不足惜。兄弟,我捏了一辈子面人,让我最后为自己捏一个吧,给老家的儿孙留个念想。不过一会儿功夫,误不了你们的事。也不必担心一个年老体衰的人,还能把你们怎么样。”三个人同意了。“面人雷”打量了他们几眼,说了声“谢了”。然后拿出一大团面粉和工具,坐在桌前,对着小镜子捏了起来。三个人坐到一边去,抽着烟,小声地说着话。他们知道这个老江湖懂规矩,他们也做到仁至义尽。“面人雷”很快就捏好了,是他的一个立像,三寸来高,右手拿着个小竹片,左手握拳。底座边刻上一行字“手中有乾坤。面人雷自捏像。”那三个人拿着面人轮流看了看,随手摆在桌上。夜很深很暗,一行人急速远去。两天后,在二十里外的深渠里,发现了“面人雷”的尸体。人命关天,公安局很快就找到了“面人雷”的住处。在现场勘查时,只找到了一叠汇款存根和几封家信,还有桌上那个栩栩如生的面人。其外,几乎没有什么线索。刑侦队长是个年轻人,业余喜欢搞雕塑。他把“面人雷”的自捏像放在办公桌上,关起门来看了整整一天。他发现那只形如利刀的小竹片,尖端正对着那只握着的拳头,而拳头从比例上略大,似乎握着什么东西。手中有乾坤?他小心掰开那拳头,掌心出现了几个极小的面人!在放大镜下一看,眉眼无不清晰,其中那个脸上有痣的汉子是个黑道上的头目,曾因诈骗坐过牢。几个疑犯很快就被捕归案。“面人雷”追悼会非常隆重,正面挂着“面人雷”的遗像是那尊自捏面人的放大照片。侧面是一幅挽联:手中有乾坤,小技大道。心中明善恶,虽死犹生。(选自小小说,有删改)12.赏析第一段中划线的句子。(2分)【答】 13.阅读第二段,用三个短语概括“面人雷”技艺高超之处。(3分)【答】 1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面人雷”的形象特点。(3分)(不是外貌特征)【答】 15.结合上下文,说说加点的“手中有乾坤”的含义和作用。(3分)【答】 16.“最后的绝招”作为文章的标题,妙在何处?(3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6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16解释下面语句中的加点字(4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 由是感激( ) 若嗣子可辅( ) 事之如父( )1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译文: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译文: 19.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属”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属以后事”中的“属”字( )(2分)属 A.zh连接 B.zh,通“嘱”,嘱托 C.sh隶属,归属 D.sh亲属sh类20.简要回答下面问题:(3分) (1)你认为乙段具体说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请把该句子抄下来(1分)【答】 (2)结合课外阅读,概括写出两个关于诸葛亮故事(2分) ; 21.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3分)(四)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2223题。(4分)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2.诗题中“十五夜”应指什么时间?从诗中何处可知?(2分)【答】 23.说一说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 四、作文(50分)24在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请你以“值得”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请你自选角度,自选文体;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不得抄袭试卷内容;作文不少于600字。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答案一、积累和运用(20分)1.D (2分) 2.B (2分) 3.D (2分) 4.A (2分) 5.C(3分)6(6分,每空1分)(1)顿失滔滔 (2)引喻失义 (3)叶底黄鹂一两声 (4)北斗阑干南斗斜 (5)槲叶落山路 (6)零落成泥碾作尘 7.(1)傅聪、傅敏(2分,每空1分) (2)人间喜剧(1分)二、语言综合运用(7分)8.(1)培根随笔推荐语:教给我们哲学、伦理、处世之道,文笔紧凑,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傅雷家书推荐语: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3分,答出1点得1分)(2)栏目:(2分)(3)让经典浸润人生;以书相伴,快乐一生(2分)三、阅读(43分)(一)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911题。(9分)9.(1)(2分)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2)(2分)孩子喊出了皇帝什么也没有穿。10.举例论证(1分);运用“人们面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态度”的事例,论证“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的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增强文章说服力及权威性。(2分)11.(2分)拒绝沉默,敢于发声。(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9题。(14分)12. (2分。描写方法1分,表达效果2分)外貌描写,突出“面人雷”,目光犀利、精干冷峻的特点。13. (3分。每个短语1分,意思相近即可)工具简单 立等可取 形神毕肖14. (3分。抓住三点即可)技艺高超、善恶分明、从容自信、有胆识、有智谋.15. (3分)一语双关,看上去“面人雷”自夸捏人技艺高超,实际上是暗示自捏像手中藏有破案的玄机。(“双关”1分,含义各1分)16. (3分。每点1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突出了小说的主要情节;突出了人物形象。(三)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721题。(16分)注释:永安即白帝城曹丕曹操之子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嗣子此子刘禅嗣:继承自取自己取而代之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股肱比喻辅佐之臣效献出,呈献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事侍奉17.解释加点词:(4分)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感激:感动奋发 辅:辅佐,帮助 事:侍奉(根据答题的正确程度,酌情给分,每个解释1分) 18.翻译句子:(4分) 只求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那里扬名显贵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根据答题的正确程度,酌情给分,每句2分) 19.(B)(2分) 20.(3分) (1)答: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或: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分) (2)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七擒孟获,六出祁山(2分)21. (3分,每空1分) 开张圣听(广开言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223题。(4分)22. 即中秋夜。“地白”言月明,“桂花”暗指月宫,又是中秋时令花。第三句更寓怀人、团圆之意。23.中秋夜思亲怀乡。四、写作(50分)(得分参照中考阅卷标准)注:抄写试卷内容得零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