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一 古诗词曲阅读 知识梳理 七上 十九、渡荆门送别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54956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一 古诗词曲阅读 知识梳理 七上 十九、渡荆门送别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九、渡荆门送别(遵义6年未考)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首联叙事。一个“从”字,凸显了诗人的大气魄。本是诗人乘船顺流东下,可在诗人眼里,竟是长江跟着自己游览。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颔联写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近景。夜晚,变幻莫测的江水、月光、云霞让诗人目不暇接。中间两联描绘荆门山外的壮丽景色。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尾联运用拟人手法,借故乡的水有情,不远万里送“我”告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亲人的感情。【背景资料】这首诗是李白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荆门与北岸的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这时的诗人正值青年,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视野顿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荆门一带雄奇壮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1(2016永州中考)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_运用拟人手法借故乡的水有情,不远万里送“我”告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时依依不舍、思念亲人的感情。_2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怎样的画面?_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逐渐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_3品味“万里送行舟”中的“送”字的妙处。_“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