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4426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第1课 春天教学内容:聆听杜鹃圆舞曲,聆听小燕子,表演布谷,表演小雨沙沙。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2、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3、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4、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杜鹃圆舞曲。2、聆听小燕子。教学过程:1、完整聆听全曲,问: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4、完整地聆听歌曲小燕子。问: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5、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6、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7、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布谷、小雨沙沙。教学过程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让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2、听歌曲录音,分小组拉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4、课后小结。第2课 放牧教学目标1、通过听牧童到哪儿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方法和姿势。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教学内容1、表演牧童;2、认识三角铁、双响筒;3、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表演放牛歌。第一课时教学要求:聆听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和牧童。教学过程: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哪里去了。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歌中唱出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4、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5、随着音乐录音轻轻地敲击双响筒。第二课时教学要求:学唱歌曲牧童和放牛歌。教学过程:1、学唱牧童。(!)启发学生看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轻轻地跟唱。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2、学唱放牛歌。(1) 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2) 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3) 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4) 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3、小结。第3课 手拉手教学目标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3、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4、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教学内容1、聆听让我们手拉手;2、表演一对好朋友;3、编创与活动;4、聆听鸭子拌嘴;5、表演数鸭子。第一课时教学要求聆听让我们手拉手、学唱一对好朋友、编创与活动。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1、完整地聆听全曲让我们手拉手。问: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自编动作表演。二、学唱一对好朋友。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教师可提示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读歌词。4、随录音填唱歌词。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歌儿学得快。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三、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要求聆听鸭子拌嘴,表演数鸭子、编创与活动。教学过程一、聆听鸭子拌嘴。1、聆听鸭子拌嘴,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2、初听乐曲,提示:哪里表现鸭子的叫,哪里表现老鸭叫?3、想象音乐描绘的情景,分小组对每一情景是怎样用打击乐配合的。二、学唱表演数鸭子、编创与活动。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3、编创与活动。三、课堂小结。第4课 长鼻子教学目标: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3。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教学实间:4课时第一课时1、欣赏管弦乐小象、大象。2、学唱歌曲小象。教学过程:一、欣赏小象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象吗?说说对象的了解。2、用手指指点小象的脚印。3、听听乐曲小象。4、你感到乐曲使欢快的,还是优美抒情的?小象叫了几次?5、再听乐曲,学学叫声,模仿表演。二、欣赏大象1、初听: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2、再听:大象有哪些习性?它怎样走路?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三、学歌曲小象1、听听录音的范唱。2、学唱歌谱。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唱歌曲小象,学会三拍子的打拍。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二、学歌曲1、唱歌谱齐唱比赛唱指名唱2、跟录音唱歌词3、轻唱4、多种形式比赛唱5、演一演三、编创活动分小组编创歌词:选其他动物,找出它们的特点编唱。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唱两只小象,巩固三拍子的打拍。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二、练唱小象三、学习大象1、学唱歌谱。师范唱跟琴唱跟录音唱轻唱2、唱歌词听录音跟录音唱比赛唱3、演一演分小组编创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欣赏歌曲,感受美感。2、巩固学唱歌曲。教学过程:一、唱小象1、轻唱歌谱。2、唱歌词。3、演一演。二、唱两只小象1、轻唱歌谱。2、跟录音唱歌词。3、演一演。三、欣赏歌曲小象和大象第5课 游戏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节奏卡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歌曲火车开啦 2、聆听火车波尔卡 3、编创与活动: a、开火车的游戏 b、编创节奏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的有关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2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节奏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火车开了音乐拍手做律动: 二、歌曲教学: 第一步:听火车开了的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师:你坐过火车吗?你能描述一下火车的样子吗? 生1:火车会发出“呜”的声音。 生2:火车的轮子是这样运动的(边说边用双手模仿轮子运动)。 生3:火车还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 第二步:激发兴趣 编创歌词 1、师:哦!你们真细心!现在请小组合作,自由创编一组动作。我们马上举行一个开火车的比赛,看看哪列火车开得最精彩! (背景音乐继续播放,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教室里一片繁忙的景象,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动脑创编:有的自己当上了导演为“火车”添上“钻山洞”的情节,有的给歌曲创编了第二段歌词。) 2、每个小组上台展示: 生:轰隆、轰隆、轰隆、轰隆,火车开啦! 轰隆、轰隆、火车开得多么好! 穿过高山,跨过大桥, 轰隆、轰隆、轰隆、轰隆,多么快乐! 第三步:视听结合 演唱歌曲 1、课件展示歌曲画面,按节奏跟读歌词。 2、学生跟唱,注意唱词要清晰,情绪要快活。 3、跟琴唱词,可以加上自编动作表演。 4、引导学生唱自编的歌词,并予以鼓励。 第四步:动手动脑 编创节奏 1、启发学生回答火车开动时发出的各种声响,学出来给大家听,讨论“火车的叫声、大车轮转动的声音、小车轮转动的声音填写哪个音合适?” 2、出示节奏,让学生填写完整。 wu hong long hong long hong long hong long Ka cha Ka cha Ka cha Ka cha 3学生仔细看教师手势分三组依次读出,再读两组(叫声、大轮声)(大轮声、小轮声),再三组( 叫声、大轮声、小轮声)一齐读出,形成三声部的效果。 4、让学生分组设计“火车开来了,又开走了”的情景,设计读节奏的方法,看哪一组表现的形象、生动。 5、将“火车”三声部节奏与歌曲火车开啦演唱连接起来,使歌曲更有趣味性。 第五步:游戏活动 张扬个性 1、以“火车开啦”为背景音乐,作“开火车”的游戏: 大家一齐唱“火车开啦”的歌,从一个站向另一个站“开”去,到了一站,读拍歌谣,然后再向另一站“开”去。要求读拍歌谣准确、清晰。达到要求者给这个车站起名字,然后再继续游戏。 2让学生参与设计游戏,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投入。要求每一组都可以有不同的游戏方式,看哪一组游戏编创的好。 3、四个组进行游戏比赛,教师进行奖励。 三、欣赏火车波尔卡: 1、教师简单介绍乐曲极其背景。 2、初听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火车的鲜明形象和欢快的音乐情绪。 3、复听音乐:请同学随音乐自由动作,体会不同的音乐情绪。 四、在游戏中结束该课: 小朋友们的小火车开得多快呀!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载着欢乐到操场上开起来吧! 再次播放火车开啦音乐,孩子们随音乐跳出教室。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表演躲猫猫 2、聆听捉迷藏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捉迷藏、表演躲猫猫等音乐活动,表达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欢乐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组织进行音乐游戏 教学手段: 钢琴、录音机、节奏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律动练习: 播放躲猫猫的音乐,学生随音乐自由动作。 二、歌曲教学: 第一步:听躲猫猫的录音,感受歌曲的风格。 要求学生注意倾听歌曲中都唱了什么? 第二步:听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拍手感受。 1、听教师范唱歌曲,熟悉歌词。 2、学生跟节奏读词。 3、注意歌曲中的难点。 第三步:教师弹琴,学生学唱歌曲。 1、学生听琴边拍手边唱歌。 2、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3、注意歌中“快”“来”等一字多音处指导学生唱准。 第四步:聆听捉迷藏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生动活泼的情绪。 提示: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到了什么?什么乐器在演奏? 2复听时随着乐曲做动作。 提示:这首乐曲适合表现课本上的哪一幅图? 第五步:播放背景音乐躲猫猫,进行音乐游戏: 1、教师口述游戏规则: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每组请一个同学担任“找”的任务。 游戏开始全体唱歌,互相串座位“躲起来”,让一个同学“蒙”上眼睛。歌声结束,全组同学加两声“哦”用高位置喊出。只有熟悉同学们的声音,找到“藏起来”的每一个组,游戏才结束。然后换组进行。 2、学生也可编创游戏,共同商议游戏的方法,使大家在创编中活动起来。 三、在游戏中结束该课: 躲猫猫的游戏好玩吗?教师里的地方太小了,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玩一玩吧!再次播放躲猫猫音乐,孩子们随音乐跑出教室。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受能力。教具准备:编选几条旋律短句和语言短句。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略)二、活动导入:师生问好(这次要注意有节奏)。三、活动开始:1节奏拍读练习:(1)让学生模仿出图中动物的叫声,再拍一拍。(2)老师将书中的五组节奏分别拍出来,让学生说出图中哪个动物的叫声像这种节奏。2节奏模仿练习:(1)歌唱歌曲火车开啦,说明:歌中的“11 31 | 55 65 |”的节奏本来就是运用了火车行驶的节奏。你能模仿出火车行驶的节奏吗?(2)启发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的节奏并模仿出来。3运用准备好的语言短句,说明有的音乐节奏来自语言。4练习课本中的例子。5老师弹奏课本中的谱例,让学生拍出节奏。四、活动结束并小结。五、思考:1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今后你能将生活中遇到的声音用节奏拍读出来吗?第6课 美好的夜课 型:综合课 道 具:教材、录音机、磁带、电教设备 教 学 目 的 一、听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 二、学唱歌曲摇篮曲 三、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 教 材 分 析 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二四拍。曲调优美抒情,词曲结合紧密,描绘了静静的夜晚,天上的星星、月亮,地上的鸟儿、虫儿都进入了梦乡,小宝宝也在悠荡的摇篮里,听着妈妈甜美的歌声,渐渐入睡了的情景。 这首摇篮曲是由戈特作词,弗利斯作曲。曾一直以莫扎特作曲而流传。自弗里德伦尔在汉堡的图书馆中发现“戈特的摇篮曲,弗利斯作曲”的最早版本之后,始知并非莫扎特之作,新的莫扎特全集已不收本曲。德国作曲家弗利斯比莫扎特小10岁。 歌曲闪烁的小星是一首曲调流畅、轻快从容的法国民歌。优美而平稳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宁静晴朗的夜空中星星熠熠闪烁景色,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1、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2、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3、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4、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表达不同的情绪。第 一 课 时一、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1、师生问好!2、师弹琴生按节奏拍手。 二、学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1、师小朋友在睡着前听妈妈唱过歌曲 生回答。 2、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唱一首和睡觉有关的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3、听范唱(可以边听边拍手)(出示课件) 4、跟师按节奏念歌词。 5、跟师的琴轻声唱歌曲。 6、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要求小朋友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聆听弗利斯的摇篮曲和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 1、师老师这有两首歌曲一首是摇篮曲一首是小宝宝睡着了这两首都是非常美妙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好吗 2、欣赏摇篮曲和小宝宝睡着了 A、欣赏摇篮曲 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画。出示课件 师这个小宝宝在干什么 生在睡觉。 师这是一首外国的摇篮曲也是一首很有名的摇篮曲我想小朋友一定听过我们一起来欣赏。 要求学生在听时可轻轻地摇动身体用心体会歌曲安宁、舒适的意境和母亲真挚的爱心。 B、欣赏小宝宝睡着了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外国的摇篮曲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中国的摇篮曲。 生欣赏小宝宝睡着了出示课件 听第一遍时要求小朋友在听的时候跟着音乐摇动身体让学生跟着歌声轻柔地拍节拍。让学生体会静静的夜。 听第二遍时要求小朋友做律动。第一拍双手拍腿第二拍双手四个指头轻触第三拍拍头向右偏右手衬头同时左手托右肘做睡觉状。 动作要轻柔合拍注意启发学生体会妈妈哄孩子睡觉时的情感。 C、用碰钤为小宝宝睡着了伴奏。敲击的力度要轻柔。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歌曲。 四、课堂小节因为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所以在教唱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以通过律动来加强学生对三拍子的感觉。 第 二 课 时一、音乐游戏体验音的强弱 1、听鼓声律动进教室师用“强、弱、快、慢”四种变化击鼓。 2、游戏“吹泡泡”说说听鼓声游戏“吹泡泡”应怎么玩 学生围成圆圈听鼓声,强时圆圈变大,最强时破裂,并用不同的动作造型。 二、创编节奏探索感知音的强弱 1、出示一颗大星星、一颗小星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大小星星。 2、出示一条2/4拍的星星图式。 师:你能在看到大星星的时候用强的声音表示,小星星用弱的声音表示吗? 三、体验音乐形象 1、播放乐曲龙咚锵摇篮曲。 要求听到强烈的、热闹的音乐时站起来拍手听到弱的、抒情的音乐时坐着用动作表现。 你觉得听完这两首音乐有何感受 2、学生说出感受。 3、引导学生把美丽的夜空带到我们的教室里。 把老师奖的小星星贴到到黑板上。 4、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与星星问好。 四、歌曲教学 1、初听歌曲整体感知。 师:小星星啊越聚越多,満天都是小星星,它们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千万小眼睛。你听它们还在唱歌呢! 学生看图谱,初听歌曲,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用“la”哼唱旋律。 3、自由选择二拍子节奏为歌曲伴奏。 4、分组合作学习探索身边的事物为歌曲伴奏。 四人小组探索表现歌曲的强弱。 5、图谱结合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6、创编故事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静静的夜空小星星们排着队伍出来了- 小朋友们在妈妈的怀抱里一摇一摇睡着了,小星星也在哄我们睡觉呢。 这时夜空里的小星星啊开始了它们- 要求同学们用不同的速度、节奏、强弱表现歌曲。 五、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夜晚大自然中的美好景物。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表现歌曲。 2、分组展示、评价。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通过用唱、跳、画、演等不同的方式,感受艺术美,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7课 巧巧手教学目标:1.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2.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感受劳动的快乐。3.唱好歌曲粉刷匠中的第三乐句。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手工制作品、手风琴、打击乐、手工纸。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按规定坐好。2.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1.导入。师: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谜面是:十个小朋友,你有我有他也有;十个小朋友,五个在左五个在右;十个小朋友,只会做事不会开口。(生答:手)对,就是我们的这双手。我听说,在昨天的美术课上,同学们用一双小手制作了许多漂亮的手工作品,老师真想看看。昨天通知你们今天音乐课带来展示一下,大家都带来了吗?(生答,同时拿出作品)哇,真不错,看了你们的作品,老师真佩服你们,因为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今天这节音乐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巧巧手。(出示课题:巧巧手)(课件1)2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1)感受音乐,参与创编师:同学们,我们的手除了剪纸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提出要求)请大家认真听,然后告诉我歌曲中小朋友的手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放音乐,出示课件2)现在哪位同学来回答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歌曲中的小朋友的手都做了些什么呀?(生答:会洗衣、补袜子、缝纽扣、还会修桌子、补图书、栽花种树等)说得真棒!同学们再想想,歌曲中小朋友的手做了这么多的事情,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把它表现出来:比如洗衣服、洗手娟(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把音乐再听一遍,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根据自己刚才创编的动作把它表演出来。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吧!(学生表演)(2)思想教育:师:大家表演得真好,谁能说说,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生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对,劳动最光荣,劳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快乐,我们从小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我们一起来想想,在生活中你们的这双小手还能做什么呢?谁来说说?(生答:会穿衣服、整理书包、扫地等)你们真棒,一双小小的手能做出这么多的事情来,真让我羡慕,同学们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也露一手,好吗?(好)3学唱粉刷匠(1)学唱歌曲,体验快乐。师:下面就让我弹一曲,同学们来评一评,老师的手巧不巧,给我打个分儿。(教师弹唱粉刷匠)老师弹得好不好,能打几分呀?谢谢同学们的夸奖。我发现刚才我在弹唱的时候,有的同学也跟着唱起来,看样子,有的同学在幼儿园、学前班就学过了这首歌,那太好了。谁来说说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生答:粉刷匠)(对)(出示课件3)谁愿意上来唱给大家听?(叫2名同学唱)唱得真好,让我们鼓励他一下。(学生鼓掌)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个新本领,学唱这首歌的歌谱,看看谁学得又快又好!(生学唱)大家学得真不错,能不能自己演唱一遍给我听,行吗?(生演唱)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学会了,真是太聪明了。不过刚才同学们演唱的时候,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把第三乐句唱错了,我们现在把这一乐句再学学。(生学唱)(解决难点)很好,把旋律再视唱一遍。(学演唱)接下来请大家把歌词朗读一遍,(生读歌词)现在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小粉刷匠的小鼻子为什么变了样呢?(生答:因为在劳动时,不小心弄脏的)那他怕不怕?(生答:不怕)是的,因为他用他那双勤劳的小手把房子刷得漂漂亮亮,并得到了大家的夸奖,你们说他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愉快)是的,我们大家要向小粉刷匠学习,劳动时要不怕脏不怕累。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把歌曲演唱一遍。(学生演唱)我真高兴,同学们唱得越来越好了。接下来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边唱边跳,大家能行吗?(行)(学生表演)(2)动手操作,参与实践。师:老师知道,在美术课上同学们还学过折帽子,是不是?那么现在我就要给同学们提出一个新的要求,就是用老师手上的手工纸来折一顶帽子,看看哪位同学的手最巧。希望同学们能用比以前更快的速度折好并把自己打扮成粉刷匠的样子,(学生动手操作)啊,不一会儿的功夫,我们都变成了粉刷匠,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粉刷匠。(放音乐,让师生一起歌表演)(3)创设舞台,展示自我。师:在你们这双小手的辛勤劳动下,我们的房子变得更漂亮了,你们开心吗?为了更好地体现我们劳动的快乐,我们配上这些打击乐,(出示打击乐)让我们载歌载舞地再表演一遍。拿到打击乐的同学,不要担心,虽然我们还没学过,但只要把这份快乐表现出来,就行。4、总结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通过这节课,同学们不仅懂得了从小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还用你们的这双巧巧手为歌曲创编了许多的动作,使得你们的这双手变得更加灵巧了。我相信今后同学们一定能像歌中所说的那样:样样事情自己做,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播放我有一双万能的手让同学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第8课 时间的歌第 一 课 时教学要求:聆听在钟表店里、调皮的小闹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二、复习歌曲早上好、小麻雀要求:边唱边表演三、聆听在钟表店里1、导入:请小朋友们听一首乐曲,听后烁烁这段音乐,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好象看到了什么?2、初听音乐听后讨论师:你听到了哪些钟表的声音?你知道那些细、高、轻、短、快的声音表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杜鹃报时钟、小闹钟师:那些低、粗、长、慢的声音又表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大钟3、复听音乐要求:听到相同的音乐举手表示 师:你觉得音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4、学生讲故事。四、聆听调皮的小闹钟1、导入:小闹钟有病了,不能按时叫醒它的主人了,于是小主人开始修理这个小闹钟,他修好了,心里美孜孜的,你们听,他修好了吗?2、听录音要求:学生随着课本上的图形谱按节奏用手指点。3、师:你发现小闹钟有什么特点呢?请小朋友再听一边,听到后都用手点出来,表示你听到了。复听音乐,学生用手指点。4、师:铃声响了几次?学生讨论回答师:请你把小闹钟走动的声音画在课本上,看谁画的次数准确。5、再听音乐,学生用笔画。讨论后再评价。五、小结师生再见。第 二 课 时教学要求:1、表演时间像小马车2、用打击乐器伴奏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二、复习歌曲粉刷匠 边唱边表演 检查背唱三、新歌教学1、导入:幻灯出示图片师:图上画了什么?为什么我们常说时间像小马车?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说师:请小朋友听一首歌曲,听听歌中是怎样说的。听范唱录音学生自由说师:在同样的时间里人们各自做着不同的事情,有的人成绩卓著,有的人一事无成。2、师:你会做骑马动作吗?指名做,师:还有哪些动作?学生表演扬鞭、甩鞭动作。放歌曲录音,学生做动作(两边)3、朗读歌词4、学唱歌词听录音跟唱,边唱边用手按课本上的示意线做旋律的走向动作,感受音的高低。重点练唱“哒”。要求用舌尖动作,吐字清晰,唱时有力。注意节拍重音,字头清楚。跟老师的琴唱一边。跟录音唱。5、分组听录音编创歌曲动作,教师做适当指导6、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讨论:选择哪些打击乐器伴奏比较合适呢?串铃、双响筒、铃鼓 、响板提示:哪一件乐器像马铃声?哪一件乐器像马蹄声?小马车奔跑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声音伴奏?怎样变换力度敲击更加合适?分组活动7、分组汇报一组学生表演,一组学生唱歌、一组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把学生分成二批,让每组学生自由选择。四、小结,师生再见。第 三 课 时教学要求:1、表演这是什么2、用打击乐器伴奏3、拍电报游戏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二、复习时间像小马车边唱边表演,指名学生背唱三、新歌教学1、导入:请小朋友听一首歌曲,听后说说歌曲中唱的是什么?为什么?2、听录音:自由诉说,并用画画出来。3、听录音,画钟表4、听教师范唱,随着教师的歌声轻轻拍手、拍腿5、朗读歌词小声跟着老师的琴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6、学唱歌词轻唱歌词,教师弹琴,学生唱词。重点:“滴答”唱得整齐轻巧。“当当”相对要强,连贯。7、连唱,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清楚地咬字唱歌8、分小组表演歌曲,听听他们的歌词唱得是否很清楚?学生评价9、用打击乐器伴奏提示:怎样敲最合适?看书上伴奏谱练习。重点:二声部处教师弹旋律,一部分学生唱,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四、编创与活动:1、探索生活中的声音 师:请小朋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能发出声音? 学生自由说。出示水桶、玻璃杯、易拉罐、木梳等物品师:怎样使他们发出高低、长短、强弱不同的声音?学生讨论探索,发现自己身边的物品,敲击声音,列举自己探索到的高的、低的、长短的声音。敲出来给同学们听。五、小结,师生再见。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