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学期书法教案.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0347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学期书法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五年级下学期书法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五年级下学期书法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冠县第二实验小学课时教案 课题:皿字底 课型 新授 第 1课时 第1周 主备人:徐林林 使用人:徐林林教学目标1、认识“皿字底”及其例字结构特点。2、写好“孟、益、盖”等“皿字底”的例字。3、培养认真写字的好习惯,点燃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皿字底”及例字的书写规律教学难点“皿字底”与上部结构的高矮比例关系教学准备教师:五种主要书体的经典字帖及教材学生:书法工具设计程序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1、 组织教学和课堂导入:1、检查坐姿和书写工具准备情况。2、回顾上学期期末讲述的中国四大石窟,观看教师制作的PPT,了解中国的石窟艺术。二、新授: 1、揭示课题,明确本课任务2、欣赏教材第1页“皿字底”。 3、学习撇的应用。 (1)对例字进行分析:“皿字底”的字时典型的地载式结构。“皿字底”的左竖、右竖呈上开下合之势;中间的短竖姿态活泼、运笔灵活,底横较长,且硬重、遒劲。“皿字底”较扁平,在上下结构的字中,一般约占三分之一的高度,为上面的部件让出空间。板书设计: 皿字底 孟 益 盖修改及反思: 教风: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学风:见贤思齐 学而不厌 (2)老师示范书写例字:孟、益、盖。三、例字指导 “孟”字中“皿字底”与上部分各占一半;“皿字底”末端横画比其他部分的宽;线条较匀称。“益”字中“皿字底”约占三分之一高;笔势流动,线条呼应;空间紧凑,下横长而稳。“盖”字中横画线条变化多,空间小,下横略长。4、 板书设计 皿字底 孟 益 盖 让学生仔细观察位置和相同笔画出现的变化。五、作业设计: 课前预习时完成课本上硬笔字的临摹写字练习;课后独立完成毛笔字的书写练习。 特色(实践性)作业设计:培养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的人冠县第二实验小学课时教案 课题:巾字底 课型 新授 第 2 课时 第2周 主备人:徐林林 使用人:徐林林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巾字底”的结构要领。2、掌握带有“巾字底”的“帝”、“带”、“布”等字的书写技法。3、不断提高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能力和审美欣赏水平。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巾字底”的结构规律教学难点写好带有“巾字底”的例字教学准备教师:五种主要书体的经典字帖及教材学生:书法工具设计程序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和复习检查:1、检查坐姿和书写工具准备情况。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皿字底的书写要点开始学习新课。二、故事导入:讲述钟繇掘墓偷艺的故事,了解书法家决心学书法的事迹,引导学生培养坚持写字的恒心,鼓励学生坚持就会有所收获的信心。三、新授: 1、揭示课题,明确本课任务 2、欣赏教材“巾字底”。 3、学习了解“巾字底”。板书设计: 巾字底 帝 带 布修改及反思: 教风: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学风:见贤思齐 学而不厌 (1) “巾”字居于字底时,中间一笔多为悬针竖,其姿态垂直,用笔遒劲,常立于竖中线上或偏右;“左、右两竖相互照应、布白均匀。书写“巾字底”时注意不要写得过宽或过长”。(2) 老师示范书写例字:帝、带、布。三、例字指导 “部”,左右结构,两侧偏旁部首结构特征基本相同,有高矮、宽窄、大小之分。“右耳旁”比“左耳旁”宽一些,位置也比左侧部件低一些;末笔竖画多用悬针竖。5、 板书设计 巾字底 帝 带 布 让学生仔细观察位置和相同笔画出现的变化。五、作业设计: 课前预习时完成课本上硬笔字的临摹写字练习;课后独立完成毛笔字的书写练习。特色(实践性)作业设计:培养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的人冠县第二实验小学课时教案 课题:贝字底 课型 新授 第 3课时 第3周 主备人:徐林林 使用人:徐林林教学目标1、了解“贝字底”的结构要领。2、正确书写“资”、“宝”、“贤”、“实”等字。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归纳、触类旁通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贝字底”的结构要领教学难点写好“贝字底”及相关例字教学准备教师:五种主要书体的经典字帖及教材学生:书法工具设计程序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和复习检查:1、检查坐姿和书写工具准备情况。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巾字底的书写要点开始学习新课。二、故事导入:讲述书法小故事,了解书法家决心学书法的事迹,引导学生培养坚持写字的恒心,鼓励学生坚持就会有所收获的信心。三、新授: 1、揭示课题,明确本课任务 2、欣赏教材“贝字底”。 3、学习了解“贝字底”。板书设计: 贝字底 资 宝 贤 实修改及反思: 教风: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学风:见贤思齐 学而不厌(3) “贝”本身是长方形,作字底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平稳地托起上面的部件。一般情况下,“贝”的位置要略靠右。底部的左点、右点要找准方向和长短,协助平衡全字;二是要与上面部件妥善穿插。上面的部件要 参先为“贝”留出空间。(4) 老师示范书写例字:资、宝、贤、实。三、例字指导 “资”,上下高度各占一半,上宽下窄;上半部重心略向左下,下半部重心略向右下,达到平衡;笔画富有弹性。6、 板书设计 贝字底 资 宝 贤 实 让学生仔细观察位置和相同笔画出现的变化。五、作业设计: 课前预习时完成课本上硬笔字的临摹写字练习;课后独立完成毛笔字的书写练习。特色(实践性)作业设计:培养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的人冠县第二实验小学课时教案 课题:心字底 课型 新授 第 4课时 第4周 主备人:徐林林 使用人:徐林林教学目标1、了解“心字底”的结构要领。2、正确书写“志”、“息”、“思”、“忠”等字。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归纳、触类旁通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心字底”的结构要领教学难点写好“心字底”及相关例字教学准备教师:五种主要书体的经典字帖及教材学生:书法工具设计程序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和复习检查:1、检查坐姿和书写工具准备情况。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贝字底的书写要点开始学习新课。二、故事导入:讲述书法小故事,了解书法家决心学书法的事迹,引导学生培养坚持写字的恒心,鼓励学生坚持就会有所收获的信心。三、新授: 1、揭示课题,明确本课任务 2、欣赏教材“心字底”。 3、学习了解“心字底”。板书设计: 心字底 志 息 思 忠修改及反思: 教风: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学风:见贤思齐 学而不厌 (5) “心”作为字底时要写得扁宽而平稳,卧钩为主笔,顺锋起笔后,顺势向下作弧线行笔,最后向左上出钩,中间一点与右点前后呼应,笔势连贯。(6) 老师示范书写例字:志、息、思、忠。三、例字指导 “志”,上部略高,下部略扁宽,外形接近三角形;“士”字下横拉长,横间距离略小于横画厚度。7、 板书设计 心字底 志 息 思 忠 让学生仔细观察位置和相同笔画出现的变化。五、作业设计: 课前预习时完成课本上硬笔字的临摹写字练习;课后独立完成毛笔字的书写练习。特色(实践性)作业设计:培养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的人冠县第二实验小学课时教案 课题:四点底 课型 新授 第5课时 第5周 主备人:徐林林 使用人:徐林林教学目标1、了解“四点底”的结构要领。2、正确书写“无”、“然”、“燕”、“照”等字。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归纳、触类旁通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四点底”的结构要领教学难点写好“四点底”及相关例字教学准备教师:五种主要书体的经典字帖及教材学生:书法工具设计程序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和复习检查:1、检查坐姿和书写工具准备情况。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心字底的书写要点开始学习新课。二、故事导入:讲述书法小故事,了解书法家决心学书法的事迹,引导学生培养坚持写字的恒心,鼓励学生坚持就会有所收获的信心。三、新授: 1、揭示课题,明确本课任务 2、欣赏教材“四点底”。 3、学习了解“四点底”。板书设计: 四点底 无 然 燕 照修改及反思: 教风: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学风:见贤思齐 学而不厌 (7) “四点底”通常要依据字头的宽度来决定相互的间隔距离,顺应着上聚下散的角度,平向排列四个点。一般中间两点略小,外两点稍大,中两点直立,外两点略带斜势。四个点画大小、形状稍有不同,书写时要互相呼应,笔势连贯。四点与上部结构不宜过远。(8) 老师示范书写例字:志、息、思、忠。三、例字指导 “然”,“四点底”扁宽,占四分之一高度,略宽于上部;注意下部四点的呼应,两分开、两相连。8、 板书设计 四点底 无 然 燕 照 让学生仔细观察位置和相同笔画出现的变化。五、作业设计: 课前预习时完成课本上硬笔字的临摹写字练习;课后独立完成毛笔字的书写练习。特色(实践性)作业设计:培养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的人冠县第二实验小学课时教案 课题:广字旁 课型 新授 第 6课时 第6周 主备人:徐林林 使用人:徐林林教学目标1、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广字旁” “庸”、“广”、“度”、“庭”等例字,分析出左上包右下结构例字的书写特点和规律。2、 引导学生在理解“广字旁”例字的基础上,通过找异同点,达到对“病字头”例字正确的书写和应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两面包围中左上包右下结构,写好“广字旁”汉字结构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庸”字结构,领悟发现总结出“广字旁”左上包右下结构特点和规律。教学准备教师:五种主要书体的经典字帖及教材学生:书法工具设计程序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汉字书写。从本单元开始进入到包围结构的学习。带着两个问题开始学习。什么样的结构是包围结构?包围结构会有哪些形式的包围?二、新授1.活跃激趣-屏幕出示包围结构的几个典型汉字,请学生以连线的方式完成。围 度 迷 周 房全包围: 三面包围: 两面包围:板书设计: 广字旁 庸 广 度 庭修改及反思: 教风: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学风:见贤思齐 学而不厌 -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举例-以“广”字的文字源流,引出今天简化字与繁体字书写的对比2.理性学习“广字旁”的例字-观察“庸”、“广”、“度”、“庭”:找出这几个汉字的共同点?不同点?三、书写练习1.学生书写练习“广字旁” “庸”、“广”、“度”、“庭”各写一遍。教师巡视,发现问题2.取学生书写的字样,引导集体找问题。教学目的在此强调结构要点3.教师演示教学,示范指导。学生聆听观察4.学生再次书写练习,教师巡视辅导。四、观察比较对比董美人墓志、九成宫碑、雁塔圣教序、颜勤礼碑中“广字旁”例字的结构特点,说说与赵体的区别。五、板书设计 广字旁 庸 广 度 庭 让学生仔细观察位置和相同笔画出现的变化。特色(实践性)作业设计:培养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的人冠县第二实验小学课时教案 课题:尸字旁、户字旁 课型 新授 第 7课时 第7周 主备人:徐林林 使用人:徐林林教学目标1、在日常应用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带有“尸字旁”、“户字旁”结构的字。2、了解什么是象形字,试着找出学习过的象形字,并尝试的解读其本意。3、认识汉代隶书名作乙瑛碑,尝试临摹。了解其内容和时代背景,并知道其对后世的影响。教学重点掌握“尸字旁、户字旁”结构的字在书写时的要点,合理地搭配内部结构,使整体风格完整统一,同时又注意在相同部首时的变化处理。教学难点区分“尸字旁、户字旁”结构的字与“广字旁”的字结构处理上的异同,从而进行书写。教学准备教师:五种主要书体的经典字帖及教材学生:书法工具设计程序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包围结构中左上包右下“广字旁”汉字的书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包围结构中的另一种形式的包围。究竟是哪种包围形式呢?我们一起来看例字。二、学习新课出示例字:层 属 局 扁 观察:1、找出这几个字的异同点?2、具体说明“尸字旁”、“ 户字旁”的位置、大小,里边结构的位置和大小。 观察赵体“尸字旁”、“ 户字旁”的书写特点,引导发现,总结规律:板书设计: 尸字旁、户字旁 层 属 扃 扁修改及反思: 教风: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学风:见贤思齐 学而不厌“尸字旁”和“ 户字旁”顶部的横折和横不能写得太宽、太高,否则会显得太大,所以上侧面只能包围住里面部件的一部分。里面部件的宽度要超出“尸”和“ 户”的横折。三、书写练习1、学生书写练习:“層”“属”“局”“扁”各写一遍。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2、实物投影:学生书写的字样。互评。 3、教学演示,示范指导。4、学生再次书写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四、测评对比玄秘塔碑、九成宫碑、颜勤礼碑中的“尸字旁”和“ 户字旁”例字的结构特点,说说与赵体的区别。四、板书设计 尸字旁、户字旁 层 属 扃 扁让学生仔细观察位置和相同笔画出现的变化。五、拓展延伸:1、查阅与乙瑛碑有关的知识图片,了解其历史及书法地位和价值。 2、完成辅助练习硬笔书写练习。特色(实践性)作业设计:培养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的人冠县第二实验小学课时教案 课题:虎字头 课型 新授 第8课时 第8周 主备人:徐林林 使用人:徐林林教学目标1、掌握“虎字头”在不同书家和字体中的书写风格及变化规律,了解其书写的合理性。 2、指导学生细心比较分析玄秘塔、雁塔圣教序、颜勤礼碑三位书家“处”字中的“虎字头”的各自特点。3、认识魏碑名篇始平公造像记,了解龙门四品特别是始平公造像记在魏碑中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教学重点学习“虎字头”的正确书写要点,正确处理其与不同部件的搭配关系,力求整体风格的和谐,收放明确,整个字重心平稳,章法统一。教学难点掌握“虎字头”在不同字体和书法家笔下的不同变体,学会灵活运用教学准备教师:五种主要书体的经典字帖及教材学生:书法工具设计程序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包围结构中左上包右下“尸字旁”和“ 户字旁”汉字的书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包围结构中的另一种形式的包围。究竟是哪种包围形式呢?我们一起来看例字。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字:虑 虚 处 观察:1、找出这几个字的异同点?2、具体说明“虎字头”的位置、大小,里边结构的位置和大小。 观察赵体“虎字头”的书写特点,引导发现,总结规律:“虎字头”头上的几笔可以重一些;横钩要向里收敛角度;左上书写,给下面的部件留出空间。板书设计: 虎字头虑 虚 处 卢修改及反思: 教风: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学风:见贤思齐 学而不厌 “虎字头”的另一种写法是首笔写成短横,中间写成“土”型,竖要端正,横的角度要和谐。三、书写练习1、学生书写练习:“虑”“虚”“处”各写一遍。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2、实物投影:学生书写的字样。互评。3、教学演示,示范指导。4、学生再次书写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四、测评对比玄秘塔碑、雁塔圣教序、颜勤礼碑中的“虎字头”例字的结构特点,说说与赵体的区别。五、板书设计 虎字头虑 虚 处 卢让学生仔细观察位置和相同笔画出现的变化。六、拓展延伸:1、查阅与始平公造像记有关的知识图片,了解其历史及书法地位和价值。 2、完成辅助练习硬笔书写练习。特色(实践性)作业设计:培养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的人冠县第二实验小学课时教案 课题:集字练习 集思广益 课型 新授 第9课时 第9周 主备人:徐林林 使用人:徐林林教学目标1、学习集字创作方法。 2、单字指导与练习过关。3、进一步了解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结晶,通过书法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人文修养。教学重点集字创作方法教学难点单字书写过关教学准备教师:五种主要书体的经典字帖及教材学生:书法工具设计程序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书法作品中常见的幅式创作形式有哪些? “集思广益”四字的出处? 教学目标: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出示:集思广益。 指导学生观察各单字的特点:集:上窄下宽。思:上窄下宽,高度比例均等。广:两面包围。 益:上窄下宽。板书设计: 集字练习 集思广益修改及反思: 教风: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学风:见贤思齐 学而不厌2、指导完成整幅字的章法:观察范例,找到横幅、条幅、斗方正文与落款的变化与区别。三、临摹书写练习1、回放读帖心得及规律,在头脑中形成记忆。 2、学生边回忆边练写。 3、老师巡视点拨。 四、展示评价 1、同桌互评。 2、小组点评。 3、老师抽评。五、板书设计 集字练习 集思广益让学生仔细观察位置和相同笔画出现的变化。六、拓展延伸根据讲评再写作品。特色(实践性)作业设计:培养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的人冠县第二实验小学课时教案 课题:走之旁 课型 新授 第10课时 第10周 主备人:徐林林 使用人:徐林林教学目标1、学会合理书写“走之旁”、“走字旁”的汉字。学会初步分析带有“走之旁”与“走字旁”的不同书家和书体的书写特点,从而进行比较学习。2、了解什么是会意字,并尝试对少量的会意字做出正确的解释,并说出其本意和现在的引申义。知道会意及其与象形字的关系和产生顺序。3、认识魏碑名碑郑文公碑,初步理解其产生的年代摩崖产生的背景,知道其书法特征和结体规律教学重点区分“走之旁”和走字旁”的异同,正确把握两者的结构特点与书写顺序教学难点掌握“走之旁”在不同字体和书法家笔下的不同变体,学会灵活运用教学准备教师:五种主要书体的经典字帖及教材学生:书法工具设计程序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包围结构中左上包右下“广字旁”汉字的书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包围结构中的另一种形式的包围。究竟是哪种包围形式呢?我们一起来看例字。二、学习新课出示例字:迷 通 道 赵 观察:1、找出这几个字的异同点?2、具体说明“走之旁” “走字旁”的位置、大小,里边结构的位置和大小。 观察赵体“走之旁” “走字旁”的书写特点,引导发现,总结规律:板书设计: 走之旁迷 通 道 造修改及反思: 教风: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学风:见贤思齐 学而不厌点:順锋起笔;表现出与下一笔画承接的连带痕迹。 横折折撇:順锋起笔,迅速改变行笔方向,连续调整行笔方向,动作小,变化多,体现出笔画前后的承转关系是关键。捺:順锋起笔;右上行笔,提笔折转向右下行笔;收笔处,用力下按,捻笔调整笔锋,自然收锋,一波三折的姿态清晰。撇:順锋起笔;左下行笔力度均匀;回锋收笔形态居多。 三、书写练习1、学生书写练习:“走字旁”“迷”“道”“通”“赵”各写一遍。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2、实物投影:学生书写的字样。互评。四、板书设计 走之旁迷 通 道 造让学生仔细观察位置和相同笔画出现的变化。五、拓展延伸:1、查阅与始平公造像记有关的知识图片,了解其历史及书法地位和价值。 2、完成辅助练习硬笔书写练习。特色(实践性)作业设计:培养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的人冠县第二实验小学课时教案 课题:建字旁、走字旁 课型 新授 第11课时 第11周 主备人:徐林林 使用人:徐林林教学目标1、掌握“建字旁”在不同书家和字体中的书写风格及变化规律,了解其书写的合理性。 2、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对各种书体名称的认识及初步兴趣。 3、认识摩崖名篇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初步理解其产生的年代造像记产生背景,知道其书法特征和结体规律教学重点学习“建字旁”字的正确书写要点,正确处理其与不同部件的搭配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建字旁”在不同字体和书法家笔下的不同变体,学会灵活运用教学准备教师:五种主要书体的经典字帖及教材学生:书法工具设计程序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出示:延 建 庭 2、这些字是什么结构呢? 3、课题(学生齐读)二、归类探究(得出半包围特征)1、你能将这些字分一类吗?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类? 2、引出半包围特征(根据学生回答演示) 3、练习反馈过渡:大家已经能够准确地辨别出半包围的三种特征,这三种包围结构的字究竟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讨论:三、讨论归纳(得出半包围结构字的写法) 课件出示:延 建 庭板书设计: 建字旁、走字旁延 建 庭 赵修改及反思: 教风: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学风:见贤思齐 学而不厌1、提出问题:请大家从这三个字的形状、空白及主要笔画三个方面仔细观察一下,并说一说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如有疑问可进行小组讨论)2、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回答情况,教师及时引导及鼓励。(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多方面的,也可能是不太合理的,教学中尽量多引导,多鼓励,尽量体现民主,宽容这样的一种境界)3、课件演示:(学生根据演示情况补充说说想法,并完整地来说一说) 4、小结:根据大家的回答,老师编一首儿歌 四、书写练习1、学生书写练习:“延“建”“ 庭”各写一遍。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2、实物投影:学生书写的字样。互评。 3、教学演示,示范指导。五、测评对比玄秘塔碑、董美人墓志、九成宫碑、颜勤礼碑中的“建字旁”例字的结构特点,说说与赵体的区别。四、板书设计 建字旁、走字旁延 建 庭 赵让学生仔细观察位置和相同笔画出现的变化。六、拓展延伸:查阅与金刚经有关的知识图片,了解其历史及书法地位和价值。 特色(实践性)作业设计:培养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的人冠县第二实验小学课时教案 课题:同字框 课型 新授 第12课时 第12周 主备人:徐林林 使用人:徐林林教学目标1、掌握“同字框”在不同书家和字体中的书写风格及变化规律,了解其书写的合理性。 2、指导学生细心比较分析董美人墓志、九成宫碑、雁塔圣教序、颜勤礼碑四个字帖“同”字中的各自特点。3、认识唐代碑刻名篇泰麓山寺碑,初步理解其产生的年代及产生背景。了解其在书体中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教学重点学习“同字框”字的正确结字法则、书写要点,正确处理其与不同部件的搭配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同字框”在不同字体和书法家笔下的不同变体,学会灵活运用。教学准备教师:五种主要书体的经典字帖及教材学生:书法工具设计程序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包围结构中左下包右上“建字旁”汉字的书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包围结构中的另一种形式的包围。包围结构分为两大类: 1、全包围;2、三面包围。 究竟是哪种包围形式呢?我们一起来看例字。 二、学习新课出示例字:周 用 内 同 观察:1、找出这几个字的异同点?板书设计: 同字框周 用 内 同修改及反思: 教风: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学风:见贤思齐 学而不厌2、具体说明“同字框”的位置、大小,里边结构的位置和大小。 观察赵体“同字框”的书写特点,引导发现,总结规律:“同字框”的字为三面包围结构。左竖稍短,粗壮有力;横折钩略向上使折笔的位置稍高一些;折笔向下与左竖呈相对鼎力之势。框内的部件居中或略靠左、靠上,笔画分布要均匀。三、书写练习1、学生书写练习:“周”“用”“内”“同”各写一遍。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2、实物投影:学生书写的字样。互评。 3、教学演示,示范指导。4、学生再次书写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四、测评对比董美人墓志、九成宫碑、雁塔圣教序、颜勤礼碑中的“同字框”例字的结构特点,说说与赵体的区别。五、板书设计 同字框周 用 内 同让学生仔细观察位置和相同笔画出现的变化。六、拓展延伸:查阅与麓山寺碑有关的知识图片,了解其历史及书法地位和价值。特色(实践性)作业设计:培养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的人冠县第二实验小学课时教案 课题:门字框 课型 新授 第13课时 第13周 主备人:徐林林 使用人:徐林林教学目标1、掌握“门字框”在不同书家和字体中的书写风格及变化规律,了解其书写的合理性。 2、指导学生细心比较分析董美人墓志、九成宫碑、雁塔圣教序、颜勤礼碑四个字帖“开”字中的各自特点,及尝试区别有目的性书写。3、认识唐代碑刻名篇泰古诗四贴,初步理解其产生的年代及产生背景教学重点学习“门字框”字的正确结字法则、书写要点,正确处理其与不同部件的搭配关系教学难点掌握“门字框”在不同字体和书法家笔下的不同变体,学会灵活运用。教学准备教师:五种主要书体的经典字帖及教材学生:书法工具设计程序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包围结构中两面包围形式汉字的书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包围结构中的另一种形式的包围。究竟是哪种包围形式呢?我们一起来看例字。二、学习新课1、出示例字:開 門 阖 闭 观察“門”:“門”字结构属于哪种形式的包围结构? “门”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形态对比。 “门字框”的书写笔顺。 2、“门字框”的结构特点。 3、出示:開 阖 闭板书设计: 门字框开 门 间 闭修改及反思: 教风: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学风:见贤思齐 学而不厌观察:说出它们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归纳出“里外结构的布白要求”。写好“门字框”的关键,要观察清楚“门字框”个笔画之间的承转连接关系。 三、书写练习1、学生书写练习:“门”“開”“阖”“闭”各写一遍。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2、实物投影:学生书写的字样。互评。 3、教学演示,示范指导。4、学生再次书写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四、测评对比董美人墓志、九成宫碑、雁塔圣教序、颜勤礼碑中的“门字框”例字的结构特点,说说与赵体的区别。五、板书设计 门字框开 门 间 闭让学生仔细观察位置和相同笔画出现的变化。六、拓展延伸:查阅与古诗四贴有关的知识图片,了解其历史及书法地位和价值特色(实践性)作业设计:培养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的人冠县第二实验小学课时教案 课题:围字框 课型 新授 第14课时 第14周 主备人:徐林林 使用人:徐林林教学目标1、掌握“围字框”在不同书家和字体中的书写风格及变化规律,了解其书写的合理性。 2、指导学生细心比较分析董美人墓志、九成宫碑、雁塔圣教序、颜勤礼碑四个字帖“围字框”字中的各自特点,及尝试区别有目的性书写。3、认识宋代书法名作蜀素帖,初步理解其产生的年代及产生背景,知道其书法特征和结体规律,了解其在书体中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教学重点学习“围字框”字的正确结字法则、书写要点,正确处理其与不同部件的搭配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围字框”在不同字体和书法家笔下的不同变体,学会灵活运用。教学准备教师:五种主要书体的经典字帖及教材学生:书法工具设计程序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包围结构中左下包右上“门字框”汉字的书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包围结构中的另一种形式的包围。包围结构分为两大类: 1、全包围;2、三面包围。 究竟是哪种包围形式呢?我们一起来看例字。 二、学习新课出示例字:固 国 圆 图 观察:1、 找出这几个字的异同点?2、具体说明“围字框”的位置、大小,里边结构的位置和大小。 观察赵体“围字框”的书写特点,引导发现,板书设计: 围字框固 国 圆 图修改及反思: 教风: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学风:见贤思齐 学而不厌总结规律:“围字框”为圈包围结构,“口”的大小就是全字的大小。根据里面布局的特点,“口”可写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左上角有时不封口。左侧垂露竖比右侧横折的竖短,两竖之间应该有向背的关系;顶部的横向上倾斜使折笔的位置更高;最后一横在里面的部件写完后再写。“口”内的部件一般略靠上、靠左书写。 三、书写练习1、学生书写练习:“固”“国”“圆”“图”各写一遍。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2、实物投影:学生书写的字样。互评。 3、教学演示,示范指导。4、学生再次书写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四、测评对比董美人墓志、九成宫碑、雁塔圣教序、颜勤礼碑中的“围字框”例字的结构特点,说说与赵体的区别。五、板书设计 围字框固 国 圆 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位置和相同笔画出现的变化。六、拓展延伸:查阅与蜀素碑有关的知识图片,了解其历史及书法地位和价值。特色(实践性)作业设计:培养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的人冠县第二实验小学课时教案 课题:复合式结构 课型 新授 第15课时 第15周 主备人:徐林林 使用人:徐林林教学目标1、掌握复合式结构字在不同书家和字体中的书写风格及变化规律,了解其书写的合理性。2、指导学生细心比较分析董美人墓志、九成宫碑、雁塔圣教序、颜勤礼碑3、认识宋代书法名篇松风阁,初步理解其产生的年代及产生背景,知道其书法特征和结体规律,了解其在书体中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教学重点学习复合式结构字的正确结字法则、书写要点,正确处理其与不同部件的搭配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复合式结构字在不同字体和书法家笔下的不同变体,学会灵活运用。教学准备教师:五种主要书体的经典字帖及教材学生:书法工具设计程序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读课本第25-27页,感悟教材内容。二、教师书法示范。 出示: 丽 严 飚 观复合式结构,指的是一字之中含有三种以上的结构形式,通常笔画多、字形大。 例如:丽 ,整体为上下结构,下面又包含包围结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 板书设计: 复合式结构丽 严 飙 观修改及反思: 教风: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学风:见贤思齐 学而不厌书法要领:1、从整体入手,观察字的外部形态、占格特点。 2、揣摩各部件之间的大小、错落关系。3、分析相邻笔画的长短、粗细以及穿插、揖让关系。三、临帖四、板书设计 复合式结构丽 严 飙 观让学生仔细观察位置和相同笔画出现的变化。五、小结 特色(实践性)作业设计:培养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的人冠县第二实验小学课时教案 课题:集字练习 推陈出新 课型 新授 第16课时 第16周 主备人:徐林林 使用人:徐林林教学目标1、综合练习,小创作推陈出新。 2、学习内容的出处与含义。教学重点进行单字练习指导并进行强化练习,力争较好地掌握。教学难点较好地掌握单字书写,最好能背临单字。教学准备教师:五种主要书体的经典字帖及教材学生:书法工具设计程序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 二、新授1、“推陈出新”的出处? 2、单字书写提示:“推”字为左窄右宽结构。“提手旁”首笔为短横;竖钩从短横右端穿过,竖画出钩,顺势带出斜长的第三笔提;“隹”字首撇与左竖作连笔书写,竖画带有较大弧度;四笔短横笔势连贯、布白均匀。“陈” 字为左窄右宽结构。“左耳旁”用笔粗重,右部件“东”字,以中间竖钩为主笔,挺拔有力穿过正中间。“出” 字为独体字结构。外廓呈三角形字形。中竖挺拔、直立,上下两层采用同样的写法,结构扁宽,重心压低,左右竖画姿态灵活,凝聚成点。板书设计: 集字练习推陈出新修改及反思: 教风: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学风:见贤思齐 学而不厌“新” 字为左高右低错落结构。左右等宽,左部件“亲”字笔画排列紧密,首点与“小”字的竖钩位置相应,“斤字旁”略低于左部,首笔平撇位置较低,最后一竖向下伸展,其末端有时为悬针,有时为垂露或带有附钩。三、书写练习1、学生练习写“推”“陈”“出”“新”各写一遍。2、实物投影:学生书写的字样。互评。3、教学演示,示范指导。4、学生再次书写练习,师巡视辅导。 5、自己动手设计一下习作的幅式和章法。四、板书设计集字练习推陈出新五、拓展延伸:完成课本每日一得书写练习。特色(实践性)作业设计:培养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的人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