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 元 写 作 规 划,正确选择和使用论据,文章是由内容和形式构成的,任何文章,都存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问题。而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古人强调文章应“有物”“有序”,“物”指内容。如果一篇议论文或议论性的散文,中心明确,旁征博引,材料丰富,就符合加分的条件。反之,如果内容空虚或单薄,不但在发展等级类得不到加分,即使在基础等级中也不会得到较理想的分数。,写 作 指 导,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在论点确立后,论据就显得特别重要,正如建一座高楼大厦,在画好图纸的前提下,筹备建筑材料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没有材料,或材料严重不足,再美妙的图纸也等于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因此,要想写好议论文,在确定中心论点之后,搜集、鉴别、选择和使用材料的工作,十分重要,不可忽视。 既然论据对写好议论文有那么大的作用,那么,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呢?,1明确论据选择的要求 首先,论据要为论点而设,要确实能证明观点。每个材料最能证明的那一“点”是什么,这最应是我们思考研究的。其次,论据要准确可靠,文章所用论据,如是事实论据,那应确凿无误;如果是道理论据,应该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引用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第三,论据要典型,所谓典型,是指那些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量。,2掌握论据运用的方法 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叙述材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我们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多义的,或者说材料的主旨总是由多个意义点构成的,这样的材料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那么我们用它论证观点时就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从材料中找出切入点,把事例与论点内在的逻辑关系揭示出来,使材料与观点粘在一起,使之高度统一。如果用多个材料论证论点,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要学会分析论据。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中学生的议论文,大多不善分析,只是停留在论点加论据上,致使议论文浅显空洞,缺乏说服力,因此,中学生要想尽快突破议论文的写作障碍,提高议论文写作的能力,就必须学会分析论据。用事例论证不是做数学的证明题,不能摆个事例就了事。围绕论点摆出论据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分析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摆事实而不讲道理,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开掘议论文深度的关键。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3论据使用与思维训练 学习写作议论文,最易患的毛病就是堆砌论据。客观上讲是受教材的影响,以为论据越多越好;主观上看是缺乏对材料缜密的思考。表面看,文章似乎论据充分,雄辩有力,但细究其危害有二:其一,议论文的写作归根结底是对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盲目而不加选择的论据堆砌达不到训练目的;其二,易形成华而不实的文风。因此,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对于写好议论文、训练思维很有必要。,(1)比较材料强调针对性 任何论题总有其核心,这核心就是文章论点。写作中,同学们不善于对论点作深入思考,有了点似是而非的理解就列提纲,往往使论证偏离轨道。 由于对论题把握不准,因而在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上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特别不善于对相关、类同的材料进行区别、比较、提炼。信手拣来,导致论据与论点间缺乏必然的逻辑联系,影响文章的论证效果。,纠正这一毛病,同学们要对所给命题作深入的思考,找准靶心。如对某个命题,引导同学们对材料逐一区别、比较、筛选,思考这些材料的共性与差别,然后选出与命题有直接联系的材料作论据。经常作这样的训练,写作中论据才具有针对性,文章才有说服力,也能收到思维训练之效。,(2)纠正偏见突出权威性 写作时,同学们往往对论据的权威性缺乏正确的理解。特别是受教材中名人、名言、名事等的影响,写作时,马克思怎样说,巴尔扎克如何勤奋,居里夫人怎样坚韧等,比比皆是。用这些材料本来无可厚非,其实同学们是典型的“拿来主义”思维,片面认为名人名言就是权威,有了这些材料,论证就“权威”了,文章含金量就高了,却不能联系实际,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张。写起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文章,就眼高手低、捉襟见肘了。长期这样作文也就架空了。,纠正这种偏见,还是得从思维方面下功夫。首先,要准确理解“权威”。名人、名言有权威,但并不等于权威,权威是相对的,生活中真实、典型的人或事,只要能与论点建立起必然的逻辑联系,能针对性地阐述观点,同样也具有权威性。其次,要指导同学们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思考、搜集、积累材料,不断丰富自己的材料储存。第三,在写作中要鼓励同学们多从自己积累的材料中选择论据,联系实际写。这样的训练才可能避免文章大而空,收到小而实的效果。,(3)理清思路训练条理性 使用论据时,先后顺序条理不容忽视。从写作看,论据的先后安排有其作用:从同学们看更能检测出其思维是否有条理、有整体的考虑安排。同学们往往忽略论据排列,材料杂乱无序。一方面影响文章整体效果,另一方面无助于思维训练。教师应给同学们一些格式。如由古到今,从中到外,由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由名人伟人到平凡人等。使同学们的作文既能言之有理,也能言之有序。,(4)挖掘材料突出深刻性 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的关键。初中同学们写作通病是大量罗列论据,很少道理论证,议论浮于表层,缺乏力度与深度。这一方面是由同学们的年龄特征和思维较简单决定的,更主要的是缺乏对所用论据作深入的挖掘。因而作文最易写成“三段式”和“几何证明”格式。 对所用论据做挖掘,使议论深刻有力,这是议论文写作训练的重点,也是难点。当然,对这方面的要求不能拔得过高,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写作时应该经常作以下几方面的思考:为何选择该材料?这则材料能阐明哪个问题、哪个观点?对材料有何评价?从中有哪些教训或启迪?在使用每则材料时,都能把这些问题思考清楚,再准确表达,肯定要比简单罗列的效果要好得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非几日之功。正确的方法指导,加上反复的训练,一定能使你的写作和思维能力跃上新台阶的。,宽容是阳光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到了很多相关的话。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优雅的康德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脾气,心情永远是天朗气清。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示 之 以 范,开头点题,亮出观点题目就是论点,并且用浅显的语言如话家常,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现代的戴尔卡内基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恨不得食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尽瘁。卡内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连用两句名人名言,稍做分析,点明对人应当“宽容”。,狼再怎么扮演“慈祥的外婆”,发“从此吃素”的毒誓,也难改吃羊的本性,但如果捕杀净尽,羊群反而容易产生瘟疫;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但一旦英雄寂寞,不用关进栅栏,凶猛的老虎也会退化成病猫。把对手看做朋友,这是更高境界的宽容。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从如何对待对手的角度进一步 证明观点。,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你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着你的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联系实际,增强说服力。,“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有义务捍卫您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宽容的民主性内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宽容是冬天皑皑雪山上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宽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当作降温的空调吧。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巧妙地运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提出分论点“宽容是一种美”,运用排比、对偶等手法,让读者感到语言简洁有力、有气势,说理深入浅出。,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能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坚固的事业之基。,论述后再举出两个事例,从而达到强化论点的作用。,你要宽容别人的龃龉、排挤甚至诬陷。因为你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让对手恐慌。你更要知道,石缝里长出的草最能经受风雨。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曼妙的“芭蕾舞”;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只会增加你的爆发力。睚眦必报,只能说明你无法虚怀若谷;言语刻薄,是一把双刃剑,最终也割伤自己;以牙还牙,也只能说明你的“牙齿”很快要脱落了;血脉贲张,最容易引发“高血压病”。“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用一句名言来收束全文,重申主旨,不拖泥带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回味无穷的感受。,点评 文章引用了大量和“宽容”相关的名言,讲述了大量和“宽容”相关的故事,论据非常充分,却并不让人感到啰嗦堆砌,确实相当难得。这是因为:一、文中康德、卡内基、林肯、潘家铮四个人的话是层层深入的:康德的观点是从自我出发的,戴尔卡内基虽然也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但毕竟讲到了“发挥对方的长处”,林肯决心把敌人变成自己的朋友,潘家铮则干脆说反对自己的人常常会对我们有难以想象的促进。这样使用事理论据,文章显得很有说服力。二、后半部分的层次也很有逻辑:从自然到人类,从朋友到众人,末尾是人与自然的融合,结构严密,天衣无缝。,【文题展示】 据说,凡是报考印度孟买佛学院的学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该学院正门一侧的小门旁,让他们每人进出小门一次。这个门只有1.5米高,0.4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撞头了。进出这个小门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使他们受益终生。,即 学 即 练,在人生之路上,常有我们弯腰侧身才可以过去的小门。请以“人生路上的小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立意点拨】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在审题上要注意以下几点:“门”的理解。门具体地说是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是能开关的障碍物;抽象地说是在人的思想、情感、人生、事业等方面起到像门一样作用的不利于正常通行的挫折、困难、阻碍等。“小”的作用。“小”既是对具体的门的限制,也是对抽象的门的限制。“小”增加了进出门的难度。“人生路上的”内涵。“人生路上”这个定语非常显豁地揭示出“小门”并非实指,而是抽象意义上的挫折、困难、阻碍。,总之,门是门里与门外的分界线。门的一边可以是阴森黑暗、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轻蔑、监牢、疾病、痛苦、孤独,甚至死亡,可以是阳光明媚、温暖、富有、欣羡、自由、欢乐、生命的延长,可以是遗臭万年,可以是流芳百世。面对人生路上的小门,是进是退,孰是孰非,一切都须盖棺定论,只要选准一个角度,自圆其说,立意谋篇即可。比如屈原、嵇康、夏明翰、瞿秋白等拒绝了人生路上的小门,最终成为精神的贵族,铸就了我们民族的灵魂,洪承畴、汪精卫等则反之;勾践、韩信、司马迁、史铁生等面对人生路上的小门,学会忍耐、谦卑,暂时降低自己的尊严,最终通过了小门,成就了一番事业,而生活中许多人在小门前绝望痛苦,最终未通过小门,泯然众人矣!,【佳作展示】 进退间的智慧 古人用智慧创造出了“锯”,锯在人们手中一进一退神奇地将巨木截断。而这一进一退,一屈一伸之间又是何等的大智慧啊! 你可以想象一下,若是用锯时只进不退,能做成什么呢?而人生路上常有我们弯腰侧身才可以过去的门,若是你一味只伸而不屈,那又怎么能抵达成功的目的地呢?,蔺相如是古代一名士,他携璧独自前往秦国,在秦王面前镇定自若无一丝惧色,并且凭其智凭其勇,最终完璧归赵,从此一举得名。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却对廉颇强加忍让,孰知他这是舍其自身小利而保全国家之大利啊!对此我不禁赞叹:这一忍,值。当然廉颇也是位值得尊敬的人。他是一位征战沙场,杀敌无数,战功显赫的大将军,但在了解到相如之大义后,毅然放下身份到其门前负荆请罪,赵国有这两位文臣武将辅助,强秦也惧之三分啊! 市井无赖站在眼前,是拔剑相击,以求不辱,最终以命抵命;还是忍辱含诟,从胯下穿过,得活于世,却忍一世笑话?韩信忍得胯下之辱,最终封王称侯。,一屈一伸,方是大智慧,方能成就大业,刘邦乃一代君王,带领众将征战沙场何等威风,然而在成功的路上荆棘丛生,总会有些小门等待着他,他又是如何走过来的呢?项王请他去赴宴,而他又何尝不知这是一鸿门宴啊!但当时的形势是敌强我弱,他不得不前往。在宴上,他卑躬屈膝尽显其弱。也正是因此而通过这一扇小门,为以后成就王业,保住了“青山”(身体),打下了基础。 每天都是无尽的批斗与侮辱,每晚都住在寒冷的牛棚,生命似乎没有意义,心血早已付之东流。同是文人,老舍以死明志,伫立于湖中;沈从文无争于世,学术有成,终得以平反。,古人曰:“大丈夫,能屈能伸。”又岂知,非大丈夫,亦需能屈能伸。现今我们不再盲目信从古代儒说,那些落后的、腐朽的思想应被淘汰。然而,中国五千年的璀璨文化,精华多于糟粕,比如这里的屈伸之智慧便是值得学习的。 伸,是自信,是勇士展现自己。而屈则是智慧,绝非简单的受辱。古之圣人,屈伸进退得成功,尽显其智。在这一个竞争的社会里,随时都会出现一个小门,我们是不是也应学学古人的进退之法呢?,点评 本文论据充分、典型,蔺相如、韩信、刘邦都是能屈能伸的著名事例,文章对这些论据的使用角度准确,简单的分析切合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的力量很强。老舍和沈从文的事例正反对比,说服力强。从平凡事物中发现深刻的道理,给人启发,这也是很好的论据。文章的语言活泼,句式灵活,使用反问句,催人思考,令人顿悟。,【实战练笔】 题目:_,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