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版页.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9078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122 大小:6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版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版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版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1、燕子教学目标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会背诵课文。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朗读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自学、讨论、读中感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燕子外形的可爱。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1、歌曲欣赏小燕子。师: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近那些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板书课题:燕子。二、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1、明确自学要求。(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3)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燕子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1)看词语,指名读。 (2)分节朗读课文,学生进行评价。 (3)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燕子的?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的外形。2、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燕子的?3、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4、读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燕子的特点。5、指导朗读(1)激发情感看多媒体:面对这么机灵的燕子,这么可爱的燕子,你愿尽情的赞美它吗?(2)自由朗读。(3)指名试读、齐读。 四、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一、复习、读课文第一段。、说说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表示事物的词语画出来,圈出具体描述的词语。2、学生交流。3、重点品味:(并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1)春天是个热闹、色彩斑斓的季节。请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在书上用横线划出所写的景物,用曲线划出景物的特点)学生同桌、全班交流。(2)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理解为什么说“它们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3)出示填空题。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着,毛毛细雨从天上()下来。千万条柔柳()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的春天。学生完成填空。再次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用词的正确性。读好上面的一段话。()从这段中还知道了什么?(燕子为春天增添了生机)读好最后一句话。4、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自由读,想想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读,评议。()看这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齐读第二段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4、再读课文,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燕子飞行轻快、姿态优美?5、学生交流。(“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飞行动作的优美。“唧”是叫声,只短短的一声一从这飞到了那,速度真快。偶而、沾、小圆晕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 6、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1、读课文,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2、“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3、老师画一段五线谱,请想象一下,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4、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请你找出来。(这里的“痕”字用得好,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落在这电线上,这落字把燕子伶俐轻巧的动作写出来了。)5、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五、总结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燕子什么地方可爱?春天美在哪里?六、作业:外形活泼机灵板书:燕子 飞行轻、快、美休息音符 教学后记课题2、古诗两首教学目标情意目标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知识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背诵课文。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探究能力、想象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诗句内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资料、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讨论、合作交流、自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咏柳,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二、学习咏柳1、自学。交流你收集到的有关诗人的资料。再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诗,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2、交流汇报,明诗意。 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师生交流(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指名读,师生评议。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3、悟诗情。(1)春天里除了柳树外还有其他美丽的景色,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色。(配乐)请同学们说说你想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2)整首诗既描写了柳树,又提到了春天。现在谁能告诉我,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心情?(板书:诗人的喜春之情)三、赏境诵读,指导背诵。1、教师诵读,配上音乐。2、自由背。3、竞赛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春日,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一、导入新课1、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课件演示:东方风来满眼春。李贺春到人间万物鲜。冯梦龙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师: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二、学习古诗(一)知诗人、解诗题1、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学生板书题目)2、学生根据资料简单介绍诗人: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二)明诗意1、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检查生字。这首诗能读准吗?4、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5、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1)你读懂了哪些地方?(2)有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诗的大意: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三)悟诗情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3)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三、指导朗读1、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2、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画面。 3、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练习背诵。四、作业 选择一首诗,改写成一篇作文。板书设计 写实:碧玉妆成 绿丝绦 咏柳 想象:谁裁出 似剪刀教学后记课题 3、荷花教学目标情意目标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开放的美。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教学重点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难点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观察法、情境法、读中感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1-3自然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2、学习生字新词。一、揭题1、你看过荷花吗?说说它给你留下的印象。2、有一位作者仔细观察过荷花,并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文章。3、揭题,板书课题。二、通读全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自学生字新词3、检查反馈: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4、齐读课文,读出你想表现的感觉。三、学习1-3自然段1、 学习第1自然段读,找出写荷花香气很诱人的词?(我一进公园,就闻到一阵荷花的清香。)2、 学习2、3自然段(1)自由轻声朗读2、3自然段(2)谁来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3)讲读第二自然段(投影第二自然段文字)A.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写了什么?B.指名读写荷叶的句子a.这是一个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个比喻句,突出了荷叶绿、大的特点)b.“荷叶挨挨挤挤的”又说明什么? C用画描写荷花的句子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三种不同的姿态?(结合课件观察)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好?(冒)为什么?(冒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机昂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过渡:一池的白荷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姿态呢?你怎么知道?B比较: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看看这一多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怒放的荷花和欲放的荷花,它们的美是不一样的,怒放的荷花美在开得大,颜色鲜,欲放的荷花美在花骨朵饱满有力,我们无法说出谁更美一些,所以作者要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3指导朗读 品读4-6句,体会荷花的姿态美。(一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图欣赏;教师读,学生闭眼想象;学生自由读。) 4、想象白荷花还有哪些姿势?用一个词概括?(千姿百态)为什么画家如果能画出这一池荷花真了不起?(所有的荷花都很美,各有各的样子,而且他们的样子不时的在改变。画家要画下来,是不可能的。课文这么写是为了说明荷花姿势美。) 感情朗读四、作业1、 背诵第二段2、 看图仿写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有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进一步感受荷花之美2、背诵课文2、3段一、复习1、 有感情朗读1-3自然段。2、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写荷花的美?二、继续学习课文。 过渡:好美的一幅荷花图啊!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跟着老师飞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1、(配乐)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她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第四自然段)你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了?齐读第四自然段3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齐读第五自然段。面对一池的荷花,作者想到了什么?想象中的我美吗?美在哪里?(静态美: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下,光彩照人;动态美,风吹来,与一池的荷花一起翩翩起舞,十分美丽。)蜻蜓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告诉我做了好梦,说明什么?(它们生活在荷花池里十分快乐,从而衬托出荷花的美丽。为什么我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荷花太美了,我看的入了迷,把自己都忘了。)假如自己是一朵荷花,可能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感情朗读练习背诵三、总结全文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变成荷花的情景。作者怎么能把课文写得那么好呢?(因为他对荷花充满了喜爱和赞美的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欣赏那一池美丽的荷花,再一次品味作者生动优美的语言。四、作业1、 摘抄好词佳句。2、小练笔: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板书:、 3、荷花闻到 清香 荷叶:挨挨挤挤看到 荷花:千姿百态想到 自己是荷花教学后记课题4、*珍珠泉教学目标情意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知识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之情。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自学、观察、情境法、读中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一定见到过泉水吗?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特点?(清澈、水流细、从山上流下),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2、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要求:要读出问题来,在自己体会最深和感觉还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三、以疑促读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简单问题立刻互相解决,遇到稍难的问题可保留。 2、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美丽、有趣)3、小组学习:珍珠泉的美丽和有趣体现在什么地方?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泉水的特点:绿、深、清。(2)水泡给人怎样的感觉?从哪里感觉它像珍珠?学生有感情朗读,特别是“水泡闪亮闪亮的等句子。再读,你还喜欢哪些对水泡的描写,为什么?请学生来读一读,然后互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可能还喜欢水泡的有趣。特别注意以下地方嘟噜嘟噜,扑哧一笑,还有第五自然段的三个问句,都要体现“有趣”。泉水晃荡,泼洒一路珍珠。多么富有情趣,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评一评。 (3)把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评一评。四、体会感情,学习写作方法。1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还能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吗?如果学生回答有难度,让学生通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读中品味、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2课文中采用了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特点。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学生互相读、交流、评价。五、自由朗读,摘抄词句1用赞美的语气感情朗读全文。2摘录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段落。板书 美丽:绿、深、清 珍珠泉 有趣:冒水泡教学后记课题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知识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想象能力。教学重点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积累量词和成语。教学难点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准备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课件教学课时五课时教学方法讲练法、竞赛法、活动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教学目的: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谈话引入: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三、小组介绍1、每个人轮流叙说,讲自己家乡的美景。2、小组评议:说说谁观察细致,讲得清楚:谁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四、全班交流、评议。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三课时教学目的: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兴趣,导入主题师: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吗?这次习作就请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二、习作指导1、 读习作提示,讨论这次习作应注意什么?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有丰富的想象表达真实的感情。2、 根据照片,小组自由交流。3、 全班交流,组织评议。4、 学生习作教师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修改习作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二、修改习作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第五课时教学目的: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一、我的发现1、课件演示词语,学生自己读词。2、你发现了什么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4、竞赛:学生列举类似的词语,1分钟内比一比谁说得多。二、日积月累1、我会填(1)自己尝试填一填(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如:一(身)羽毛。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2、读读背背(1)自由读成语(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3)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第二行:写日月的第三行:描写山的(4)多样读,背诵(5)说一说自己积累的描写日出、日落、鲜花盛开的词语。三、宽带网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3、抄写在采蜜本上。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教学后记课题 5、翠鸟教学目标情意目标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知识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能力目标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翠鸟图片教学课时 三课时教学方法 观察法、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翠鸟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2.学习按一定顺序及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一、导入新课,尝试审题。 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课件)你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你现在见到的翠鸟吗?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翠鸟。”(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自学,初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3)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翠鸟?2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词语。正音:衬衫、锐利.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a 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zhng chng)着一张细长(zhng chng)的嘴。b 尽(jn jn)管小鱼只(zh zh)把头露出水面来吹个小泡泡,可还(hi hun)是难(nn nn)以逃脱翠鸟的眼睛。(2)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每位学生读课文总数在2遍以上)(3)交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讨论得出结论,并找出相应段落:外形、行动、住处三、学习第一自然段。看课件,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你觉得翠鸟哪儿最漂亮?小组合作学习。作者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外形的?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翠鸟全身形状特点是什么?请用“”划出,并理解“小巧玲珑”这个词。文中哪些地方写出它的小巧玲珑?(一双红色爪、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细长的嘴。看投影理解“透亮”。) 课文用了哪些语句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请用“”划出。用喜欢的语气读这一段。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做填空练习为背诵打基础。试背诵第一自然段(自由背、指名背、齐背)。四、说话训练看图片进行说话训练,展开想像说一说翠鸟美丽的样子像什么?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翠鸟捕鱼动作迅速,翠鸟住在陡峭的石壁上。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行说写训练。一、复习。1、认读词语。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二、学习第二、三段。1、自由读课文第2、3段。2、你读了之后,明白了什么?(叫声清脆、眼睛锐利、捕鱼动作迅速)你从哪儿看出捕鱼动作迅速?(刚刚箭一样刹那间)3、读“只有那苇秆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你从中看出什么?(动作快,早已飞远了,苇秆还晃)4、指导朗读。“疾飞”要让人听了感到迅速。“轻轻”要读轻读慢,让人感到很轻。“只有那苇秆”读得慢,给人留下想象余地。5、背诵第二、三段。6、说说翠鸟捕鱼的经过。7、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三、自学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 自由读。2、 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3、 学生自由交流。4、 师归纳:老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小溪尽头的峭壁上,翠鸟来这里是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们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只是希望翠鸟在茂秆上多停留一会儿。5、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四、 总结全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1、 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分别从静到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2、小练笔 请你学学作者,写写你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习教学目的;:调查了解周围环境现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在翠鸟这篇课文中,听了渔翁的话我们为什么脸有些发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师:近几年,国家、社会对于环保这个问题已经逐渐重视起来了,但仍有些人为了追求眼前利益,不太关心周围的环境,你对环境保护有哪些想法,对自己家乡的环境了解多少。 二、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要求,思考: 1、你了解家乡的环境吗?人们为 保护环境做了些什么? 2、你不了解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三、集思广益 1、小组讨论 怎么样去获得我们所要的资料? 观察、访问、查找资料2、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课题6、燕子专列教学目标情意目标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知识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说话能力、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恶劣的气候与环境描写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重点研读、讨论交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2、自学生字,理解词语。 3、识记生字,指导书写。一、质疑导入,激发读书兴趣板书课题,学生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专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 二、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圈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人们为燕子做了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组织评价。 2、认读生字,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注意“殊”不要读成ch;“骤”不要读成zu;“濒”不要读成pn。3、交流。(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可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3)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人对燕子的关爱。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 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书写、抄词语。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2、想象写话,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想象能力一、复习1、听写词语。2、说说人们为燕子做了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二、研读重点,感悟人们的爱心。1.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成千上万只燕子高高兴兴地从南方飞往北方。然而,它们在瑞士境内却遇到了麻烦。究竟是什么麻烦呢?请同学们在课文第2自然段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l)汇报。指导朗读“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致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借以体会燕子所面临的艰难处境。(3)想象成千上万只燕子瘫痪在雪地里的场面。2.感悟政府决策的伟大师:正当这些燕子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瑞士政府做出了怎样的决策?你如何评价这种作法?(引导学生明白,一群遇难的燕子与一个国家的其他大事比较,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但政府却决定用专列送燕子回北方,真是了不起的举动。)3.感悟居民奉献的爱心师:居民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表现怎样?(l)多媒体出示句子:听到消息以后,居民们_走出家门,冒着_的春寒,顶着_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_寻找冻僵的燕子。(2)按照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3)想想从横线上的词语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透过“纷纷”“满天飞舞”“四处”等词语,体会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的焦急心情,体会人们不畏严寒、不辞辛苦拯救燕子的博大产爱心。)(4)读句子,想象成百上千的居民丢焦急而又耐心地四处寻找燕子的感人三场面。(5)感情朗读。4.感悟贝蒂付出的真情师:让我们把目光一起集中到一位名叫贝蒂的小姑娘身上,她跟随爸了爸妈妈一天就救护了十几只冻僵的燕子,虽然小脸冻得通红,小手冻得僵硬,但她却一点也不在乎。(课件演示)(l)想象她一整天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2)小贝蒂不在乎的是什么?她在受乎的又是什么?朗读第4自然段,从“冻得通红”“冻得僵硬”“不在乎”等词语感受小贝蒂对待燕子的忘我真情。(感悟层面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只有感悟到燕子的“麻烦”,才能更进一步体会政府、居民和贝蒂的爱心;政府、居民和贝蒂是“解决”燕子麻烦的三个不同层面的代表,并且由大到小,由高到低。在四个层面的感悟上,都是以具体语言为载体,读中悟情,体现了“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设计理念。)三、想象写话。1.列车缓缓启动,在人们送别与祝福的目光中,车厢里的燕子对着人们卿卿喳喳地叫个不停,它们在说些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车厢中的一只曾经被居民或贝蒂救护的燕子,在你即将告别他们的时候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想好了,请写下来。2.列车在人们的视线中渐渐远去,大家陆续离开站台,然而贝蒂却依然眺望着列车远去的力一向,挥动着冻得僵硬的小手,为车厢中的燕子们祝福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此时此刻的贝蒂内心深处的语言,也一定有很多的心里话想对贝蒂说。请同桌的同学相互说说。学生独立写话准备发言真情诵读。师: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拓展 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6 燕子专列 政府 居民们 燕子 小贝蒂 爱教学后记课题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目标情意目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探究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教学难点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探究合作、读中感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2、学习课文学习一、五自然段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3、质疑问难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三、整体感悟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2、学习第五自然段(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2)说说读懂了什么?(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4)学习该段生字四、设置悬念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2、学生释疑五、指导生字书写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斧”读“f”,不要读成“f”或“fu”“造”读“zo”,不要读成“zho”2分析、识记字形。“犁”上下结构,下边是年“牛”字,不要写成“木”字。“栋”左右结构,注意“栋”和“炼”的右半部分。“具”中间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冒”这个字是上宽下窄,上扁下长;“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笔的“横”与两边是不相连的,可和下部分里边的“横”做比较。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2利用文中的空白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复习导入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二、探究学习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齐读。(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4、学习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5、学习最后一段(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三、总结课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3、拓展练习: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当人们听到可怕的响声正准备逃命时,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不等呼救,他们已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经过这里的人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为此叹息道:目光短浅也!罪有应得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课后扩展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板书设计:教学后记课题8、路旁的橡树教学目标情意目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知识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探究能力、自学能力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难点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探究合作、读中感悟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二、初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2理解词语。延伸:延长,伸展。挺拔:直立而高耸。沉重:分量大;程度深。责备:批评指摘。高尚:道德水平高。沉默不语:不说话。3说说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学生质疑。四、指导阅读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5出示句子。工程师为叹了口气。工人们为叹着气。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7讨论: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五、板书设计:路旁的橡树 笔直 高尚的心 弯成马蹄形教学后记课题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情意目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知识目标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教学准备1、词语卡片。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教学课时五课时教学方法讲练法、活动法、竞赛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完成口语交际,为孩子树立环保观念2、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收获。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家乡的环境。大家都都有些什么收获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二、在小组交流: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三、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四、总结、引导讨论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五、延伸拓展: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的:指导写作,训练学生整理材料的习惯和能力。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1、家乡的环境怎样?2、你了解到哪些人或部门为家乡环保做了努力?3、你自己又做了那些努力?二、揭示教学内容,学习整理材料1、投影范文,自由读。2、谈谈你读懂了什么?3、说说自己的作文准备怎么完成。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4、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三、第四课时修改习作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评议要点:(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三、展示台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1)在小组内展示(2)在全班展示第五课时教学目的:1、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