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2课《鱼书》配套课件 粤教版必修2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168993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2课《鱼书》配套课件 粤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14届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2课《鱼书》配套课件 粤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14届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2课《鱼书》配套课件 粤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2课,晨读新课启航,识记知识必备,探究文本研读,领悟学海览胜,积累写作点滴,应用体验之旅,片段背诵,资料助读,整体把握,文本层析,写法简析,写法借鉴,素材档案,佳作欣赏,第三单元,交 流 1俞伯牙的琴声在山间缭绕,没有人能听懂,可是当悠扬的琴声拂过江面时,钟子期却听得如痴如醉。俞伯牙慨叹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位知音。他们不是用话语来交流,而是用音乐交流,用心交流。所以当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断琴而誓,不再弹琴。是啊,缺了知己,缺了可与之交流的人,存在的意义何在?这个故事曾在千百万华夏子孙的内心泛起波澜,它让人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正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2交流就像柔柔细雨滋润着大地,一滴一滴默默地流坠,碾着时光的足迹,抚平了大地的创伤,滴穿了人与人之间如磐石般坚硬的隔阂。呻吟着的地球在呼唤着绿色的世界。而绿化世界,必先绿化人的心灵。只要人们都能奉献一点爱心,用真心去和别人交流,多一点爱心,多一份温馨,整个世界就会变成爱的人间。,3交流如水,缘古至今,奔流不息;交流如茶,淡而清香,愈品愈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王维在与山的交流中体味了另一番人生的境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王勃在与滕王阁的交流中领略了一种超脱自然的感叹。 交流如斧,劈开的是两种世界。 交流如针,缝合的是不同人生。,鱼书寄情柯灵 柯灵(19092000),中国散文家、电影剧作家。原名高隆任,字季琳,浙江绍兴人。1926 年在上海妇女杂志发表叙事诗 织布的妇人而步入文坛。1941 年与师陀合作,根据高尔基的话剧底层改编成话剧剧本夜店(后改编成电影),有广泛影响。 1948年到香港文汇报社工作。1949 年回到上海,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大众电影主编、上海作协书记处书记、上海影协常务副主席等职。柯灵的散文,文白兼及,古雅流畅,独具一格。 主要作品有剧本秋瑾传、春满人间、海誓、不夜城,散文集柯灵散文选、柯灵六十年文选、长相思、香雪海。,鱼书是柯灵的一篇随笔,文章从自己懒于动手写信而导致亲朋故友来信日见稀少而引发的寂寞谈起,点明作为维系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缩短心灵的距离,词意恳切、感情自然流露的书信亦可成为文学隽品,并撷取了个人生活中一些值得吟味的人生片断,从中折射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弥足珍贵的友情的渴望。,ku,xun,d,gu,xin,jin,he,h,h,xi,shn,cn,yn,yn,y,y,p,b,垢,诟,隔,融,携,镌,驰,弛,眩,炫,笺,栈,三、用准词语 (一)词语辨析 (1)体裁 题材,题材,体裁,(2)形迹 行迹,行迹,形迹,(3)精致 精制,精致,精制,(二)词语解释 1词义理解 (1)素昧平生:彼此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 识。昧,不了解。平生,平素、往常。 (2)分道扬镳: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 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 (3)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 故,老朋友。 (4)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光怪,光彩奇 异。陆离,形容色彩绚丽繁杂。,(5)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 动。 (6)推心置腹:比喻真心待人。 (7)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道,途径。 (8)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 底。淋漓,形容湿淋淋地往下滴,畅快。尽 致,达到极点。 (9)名落孙山: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后用来婉言应考 不中或选拔时落选。,“素昧平生”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不用于知识。这里属于对象误用。,鱼书通过描述现代社会书信往返的各种现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人间真情的探寻,对崇高友谊的向往,对以书信卖友求荣的社会病态的批判,对现代人不屑于写信的心理行为的惋惜及抱憾。,内容提要,结构概览,一、阅读13段,回答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二)解读文本精要 1第1段提及“绿衣人”有什么作用? 提示:运用绿衣人的借代,委婉地写出了现代城市中人们交往日益减少的现状。,对应考点:分析词语的作用,2如何理解 “千里暌违,只要借几行雁羽,便能将一曲衷情,寄与远人,使彼此快如觌面”的含意?,对应考点:理解句子的含意,提示:即使隔了千里的亲人朋友,只要借助于书信,就能把一腔的情谊寄给远方的亲人,给人的快乐和安慰并不亚于亲人间的直接的欢聚。,3“给远在他乡的友人写信,神驰心往,仿佛剪烛西窗,促膝长谈,心情畅适,近乎薄醉”有什么含意?,对应考点:理解句子的含意,提示:此句化用唐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原诗表达了游子盼望归后与爱人一起“共剪西窗”的美好愿望。作者化用,来表达给“远在他乡的友人写信”的心情,这种情景再合适不过。,4第2段是如何提出书信对于人的意义的?,提示:第2段书写了光怪陆离的社会中友情的可贵,把友情比作“一盏明灯”,可以照亮“灵魂的黑暗”,而书信往还,正是友情的具体表征。这样,就自然提出了书信对于人的意义。,对应考点:理解文意,5第5段作者为什么要说到“极少的例外”?,对应考点:理解文意,提示:作者意思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书信都能引起收信人的愉快,或者说并非所有人写信的目的是出于友好的目的。这样来说,使逻辑更加严密。,6第4、5段用了四个典故:参商、雁羽、剪烛西窗、尺素。各表示什么意思?用这些典故有什么作用?,对应考点:分析典故的作用,提示:参商:比喻亲友不能会面。雁羽:古时以雁传书,雁羽指书信。剪烛西窗:语出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原指恋人或情人离别后再相会,在烛光下促膝谈心,后泛指朋友或亲人离别后再会面。尺素:古时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故称写文章所用的短 笺为“尺素”。作用:这些典故的运用恰当简练地表达了自己对崇高友情的渴求之情,增强了表情达意的力度和深度。,二、阅读710段,回答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二)解读文本精要 7“匿名恐吓,还算是小焉者也,投书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摇尾乞怜,都利用了鱼书雁足,这真是对人类尊严和良心的最大凌辱!”这句话的含意和语言特色是什么?,对应考点:理解句子的含意 分析语言特色,提示:书信本来是人们用来表达纯洁高尚的亲情友谊的媒介和桥梁,但竟然有人利用匿名信对别人进行恐吓,甚至是利用书信告密,出卖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以达到谋取个人私利、投靠新的主子来苟活的目的,这真是对人类发明书信的最大凌辱,也是对人类尊严的亵渎。 这句话文白间杂,多用四字的成语或短句,读起来整齐而有韵味,文意显得典雅舒展,能表达作者深挚的思想感情。,8作者为什么要回顾自己收到的三封信?,对应考点:理解文意,提示:这三封信写出了人间情谊交往的甜酸苦辣既有与善良敦厚友人的分道扬镳,也有浪迹天涯的朋友的奇遇,更有遭匿名信暗算的痛苦经历。这使作者看清了人世间的美丑善恶,懂得何谓美好,何谓邪恶。,技法指导,如何在作文中巧妙使用“引用” 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定能助你成就精彩文章。那么在作文中,应如何引用呢? 一、意境深远、传诵千古的古典诗词是首选 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诗书文自美”。古诗,词凝练含蓄,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元素,恰当引用,既能彰显学生深厚的文学素养,更能使文章魅力丛生,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 1巧用古诗词来拟题,新颖脱俗,富有亲切感。 2行文中妙用古诗词能使文章语言亮丽,富有诗风雅韵,如缕缕茶香沁人心脾。 3结尾处引用诗词,余韵无穷,引人深思。 4将古诗词的某些字词稍加改动,也是新颖独到,妙趣横生的。,二、流行歌曲是一笔不可小觑的财富 流行歌曲,题材广泛,旋律优美,歌词洗练,易学易记,不乏妙言佳句。用得好,可以使笔下的文字亲切而富有生活气息,文采也会乘着歌声的翅膀飞扬起来。 1拟题时引用或化用歌词,新颖别致。 2用在文中,更是盎然生趣。 3用在文章收束处,画龙点睛,余音绕梁。,三、名言警句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般来说,名言警句,简约明快,凝练优美,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用好了,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议论文中可以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来证明论点,记叙文的关键处可引用名言警句来深化主题,升华情感。,四、凡人俗语和民间谚语也大有作为 俗语,语俗而智不俗,浅显易懂,或诙谐幽默,或对比强烈。谚语,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语句朴素而富有哲理。这些充满真知灼见的大白话,用在文中,既可增加说服力,又可使语言生动活泼,增加可读性。,五、成语故事、文史典故、精美对联不容忽视 成语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典故可指历史故事,亦可指寓言童话等,寓庄于谐,简洁明了;对联立意深邃,脍炙人口。 总之,在作文中恰当引用、化用,把语言长河中不朽的精华,巧妙地镶嵌在合适的语境中,定能使作文语言鲜活,文采斐然。,尝试运笔,以“快乐”为话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要注意引用诗句。,参考示例:快乐,我对你总是有一种无限的想念,像白云怀念蓝天,像青草迷恋大地,像树木扎根一样深刻。曾几何时的那般淘气幼稚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脑海中“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我穿上鲜艳的衣裳悠然地漫步在花草林间,看着春吐芬芳,感受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色;夏天,我穿着印花背心和小短裤奔跑在小树林间、驻足在喧闹的池塘边,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感受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完美气氛;秋天,古运,河平添了一份沉着、稳重,我踏步在金黄的田野中,看那火红的枫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听那落叶归根的动人故事,感受那“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壮美;冬天,我留恋在银装素裹中,看天地共色,感受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春是翠绿的,夏是火红的,秋是金黄的,冬是雪白的,我的童年是五彩的。,课内素材,在人生的旅途中,收到远方的来信是件快乐的事,看到那熟悉的笔迹,闻闻那书墨的清香,似乎看到父母慈善的面孔、伴侣含情的目光,听见朋友欢快的笑声、师长殷切的教诲。好书不厌百回读,用它来形容至亲好友的来信再恰当不过。不论我们走到海角天涯,书信都让我们与亲朋好友心贴心,情牵情。期盼和思念,激动和喜悦,痛苦和忧伤,苦涩,和酸楚,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不妨再拿起笔,让爱和思念不是通过转瞬即逝的电波传递,而是跃然纸上,也许更能触动收信人的心灵。 应用角度 “书信”“呼唤真情”“探索”等。,鲜活素材,勿以善小而不在乎 民政部日前启动第七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针对2011年度慈善领域的人和事进行评选。该奖设立了基本参评标准,如最具爱心捐赠个人及企业,年度捐赠资金均需要达到100万元以上。有人称设置百万元捐款门槛有爱心货币化的倾向,有违公平。,热评 既然叫做“最具爱心奖”,就不能仅以捐赠数额作为衡量标准。那些虽然不富裕却捐出了自己全部所有的捐赠者,其爱心更能震撼人心。穷人拿自己的一生来行善,和一位富翁拔下九牛一毛,在爱心上并无优劣。他们同样有资格参加“最具爱心奖”的评选。,巷 柯 灵 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她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雅的风度。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小贩憧憧来往,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这种小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常是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赖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关着,不见一个人影,因为那都是人家的后门。偶然躺着一只狗,但是决不会对你狺狺的狂吠。,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去踯躅一会,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无波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注,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账,一部兴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你是否觉得工作太劳累?我劝你工余之暇,常到小巷里走走,那是最好的休息,会使你消除疲劳,紧张的心弦得到调整。你如果有时情绪烦躁,心境悒郁,我劝你到小巷里负手行吟一阵,你一定会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你有爱人吗?我建议不要带她去什么名园胜境,还是利用晨昏时节,到深巷中散散步。在那里,你们俩可以随意谈天,心贴得更近,在街上那种贪婪的睨视,恶意的斜觑,巷里是没有的;偶然呀的一声,墙门口显现出一个人影,又往往是深居简出的姑娘,看见你们,会娇羞地返身回避了。,巷,是茫茫人海中的一道避风塘,给人带来安全感;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境,胜似皇家的阁道,便于平常百姓徘徊徜徉。爱逐臭争利,锱铢必较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轻嘴薄舌,争是论非的,请到茶馆酒楼去;爱锣鼓钲镗,管弦嗽嘈的,请到歌台剧院去;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静候你! (选自柯灵散文选,略有改动),注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首写六朝兴亡的咏史名篇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美文评点 柯灵是现代散文名家,写这篇散文时,他才二十多岁,在这篇千字文中,他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希望避开当时的黑暗现实,远离尘嚣,寻找一个宁静美好的所在。柯灵先生继承了深厚的古典文学传统,他的散文巷风格典雅清丽,婉约细腻,自成一格。,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