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学期复习教案.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8577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学期复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下学期复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下学期复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第一章 机械运动 九年级物理组 第一课时 第1-2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运动的描述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知识点,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长度和时间。2、通过实例分析能正确说出什么是误差并正确说出误差和错误的区别。3、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简单描述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发展变化的过程。4、通过复习知识点能准确描述参照物的概念。5、通过自学课本复习本章知识点,能正确说出例子的机械运动的相对性。6、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长度和时间。学习方法:1、学生记忆“基础巩固”部分内容。(10分钟)2、当堂完成“能力提高”部分习题,“拓展延伸”部分习题只建议学习有余力的学生完成。(15分钟)3、教师出示答案,学生纠错、互查、讨论,教师抽查并点评重难点习题或知识点。能力提高要达到70%-80%的掌握程度,拓展训练要达到30%-50%的掌握程度,各学校根据学情具体把握。(15分钟)4、机动时间5分钟。课时安排:1-2节为第一课时,3-4节为第二课时。基础巩固1、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是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常用单位有 。2、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为:1km= m1dm= m 1cm= m 1mm= m1m= m 1nm= m。3、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 ;课桌高0.7 ;篮球直径24 ;指甲宽度1 ;铅笔芯的直径1 ;一只新铅笔长度1.7 ; 手掌宽度1 ;墨水瓶高度6 。4、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 、 、 。读数时视线要与 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5、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常用符号 表示,时间的单位还有 、 等。6、 叫误差。常用减小误差的方是 。7、物理学里把 叫做机械运动。8、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通常选 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9、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于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能力提高1、小林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他乘坐的火车为参照物,他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从2012 年9 月起,我国海监对钓鱼岛区域实行常态化的维权执法巡逻。“海监50 ”绕钓鱼岛巡逻,以宣示主权,以钓鱼岛为参照物,该船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3、如图1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 cm,如图2 秒表的读数为 。图1图24、中华龙舟大赛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站的精彩比赛画面,龙舟上运动员相对于岸上观众是 的,相对于 是静止的;运动员用力把浆向后划,龙舟却向前前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5、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 cm,14.71 cm,14.82 cm,14.73 cm,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 ,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 。6、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A2.5m B2.5 dm C2.5cm D2.5 mm7、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mm B1cm C1dm D1m 8、2013年1月11日到1月16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2.5m=2.5 um10-6m B.2.5m=2.5 10-5dmC.2.5m=2.510-6cm D.2.5m=2.5 10-9m9、放学了,甲乙两同学并肩漫步在校园里。甲说乙是静止的,应该选择什么为参照物A甲 B乙 C树 D路面10、当甲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的在路边的乙车中驾驶员感觉自己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甲车 B乙车 C路灯 D地面11、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中,相对于放在车厢内小桌上的苹果,运动的物体是 A这列火车的机车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 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12、某人乘游艇在黄河上逆流而上,若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黄河水 B岸边的高楼C他乘坐的游艇 D迎面驶来的游艇13、当你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中,突然感觉汽车座椅的靠背在向前推你,这时汽车正在A匀速行驶 B加速行驶C减速行驶 D正在转弯拓展延伸14、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cm;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m;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1)以上步骤中,不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还缺少的步骤是:F. 。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15、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坐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是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孰道上参考答案基础巩固1、刻度尺 米 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2、1000 0.1 0.01 10-3 10-6 10-9 3、m m cm cm mm dm dm cm 4、零刻线 量程 分度值 尺面 分度值下一位 数字 单位 5、秒shmin 6、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7、物体位置的变化 8、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地面 9、不同 参照物 相对性能力提高1、 静止 2、 运动 3、2.652.72 5min 37.5s 4、运动龙舟 相互 5、1 mm 14.82 cm 14.72 cm 6、C 7、A 8、B 9、A 10、A 11、C 12、C 13、B拓展延伸1、(1)AC用铜丝圈的总长度l2 cm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2)DEBF2、C第二课时 第3-4节运动的快慢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知识点,能正确说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并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4、能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路程,能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根据公式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基础巩固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 ,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 ,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 。2、速度的定义:运动物体 内通过的路程。它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3、速度的公式 ,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4、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 测路程,用 测时间。能力提高1、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图1A126km/h B70km/h C52.5km/h D30km/h2、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1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3、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埋单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下图2,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图24、小汽车匀速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红观察到小汽车速度表的指针始终在110km/h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大客车的过程中,小红发现自己经过该车的时间约为5s,则下列四个选项中最接近大客车速度的是图3图4A36km/h B108 km/h C144 km/h D180km/h 5、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在图4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6、如图5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为长度相同的三段,分别测量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确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由图可知,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A.不变 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D.先减小再变大图5图67、如图6所示,是某汽车启动和到达的时间以及对应的里程表(盘面指示为千米数)的示数。由图可知,汽车行驶的里程数为 Km,平均速度为 m/s。(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 8、在学校运动会中,小明参加50m短跑的竞赛成绩是8.0s,他的平均速度是 m/s;在接力比赛中,为使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尽可能做到 。 9、一辆以25m/s的的速度匀速行驶,该车在20s内通过的路程是 m。图710、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7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向 做直线运动,经过6s甲乙两物体相距 m。11、在襄阳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市区已初步规划了四条地铁线。在这四条地铁线中,最长的约为38km,若地下车辆的平均速度是100km/h,全程运行时间为 分钟。图812、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米跑步比赛。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作匀速运动。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秒通过的路程400米,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米;接着乙同学以6米/秒的速度追赶,经过50秒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秒到达终点。则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为 米/秒。乙同学出发后,前100秒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米/秒;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 米/秒。13、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8所示。当3s时,甲、乙两车的速度之差等于 m/s。 拓展延伸14、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家到学校的距离,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华在学校跑道上以上学步行速度步行100m,测得用时80s,则他步行速度为 m/s。(2)小华步行上学需20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m。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 不变。15、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16、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请求:(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参考答案基础巩固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单位时间的路程 2、单位时间 物体运动的快慢 3、V=s/t 米/秒 千米/小时 1m/s=3.6km/h 4、V=s/t 刻度尺 停表能力提高1、D 2、D 3、A 4、B 5、B 6、A 7、120 11.1 8、6.25 相对静止 9、500 10、东 3011、 22.8 12、5 4 7.5 13、 20 拓展延伸14、1.25 1500 速度15、解:(1)由题意可知: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用了9h,则火车的平均速度为:(2)由题可知:火车过桥时 即可得火车长度为: 第二章声现象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能总结并能准确说出声的产生的传播条件。2、通过自学读背本章知识点能正确说出声音的三大特性及决定因素。3通过举例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能准确说起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学习方法:1、学生记忆“基础巩固”部分内容。(10分钟)2、当堂完成“能力提高”部分习题,“拓展延伸”部分习题只建议学习有余力的学生完成。(15分钟)3、教师出示答案,学生纠错、互查、讨论,教师抽查并点评重难点习题或知识点。能力提高要达到70%-80%的掌握程度,拓展训练要达到30%-50%的掌握程度,各学校根据学情具体把握。(15分钟)4、机动时间5分钟。课时安排:1课时基础巩固 1、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 传入学生耳中的。2、在演奏前,琴师会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声的 ,他用不同的力弹琴时,发出声音的 不同,琴声通过 传到我们耳中。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 。3、男低音放声歌唱时,女高音轻声伴唱,则 的音调高, 的响度大。4、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 。 5、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 图1(3)此实验说明了 。6、如图1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 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 (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 有关。7、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下列哪些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弱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摩托车排气管装有消声器 D.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8、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A.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 B.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C.紧闭室内的门窗 D.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9、下列四个句子:这首歌调子太高,我唱不上去引吭高歌她是唱高音的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A B C D10、助听器的主要作用A.传导声音 B. 修补人的耳部结构C.增大声音的响度 D. 获得声音的立体效果能力提高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 大。(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 好。(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 高。2、小明自己制做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制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这哨音是由于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上下拉动活塞,可以改变空气柱的 ,从而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3、地震即将来临,动物们往往会惶恐不安,但是人类往往茫然无知。这是因为 。4、下面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越大B.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生活中所说的“女高音”中的高就是指音调C.你给家里打电话,一拿起话筒,你就能知道接电话的是不是妈妈,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俗话“响鼓需要重锤敲”的物理含义是增加响度的重要方法是增加振幅5、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A.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我们能听到波浪排击礁石的声音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6、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击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 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C.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 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7、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图28、如图2所示是一种凹下道路的设计,它能起到控制行驶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的作用。这种设计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的A.在声源处减弱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在人耳处减弱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利用了铁管传声性能好的特性B.小提琴演奏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弦发声的响度C.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D.学校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0、某雷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5 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拓展延伸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然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选填“超声”或“次声”)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音调”或“响度”)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多”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人们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较低,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会把内脏振坏而导致人丧生。问题:(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和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低于,声音具有。12、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多少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531 m/s)。用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参考答案基础巩固1、振动 空气 2、音调 空气 响度 音色 3、女高音 男低音4、固体 快5、1 声音逐渐减小 声音逐渐变大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6、1 高 振动的频率 7、B 8、B 9、C 10、1700米能力提高1、 响度 2、长度 音调 3、地震产生的是次声波 4、A 5、D 6、D 7、A 8、B 9、B 10、C 拓展延伸1、(1)超声 20Hz (2)次声波 (3)20Hz 能量2、2296.5米 不能 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课时第1-2节温度计、熔化与凝固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课本能简单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通过自学课本能大概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能正确说出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3、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体会观察和测量的意义。 4、通过自学知识点会正确画出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并能正确说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5、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图象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作用。学习方法:1、知识点过关。(5分钟)2、基础巩固要求全班学生都做;能力提高要求优秀生与中等生完成。拓展延伸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完成。(30分钟)3、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并抽查。(10分钟)课时安排:2课时。第1、2课时复习基础知识,第3课时处理学生手中所有资料,本轮复习要扎实,以后不再专门安排物态变化部分内容的复习时间。基础巩固1、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晶体A.冰 B.食盐 C.海波 D.松香2、温度反映的是物体的A.体积大小 B.运动快慢 C.冷热程度 D.振动快慢3、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A.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 B.用自来水加以冲刷C.用酒精灯烘烤 D.用医用酒精擦抹4、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图1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5、在如图1中,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应为6、请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图2中甲、乙、丙、丁各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它们的读数分别是: 、 、 、 。7、如图3所示,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A: B: 图2图3C: D: 8、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 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 过程中要 热量。 9、把0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 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D.无法判定能力提高1、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A.凝固点较低 B.凝固点较高 C.沸点较低 D.沸点较高2、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 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D.雪容易传热3、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4、火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地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冰棒的温度A.降低 B.不变C.升高 D.先降低后升高5、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A.放热,温度降低 B.吸热,温度升高C.吸热,温度不变 D.放热,温度不变6、某人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出的温度为A.36.5 B.39.5 C.42D.以上三种温度都有可能7、常温下能看到冰化为水,而看不到铝块化为铝水,是因为A.冰块比铝块硬 B.铝块比冰块硬C.冰的熔点比铝更接近常温 D.以上说法都不对图48、生活中的“粘”字常与一些物理现象有关,如:吃冰棒时会感到粘舌头,这是由于水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9、某物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 。10、王鹏同学用如图4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实验数据描出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4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3)分析图象乙可获得的信息有: (填一条即可)。拓展延伸1、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1)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 态,在-120时是 态。(2)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 热;水结成冰时,水要 热。 (3)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 时会 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 。(4)小明针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制作了下面的表格,请帮他填写完整固体分类举例熔化过程是否吸热温度有无熔点晶体非晶体2、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参考答案基础巩固1、D 2、C 、D 4、C5、D 6、7.5;9;18.5;-47、A.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B.正确C.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D.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8、冰 熔化 吸热 9、C能力提高1、A 2、B 3、D 4、B 5、B 6、B 7、C 8、凝固 9、非晶体10、(1)慢 (2) 秒表 (3)萘为晶体(或萘的熔点是80或萘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等)拓展延伸1、(1)液固(2)吸放(3)凝固放低(4)固体分类举例熔化过程是否吸热温 度有无熔点晶体冰是不变有非晶体蜡是上升无2、C第二课时第3-4节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复习本章知识点,能正确说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通过自学知识点 能准确说出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并能准确描述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3、通过自学知识点,能正确说出沸腾和蒸发的不同之处。4、能通过实验,用图象描述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会通过观察沸腾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5、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基础巩固1、夏天,当我们从游泳池上来后,风一吹感到很凉爽,这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身上的水的 ,而水 时要从人体吸收 ,使人体的皮肤温度 ,所以感到凉爽。2、酒精的沸点是78.5,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测量沸水的温度时 使用酒精温度计。3、用水壶烧水,当水烧开时,在壶嘴附近会出现上升的“白气”,这些“白气”是 形成的;当“白气”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见了,这是由于 。4、我们家庭使用的液化气是在常温下利用 的方法使其液化储存的。5、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 。6、冰柜内的四壁上经常会结有很多霜,这些霜是由于 而成的。7、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在形成黑斑的过程中先发生 后发生 。8、炎热的夏天,打开电风扇,就会感到凉爽一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风扇吹来的风是凉的B.电风扇吹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水的蒸发,而汗水蒸发时要从身上吸收热量C.电风扇吹来的风把人体的温度传到了空气中D.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了我们周围空气的热量,所以我们感到凉爽9、在没有加盖的锅中装上水,加热到沸腾后,再将火力加大,关于锅中水的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逐渐升高 B.迅速升高 C.不变 D.无法确定10、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11、在实验室里,关于利用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时可以放热从而获得高温B.此时可以放热从而获得低温C.此时可以吸热从而获得高温D.此时可以吸热从而获得低温12、用笔划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冬天玻璃窗户上的冰花 熔化铁水浇铸成工件 液化从游泳池上来感到凉爽 凝华春天水池中的冰融化了 升华 夏天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不见了 汽化秋天看到草上的露水 凝固能力提高1、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 成小水滴落下来。2、攀登喜马拉雅山顶峰的队员们,在山峰上做饭时,只能使用高压锅,否则食物就煮不熟,原因是 。3、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如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 的缘故。、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100的水将:A.一定沸腾 B.一定不会沸腾C.一定蒸发 D.都不可能5、北方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B.室内的热空气向玻璃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6、下列物态变化都吸热的是A.熔化、汽化、升华 B.汽化、凝固、液化C.凝固、液化、凝华 D.凝固、汽化、凝华7、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而糖在高于100的环境下容易变质,为了使糖不变质,下面所说的办法中可行的是A.用小火沸腾较长时间B.用猛火缩短加热时间C.降低糖汁表面上的气体压强D.增大糖汁表面上的气体压强A.冰冻的衣服晾干B.春天冰雪消融C.冬天窗玻璃上有水滴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图18、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9、如图2所示,是水的沸腾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图象的AB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处于沸腾状态B.在图象的BC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处于沸腾状态C.在图象的AB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沸腾状态D.在图象的BC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沸腾状态10、下面所说的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秋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B.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往外冒“白气”C.冬天,室外冰冻的湿衣服干了D.春天,下过雨后路面干了图211、电灯泡使用的时间长了,其中的钨丝会变细,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A.钨丝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升华了B.钨丝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熔化了C.钨丝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蒸发了D.钨丝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液化了12、 戴眼镜的乘客乘坐冷气很强的出租汽车一阵后下车,有时会发觉眼镜镜片模糊。此现象是由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镜片发生13、 A液化 B凝华 C熔化 D凝固拓展延伸1、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 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无法确定2、室内温度为200C,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3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图33、某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回答: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29496989999999999(1)由表中数据做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2)实验中得到水的沸点是多少?(3)在实验中可观察到:开始加热时,杯底及杯侧壁生成许多 ;沸腾前杯底的气泡在水中上升时体积 ;沸腾时杯底的气泡在水中迅速上升,体积 ,到达水面时气泡 。参考答案基础巩固1、蒸发,蒸发,热,降低2、不能3、水蒸气液化的小水滴,小水滴汽化成水蒸气、压缩体积、冰升华 6、凝华 7、升华 凝华 811 B C A D 12、略 能力提高1、升华 凝华 熔化 2、山上气压小,水的沸点降低 3、水汽化时吸热4-12 C C A C C D C A A拓展延伸1、C 2、C 3、(1)略(2)99 (3)小气泡,缩小,变大,破裂第四章光现象 第1-2节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本章知识点能正确识别光源,正确说出光源分类2、通过复习实例准确描述出光的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应用。3、能正确说出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4、通过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认识到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7、通过实验探究能准确说出光反射的规律,并能画出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8、通过实验能正确说出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9、通过身边的事例和实验现象,能区分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学习方法:1、学生记忆“基础巩固”,教师抽查并进行知识点过关。(10分钟)2、当堂完成“能力提高”,“拓展延伸”只建议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自主完成,课下辅导或检查(15分钟)。3、教师出示答案,学生纠错、互查、教师抽查并进行易错点巩固检查、训练。“能力提高”要求达到70%-80%掌握,“拓展延伸”要求30%-50%掌握,各学校根据学情具体把握。(15分钟)4、机动时间5分钟。课时安排:1-2节为第1课时,3节为第2课时,4-5节为第3课时第一课时基础巩固1、光源:本身能够 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 和 。月亮属于 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 。光的直线传播应具备的条件: 、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大约是 。4、人们用光线来表示 ,光线是实际光的 。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建立 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5、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小孔所成的是 的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 关。6、光的反射现象是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 回原来介质的现象。7、光的反射定律: ; ;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 的。 8、光的反射分为 和 。镜面反射的特点是射到物体表面上的 ,镜面反射需具备的条件是 。漫反射的特点是射到物体表面上的 ,漫反射产生的条件是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 的缘故。能力提高1、下列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图1C林中影B水中桥A镜中花D缸中鱼2、如图2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水中倒影B.日食形成C.小孔成像D.铅笔“折断”图22、 在如图3所示光路图描述的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图3A.B.C.D.4、如果你在一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个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平面镜多么小,该同学也一定会通过这平面镜看到你的眼睛,这是因为A.光的漫反射B.光的镜面反射C.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D.彼此处在眼睛的明视距离位置5、下列成语涉及的光现象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A.凿壁偷光光的反射B.一叶障目光的折射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6、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桃花,是由于光射到桃花上时,发生了 的缘故。图47、如图4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AON 等于45,已知NOB 等于30,NOC等于45,NOD 等于60,则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 射出(选填“OB”、“OC”或“OD”)。8、生活中经常提到“影”与我们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例如,水中倒影和立竿见影中的影。前者是由 形成的,后者是由 形成的。9、人若通过墙上的小孔观察外面的景物,为了使看到的范围大一些,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其中应用的物理知识是 。10、五一节天气晴朗,小丽和爸爸、妈妈一起郊游,当他们从树阴下走过时,妈妈看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小光斑,问小丽这是怎么回事呢?小丽回答道: 。小丽为站在吊桥上的妈妈照相时,发现水中也有一个“妈妈”,小丽知道那是妈妈在水中成的像,你知道这个像的性质吗?答: 。11、一束阳光与水平面成40角,如图5所示。要使其反射光沿水平方向射出,则平面镜的位置是?(作图说明)图6图512、如图6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入射角为 ,反射角为 。平面镜绕入射点O沿顺时针转动5,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13、老师写在黑板中间的字,坐在教室每个位置的同学都可以看得见,这是由于 的缘故;但是对于黑板右边的字,坐在教室前排左边的同学总感觉黑板“反光”而看不清,这是由于 的缘故。14、一束光线垂直射向镜面,则入射角是 ,反射角是 ,这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 (填“重合”“不重合”)。拓展延伸15、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激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如图7所示光路图,当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16、如图8所示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让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1)先使E、F两块纸板在同一平面内,这时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这时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3)由(1)(2)可得出结论: 。图8图7参考答案基础巩固1、发光 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不是 2、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同一种介质 介质均匀透明 3、最大 3108m/s(3105km/s) 4、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理想化模型 模型法理想物理模型 5、光的直线传播 倒立实 无 6、反射 7、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入射角 可逆 8、镜面反射 漫反射 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反射面平滑 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反射面凸凹不平 漫反射能力提高1、C 2、A 3、A 4、C 5、D 6、漫反射 7、OC 8、光的反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9、离小孔近些 光沿直线传播 10、太阳经过树叶间小孔所成的实像 等大的虚像 11、略 12、60 60 1300 13、漫反射,镜面反射 14、0 0 重合 拓展延伸15、上升 16、能 不能 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