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统计学课件-第一章总论.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1680122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7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旦大学统计学课件-第一章总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复旦大学统计学课件-第一章总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复旦大学统计学课件-第一章总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统计学STATISTICS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名称统计学学分:3分课程性质:教育部规定核心课程主讲教师姓名:张岩办公地点: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日益楼314E-mail:zysamantha,课堂教学要求,认真预习和复习出现问题随时解决坚持出勤不缺课(!)认真作好课堂笔记(期末复习依据)认真独立做好每章习题(期末复习依据)必须掌握每章小结!,出勤、课堂表现与平时作业:30%期末考核:70%期末考核内容:以课堂讲授为准期末考试题型:(综合题),课程成绩计算方法,本课程参考书目,1统计陷阱,达莱尔.哈夫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2统计学,天津财经学院重点建设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3统计学,袁卫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4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吴喜之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5统计学导论,曾五一、肖红叶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8,第一章数据与统计学,本章内容共包括六个小节:第一节统计数据与统计学第二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统计学的分科第四节统计数据的来源第五节统计数据的质量第六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9,第一节统计数据与统计学,一、什么是统计统计一般泛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工作是统计的实践活动,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而统计学是阐述统计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的方法论科学。,10,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之间的关系,三者关系十分密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过程和成果关系,实践与理论关系,二、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以及从数据中获取相关又用信息的方法论科学。,11,12,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现代统计学,国势学派,政治算术学派,数理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数理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社会经济统计学派,当代中国的统计学,第二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古典统计学(17世纪中叶-18世纪中叶)统计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统计史上关于统计学的创始人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统计学的创始人是英国的威廉.配第(WilliamPatty);第一种说法认为统计学的创始人是英国的约翰.格朗托(JohnGraunt)。,13,统计史上将他们两个人创立的学派称为“政治算术学派”。因此,17世纪中叶政治算术学派的创立,标志着统计学的诞生。,14,与政治算术学派同期,在德国有一派,称为“国势学派”,当时国势学派使用“Statistik”一词作为国势学派的名称。政治算术学派和国势学派的区别在于:政治学派提倡用数量研究一国的国情;而国势学派提倡用文字记述一国的国情。,15,统计学的两位创始人,1.威廉.配第(WilliamPatty,1623-1687)威廉配第一生之中的著作有很多部,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赋税论、政治算术和货币略论,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著作对统计学的贡献主要包括:,16,(1)提出了“政治算术”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用数字来描述一国的经济状态和水平,并以此为依据为执政者提出建议。如政治算术一书中用数字叙述荷兰和法国、英国和法国国力的对比以及英国国力的增长,论证“英格兰的情况和各种问题,并非处于可悲的状态”,为英国争夺世界霸权出谋划策。(2)提出了国民收入概念并对英国国民收入进行了估算。这是首次用一个指标反应一国经济总规模的尝试。,17,(3)在配第进行的国民收入的计算中,可以见到现代国民经济核算中计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以及利用复式记账反应经济活动方法的雏型。配第把国民收入(他称作“人民的收入”)定义为每年人民劳动的价值与每年国民财富的收入之和。后者他所指的是地租、利息和利润。与总收入平衡的另一方是总支出,就是人民每年的费用或消费支出,包括私人的和集体的,指食物、住房、衣着及其它等等,然后留下一部分盈余。(4)提出了根据经济联系推算统计数据的方法。配第在作国情研究的时候,有许多需用的数据在当时很难找到,于是他就通过间接的途径去估算它们。例如,要计算伦敦的人口,他就用30乘以安葬人数假定每年30人中有人死亡。,2.约翰.格朗托(JohnGraunt,1620-1674)约翰.格朗托的代表作是关于死亡表的自然与政治的观察,该著作对统计学的贡献是:,19,(1)提出了“数据简约”的概念。即把数量庞大的杂乱无章的数据,依据种种分类标准整理成一些意义明晰的表格,使数据中包含的有用信息凸显出来。这种工作直到今天仍被统计学家视为基础性工作。(2)提出并举例处理了数据的可信性问题。数据的可信性指的是,是否有人出于某种目的而对数据作了篡改,或在获取数据的过程中出现重大的失误(如仪器未调准或登录时书写有误)。样本中这样的数值叫作异常值。鉴别数据中是否有及何者可能为异常值,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在应用上很重要,并在方法研究上受到重视的问题,(3)有了频率稳定性的意识。频率稳定性是说某种特性出现的频率会随着观察次数(样本量)的增加而趋于稳定。格朗脱在书中并未用明确的语言把这作为一个一般原则提出来,但通过他对数据的具体处理,显示了他的统计分析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则。他应用伦敦和罗蒙塞两地的男女出生(洗礼)数和死亡数,以年为一时期,算出在伦敦男、女出生率之比为14:13,在罗蒙塞为16:15。这是在历史上首次通过具体资料证明男、女出生率各自有其稳定值且略有差异。(4)编制生命表。生命表是指现存人口的年龄分布。这有多方面的用途。如可以计算出在某一年龄间隔内的人数的百分比,可以计算活到某一年龄的人中,至少再活年的百分比,而这对于保险金、年金等的计算有直接的关系。格朗脱在本书中首次提出了生命表的概念,并计算了现已知的第一个生命表。虽然它的推理粗糙甚至有些想当然的成分,但仅是引进这个概念,就已对后世有了很大的影响。,二、近代统计学(18世纪末-19世纪末)近代统计学分为两个学派,即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统计学派。,22,(1)数理统计学派数理统计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比利时的统计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阿道夫.凯特勒(AdolpheJacquesQuetelet,1796-1874)。其一生著作很多,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四本书分别为:论人类、关于概率论、论社会制度和社会物理学。其最主要的贡献是将法国的古典概率引入统计学。,23,(2)社会统计学派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统计学家、政府统计学家和统计教育家恩格尔,以及德国的统计学家、政府统计学家梅尔。他们主张统计学是实质性的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目的在于明确社会现象内部的联系和相互关系。,24,二十世纪,首先有英国人戈塞特(WilliamSealyGosset,1876-1937)于1907年提出了小样本统计量的t分布理论。后来经过R费希尔(RonaldAylmerFisher,1890-1962)、内曼(JerzySplawaNeyman,1894-1981)、ES皮尔逊(ESPearson,1895-1980)、沃尔德(AWald,1902-1950)等人的努力,到二十世纪中叶,构筑了推断统计学(数理统计学)的基本框架。,在二十世纪特别到二十世纪中叶,在200年前发表的英国学者托马斯贝叶斯(ThomasBayes,1701-1761)的一篇论文机遇理论中一个问题的解(1763年由普莱斯宣读,1764年发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贝叶斯学派。与贝叶斯学派相区别,称以R.费希尔、内曼和E.S.皮尔逊为代表的统计学派为经典学派或频率学派。在可重复进行的随机试验的统计规律的推断上,贝叶斯学派与频率学派有着完全不同的思路。不仅如此,由于贝叶斯学派把概率理解为对某一陈述的相信程度的度量(主观概率),因而可以在我们对某一系统的真实状态“无知”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概率陈述,并依据样本信息对所作概率陈述进行调整。,第三节统计学的分科,统计学,统计学,推断统计,理论统计,应用统计,描述统计,见教材P5-P7.,28,第四节统计数据的来源,统计数据分为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一手数据来源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试验;二手数据来源于已有的数据。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29,1.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指对被调查对象中的所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全面调查的形式有:普查、经济性调查和专门调查。,30,(1)普查的概念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它是用来搜集某些不能或不适宜用定期的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以搞清重要的国情国力。普查一般用来反映时点现象。,31,(2)普查的分类按照普查资料汇总的特点不同,又分为一般普查和快速普查两种形式。一般普查是逐级布置和逐级汇总上报,前后花费的时间较长。快速普查的特点是突出一个“快”字,即这种普查从布置任务到报送资料都越过中间环节,由组织领导普查工作的最高机关直接和各基层单位联系,进行超级汇总、集中汇总。,32,2.非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是指对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非全面调查又包括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33,(1)概率抽样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34,所谓“随机原则”,就是总体中调查单位的确定完全由随机因素决定,单位中选或不中选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总体中每一单位都有同等的中选可能性。抽样调查能够避免抽样过程中的人为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35,(2)非概率抽样凡是不按照概率抽样的规则选取单位的各种非全面调查,统称为非概率抽样调查。,36,统计调查所得统计数字与调查总体实际数量之间的差别称为统计调查误差。,第五节统计数据的质量,37,统计调查误差有两类:一是非抽样误差(登记误差),一是抽样误差(代表性误差)。任何统计调查方法都有可能出现登记误差。它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个环节上的工作不准确而引起的。,38,代表性误差是指用总体一部分单位的数据来推算总体指标时所产生的误差。如抽样调查就会出现代表性误差。代表性误差不能避免但可以控制。,39,在实际工作中,全面调查不存在代表性误差,非全面调查既有登记误差,又有代表性误差。,40,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