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吟咏文化 听听那冷雨课件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166185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吟咏文化 听听那冷雨课件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4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吟咏文化 听听那冷雨课件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4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吟咏文化 听听那冷雨课件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 听听那冷雨,吟咏文化 传承精神,人人心中都有冷雨,比如说,“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李煜心中的冷雨,表达了深切的亡国之恨;“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心中的冷雨,表达了他对妻子深深的悼念之情;而“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辛弃疾心中的冷雨,抒发的是他心中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而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却用一场冷雨向我们展示了他内心凄凉而缠绵的思乡之情。,1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2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方法的综合运用。 3了解作品蕴涵的观点,培养审美意识并提高审美能力。 4培养高雅的情趣,养成独特的思维方式,积累语言,训练语感,放飞想像,提高文学修养。,余光中, 1928年生于南京,现代作家、评论家。福建永春人。1940年入南京青年会中学(当时校址在四川),1947年毕业(此时校址又迁回南京)。同时考取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1948年转入厦门大学,开始诗歌创作。1949年5月由香港去台湾,进入台湾大学外文系读书。当过军中翻译,退伍后在台湾东吴大学及台湾师范大学任教。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及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余光中是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一生从事诗歌、散文、翻译和评论的创作,他称其为自己的“四维的写作空间”,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他的诗和散文多以抒写乡愁和思乡之情为主。,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品,正如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喝茶之于周作人一样,文章集中地反映了作家的创作主张及艺术风格。本文通篇写雨,写愁,写离怨,通过那蒙蒙细雨来凸现自己的思国爱国、感喟生命之情思。本文通过对台湾春寒料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描写,真切地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委婉地传达出一个漂泊他乡者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一个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第1节:听雨引起作者湿润润的情思。 第2节:“雨”字在视觉上的美感。 第3节:写嗅雨。(嗅嗅闻闻那冷雨、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淡淡土腥气)(从嗅觉) 第4节:写观雨。在美国难睹中国诗词里雨的意趣; 在台湾湿度很高,云气氤氲,雨意迷离。 第511节:听雨的感受。 第12节:作者不能平静的内心深深乡愁的流露。(首尾呼应),1字音识记 薄荷(b ) 薄饼(bo) 妄自菲薄(b) 遣散(qin) 鸟声啁啾(zhu ji ) 蓊郁(wn) 树香沁鼻(qn) 窥见(ku) 2词语积累 改弦易辙:变更曲调,改变道路。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一触即发:比喻形势非常紧张,马上会发生严重的事情。 堪称:可以称得上。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的标准的人或事物。,料料峭峭:形容微寒。 孺慕之情:指小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蠢蠢而蠕:形容像虫子蠕动。 氤氲: 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忐忐忑忑:心神不定。 若即若离: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1“凄凉凄清凄楚凄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两种不同的听雨感受,写出了作者浓浓的怀乡之痛。 2文中化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诗意有什么深刻含义? 提示:其实作者听雨,何尝不是听人生呢,这三个阶段给人的感觉是不相同的,少年时候,年幼无知,在灯下听着雨声,听着故事,给人一种温馨之感;中年听雨,一个“客舟”表明了那种漂泊异乡的沧桑;老年听雨在僧庐下,却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祖国的分裂状态,心中多一种浓浓的伤感。,3“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提示:连缀叠词叠音可以组成一幅图景一幅画卷,在朗读中可以感受体味想象。 叠词叠音有轻音乐的美感,或短促轻快,或高长婉转。 “忐忐忑忑忐忐忑忑”八字的双声连绵复词,一连串重读的音韵,颇能模拟大雨滂沱之音,又令人联想到电子乐器的演奏,以此来描写滂沛硕大的雨滴击打在屋瓦上的声情,及作者雨夜倾听雨势而随之起伏不定的心情,实为绝唱。,4“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这句话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提示:此处作者刻意将文句拉长,造成文字稠密、意象繁富的效果。透过阅读,雨如回忆的音乐,带领读者领略了江南与四川不同的雨中即景。诗化的长句,表现出雨的绵长细密和作者绵绵不断的思乡之情。,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先是天暗了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深。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嗒嗒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的还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1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由“雨”联想到“方块字”,这样联想合理吗?为什么? 答:合理。因为作者面对撩人情思的“雨”自然联想到“方块字”特有表意的形旁“雨”部,再联想到与“雨”相关的汉字“霜雪云霞,雷电霹雹”,而这一个个寄托着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的汉字,勾起了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作者借对汉字的联想,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提示:能从“雨”与“方块字”的表意特点来说明,表达出“借对汉字的联想表达对祖国的拳拳之心”的意思),2文章最后一段说“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作者为什么用“青苔深深”来修饰“记忆”? 答: “青苔”生于潮湿而人迹罕至的地方,历久而成,身处远离祖国的作者借“青苔深深”来修饰“记忆”,以形象表达埋藏于心底的那份记忆的深邃与遥远。 3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要选“雨”作为自己情感的寄托?为什么要加“冷”字? 答:因为“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作者与祖国分离,唯有“雨”成为二者的联系。“冷”字一方面突出了春寒料峭的雨给人的感觉,另一方面表达作者因远离祖国亲人而产生的凄冷之情。(提示:雨是自己与祖国的联系,“冷”是雨的外在特征),4大量使用叠词叠句是本文语言运用的一大特色,请你举出实例赏析其妙处。 答:文中大量使用叠音词写雨,如:“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滴滴点点滴滴”等,不仅把春雨细密飘洒的特点写得淋漓尽致,渲染了环境气氛,更便于表达作者心中那连绵不尽的缕缕情思,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具有一种和谐的韵律美。 (提示:本题须结合实例进行赏析,言之成理即可。先举出实例,然后对实例进行简要赏析。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1. 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露骨 露脸 原形毕露 藏头露尾 B沏茶 蹊跷 芳草萋萋 休戚相关 C瑰丽 日晷 大家闺秀 奉为圭臬 D复辟 辟邪 开天辟地 透彻精辟,解析:B项全都读q。A项露(lu)脸,余读l;C项日晷(gu),其余读gu。D项“开天辟地”、“透彻精辟”读“p”, 其余读b。 答案:B,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淋淋离离 宛然 窥见 乍现 B千变万化 骇人 翁郁 嗅闻 C惊心动魄 迷离 清爽 擎天 D心寒眸酸 按磨 幽暗 晌午,解析:A项“离”应写为“漓”,B项“翁”应写为“蓊”,D项“磨”应写为“摩”。 答案:C,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