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猜猜猜1.1 猜猜看教学目标: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与想象。2、能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初步了解科学家猜想的有效途径,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3、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积极参与头脑风暴活动。教学重点: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科学家猜想的途径。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设置情境 引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充满着神奇的科学奥秘,人们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并力求寻找正确的答案。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也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有趣的问题,你们想猜猜看吗?(想)。课件出示问题与画面,学生猜想、2、分组竞赛 自主探究3、自探提示:(1)、明确猜的方法。(2)、要有猜的依据。(3)、参照课本第4页,自制表格。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提问题,另一组则对这些问题进行猜想。我们看一看哪一组做的最棒。(游戏活动)二、解疑合探:1、集体交流学生的问题及猜想,教师总结点拨。2、讨论猜想的依据。强调:在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对问题起因的猜想,还是对问题结果的猜想,以及对过程的猜想,人们都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不同程度的说明和解释。通过刚才的猜想,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并说一说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评判其猜想的合理性,。3、阅读科学家猜想的途径。阅读海洋变成了高山。全班回顾,交流科学家猜想的途径以及自己的收获。三、质疑再探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四、运用拓展1、根据上面我们所学习的内容,你自己试着编个问题,让同桌猜猜看,考考你的同桌,若你认为同桌设计的题有价值,可以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练习。2、教师预设习题,在学生编题达不到要求时选用。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过对某一种现象不理解,自己先做出猜测,然后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家长、老师最后解决问题的经历?说一说你的经历。3、课堂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1.1 猜猜看方法依据选择的问题作出的猜想猜想的依据为什么蜘蛛网不粘蜘蛛?蜘蛛脚上有油蜘蛛网不粘有油的东西杯中的纸团会湿吗?。教后记 : 1.2 猜对了吗教学目标:1、利用实验验证的方法,明白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致。2、学会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技能,了解材料传热的性能。3、培养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了解猜想、假设和事实的区别。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实验器材:酒精灯、铁架台、纸杯、火柴、水槽、烧杯、镊子、铁棒、纸团、纸条等。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 设疑自探:1、 激趣导入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回忆一下你都收集了哪些问题?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2、大胆猜想你们想挑战更难的吗?请同学们来猜想。(课件出示:猜想问题图)出示自探提示:(1)用酒精灯烧空纸杯的底部,纸杯会烧着吗?(2)把空纸杯倒扣在酒精灯上,纸杯会烧着吗?(3)用酒精灯烧装水的纸杯底部,水能烧开吗?生把猜想填入表格。(4)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猜对了吗?我们要设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要验证自己的猜想,就要学会安全使用酒精灯。请同学们打开书,阅读课本第6页左下角的“安全使用酒精灯。”明确以下问题。 如何点燃酒精灯?酒精灯火焰分几层?哪层温度高?如何熄灭酒精灯?二、解疑合探: 1、指名说一说怎样安全使用酒精灯。师示范安全使用酒精灯。2、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指名说说自己猜想和根据。课件出示:在几次猜想中,我的猜想与实验结果: (1)总是不一样( )嘿,没关系!(2)有时不一样( )呵,再努力!(3)总是一样的( )瞧,我真棒!指名说,师鼓励。3、实验验证:小组讨论所用实验材料。小组组长到材料超市选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你的猜想正确吗?4、自主总结你在猜想与验证活动中取得了哪些收获?师: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的,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全班回顾,交流科学家猜想的途径以及自己的收获。三、质疑再探: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四、运用拓展:1、根据上面我们所学习的内容,你自己试着编个问题,让同桌猜猜看,考考你的同桌,若你认为同桌设计的题有价值,可以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练习。2、教师预设习题,在学生编题达不到要求时选用。我们再来进行两个猜想。(1)、杯子竖直扣入水底,塞在杯底的纸团会湿吗?(2)、用一张普通的纸,裁成长条,以螺旋状紧绕在一根铁棒上,然后用火柴去烧铁棒上的纸条,纸条会被烧着吗?想知道你猜对了吗?(想)怎么办?(必须进行验证)课下请同学们设法验证,把验证结果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惊人的发现,意外的收获!3、 课堂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1.2 猜对了吗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 它与事实并不总是一样要想知道是否正确 必须设法验证-实验酒精灯 点燃 熄灭 外焰 内焰 焰心教后记 : 1.3 猜猜猜教学目标:1、了解恐龙的生活背景,学习怎样进行猜想,了解多重多角度进行猜想。2、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3、能理解科学探究永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重点:了解猜想、假设和事实的区别。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出示谜语恐龙)和儿歌“月亮,你是谁”2、同学们,请阅读教科书第8页的内容和儿歌,试着提出你的猜想。预设问题:恐龙是怎样灭绝的?能复活吗?月亮是如何产生的?、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出示自探提示:(1)恐龙生活在什么地方?有哪些种类?有哪些生活习性?(2)猜想一下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3)、科学家有哪些方面的猜想?(4)、你对月亮有哪些猜想?(5)、科学家有哪些猜想?以上问题希望同学们独立完成。时间6分钟。二、解疑合探:(一)汇报自学情况。(二)交流问题(1)、(2)、(4)。1、指名回答,学生补充,教师随机板书。(2、3亿年到6500万年;甲龙、无齿翼龙、马门溪龙、霸王龙、剑龙、慈母龙、;保护自己、会飞、吃素、吃三角龙、不吃肉、保护小宝宝;)2、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搜集到的恐龙和月亮的资料。汇报交流问题(2)(5)。教师要提醒学生,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各种猜想和对月亮的猜想、验证与分析,并详细补充科学家的猜想与假设。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三)、全班回顾,交流科学家猜想的途径以及自己的收获。三、质疑再探: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那些疑问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四、运用拓展:1、根据上面我们所学习的内容,你试着用适当的题型自编1-2道习题,让同桌猜猜看,考考你的同桌,若你认为同桌设计的题有价值,可以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练习。以巩固本节所学知识。2、教师预设习题,在学生编题达不到要求时选用。同学们,让我们继续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下一节我们举办一次“恐龙博览会”好吗?3、课堂总结。谈谈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猜想与验证活动中有什么感受?(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的,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板书设计:1、3猜猜猜恐龙 月亮神秘 女儿灭绝 夫妻猜想 猜想教后记: 第二单元 风啊,你吹吧 2.1 起风了教学要点:感受风的存在,初步练习假设性解释。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初步知识。2、会制作各种各样的纸风车。3、能初步对事物或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4、意识到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能初步对事物或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教学难点: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问题接龙同学们,关于风你都了解了那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下风(板书课题 起风了)。首先我们做一个游戏-问题接龙,大家愿意吗?不过如果接不上来的同学老师可是要惩罚的哦!你要为大家学个动物叫或扮个动物的形象。师生共同提出有关风的问题、2、大家能对这些问题作出猜想和解释吗?出示自探提示:(1)、风是什么样子的?想一想,我们看不见风,怎样才能证明风的存在呢?(2)、风是怎样形成的?怎样知道起风了呢?(3)、怎样制作纸风车?自主探究:(可以结合平时的观察,也可以到室外,去寻找风的踪迹。)二、解疑合探:1、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自己的发现。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有没有寻找到风的存在,说一说你找的风。(自然风、跑的快时有风、骑车时有风、用扇子扇风、)2、学生制作。我们还有一位好伙伴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风,知道他是谁吗?对,是纸风车。纸风车能帮助我们找到风,它的形状有好多种,尽情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制作时要注意安全。你们的纸风车转得快吗?解释一下原因。我们的纸风车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3、回顾所提疑问。三、质疑再探: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那些疑问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四、运用拓展:1、根据上面我们所学习的内容,你试着用适当的题型自编1-2道习题,考考你的同桌,若你认为同桌设计的题有价值,可以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练习。以巩固本节所学知识。2、教师预设习题,在学生编题达不到要求时选用。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中是怎样描述风的?留心电视或报纸等媒体,连续记录一星期风的预报,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进行交流。3、课堂总结:谈谈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实践与操作活动中有什么感受?板书设计:2、1起风了风纸风车风的预报教后记: 2、2风的测量教学目标: 1、知道风的基本概念,能用简单的方法测定风向。2、感受风的力量,设计制作简单的装置测定风力的大小。3、能初步判断风力的大小及等级。教学重点:1、初步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2、了解仪器的构成和功能。教学难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风向和风力的等级。器材准备:风向标 风车材料。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有关风的简单常识,一起交流一下你记录的一周内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中是怎样描述风的?你是否留心电视或报纸等媒体,连续记录了一星期关于风的预报?展示你的记录。、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风的有关常识-(风的测量)。(教师板书课题:风的测量)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了解哪些风的常识?问题预设:a、怎样测量风的大小? b、怎样测量风的方向?风向指的是什么?C、风是怎样形成的?、3教师整理、补充学生所提问题,出示自探提示:(1)、什么是风? (2)、怎样测量风的大小?风的是大小如何划分等级的?什么叫风力? (3)、怎样测量风的方向?风向指的是什么?“偏”是什么意思? (4)、自己设计制作一个测量风力或风向的仪器。4、学生结合自学提示及教材,在相关处圈点批画,完成自探提示。二、解疑合探:1、师生交流自探结果。(流动的空气就是风;风的力量叫风力;0-12级共13个等级;用风力计测量;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用风向标测风向;“偏”指的是某个方位左右摆动;、)2、自己操作制作仪器。出示自制的风向标,风力计。并说明各自的功能。3、学生和老师一起去操场开展实践活动,用自制的风向标测定风向,风力计测风力并做好记录。4、引导学生在实践观察后思考合作:(1)、同学们,我们能测风向了,你有办法知道风的大小吗。(2)、现在,我们知道风是有力量的,有风向的。谁能说一下电视、广播里是怎样报风的情况的。(3)、那么,你估计今天的风是几级,说说依据。说说书上的规定。(4)、在测定风向和风力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5、回顾所设疑问。三、质疑再探: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那些疑问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引导学生质疑,并恰当处理学生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根据上面我们所学习的内容,你试着用适当的题型自编1-2道习题,考考你的同桌,若你认为同桌设计的题有价值,可以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练习。以巩固本节所学知识。2、教师预设习题,在学生编题达不到要求时选用。课外记录天气预报,并对天气情况作观察比较。3、课堂总结:谈谈学习本节后,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2、2风的测量风风力 风力计 风向 风向标 风级教后记: 2、3 可爱又可恨的风 教学要点: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风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可恨的一面。教学目标:1、在讨论的过程中陈述自己的观点。2、了解风的好的一面和可恨的一面,知道人们对风的利用和对风的防治方法。教学重点: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风可爱的一面和可恨的一面。2、风如何分级。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风给人们带来的益处以及风同时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教具准备: 挂图( 1、风的利用。2、风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激趣导入:同学们,上节我们学习了风的测量,本节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风的知识,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可爱又可恨的风”。板书课题: 3、可爱又可恨的风(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请同学们大胆质疑!问题预设: A、为什么说风可爱? B、为什么说风可恨?、2、同学们,为了很好地了解风的有关常识,老师把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整理出这一节的自探提示:出示自探提示 A、为什么说风可爱? B、为什么说风可恨? C、风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益处? D、风同时又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 E、风级是怎样确定的?3、生根据自探题示,自学课本(在自学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4、生自学,教师巡视。二、解疑合探1、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引导点拨,师生共同探究以下重点: A、风的好处:(汇报) a因为风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好处,利用风人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因此说风很可爱。 b风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但大风也能给人们带来灾难,使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因此说风又可恨。 c风可爱表现在人们利用它扬场。d人们利用风力发电,节省很多能源。e在夏季天气炎热时,风可使人们感到凉快。f风还能帮助人们行船,节省力量,我们在顺风行走时非常省力。 刚才,同学们说出风的可爱, 那么风可恨表现在哪些方面?B、风带来的灾难:(汇报)a风可恨表现在大风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如夏季刮大风会使树刮断,电线杆刮倒,电线刮断。 b电线刮断造成不能正常供电,我们做不成作业,看不成电视。 c海洋上如果遇到大风,可造成船沉人亡,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本来就很冷,再刮风会更加寒冷。 同学们刚才都举出了风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灾难的事例,充分说明了风即可爱又可恨。 C、风级的确定a风有012级13个等级。b风在0级到6级之间不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七级以上的风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同学们通过自学讨论,基本了解了风级的确定,同时也知道了小风不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大风也就是七级以上的风才会给人们带来灾难。风越大带来的灾难越大。对九级以上的风究竟是什么样呢?陆地上一般很少见到,只有在海洋或沿海地带见到。2、另外,书本上介绍了龙卷风,那么龙卷风究竟是什么样呢?下面来做一个试验,使大家来观察龙卷风的样子。 试验过程略3、回顾所设疑问。三、质疑再探:你学习了本节后还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质疑,并恰当处理学生的问题。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编题:用适当的题型自编1-2道习题巩固本节知识。考考你的同桌,若你认为同桌设计的题有价值,可以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练习。2、教师预设习题,在学生编题达不到要求时选用。 (1)、如何利用风给人类造福。 (2)、如何防治风给人类带来灾难。 (3)、在大风来临时如何把损失降到最低。(4)、世界上如果没有风行吗?(5)、我做个小风车。3、课堂总结。谈谈学习本节后,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2、3 可爱又可恨的风 好处: 可爱又可恨的风 灾难: 分级:教后记: 第三单元 神奇的指南针 3、1 神 奇 的 小 针教学内容:六年制科学三年级下册26-28页教学目标: 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铁相互作用的规律。 2.会利用磁铁相互作用的规律制作小磁针。.教学重点: 磁铁相互作用的规律。教学难点: 利用磁铁相互作用的规律制作小磁针 .教 法 : 三疑三探.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教 具 : 各类磁铁、小针、指南针.教学过程:一、 设疑自探1、设疑激趣 引入新课(出示课本26页活动图)这位带眼镜的小朋友在做游戏,你们想知道他在做什么游戏?我们这一节就来学习-神奇的小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什么是神奇的小针?有什么神奇?为什么神奇?、(教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设计出了下面的自探提示,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认真学习课本26-28页,就能明白提出的问题)2、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时间6分钟)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认真学习课本26-27页,思考下列问题:(1)活动:确定教室的南北方向。 我们把两块磁铁的两极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2)活动:用细线把小针水平悬起,使它轻轻转动,观察它静止后所指的方向?(3)活动:把小针放在泡沫塑料板上,然后放在水面上,轻轻转动塑料板,观察它静止后所指的方向?(4)、小磁针为什么有指向南北的神力?(5)、小磁针为什么吸到一起了呢?(6)、什么是指南针?我们最早的指南针叫什么? 注意:活动时,周围不能有其它磁铁的干扰。二、解疑合探1、检查自探效果。(提问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差生汇报,中等生评价、补充,优等生再评价、补充。)(1)、展示自制的小磁针。(2)、汇报所观察到的现象。(会吸引在一起;会指在南北方向;司南)2、遇到疑难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4、5题)3、回顾所设疑问。三、质疑再探再次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提出你的疑惑和新想法,大家共同探讨。四、运用拓展1、学生自编题:用适当的题型自编1-2道习题,考考你的同桌,若你认为同桌设计的题有价值,可以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练习。以巩固本节知识。2、教师预设习题,在学生编题达不到要求时选用。要求学生制作“魔力”小针3、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3、1神奇的小针 指南磁铁:同极相斥 异极相吸指南针司南教后记: 3、2有趣的磁铁游戏教学内容:六年制科学三年级下册29-31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磁铁,知道磁铁的性质,了解磁铁的应用。 2.会利用磁铁等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做好实验记录,并能表述出研究过程和结果。 3、使学生意识到科学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 磁铁的磁性、磁力大小、磁极等性质。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教 法: 三疑三探.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教 具: 各类磁铁、小针、指南针.教学过程:一、 设疑自探(一)激活兴趣 引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2、放课件:秦始皇利用磁石做宫门防刺客的故事。(二)引导学生质疑1、提问:其中的奥秘在哪里? 2、引入课题:上节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磁铁的知识,你玩过磁铁吗?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 “有趣的磁铁游戏”。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三)教师归纳 , 出示自探提示。1、观察收集的磁铁,你能发现什么?2、小组合作,你们准备做哪些游戏?做游戏时应注意什么?3、通过游戏,说明了什么?4、磁铁能吸什么样的东西?5、磁铁的哪些部位力气最大?6、两磁铁之间是怎样相斥相吸的?7、磁铁的指向是什么样的?(四)自学课本29-31页。二、解疑合探(一)汇报1、个人自学情况2、小组交流汇报实验过程、得出的结论。(二)概括总结磁铁的性质1、磁铁能吸铁,两极的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2、同极相斥、异极相吸。3、指示南北。干扰信号。(三)、回顾所设疑问。三、质疑再探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提出你的疑惑和新想法,大家共同探讨。四、运用拓展1、学生自编题:用适当的题型自编1-2道习题,考考你的同桌,若你认为同桌设计的题有价值,可以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练习。以巩固本节知识。2、教师预设习题,在学生编题达不到要求时选用。(1)、星期天,小明的妈妈不小心把带铁链的钥匙掉到小河里了,小明该怎么办?(2)、水杯里掉进两个小针,谁能不接触水把它们取出?3、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强调)板书设计:3、2有趣的磁铁游戏磁铁游戏活动记录磁铁的朋友铁钉磁铁不能吸起的物体木块、塑料磁铁对信号的影响干扰信号实验的收获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指示南北。两极的磁性最强教后记: 3、3磁铁的妙用教学内容:磁铁的妙用(教材第3234页内容)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磁铁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有关资料图片,调查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深刻理解磁铁的发现、指南针的发明的重要意义。教学目标:1、 科学探究目标:A、 能通过观察和测试,找出日常生活中使用了磁铁。B 、能说出搜集有关应用磁铁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信息资料的方法。2、 科学知识目标:A、 能列举我国古代人们利用磁铁的实例。B 、能说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A、 愿意关注磁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B、 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有关磁铁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事例。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刻地理解磁铁的发现的重要意义。难点:初步认识到,磁铁在社会生产中和生活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准备:每组准备一份材料:磁铁,一盆水、针、“小金鱼”铁片、有关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一)、设置情景 引入新课。(1)、出示“金鱼”出水图片问:同学们,老师这有一副图片,讲的是水缸中有两个铁片做成的小“金鱼”怎样让他们快速地离开水缸呢?(要求是不能用手去捞,不能把水倒掉。)学生可能回答“用夹子捏”、等。(2)、有一个小朋友正用一根“魔棒”,指挥自制的小汽车。“过来”,小汽车乖乖地开过来了;“离开”,小汽车又听话地跑开了。猜一猜,这是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是“遥控指挥”、。老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掌握了磁铁的有关性质,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利用这些性质来解决上面的问题呢?(板书课题:磁铁的妙用)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那同学们的猜想正确吗?(二)、出示自探提示,学生自学。1、 出示自探提示:利用桌上的器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10分钟后,按以下三方面汇报自己的收获:(1) 你的猜想是什么?(2) 你是怎样观察和实验的?(3) 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什么结论?(4)、磁铁有哪些用途?(5)、你举出两例生活中用到磁铁 的例子?2、学生利用器材自己进行观察和实验。阅读课本32-35页解决以上问题。三、解疑合探1、 学生反馈自学情况。2、 实验验证:把你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3、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适时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4、重点使学生明白: 磁铁吸引铁,铁也有吸引磁铁的性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5、回顾所设疑问。三、质疑再探1、 在刚才的观察和实验中,你还有什么疑问?2、 对于磁铁,你还有什么想知道?四、运用拓展1、学生自编题:用适当的题型自编1-2道习题,考考你的同桌,若你认为同桌设计的题有价值,可以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练习。以巩固本节知识。2、教师预设习题,在学生编题达不到要求时选用。(1)、举出一些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了磁铁。(2)、一位老奶奶不小心将一盒大头针撒在一盆小米中,她一枚一枚地拣,真费事,能想出好办法帮帮老奶奶吗?(3)、设计出一些有意思的磁铁小玩具,试试看。3、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认识。板书设计:3、3磁铁的妙用磁铁吸引铁,铁也有吸引磁铁的性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后记: 第四单元 水和盐的故事4.1 把盐藏起来教学目标:1、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3、培养敢于、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溶解的概念。2、知道溶解的快慢与外界因素的关系。教学难点:知道溶解的快慢与外界因素的关系。教具准备: 挂图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实验器材: 食盐、烧杯、筷子、热水、冷水等。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一)、激趣导入课前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积极的验证。老师这儿还有更难的呢!敢接受挑战吗?(敢)好,让我们走进第一关,智力猜猜猜,(闪闪红星,小红军带盐的故事)请大家开动脑筋猜猜看,小红军是怎样把盐藏起来的?(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出示自探提示,学生自学1、 (教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设计出了下面的自探提示。(1)、怎样把盐藏起来?(2)、把盐藏哪里了?(3)、什么叫溶解?(4)、怎样加快溶解的速度?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38-40页二、解疑合探1、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汇报自学结果。(差生汇报,中等生评价、补充,优等生再评价、补充)(溶解的概念;搅拌、加热、碾碎)看来大家一致认为,盐能消失在水中,到底猜得对不对呢?想不想通过实验来验证?(想)2、实验验证:(1)、请大家分组讨论,选出我们的最佳方案(学生选择,并简单的说出理由)那么,要做这个实验需要什么器材呢?(生交流)请各组组长来材料超市选择你们需要的材料。(2)、实验揭秘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对,盐真的能化在水中,那么像盐这样消失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板书)同学们,你们太棒了,老师宣布,第一关成功!让我们走进第二关:比比谁最快!(3)、探究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小红军很聪明,把盐溶解在水中,但当时处境一定非常危急,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怎样能帮小红军把盐尽快的溶解在水中?(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想法非常好,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呢?得通过实验来验证,现在请各小组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大家真了不起,设计好了自己的实验,老师很佩服你们!在做实验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实验用品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分工合作。用简单的语言填写实验报告单。好,现在实验开始。汇报实验结果。谁能根据以上小组的汇报,对加快食盐溶解的条件总结一下?刚才大家参与得非常积极,实验做得很认真,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真是太棒了,老师兴奋得告诉大家:第二关闯关成功!下面让我们走进第三关,看谁想得多!3、回顾所设疑问。三、质疑再探你学习了本节后还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质疑,并恰当处理学生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学生自编题:用适当的题型自编1-2道习题,考考你的同桌,若你认为同桌设计的题有价值,可以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练习。以巩固本节知识。2、教师预设习题,在学生编题达不到要求时选用。(1)、其实,溶解在我们生活中用途特别广,现在请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怎样加快溶解?(2)、看来,我们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仅心细,而且聪明。故事中的小红军也很聪明,他把盐化成水藏在棉衣里带上山。那么,盐该怎样取出来呢?想知道吗?请大家课下先进行猜想,试着探究,并记录下来,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发现。3、课堂总结。谈谈学习本节后,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4、1把盐藏起来小红军 巧 带盐 藏 溶解搅拌加快 加热碾碎教后记: 4.2 水落“盐”出【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分离盐和水的方法,了解海水制盐的有关知识。 科学技能:学生能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自主设计。【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分离出来的物质就是盐。【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蒸发皿、火柴、滴管、小烧杯(含盐水)、烧杯(清水)、放大镜、白纸、药匙、食盐盒、毛巾、筷子(每组各一份)教师材料:一杯饱和的盐水溶液(125毫升)、清水(50毫升)、药匙、食盐、笔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 (一) 、设置情景 导入新课 上节课故事中的小红军也很聪明,他把盐化成水藏在棉衣里带上山。那么,盐该怎样取出来呢?想知道吗?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水落“盐”出(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出示自探提示 学生自学1、 教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设计出了下面的自探提示。(1)、怎样才能把盐取出来?(2)、把盐取出来的方法有几种?(3)、水有哪三种状态?(4)、水的三种状态变化条件是什么?(5)、什么叫蒸发?(6)、什么叫沸点?(7)、什么叫冰点?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41-44页二、解疑合探:1、汇报自学结果。(差生汇报,中等生评价、补充,优等生再评价、补充)(蒸发;烧煮、太阳晒、;气态、液态、固态;温度变化;水受热变成水蒸气;100是水的沸点,0是水的冰点)2、实验验证:(1)、教师出示一杯已饱和的盐水。师导:这是一杯盐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别吗?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看谁想的方法既简单又实用? 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师生交流-采用加水的方法。 学生上台演示。 (2)师导:(出示已溶解的盐水)水是会蒸发的,如果杯子里的水全部蒸发完了,原来溶解在水里的盐会怎样呢?盐会和水一起蒸发吗? 师:同学们的猜想很不错,但科学是要讲究证据的。你有办法证明盐是不是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小组内活动,用筷子沾一点浓盐水涂在手指上,轻轻吹气,加快水的蒸发。观察手指上盐水的变化。 采用加热的方法。 师:对,给盐水加热加快它的蒸发,这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套加热的材料。(师介绍材料)同学们能用这些材料给盐水加热吗?、你准备怎么做? 师导:同学们可真聪明!那么做这个实验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请各组材料员领取材料。 (提示:加热后勿碰;盐水未完全干,熄灭酒精灯;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灯的使用:( 师示范酒精灯的点燃和熄灭;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1)师导:同学们都差不多完成了实验,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吗?盐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蒸发皿上留下了白色的物质) (2)师导:你怎么能确定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一定是盐?或许盐水加热后变成了另一种白色的物质呢?你有什么办法确定它就是盐呢?(比较) (3)师导:对!拿它和生活中的盐比较一下!为了方便研究,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盐、放大镜。同学们可以用药匙把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取到白纸上,和盐比较一下是否相同。请各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 (4)交流汇报: 师导:从外部特征看,白色物质和盐很相像,那它是否具有盐能溶解于水的性质呢?同学们想试一试吗? (5)师导:请同学们把白纸上的白色物质放入烧杯中搅拌几下,看它是否溶解了? (6)结论:白色颗粒外观和盐一样,又能溶于水,它肯定就是盐了。现在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3、回顾所设疑问。三、质疑再探:你学习了本节后还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质疑,并恰当处理学生的问题。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编题:用适当的题型自编1-2道习题,考考你的同桌,若你认为同桌设计的题有价值,可以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练习。以巩固本节知识。2、教师预设习题,在学生编题达不到要求时选用。(1)、师导:刚才我们通过加热从盐水中提取出了盐。那么,我们生活中的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播放海水变成盐的幻灯片) (2)师导:对呀,说起海水中的盐,老师还要告诉同学们一个惊人的数字,你们想听吗?如果把海水中所溶解的盐全部提取出来,重量将达5亿亿吨。这是多少盐啊!如果把这些盐平铺在陆地上,全世界的人和房子都将被埋没,只剩下几幢特别高的摩天大楼露在外面,因为盐的厚度将达到150米。 (3)、课外作业: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离盐与水的方法”,如果遇到了其他溶液你能分离吗?课外自制一杯糖溶液或味精溶液,并能用加热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开来。3、课堂总结。谈谈学习本节后,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4、2水落“盐”出晒加热水 三态变化 条件-受热、受冷蒸发 沸点 冰点教后记: 4.3 沉与浮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知道浮力的存在,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应备条件的猜想能力。2、初步了解和体验物体沉浮应具备一些条件,可以通过改变这些条件来控制物体的沉浮。 3、继续培养学生敢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教材分析:本课包括“水中的物体”、“感知浮力”、“谁主沉浮”、和“拓展活动”四部分内容。其中对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提出猜想与假设、对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提出猜想与假设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1、学生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已经有一定的认识。2、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材料准备:老师用:大玻璃缸、白菜、萝卜等常见的生活物品。学生用:玻璃缸、木块、塑料块、铁块、石子、鸡蛋、盐、橡皮泥、钩码、测力计等。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一)、激趣导入8分钟师: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帮小红军顺利地解决了问题,我们把盐藏在了什么地方?、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材料。(白菜、萝卜、木块、塑料块、铁块、石子、鸡蛋等) 师:同学们这些材料也会像盐一样“藏”(溶解)在水中吗?师:我们猜测一下哪些会溶解在水中?你猜想的根据是什么?师:让我们动手也试一试吧!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刚才的猜想正确吗?大家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或者问题吗?学生汇报。师:“为什么有些物体浮在水面,而有些物体则沉在水底?”。谁能说出自己的猜想。学生猜测。这个问题曾经吸引许多科学家进行研究,大科学家阿基米德也研究过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像科学家那样研究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沉与浮)在研究中有所发现的小组,我们给命名为阿基米德小组。(指阿基米德小组奖章)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出示自探提示 学生自学1、 教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设计出了下面的自探提示。自探提示(1)、其它材料也会像盐一样“藏”(溶解)在水中吗?(2)、为什么有些物体浮在水面,而有些物体则沉在水底?(3)、什么是浮力?(4)、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5)、浮力有哪些应用?2、学生自学45-48页二、解疑合探 1分钟 (一)、汇报自学结果。(差生汇报,中等生评价、补充,优等生再评价、补充)(好多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体;同样体积比较轻的物体浮在水面,比较重的物体沉入水中;浸在水里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托力叫浮力;一切物体都受到浮力;) (二)、实验验证:师:刚才同学们猜想水对浮在水面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大家试一试,是真的吗?。学生亲身体验。师:说说你的感受。那沉在水底的物体是不是也受到了水对它的托力呢?学生猜想。(不止一种,用测力计,用橡皮筋等)师:你猜想的有什么根据吗?根据是什么?怎样为“我们的猜想”找到证据呢?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汇报交流。师:像这样浸在水里的物体,会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托力,这种力叫浮力。师: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是太棒了,真像一个小阿基米德,那老师这儿还有一个问题“怎样使鸡蛋和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谁愿意接受挑战?动手动脑,大胆猜想和实验。师:你们是怎么做的?解决问题了吗?学生汇报交流。在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浮力的。3、回顾所设疑问。三、质疑再探 10分钟你学习了本节后还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质疑,并恰当处理学生的问题。四、运用拓展分钟1、学生自编题:用适当的题型自编1-2道习题,考考你的同桌,若你认为同桌设计的题有价值,可以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练习。以巩固本节知识。2、教师预设习题,在学生编题达不到要求时选用。师:you are very clever,大家的表现太精彩了,下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游戏比赛。游戏。(看谁的橡皮泥能承受更多的玻璃球)3、课堂总结。谈谈学习本节后,你有什么收获? 2分钟我们看看是哪个小组获得了“阿基米德小组”的称号?有请阿基米德小组的同学上台,我们来给他们合影留念!(教师给上台同学拍照)其实这节课每个小组的表现都很出色,都做到了科学家一样的严谨有序,相信我们班以后会出很多像阿基米德一样的科学家的。把实验的材料整理好,准备下课。下课!板书设计:4、3沉与浮水中的物体浮力应用教后记: 第五单元 电与我们的生活5、1生活离不开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电对人们生活的改变,能说出电对人类生活有哪些作用。2、能举例说明电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电的来源,懂得节约用电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电在人类生活的作用。教学难点:了解电的来源。教学准备: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1、观看一段动画停电了师:请同学们观看动画,边看边思考:停电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1)生认真看并思考。(2)观看后指生回答。(3)师作总结引入课题。是呀,看来停电对我们的生活影响真不小。今天,我们一起来探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