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变迁与改革实践.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1638789 上传时间:2020-04-30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81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变迁与改革实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变迁与改革实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变迁与改革实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六章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变迁与改革实践,刘振林博士(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目录,第一节美国经济;第二节欧盟经济;第三节日本经济;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五节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第六节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第一节美国经济,一、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回顾二战后初期的繁荣阶段(19471953)低速增长阶段(19541960)调整增长阶段(19611973)“滞胀”阶段(19741982)缓慢回升阶段(19831988)重陷衰退阶段(19891991)新经济阶段(19912001)新世纪初的衰退、复苏与扩张(2001至今),二、90年代美国的“新经济”,含义特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突破以往的经济周期,且速度加快;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并存;出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巨额财政赤字得以消除,并出现盈余;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新经济产生的原因信息技术是根本原因;克林顿政府的政策作用;美国公司进行的经营与管理改革是微观基础;股权融资为主的金融制度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经济全球化是主要基础。,三、本世纪初的美国经济衰退,本次衰退的特点持续时间最短(2001年间的8个月)产生的原因不同衰退程度低生产率仍提高库存调整速度大大提高本次衰退的原因经济发展的周期规律美联储宏观调控失利过度消费的降温原油价格上涨911事件,四、美国经济新一轮的复苏与扩张,经济增长率整体经济强劲扩张消费和投资是双引擎就业状况改善通货膨胀上升双赤字2005年度美国总统经济报告,五、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制约因素,促进因素:消费和投资信心IT技术复苏与网络经济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持续高速增长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股市回暖大选的政治周期因素,制约因素:双赤字压力就业形势尚未根本好转生产能力过剩国际政局不稳美国经济发展的前景经济基本面伊朗,是主要发达国家中最具韧性和省略的经济体,抗干扰能力强;高新技术产业将继续作为其经济增长的强有力推进器,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起关键性作用;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仍将是美国经济保持活力的重要保障;美国在全球化方面起步较早,跨国公司遍布世界各地,抢占了全球化的先机;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为其全球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六、美国政府的主要职能及作用,从总体上讲,美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制定经济政策、征税、提供社会保障(救济、福利、保险等),促进社会公平、提供公共产品及管理以及国防、外交、治安筹各个方面,政府并不直接从事经济工作,不介入私营企业的具体事务,虽然美国的邮政、通讯及铁路由政府直接经营,但并不以盈利为目的。正在加强的领域主要是保证公平竞争、法规规制、司法、提供公共服务及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的职能,有所削弱和放松的主要是除军工之外的生产部门。,促进公平竞争:反托拉斯法;提供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保障网“上层”及“下层和第三层;提供公共服务:在电力、煤气、电讯的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制定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美国经济政策的主要有三个部门:财政部;预算管理委员会;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规制,保证公平竞争及税收等方面,并制定奖励办法来激励企业,以促进经济发展。,七、总结: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又称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该模式不排斥或反对政府对经济生产的干预,而是与其它西方国家比,更多地承袭了古典的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的传统。该模式的特点是:政府尽是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充分鼓励自由竞争,政府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间接调控、依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管。该模式又称“政府监管型市场经济”,扩展阅读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特征,发达国家通常又称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先进国家)、“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达国家),一般是指市场经济体系发达、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关系进入垄断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十分稳定或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当前发达国家主要包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24个成员国,其中以美、日、德、英、法、意和加拿大7国最为发达,瑞士、比利时、荷兰、芬兰、挪威、丹麦、瑞典、希腊、冰岛、葡萄牙、西班牙、卢森堡、奥地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土耳其等也是经济实力非常雄厚的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仅日本一个发达国家。1994年以后,墨西哥、捷克、匈牙利、波兰、韩国和斯洛伐克相继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但在分析20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时,仍将墨西哥和韩国列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范畴,捷克、匈牙利、波兰和斯洛伐克则仍属于转轨国家的范畴。所以我们这里提到的发达国家主要是24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在当代世界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战后初期经过迅速的恢复与调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经济高速增长持续了近二十年之久。到1970年代初期,以1973年的能源危机和19741975年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为标志,出现长达10余年的停滞和缓慢增长。进入1990年代之后,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加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由于关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在本书第1章中已详尽阐述,因此本部分不再重述。,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征1.对科学和教育的充分重视发达国家对科技和教育的高度重视,主要体现在国家在科研和教育上的高投入。战后,新科技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从而构成了科学技术经济科学的良性循环。2.广泛存在的国家干预发达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和干预,就是对国民经济实行总体管理,动用财政调节、货币调节、宏观收入调节、计划管理和调节等各种杠杆广泛介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所有环节和阶段,以构造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总量上和结构上的基本均衡,为微观经济的运行创造宏观环境,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与此同时,这种调节和干预的范围遍及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表现在:(1)对科技革命的推动上;(2)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3)在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方面;(4)在收入分配方面;(5)在政治上层建筑领域;(6)在经济社会的运行机制上,3成熟的市场经济,完善的市场体系经过数百年的探索、发展和完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已经比较成熟。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因而使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并达到较高水平。建立起成熟而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机制,由国家对市场运行实行导向和监控,弥补市场经济本身的弱点和缺陷;同时建立了完备的经济法规体系,保证经济运行的法制化。迄今为止,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都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这促使整个世界掀起市场经济化的浪潮。4先进的产业结构战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本国经济发展,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主要发达国家的第一产业无一例外地出现迅速下降的趋势(表4-1)(2)在工业部门中,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新兴工业,取代了传统的高消耗、粗放型的重工业(3)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主要发达国家均呈现经济服务化的势头,服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超过50%,并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表4-1主要发达国家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资料来源:黄亚钧等著:知识经济论,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年3月,第105页。,5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二战后的半个世纪中,社会保障制度在发达国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社会保障给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2)社会保障使劳动力再生产得以正常进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力质量。(3)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解决了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也给其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6.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调节机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受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的三大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美欧等少数发达国家利用其所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不断对发展中国家施以重压,驱动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资本账户的自由兑换等,由此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界环境,这对从1950年代中期后,发达国家经济近2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第二节欧盟经济,一、二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战后初期:经济恢复50年代:经济逐步起飞,增长速度远超美国1958年欧共体成立,进一步促进西欧经济的迅速增长7375年经济危机之后,5060年代的黄金增长阶段结束,进入滞胀时期80年代:追赶美国19801982危机,19831987恢复,19881989强劲增长90年代欧盟经济增长明显落后于美国,发展遇到重重困难。原因,原因,社会市场经济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宏观经济政策遏制了经济回升;对科技开发投入明显不足,国际竞争力下降。,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又称莱茵模式,以德国、法国、瑞典为代表。这些国家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长期执政,希望通过和平、民主途径实现社会主义,倡导“福利社会主义”,试图折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特点:即私人资本统治和自由竞争,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又要发挥政策对市场的引导和调节作用,扩大福利和社会保障,以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该模式又称“政府引导型市场经济”,即自由竞争与政府控制并存、经济杠杆与政府引导作用并用、经济增长与社会并重。,二、欧盟经济发展的现状,2000年起,世界经济增长减缓,911的打击,使欧盟经济受到严重影响。2001年下半年,欧盟经济开始复苏。此后受伊拉克战争、高油价和欧元对美元高汇率的影响,欧盟经济一直增长缓慢,2005年增长率为1.3%。以2006年的预期:美国商业周刊文章,三、欧盟经济面临的问题,大欧盟经济发展不平衡:欧元疲软之后略有起色;英国经济形式明显好于欧元区,但对欧盟经济无拉动作用;中东欧国家经济持续增长。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制约其经济发展。欧元币值。稳定与增长公约的指标设限抑制了欧盟经济增长。欧洲统一大市场存在诸多缺陷:内部市场对欧盟成员国经济的协调能力有限;人员和服务流动存在较大障碍;成员国在税收、福利、劳动力市场方面还未实现真正的一体化;统一大市场内的不同国家并未完全实现优势互补,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第三节日本经济,一、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回顾恢复和重建(19451955)高速增长(19561973)中速、稳定发展(19741984)稳步发展(19851991):日元升值,日本投资与消费活跃,但也开始形成经济泡沫。低速发展(1991年之后):泡沫经济破灭,经济衰退,政府改革,但再难现高速发展的奇迹。不过日本已成世界“经济强国”、“金融大国”和“技术大国”,在科技领域已超越欧洲。2005年末至200年2月:日本实现了出人意料的强劲增长,预示其长达15年经济萧条的终结。国内内需因素起了主导作用。(对中国的借鉴意义)而中国经济增长是日本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的最大外因。,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完善的教育体制引进、开发先进技术,科技立国较高的储蓄率和民间设备投资日本国民的民族精神,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以日本、韩国、新加坡为代表。都是后进资本主义国家,吸收了崇尚竞争、追求效率、强调个人利益等西方市场经济文明成果,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和发扬东方儒家文化的传统,即国家至少、社会为先、家庭为本、同舟共济的精神。企业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国家从国民利益和企业利益出发制定赶超先进国家的发展战略,从而形成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该模式基本特点:政府用严厉的规划要求企业遵守市场规则;利用利益机制诱导企业行为;利用计划和产业政策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行政指导使企业尊重政府的意图。,三、日本经济停滞的原因,制度创新受阻是主要原因出口导向型、保护国内市场与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不符;以政府为主导干预经济的方式已不符合市场调节的基本原则。产业升级受阻是本质内核产业没有实质性的升级换代;产业政策调节作用减弱;信息技术竞争输给美国传统产业比较优势消失、产业空心化,扩展阅读:关于不同的市场经济体制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形成时期,英国样样领先,用不着去追赶任何别的国家。它是领袖,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工业革命中,美国起步也很快。美国地处两大洋之间,英国早期经济领先地位对美国并不构成军事威胁。在19世纪最后25年,美国的发展超过了英国。美国大众明白,他们无须政府下力气给美国经济这部蒸气机加煤添火,美国也可以追上英国。对比之下,19世纪的德国若不想被欧洲的战争击垮,就必须全力以赴赶上英国、“人们都期望德国各邦的统治者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在欧洲的谈判桌上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普鲁士就必须有现代工业经济。德国的资本主义需要得到帮助才能迎头赶上”。同样地,日本制度的产生也不是出于偶然。19世纪中期美国海军将领佩里凭借炮舰轰开了日本的大门,迫使日本开放自己的门户与外部世界通商。但是,19世纪中期是殖民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如果日本此时不加速发展,就可能沦为英国、法国、荷兰、德国或者美国的殖民地。于是经济发展成了国家防务的一个部分。也许经济发展在国防中的重要性超过了军队本身。没有现代化的经济就谈不上现代化的军队。,为了维护自身的政治独立,德、日两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都成了军事战略中的重要因素。政府出面积极推动以确保经济的发展,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缩短与潜在敌人之间经济上与军事上的差距,政府不得不让经济机器开足马力向前追赶。难怪在这种情势下商业公司总是根据军事的需要组织起来,国营与私营之间的界限不见了。政府和产业界同心努力,根据民族独立的需要确定经济发展的战略。工商企业确实变成了国防第一线。军事战略与经济战略织为一体,紧密不可分割。美国的历史很不相同。政府的第一次重要经济法令(设立州际商务委员会)是为了防止铁路公司利用垄断权随意提高货运费用,谋利害人。数十年后的第二项比较重要的经济法令(通过反托拉斯法)是为了防止洛克菲勒先生利用他对照明用油货源的按制获取垄断性暴利。政府第三次重要经济立法源自30年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崩溃,政府必须出面清理资本主义的混乱局面。结果,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敌对的关系,相互怀疑对方的动机,都在美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二十一世纪的角逐:行将到来的日欧美经济战(美)莱斯特瑟罗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一,我们应当承认日本人有他们独特的精神,不能用“长于模仿”四字代之。研究日本的专家指出,史前的日本民族即已经表现很多独特的性格,如好洁成癖,宗教信仰缺乏罪咎观念,无意对创世作猜测活崇拜一个滋生万物之神,注重自然现象,甚至敬畏出类拔萃的山川鸟兽。这种种专注于刻下环境之事物,有意受自然力量之感召(亦即在日常生活之中尽量接受自然法则lawofnature),不沉湎于抽象观念的习惯,不可能与日本人经常在技术工作中表现精研独到的能力及各人行动易于协调没有关系。第二,日本因为受外界的军事威胁少,无需中国型的中央集权及庞大无比的官僚组织,而能让封建体制绵延至19世纪后期。一般观念认为凡封建必落后。殊不知封建体制之内,最有效之政府为地方政府。经过长期人文演进之后(如交通通信地址、印刷术广泛推行,识字率增高),日本下层结构之组织日趋绵密紧凑,私人事业中渗入公众道德的精神,这种潜在的力量,与中国官僚主义之注重外表冠冕堂皇,完全相反。第三,吸收外界之专长,为所有民族国家应有之共通性格。中国曾不断地吸收外界宗教思想、建筑设计、食物乐器、战法工具,而最近一个世纪尚及于法律政府、科学艺术、服饰言语。即欧美各国何尝不如此。依此类推,我们无法断言模仿是日本人独有之专长。只因日本为重洋遮隔,吸收外界文物时有突然性、有全面性、有时发展而为举国一致的运动,容易被指责而已。(pp312313)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众所周知,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为了逃避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压迫的清教徒远涉重洋来到新大陆,目的就是摆脱国王和教会对他们的种种压迫和限制,因此美国没有封建等级制和世袭贵族的存在,一建立就是资本主义社会。黄仁宇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一书中说,美国之所以顺利进入资本主义体制,有三个条件做背景:一是宗教上的宽容,因为没有一种全国的教会在后主持,各种信仰都有立足和传播的机会;二是社会上的向上流动性(upwardsocialmobility)大,开拓美洲的契约劳工通常工作5-7年之后可以获得自由,而社会也给通过个人奋斗成功的人以足够的尊重,在美国独立宣言上签字的61人中,两个是契约劳工,三个是贫苦人家子弟,其中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三是土地领有权容易取得。这一切使美国人真正感到人人平等,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同时这些信仰加尔文命定论的清教徒们,有倾心于事业成功以证明自己确已获救的倾向。此后,在相对荒凉的新大陆披荆斩棘、白手起家,尤其是开拓西部,又培养了美国人敢于冒险、刻意创新的性格特征。反控制、反束缚、反垄断的民族特性,崇尚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社会达尔文理论和个人决策、个人奋斗与个人创造的生活准则,构成了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和企业制度的思想文化基础。,而日本则是一个单一民族、单一语言、单一文化的岛国,生活习俗大致相同,社会统一性强。大和民族宗教信仰缺乏罪咎观念,无意对创世作猜测或崇拜一个滋生万物之神,注重自然观念,甚至敬畏出类拔萃的山川鸟兽。这种专注于刻下环境之事物,有意受自然力量之感召,不沉湎于抽象观念的习惯,不可能与日本人在技术工作中表现精研独到的能力及个人行动易于协调没有关系。日本的民族文化很大程度上渊源于中国,尤以“儒”学的影响最大。日本的儒教,经过其一贯的拿来主义的改造,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比如,仁慈、正义、感恩、智慧、信用、忠诚、孝顺,这些都是出自中国儒家的各种美德。而日本的儒教,几乎不重视仁慈和正义,而只强调忠诚、孝顺和智慧。在中国,忠诚只有与“正义”、“正道”相结合才有意义,而在日本,“忠诚”本身就具有意义。个人的忠诚度是以他准备为这个社会作出牺牲的程度来衡量的。与此同时,个人的自由却经常被看作是背叛或是对社会、对大多数人的挑战,往往敢于维护自己自由的人将成为彻底孤立的人,日本最著名的格言就是:枪打出头鸟。儒家文化过于强调对完美的人格的培养,却忽视教养一种有能力且富有进取性的人格。,“日本人生性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观感,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恶所征服。他们的军队受到彻底的训练,却又具有反抗性。”(美)本尼迪克特菊与刀,1、菊与刀,(美)本尼迪克特著,商务印书馆,2002年。2、奇迹与危机东亚工业化的结构转型与制度变迁,张捷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3、总统是靠不住的,林达著,三联书店,1998年。4、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黄仁宇,三联书店,1997年。5、欧洲文明的进程,陈乐民、周弘著,三联书店,2003年版。6、国富国穷,(美)戴维兰德斯著,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7、大国崛起,中央电视台专题片*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名言:在欧洲你要生存下去,不做铁锤,就要做铁砧。*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欧洲的形成和欧洲的解体总是围着德国转的。*恩格斯形容英国的海军:800年来英国在自己的海岸上没有发现一个敌人。*著名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说,他们拿到一样成熟技术后,能够每年把它改善1%,但却没有能力发展全新的东西;他们开创新事物,尤其是全新事物很慢,只是擅长于把旧事物改进一点点;他们善于利用成熟技术,但很不善于发展革命性的技术。,在政企关系上日本与英美有以下区别第一,美国学者查默斯约翰逊把日本称为“开发型国家”(developmentstate)美国则属于“规则型国家”(regulatorystate)。开发型国家为了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实现赶超目标,必须实行由国家干预资源配置的产业政策。这些产业政策必然涉及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并创造出政策性租金,从而导致企业围绕政府开展寻租活动。产业政策使得日本政府掌握了多种干预资源配置的手段,对企业的影响很大,政策的实行力很强,这一点是英美国家政府所望尘莫及的。但同时,政府和企业之间围绕产业政策展开的创租和寻租活功,往往产生官商勾结的特殊利益集团,形成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并使某些已经过时的政策和规则长期延续下去,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在日本,各政府主管部门的官僚与其所管辖行业的大企业之间存在着长期密切的利益关系这些官僚退休以后,往往到平时受其关照的企业中担任待遇优厚的职务,被称为“下凡”。此外,行贿受贿等丑闻也时有发生。其次,英美的政企关系属于一种“规则依存型”(rule-based),即“游戏规则”都是事前确定了的,事后不能更改。企业只要依法经营,政府即不加干预;企业一旦有违法行为,政府直接以法律手段加以解决(如近来发生的美国司法部起诉微软公司垄断市场案)。,日本的政企关系则属于一种“关系依存型”(relation-based),规则定得比较模糊,事后可视情况加以灵活调整,政府的自由解释权较大,解决问题时较少诉诸法律而倾向于行政调解。这种方法虽然有利于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和改进政策,们也为企业的寻租活动留下了较大余地。第二,为了避免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所造成的协调失效(指经济主体之间由于信息交流的不充分使全社会的资源配置达不到帜累托最优)以及政府征干预经济过程中产生政府失效,日本的各种民间中介组织(如经团联、日经联、商工会议所等著名的财界团体)在沟通政府与企业以及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利益协调方向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政府在制定经济计划和政策时也非常重视与民间部门的信息交流和对话。政府和企业通过中介组织为纽带所进行的密切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日本的大多数经济政策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但这种政企关系的决策机制透明度较低,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铰强。而在美国,由于大多数政策都是通过法律和条例的形式出台的,政府行为利民间团体的活动也受到法律的严格规范,企业对政府政策施加影响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各种利益集团围绕国会的方法利选举所展开的院外活动,政府行政部门与企业之间不存在保日本那样的密切关系。张捷:奇迹与危机东亚工业化的结构转型与制度变迁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pp9698,政局稳定是经济顺利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国家领导人频繁的更迭不可避免地会给具体的经济政策带来影响。日本奇迹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稳定的政局,每届内阁有相对较长的执政时间。从1955年到1972年的17年间,日本的内阁首相仅更换过5位,即鸠山一郎(1955.11956.12)、石桥湛山(1956.121957.2)、岸信介(1957.21960.7)、池田勇人(1960.71964.11)、佐藤荣作(1964.111972.7)。其中时间最长的佐藤荣作连续任职达8年之久。内阁的长期稳定、首相的长时间任职保证了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贯性。与经济高速增长期相比,“泡沫经济”崩溃后的1991年至今的短短10余年时间,首相走马灯似的更换了9位,即海部俊树(1989.81991.11)、宫泽喜一(1991.111993.8)、细川护熙(1993.81994.4),羽田孜(1994.41994.6)、村山富市(1994.61996.1)、桥本龙太郎(1996.11998.7)、小渊惠三(1998.72000.4)、森喜朗(2000.42001.4)、小泉纯一郎(2001.4-2006.9)。首相任职长者12年,短者仅为几个月。内阁如此频繁的更迭,政策可能朝令夕改,无法保证连续性。,大作业4分组翻译以下文章,Japanseconomy:PickingitselfupEconomicstructureofUSEconomicstructureofCanadaEconomicstructureofAustralia,导论,发展中国家的分类一、世界银行的分类根据世界银行的分类,世界现有21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60亿,GNP(国民生产总值)28.86万亿美元。发达国家有29个,发展中国家(地区)有156个,转轨国家有25个(已加入OECD的3国捷克、匈牙利、波兰除外)。,156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可再分为:,低收入国家和地区(1998年人均GNP低于760美元的国家和地区共56个);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1998年人均GNP在7613030美元之间的国家和地区有43个);中国中高收入国家和地区(1998年人均GNP在30319360美元之间的国家和地区有28个);高收入国家和地区(1998年人均GNP在9361美元以上国家和地区有29个)。,二、按主要出口种类国家和地区分类(即全部出口额的50以上均来自该种出口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可分为:,制成品出口国和地区非燃料初级产品出口国和地区燃料(主要是石油)出口国和地区劳务出口国和地区综合出口国和地区(即没有一种出口品占到出口总额的50以上)。,三、按市场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分,市场经济已基本确立国家:Uruguay,Chile,Peru,Thailand,Turkey,Kuwait,SaudiArabia,Oman,UnitedArabEmirates,Qatar,Bahrein。新兴工业化国家也应归为此类。市场经济占重要地位的国家:India,Egypt,Pakistan,Iraq,Malaysia,Jordan,Tunis,Philippines,Morocco,bolivia,Indonesia,Syria,SriLanka,Liberia。市场经济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家:Afghanistan,Bangladeshi,bhutan,Nepal,Maldives,Yemen,burkinafaso,burundi,TheCentralAfricanRepublic,Chadian,EquatorialGuinea,Rwanda,SierraLeone,Somalia,Uganda,Haiti。,四、2005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五、联合国贸发会议对发展中国家的分类,石油输出国农矿原料出口国出口加工国(地区)经济综合发展国,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一、初级产品出口战略:这是通过开发和出口某些自然资源,获得外汇收入,进口所需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从而取得发展。这种战略层次较低,是从殖民时代继承下来的,实际上是落后国家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独立后又处在不利的国际劳动分工和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中不得已而采取的。后来许多国家自身的制造业有了发展,实现了产业多样化后,便抛弃了该经济发展战略。但是,现在仍有不少发展中国家依靠出口一两种、或三四种初级产品,作为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如:缅甸(大米、木材,占出口贸易收入的近70%)、布隆迪(咖啡、棉花,84%)、埃塞俄比亚(咖啡、皮革,74%)、利比里亚(铁矿石、天然橡胶,78%)、赞比亚(铜,84%)、厄瓜多尔(咖啡、可可、干鲜果品、原油,64%)、牙买加(铝,67%)、智利(铜,44%)等非产油国,伊朗、科威特、利比亚、沙特阿拉伯等产油国。,实行该战略的理论根据是“比较成本说”。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时,由李嘉图提出。认为:生产者或各个国家都要专门生产他们各自在成本、生产率方面最具优势的产品,而把不具优势或优势不大的产品给他国生产,然后互相交换,则对双方有利。现在,西方有些经济学家仍认为该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是适合的,提出“农业不等于贫困”这一命题,试图说明工业并不一定意味着富有,主张发展中国家还是按比较利益原则,以改良并发展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宜。,二、进口替代战略:(ImportSubstitution),在20世纪50年代,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印度和菲律宾等国家为实现工业化都是从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开始的。“进口替代战略”是指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和其他工业,替代过去的制成品进口,以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纠正过去长期存在的对外贸易逆差,解决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问题。,三、“面向出口”工业化战略,出口替代战略,外向型发展战略,出口鼓励战略(ExportPromotion)这是指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并以制成品出口逐步替代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在初期,主要是利用自身廉价的劳动力优势,通过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工业,通过出口来带动经济的增长,缓和国际收支的压力。60年代末70年代初,巴西、墨西哥、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也先后程度不同地转向这个战略,或采取进口替代和面向出口相结合的道路。70年代中期,部分国家转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出口,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根据各国具体条件和工业化进程的不同,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战略的国家大体上可分成三个类型:,一个是原来出口初级产品的国家,现在日益增加对初级产品的加工出口,提高其附加值,如马来西亚、泰国、科特迪瓦等;二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大国,如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印度等国,它们的制成品的出口很大程度上是立足在过去进口替代期间所建立的工业基础之上;三是一些小国和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由于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它们主要发展面向出口的劳动密集型的装配加工工业。70年代中期后,这些国家中有的开始发展技术密集型(电子、仪器仪表、机械制造)和资本密集型(钢铁、化工)产业。,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战略(多元化时期),该战略主张进口替代和面向出口战略相结合,经济多元化,强调“自力更生”的观点逐渐流行。在战略目标上,实现经济增长、公平分配和自力更生三者的有机统一。这种发展战略更加合理、圆满,也更具吸引力,但到目前为止,效果并不明显,追求这种战略的目标仍在继续。一个主要原因是牵涉到利益的再分配,阻力很大,实施该战略对既得利益者几乎没有什么吸引力。各国调整时间和调整的幅度是不一样的。印度在1984年进入经济多元化发展时期,拉甘地在同年11月出任总理之时,就提出“实现技术现代化,加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注意发展满足国内需求的中小企业的同时,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引进外资,发展多元化经济。,(一)石油输出国,60年代后,在中东北非地区出现了一批依靠石油开采和出口而走上现代化的国家。1960年9月,伊拉克、伊朗等产油国在巴格达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开始集体同西方石油公司作斗争,维护成员国的利益。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各产油国通过减产、禁运、提价和国有化等措施,控制了石油价格的制定权,将石油价格从每桶3.07美元,提高到年底的11.65美元,到1980年又数次提价至每桶30多美元。石油斗争的胜利,使产油国的收入剧增,据统计,石油输出国组织的13个成员国的石油总收入,在1972年为144亿美元,1980年增至2700多亿美元,8年间增加了17.8倍。,石油收入的大幅度增加,为产油国的现代化发展创造了条件。由于这些国家普遍存在矿产资源单一,自然条件恶劣的情况,在60年代以前,它们几乎都是世界上贫穷落后的国家。现在,它们利用手中大量的美元,迅速地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它们以发展本国石油工业为核心,积极发展石油提炼和石油化学工业,同时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实现经济的多样化,各种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例子:,卡塔尔沙特伊朗,(二)农矿原料出口国,一、矿原料出口国矿产资源促动型现代化,即以开采和出口国内某种重要矿产资源为契机,获得一定的资本原始积累后,逐步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这类国家包括以开采钻石、黄金而开始工业化的南非,智利、赞比亚等国开采和出口铜矿资源来带动国家经济全面发展。这些国家通过矿业资源的开采和出口,国民收入一般都较高,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的大部分,但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相差很大。钻石、黄金与南非经济的腾飞铜的王国智利,二、农产品出口国农业资源促动型现代化对现代化的理解误区:现代化是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紧密相连的,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或GDP中所占比重越低越好。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片面地一味强调发展工业,结果,工业发展不尽如人意,原来尚能自给自足并能出口部分农产品的农业也受到严重影响,每年需要大量的外汇,从发达国家进口粮食,农业落后成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可持续性发展的严重障碍。,事实表明,由农业部门发生变革而导致的经济起飞,往往更为稳定,现代化能获得稳定的向前发展。这种以农业发展为基础,带动工业化和现代化全面发展道路,称之为“农业资源促动型现代化”。所谓农业资源促动就是指一些国家利用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大力发展农产品出口,以换取外汇收入,从而促动农业、工业、教育、交通等整个社会的全面繁荣,逐步实现现代化。走“农业资源促动型现代化”比较成功的国家有泰国(热带农业)、加纳(可可)、塞内加尔(花生),科特迪瓦(咖啡)等。,泰国的农业工业国模式:在泰国10大出口商品中,农产品占了6项,农业出口创汇为其工业化积累了基金。从60年代起,泰国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经济增长开始主要依靠工业和服务业,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由1961年的43.7,降至1986年的16.2,1991年为12.8。尽管如此,农业人口仍占泰国总人口的60以上,经济发展并未将农业人口大规模地迅速转移到城市,为国家现代化的平稳过渡作出了贡献。泰国成了发展中国家里的农业与工业并举的国家,即农业工业国模式。,(三)出口加工国地区(新兴工业体),一、出口加工促动型现代化通过发展出口加工企业,促进经济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在亚洲“四小龙”、以色列和非洲的毛里求斯等国的发展中表现的特别明显。被人们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最为成功的一类。这些国家的特点:矿业资源贫瘠、地域较小,但具有较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同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关系密切。这些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大力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发展面向出口的加工制造业,并通过对外贸易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实现经济的现代化。,二、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在整个7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在8.510之间。到198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韩国1520美元,台湾2101美元,香港4240美元,新加坡4430美元,被称为70年代的“经济奇迹”。,四小龙的工业化模式,依靠国内高储蓄和大量利用外资,实现高增长;实行政府干预,使经济在比较稳定的环境中发展(政府主导型经济);以出口加工业为发展支柱,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实现工业现代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注重发展教育和人才开发;较为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三、以色列,以色列概况;以色列的经济发展历史;以色列于1991年开始实行贸易自由化政策,把自由贸易作为一种手段来增强以色列国内市场竞争、改善资源分配和提高工业效率;巴以冲突对以色列的打击;以色列与中国的关系,(四)经济综合发展国,一、经济综合发展国的特点:自然和社会条件较优越,资金、人力、自然资源和市场方面都适于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注重国民经济综合发展人口多,人均GDP相对较低二、经济综合发展国包括:印度、中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埃及、印尼等国。,三、印度的经济发展印度经济的发展历程;印度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印度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与印度的比较四、“巴西奇迹”,新兴大市场国家和地区及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EMERGINGMARKETS),新兴大市场概念的明确提出始于美国商务部1994年初公布的国家出口促进战略报告。该报告确定一些国家和地区为美国出口和投资的重点。目前所涵盖的范围比刚提出时有所扩展,10个主要大市场为:中国经济区(含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印度、东盟、韩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南非、波兰和土耳其。近年来,国际金融机构及媒体越来越多地使用“新兴市场”这一概念,这一概念所涵盖的国家和地区比新兴大市场多。如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使用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国家和地区有25个: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泰国、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希腊、以色列、葡萄牙、南非、土耳其、捷克、匈牙利、波兰和俄罗斯。,扩展阅读:后发展国家经济的起飞与分裂,所谓后发展国家是指现代经济增长起步较晚、不具有原发的现代经济制度形态并且与欧美工业化国家相比在向工业化经济转变之前或过度之中处于相对或绝对落后状态的国家。它既包括向工业化国家转变之前或过度之中的国家,也包括已经完成由后发展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转变的国家。依据上述定义,后发展国家既包括数目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包括战后跃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国家如日本,但在本章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又称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是指政治上已独立,经济上比较贫穷,工业基础薄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的国家。目前,发展中国家这一范畴包括了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撒哈拉以南)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4/5,土地面积约占世界总面积的2/3。,一、后发展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1落后的生产力水平2不合理的产业结构3经济上的二元结构一方面存在传统的农业部门,另一方面存在现代工业部门4对外的依附性(1)资金(2)技术(3)国际分工格局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阶段1战后至1960年代中期的初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普遍落后,但已有初步的发展。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最重要的经济任务是从原殖民统治者那里收回国家的经济主权,把国民经济命脉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同时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为全面开展经济建设做好准备,因而这一阶段发展中国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对外国资本实行国有化和民族化。(2)实行土地改革。(3)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推动工业化进程。在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经济取得了初步的发展。除了以上措施的推动作用以外,这一时期的国际环境也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2196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末的高速增长时期这一阶段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实行进口替代或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和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努力发展经济,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在经济上取得的主要成就表现如下:(1)经济增长速度较快(2)出口贸易的规模扩大。(3)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31980年代的低谷阶段1980年代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停滞不前,徘徊于低谷的十年。虽然一些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发展比较迅速,但从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大为下降,经济上困难重重,粮食、债务等问题都成了挥之不去的困扰,难以解决。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为:(1)经济增长速度大大下降。(2)通货膨胀剧升并持续多年。(3)外债猛增,国际收支严重失衡。,表42发展中国家的负债率,资料来源:庄起善:世界经济新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232页。,41990年代以来的经济复苏和新的震荡进入1990年代,发展中国家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新技术革命和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带动了后发展国家经济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分别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积极调整内部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战略,走出经济困境,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199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新的持续增长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19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经过调整与改革,加强了自身的经济活力,为促进对外合作奠定了基础。其次,1990年代国际资金流动变动为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外资提供了有利机遇。第三,区域经济合作日趋加强,带动了经济增长。从外界环境来看,冷战结束,世界形势趋向缓和,世界经济从1994年起普遍好转,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世界贸易大幅度上升,除石油以外的初级产品价格上升。这些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然而就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普遍转好,东亚经济蓬勃发展,人们为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称奇之时,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给东亚地区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也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东亚奇迹”。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三、后发展国家的分裂1、石油输出国石油输出国是指以石油开采业和炼制业为主要生产部门、以石油及其产品出口为其主要收入来源的发展中国家。2、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指经济增长较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工业化程度上已比较接近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有拉美的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以及亚洲“四小龙”,即新加坡、韩国以及中国的香港和台湾3.原料生产国原料生产国主要指生产除石油以外的各种农、矿原料,并依靠这些原料及其初步加工产品的出口作为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这类国家属于单一原料出口型经济,主要靠农矿原料的生产和出口。,OPEC,“欧佩克”即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ofthePetroleumExportingCountries,OPEC)。它是一个自愿结成的政府间组织,对其成员国的石油政策进行协调、统一。欧佩克旨在通过消除有害的、不必要的价格波动,确保国际石油市场上石油价格的稳定,保证各成员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稳定的石油收入,并为石油消费国提供足够、经济、长期的石油供应。欧佩克是1960年9月14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成立的,创始成员国有5个,它们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1962年11月6日,欧佩克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目前,欧佩克共有11个成员国(括号内为加入欧佩克的时间),它们是:阿尔及利亚(1969年)、印度尼西亚(1962年)、伊朗(1960年)、伊拉克(1960年)、科威特(1960年)、利比亚(1962年)、尼日利亚(1971年)、卡塔尔(1961年)、沙特阿拉伯(1960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67年)和委内瑞拉(1960年)。,4经济综合发展国经济综合发展国是指在资金、人力、自然资源和市场潜力等方面具备较优越的条件,能够实施经济综合发展战略的国家。它们既重视工业的发展也重视农业的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意解决社会及大自然的平衡问题,使社会进步与经济增长得到同步发展。如印度、中国、俄罗斯等就是这种类型的国家。5最不发达国家最不发达国家是指那些长期遭受发展障碍的低收入国家,特别是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低和有严重结构性缺陷的国家。这类国家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人口增长很快,债务负担沉重。再加上有些国家经常处于动荡不安的战乱和灾荒中,因此经济长期处于停滞或半停滞状态。,第五节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一)概述一、传统的经济体制特征:高度的公有制经济经济决策权集中在国家手里采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排斥市场分配上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特征导致:经济体制束缚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不合理价格体制不合理经济效率低下,二、解体前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三、90年代之前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和其它国家,扩展阅读:计划经济的形成、发展与转型,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1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1)前苏联传统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实现无产阶级掌握国民经济管理领导权的需要。(2)前苏联传统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迅速建成社会主义,摆脱帝国主义干涉威胁的需要。(3)前苏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前苏联共产党人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有关。东欧国家之所以普遍地建立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有其自身具体的原因:一方面,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鼓舞和影响;二是为了完成国家工业化的艰巨任务,决策权必然趋于高度集中。2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1)整齐划一的所有制形式。(2)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高度集中的中央指令性计划管理。(3)集中的行政管理方法占统治地位,经济的管理方法居从属地位。(4)在信息结构上,主要由政府从下到上收集信息,然后再从上而下发布指令性信息,传达到企业。,3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功绩与局限性客观地说,计划经济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历史作用。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由于政府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运用计划手段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解决宏观经济总量、结构调整和经济平衡发展的问题。第二,由于政府可以利用国家的力量,集中使用有限的资源加强重点建设,实现科技的重大突破。第三,国家可以采取多种政策措施,调整地区差别和收入差别等。第四,有利于以部门为主,并在部门内实行统一的经济政策,促进专业化发展。但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也存在着下列的严重缺陷:第一,国家通过指令性计划对经济管理过于集中,统得太死,既抑制了企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又增大了信息失灵、决策失误的可能性,从而影响了国民经济顺利和健康的发展;第二,忽视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严重阻碍经济效率的提高,造成了巨大浪费;第三,几乎单一的所有制形式同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所要求建立的多层次经济结构相矛盾。苏联和东欧各国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深感这种僵化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尤其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时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之间联系日益密切,信息越来越多,如果墨守陈旧的经济管理体制,企业仍旧缺乏灵活反应能力,整个国家就会失去许多发展的机会。,二、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1.前苏联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1)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1950年代初期到1960年代初期)(2)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1960年代中期到1970年代末期)(3)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1980年代中后期)2.东欧国家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前苏联相类似,前主要东欧国家对传统经济体制的改革也经历了比较接近的三个阶段:1950年代初期到1960年代初期的第一阶段、1960年代中期到1970年代末期的第二阶段和1980年代的第三阶段。在1950年代初期到1960年代初期的主要东欧国家中,南斯拉夫的工人自治制度最为醒目,而匈牙利则迈出了渐进式改革道路的第一步。在1960年代中期到1970年代末期,主要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进行了深化,南斯拉夫的自治制度继续发展,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也有不同形式的改革举措。进入1980年代,主要东欧国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困难。各国针对各自实际状况进行了幅度较大的改革,这些改革都鲜明地体现出了市场经济的思想。但直到1980年代末,大多数国家传统经济体制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三、计划经济体制的转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理论上来说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渐进式,即通过改革的逐步推进,用市场机制代替计划机制,实行运行方式的逐步转换;另一种是激进式,即通过出台“一揽子”的措施,以放开市场为主要方法,在短期内切换运行机制,实行运行方式的快速转换。从实践中看,原苏联和大多数东欧国家的改革选择了后一条道路,只有少数东欧国家经济转轨选择了前一条道路。1俄罗斯经济体制的转轨(1)第一阶段:“休克疗法”。1992年初,叶利钦采纳了美国经济学教授杰佛里萨克斯的建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休克疗法”,从而标志着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正式起步。所谓“休克疗法”就是“置之于死地而后生”,其经济含义既是全面放开价格,是指按照市场的要求一步到位,同时取消对私营经济活动的限制,通过私有化和严厉的约束措施来控制国家企业的发展,以期达到遏制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因此,“休克疗法”的核心内容是稳定化、自由化和私有化。俄罗斯围绕“休克疗法”而采取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包括:第一,放开物价,形成自由价格制度。第二,改变国家垄断的对外经贸体制。第三,改变所有制结构,主要是进行农业私有化和企业私有化改革。第四,进行财政和金融政策改革。,俄罗斯激进式改革的教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必须抛弃依靠教条公式实行经济改革的做法。盲目照搬抽象的理论,势必导致经济政策错误,应该从国情、从实际出发制定经济政策。其次,在制订宏观经济政策时,必须从微观经济进程的实际情况出发。改革经验不止一次的证明,与微观经济的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