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改革研究(引论)-改革纲要.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1617237 上传时间:2020-04-3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9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课程改革研究(引论)-改革纲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地理课程改革研究(引论)-改革纲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地理课程改革研究(引论)-改革纲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课程改革研究张洋cdzhangyang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课程改革研究,这是一门什么课?怎么学这门课?有什么作业?怎么才算合格?怎么考试?,理解课程改革的精神掌握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目标、内容分析地理课程改革的教材探讨地理新课程新教法、新评价方法,怎么学?-教师讲与同学讲练结合,每个同学要分析一节教材、准备教案,上台讲课或说课1020分钟,其他同学评议讨论;-教育硕士介绍目前自己所在中学地理教学改革情况总成绩:口试+笔试,各占50%,第一讲从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谈起,“课程范式”的转换与“学校文化”的创造,课程政策的转型:“三级课程管理”教育思想的转型:从“精英主义”到“大众主义”课程改革的理念: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求得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一)纲要明示了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课程政策的转型,(二)纲要凸现了课程的综合化趋势,体现了课程结构、教学规范及评价制度的转型,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图一、思维活动中的科学智慧与艺术智慧,(外部世界),环境,自然社会文化,(内部世界),经验,表象,内化,外化,分析、符号化、言语化理性认识(发现法则性、规则性、逻辑性),色彩、音、身体、语词感性认识(发现本质),语文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美术音乐体育等等,学术、科学、艺术、技术体系,科学世界,艺术世界,直接经验,问题解决学习,综合性学习(综合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反馈,反馈,描述,表达,图二、分科与综合并举的课程结构,(三)纲要打破了“一纲一本”的传统课程编制的束缚,体现了课程开发方式的转型,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1.强化品德教育摆正基本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环境伦理、生命伦理(基因歧视、安乐死、辅助生殖、校内暴力),(四)改革纲要的亮点纲要的亮点,也是需要关注的课题也是国际教育界共同面对的课题,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没有健全的人性,就没有健全的社会和经济。在民众学校的发展史上,把人当“人”的教学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教学往往成为压抑“人”的生命活力的“人工窒息机”。即便在21世纪前夜的今日,教学沦为“人工窒息机”的状况依然没有改观,如今,在受到教学窒息的学生们中间,疲于奔命甚至断送性命者,屡见不鲜。(佐藤正夫:教学原理),概念重建与体制创新课程范式转型的基本前提,1重建“学习”与“学力”的概念2重建“课程与教学”的概念3重建“教师”的概念4重建“学校”的概念,(一)重建概念,二、概念重建与体制创新课程范式转型的基本前提,二、概念重建与体制创新课程范式转型的基本前提,1重建“学习”与“学力”的概念,二、概念重建与体制创新课程范式转型的基本前提,二、概念重建与体制创新课程范式转型的基本前提,学习具有情意性。这些因素包括自我认识、信念、个人期望等学习任务同学习者发展与需求的关联性、生活涉及的真实性,对学习者的挑战与新奇性学习受到学习者的发展程度的影响学习包括元认知,二、概念重建与体制创新课程范式转型的基本前提,二、概念重建与体制创新课程范式转型的基本前提,二、概念重建与体制创新课程范式转型的基本前提,基础与发展表明螺旋上升的过程:A是B的基础B是C的基础C是D的基础反过来,D是C的发展C是B的发展B是A的发展既是基础,又是发展,二、概念重建与体制创新课程范式转型的基本前提,二、概念重建与体制创新课程范式转型的基本前提,2重建“课程与教学”的概念,二、概念重建与体制创新课程范式转型的基本前提,课程即计划把课程视为一种教学计划(理念课程、正式课程、教学计划)其要素包括:目标、内容、方法、活动、评价。(1)重视社会文化价值的传递,强调社会道德标准的建立,但难免忽略课程目标的合理性。(2)有清晰的层次(国家、地方、学校、课堂),便于控制但缺乏弹性,关注监督与控制,忽略师生与课程的互动。,二、概念重建与体制创新课程范式转型的基本前提,二、概念重建与体制创新课程范式转型的基本前提,二、概念重建与体制创新课程范式转型的基本前提,二、概念重建与体制创新课程范式转型的基本前提,关于“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什么(学习活动、探究学习、自主、跨学科、合作式学习、开放的)“研究性学习”不是什么(前沿创造、接受学习、监控、封闭的)误区:功利主义与精英主义、知识主义与技能主义、活动主义与经验主义。,二、概念重建与体制创新课程范式转型的基本前提,3重建“教师”的概念,二、概念重建与体制创新课程范式转型的基本前提,4重建“学校”的概念,1壮大课程教材的研究队伍设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二、概念重建与体制创新课程范式转型的基本前提,(二)制度创新,2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为选修不同课程的高中生提供不同的考试内容逐步实现高校自主招生相关司局组成研究小组,启动高考改革方案,二、概念重建与体制创新课程范式转型的基本前提,3推进教师教育制度的改革4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沟通与合作,二、概念重建与体制创新课程范式转型的基本前提,从“反对话文化”走向“对话文化”重建“学校文化”的实践课题,三、从“反对话文化”走向“对话文化”,(二)学校文化的创造,教育的成功意味着社会和谐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学生智慧的充分发展。,总结:与前七次课改的比较,以往的改革缺乏准确明晰的课程理念、缺乏对课程总体架构的思考,满足于“分科主义”的学科层面,甚至停留于教科书层面的“改革”。这次课程改革在于寻求新的“课程范式”,旨在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它提出的一系列概念重建、队伍重整、文化重塑的课题及由此形成的冲击波是以往的课程改革所没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