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音第四节近古音.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1615687 上传时间:2020-04-3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5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古音第四节近古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上古音第四节近古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上古音第四节近古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上古音,一、上古声母立足三十六字母往上推,根据上古文献资料予以归并。文献:谐声字;经传异文;声训;方言等几个重要结论:1.古无轻唇音(可信)2.古无舌上音(可信)3.娘日二母归泥(娘母归泥可信;日母有争议)4.古无正齿音(有争议)5.喻三归匣,喻四归定(前者可信,后者有争议),1.古无轻唇音,提出: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结论:“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凡今人所谓轻唇者,汉魏以前皆读为重唇,知轻唇之非古矣。”(也就是说,上古没有非敷奉微等轻唇音,这四母在上古归为帮滂並明四母。),依据:(1)经传异文:诗经邶风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匍,并母。)礼记檀弓下引作:扶服救之。(扶,奉母。)(2)声训邦,封也。(邦,帮母;封,非母。)房,旁也,在堂两旁也。(房,奉母;旁,並母。)(3)直音服音瓝(b)(服,奉母;瓝,并母)闽音文(闽,明母;文,微母),(4)读若妩读若模(妩,微母;模,明母)(6)异体字“稃”“枹”声符不同(孚,奉母;包,帮母)(7)方言方言:说文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不、弗,非母;笔,帮母。),以上材料,只能证明轻唇重唇不分。钱大昕潜研堂文集答问补证:轻唇之音,何以知古人必读重唇也?曰:广韵平声五十七部,有轻唇者九部,去其无字者,仅二十余纽。证之经典,皆可读重唇。(见教材320页举例)方言材料:江西、湖南、湖北方言读无如冒,即毛之去声。(无,微母。冒、毛:明母),2.古无舌上音,提出:钱大昕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结论:古无舌上舌头之分,知彻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上古没有舌上音知彻澄三母,舌上音是后来从舌头音端透定分化出来的。)根据:(1)异文尚书禹贡:大野既猪。(猪,通“潴”,知母)史记夏本纪:大野既都。(都,端母),(2)读若:说文冲读若动。(冲,澄母;动,定母)(3)声训:周礼师氏:“掌王中失之事。杜子春云:“当为得。记君得失,若春秋是也。”(中,知母;得,端母)(4)反切:虫,徒冬反。(虫,澄母;徒,定母)(5)谐声字:“笃”(端母)从“竹”(知母)得声,3.娘日归泥,章炳麟: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依据:异文、谐声、声训等(P268)看法:泥娘合一成定论:在切韵时代都没有娘母(王力),泥娘本为一母可以肯定。日母归泥有争议:在广韵中,日母出现在三等韵的前面,泥母出现在一二三四等韵前面。如果它们在上古同是一个声母,那就必须说明同在三等韵前分化的原因。所以目前我们只能认为日母和泥母在上古是两个读音相近的声母,而不能合二为一。,4.古无正齿音(章组近端,庄组归精),章组近端:钱大昕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古人多舌音,后代多变为齿音,不独知彻澄三母为然。(上古不仅知彻澄读如端透定,中古属齿音的章昌船上古亦读如端透定。)例证:“雕”“调”等(中古属端母)皆从“周”(中古章母)得声。黄侃论声韵条例古今同异、周祖谟禅母古音考等文章,说明章组在上古读如舌头音端透定。,看法:章组的谐声关系比较复杂,目前的例证还不足以说明这一点。就广韵的反切来看,正齿和舌头是截然有别的。广韵知组出现于二三等韵前,章组出现于三等韵前,如果它们都来源于同一组声母(端透定),那么在同样的三等韵前为什么会分化成两组不同的声母,目前还找不到线索。因此,只能暂时假定它们是两组读音相近的不同的声母。,庄组归精:黄侃提出(P268):中古的庄组(照二)的庄初崇生四母,在上古与精清从心四母读音相同依据谐声:宗(精母):崇(崇母)足(精母):捉(庄母)仓(清母):疮(初母)叟(心母):瘦(生母)秦(从母):臻(庄母)相(心母):霜(生母)看法:在广韵中,精组出现在一三四等韵前,庄组出现在二三等韵前,这样,它们同样是在三等韵前为什么会分化为精庄两组,也需要解释。,5.喻三归匣喻四归定,曾运乾喻母古读考提出喻三归匣:其实,从先秦到切韵时代,喻三都未从匣母里分化出来。在中古,喻三与出现在一二四等韵的匣母互补,因而可以归为一个音位。由此推论,上古“喻三归匣”是完全可信的。喻四归定:依据:谐声字:“怡饴贻”(中古喻四)与“台”(定母)谐声;再如偷-俞,由-迪笛看法:中古它们都可出现在四等韵前面,如果它们在上古是同一声类,那么它们在中古分化的条件是什么,很难解释。因此我们也只能把它们看成是上古两个读音相近的声类。,上古声母结论,上古二十二声母(教材269)上古三十二声母(王力汉语史稿,教材270)说明:对上古声母研究,各家意见分歧大声母系统不复杂;有浊音有无复辅音,尚有争议。,第三节上古音,二、上古韵部1.对上古韵部的研究成果:南宋吴棫韵补最早研究,将上古韵部分为九部;郑庠分六部明代陈第毛诗古音考等著作,考证字的古音。清代顾炎武音学五书,分为十部;后有江永、段玉裁、孔广森、王念孙等“考古派”:阴阳二分今人黄侃、王力、罗常培、周祖谟等“审音派”:阴阳入三分,第三节上古音,2.研究方法:(1)系联诗经韵脚字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蚩、丝、谋、淇、丘、期、媒、哉、埘、来、思为同韵部,(2)根据谐声字: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豳风东山再如以“台”为声符的字出现在某一个押韵范围内(“之”部):邶风绿衣三章:丝、治、訧小雅雨无正四章:仕、殆、使、子、使、友大雅宾之初筵五章:否、史、耻、怠商颂玄鸟三章:有、始、子结论:同谐声者必同部(段玉裁),第三节上古音,3.研究结果:王力汉语史稿(诗经)二十九韵部(战国三十韵部(P273)阴阳对转:韵腹相同、韵尾属于相同发音部位的韵部之间的字有互相转移的现象,叫做“阴阳对转”,零韵尾的阴声韵跟舌根音韵尾的阳声韵入声韵对转。如谐声字:番藩(元部)鄱皤(p,歌部)押韵:榖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陈风东门之枌二章)(歌、元部)思考:这些字的读音说明了什么现象?干(元部)讦(月部)旦怛(月部),第三节上古音,三、上古的声调对于上古声调的研究,至今还没有一个一致的结论。多数都承认,即上古有入声。明清以来,对上古调类研究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几家:顾炎武:四声一贯,四声可以通押段玉裁:有三个声调:平上入而无去。王念孙、江有诰:平上去入四声,不过不同于中古的四声,归字亦不同。王力:两种平声、两种入声。李方桂:认为有四声(P274)。诗经时代有四声,跟中古的平上去入大致对应。有一部分中古的去声字上古是入声字,有一些上古是平声字。,第三节上古音,小结:上古声母:通过几个重要结论,与三十六字母比较可知:上古有三十二声母。上古韵部:通过归纳诗经韵部与谐声字,可知上古有三十(或二十九)韵部。上古声调:有多个声调,且与中古不完全对应。,本节思考题,1.前人对上古声母考察的结论,哪些可以成立,哪些不能完全成立,为什么?2.上古韵部与中古韵部相比,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同谐声者必同部”?什么叫“阴阳对转”?,第四节近古音,一、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中原一带的语音,也叫“中原雅音”。二、中原音韵元代的周德清依据当时的关、白、马、郑剧作中的用韵,编成中原音韵一书。成于元代泰定元年(1324年),至正元年(1341年)刊行于世。记录了十三、四世纪北方地区应用于广泛的交际场合的共同语的文学语言音系。,第四节近古音,体例:分韵谱和正语作词起例两大部分,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说明。韵部:韵谱中,作者收集了元曲中5000多个常用的韵脚字,分为十九个韵部。声调:在每个韵部下,依声调分成平声阴、平声阳、上声、去声(入声字则分别派入平声阳、上声和去声)。小韵:在每个声调之下,又按照声母的不同,分别列出一组组同音字,并用圆圈隔开。各组一般不加反切,每个字下面也不加注释。,第四节近古音,一、近古声母系统“韵谱”中各小韵之间的差别是声母同介音的差别,通过分析、对照,可以考察出近古的声母系统。近古二十一个声母(教材P285),中原音韵二十一声母,双唇音帮(帮,並仄)滂(滂,並平)明(明)唇齿音非(非,敷,奉)微(微)舌尖中音端(端,定仄)透(透,定平)泥(娘,泥)来(来)舌尖前音精(精,从仄)清(清,从平)心(心,邪)舌叶音知(知,照,澄仄,床仄部分,禅部分)徹(徹,穿,澄平,床平部分,禅部分)审(审,禅部分)日(日)舌根音见(见,群仄)溪(溪,群平)疑(疑少数)晓(晓,匣)零声母影(影,喻,疑多数),近古声母与中古三十六字母比较:(1)全浊声母消失,原全浊声母字变成了清声母字。(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2)舌上音知彻澄和正齿音的照穿床禅(部分)合流,成为舌叶音。也有构拟音为卷舌音。床母、禅母的变化很不规则。娘泥合并。(3)轻唇音非敷奉三母合一,变成“非”f。(4)喻母的全部和疑母的大多数字并入影母,即变成了零声母。近古声母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比较:没有jqx声母;有唇齿音微v;有残存的声母,第四节近古音,一、近古韵母研究方法:比较中原音韵十九韵部中各小韵对照八思巴字及其他对音译音材料八思巴(1235-1280)是元喇嘛教萨迦派首领。元忽必烈登基后尊他为国师,他奉旨仿照藏文创制一种方体拼音文字,有字母五十多个,时称蒙古字,即八思巴字或方体字,也可用来拼写汉语。元亡后废弃。结论:中古四十六类韵母系统(P286),与切韵音系比较(1)入声韵母全部变成了阴声韵母(2)很多阴声韵部和阳声韵部发生合并。结果有的原来一个韵摄就成为一个韵部。如通摄成为东钟韵,遇摄成为鱼模韵。(3)有的阴声韵产生了分化。新产生的韵母构成的韵部有两个,一个是支思韵,另一个是车遮韵。与现代汉语普通话韵母比较有闭口韵m;有iaiio,无ery等。,第四节近古音,四、近古声调四个调类:平声阴(阴平)平声阳(阳平)上声去声规律: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第四节近古音,小结:近古声母:21个声母近古韵母:19韵部46个韵母近古声调: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本节思考题,1.中原音韵的声母系统与广韵比较,有什么特点?2.中原音韵的韵尾与现代普通话比较,有什么不同?3.“入派三声”与“入派四声”有什么不同?4.熟悉中原音韵的十九个韵部。,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有明确的入派三声的规律:阳平、上升、去声。近现代,部分派入阳平的字(如“郭”)又派入阴平了,变成了入派四声。,参考文献,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商务印书馆,1995年;中上古汉语音韵学纲要,齐鲁书社,1987年。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80年;诗经韵读楚辞韵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