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中语文 4.7《韩非子》课件 粤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名著选读》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160793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中语文 4.7《韩非子》课件 粤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名著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2年高中语文 4.7《韩非子》课件 粤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名著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2年高中语文 4.7《韩非子》课件 粤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名著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韩非子,生平简介,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23年(秦始皇14年)。喜刑名法术之学。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乃著书十馀万言说明治国之道。秦王见书而悦之,因发兵攻韩,目的在取得韩非。非奉使入秦。李斯、姚贾二人妒忌他的才能,进谗而秦王而杀之。,司马迁: “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礉 ”。,韩非的思想体系,1、“以法为本”的法、术、势论,韩非继承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认为三者都是君主手中的工具,三者缺一不可,并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君主专制的法治思想体系,为大一统服务。,法治,须“以法为本”,颁成文法,“官不敢枉法,吏不敢为私” 。”(八说) “畏其威而归其利”。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有度),“术”是实现法治的手段,“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定法) “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难三)。,掌握权势是统治的前提,“势者,胜众之资也。”(八经) “主之所以尊者,权也。”(心度) “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难势),2历史进化思想,此思想继承商君书而来,把人类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即“上古”、“中古”、“近古”和“当今”四世。上古之世指传说中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时。中古之世指鲸、禹治水的时代。近古之世指汤、武征伐的殷、周之世。当今之世,指他所处的战国时代。,发展的历史观,“今有构木钻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鲸、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五蠹)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结论,“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固为之备。” “故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3人性好利思想,韩非的人性论,并非完全继承苟卿的性恶论,因为苟卿认为人性好利是恶,需要改恶从善。韩非认为人性好利,无需改变,而君主可以用赏罚的手段来利用它。 因此,韩非的人性好利思想,也是韩非实行“法治”的理论基础。,“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天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备内)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八经),4认识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人也者,乘于天明以视,寄于天聪以听,托于天智以思虑。”(解老) 事物的道理是不容易认识的,要进行深思熟虑,“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解老),提出了检验认识是否合乎实际的“参验”法。“参伍之道,行参以谋多,揆伍以责失,言会众端,必揆之以地,谋之以天,验之以物,参之以人,四征者符,乃可以观矣。”(八经),5.自然观,反对天命思想,主张天道自然 。“道者万物之所成也,理者成物之文也。”(解老) 反对迷信鬼神 。“用时日,事鬼神,信卜筮而好祭祀者,可亡也。” “人处疾则责医,有祸则畏鬼。”,韩非的历史地位及对后世的 影响,政治上,秦国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大帝国的建立是韩非政论的具体表现。在促进历史前进、促使天下统一和制度变革中,韩非是作了卓越的贡献的。 韩非君权绝对化的言论仍对二千年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消极延缓的作用。,思想上,战国后期法家的集大成者。 “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思想奠定了封建王朝统治术一个方面的基础。后世帝王明用儒,暗用法,软硬兼施,杂王霸之道而用。,文学上,韩非的散文锋芒锐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其篇幅长者如五蠹,近七千言,代表着先秦散文发展的最高成就,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