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中语文 3.6墨家》课件 粤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名著选读》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160772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中语文 3.6墨家》课件 粤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名著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2年高中语文 3.6墨家》课件 粤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名著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2年高中语文 3.6墨家》课件 粤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名著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墨 家,内容导读,墨子简介,兼爱、尚贤、非攻,墨家的影响和贡献,儒家与墨家的对比,4,1,2,3,墨子简介,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 名翟(d),鲁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 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 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事迹,说楚保宋,墨子责徒,驳巫马子,答公孟子,一分为二,言行之论,聚徒讲学,墨子的思想,“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凡天下群百工轮车、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曰: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数学 逻辑学 物理学,直言功利,重视各个产业,科技思想,返回目录,兼爱、尚贤、非攻,兼爱 即完全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反,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 提倡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兼爱,是墨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而且这一核心观点贯穿到墨家学说的各个部分。天志(肯定天的意志)、明鬼(相信鬼神的存在)的宗教观,是兼爱学说的理论依据,因为天是提倡兼爱,反对差别的。在政治上,墨子反对战争,鼓励提拔出身低微的贤士,这是兼爱的具体表现。在生活上,墨子主张的节用(节俭)、节葬(节省丧葬的花费)、非乐(反对音乐),是兼爱的经济原则。,兼爱的两面性,正当内涵及其现代意义,消极性,不符合个体心理的 正常需求,只看到了人心利他这 一面, 而忽视了攻击行 为等利己的另一面,墨子的兼爱观要比孔子的仁爱观更深刻、更合理,它准确而明晰地阐发了 “不可坑人害人,应该爱人助 人”的“正当”原则,它把“不可坑人害人,应该 爱人助人”的正当原则规定 为“平等”的实质性内容,强调以广大民众作为目的 性之本,并在此基础上肯定 原始民主习俗的积极内涵,尚贤,“尚”即崇尚,“贤”则是贤人,用墨子的话来说就是“贤良之士”,即“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人。纵观墨家的书可见,贤人就是德行宽厚,言谈雄辩,博悟道术,多才多艺,上下调和,清正廉洁者。故“尚贤”的含义就是举贤不分门第,不分亲疏贵贱、以贤能为用人标准。而“尚贤”的内容实质,就是要求由贤人来担任各级行政长官。,墨家对于贤能人才的价值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认为尚贤是为政之本。墨子认为一个国家能兴旺,必须要不分贵贱,唯才是举,能者居之。且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实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尚贤之为说,而不可不察此者也。尚贤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崇尚贤者绝对是正确的治国之策,秦始皇再蛮横他也是采纳了韩非子的思想才获得了军事上与政治上的胜利的。,可见, “尚贤”是构建墨家学说理想国的具体办法之一。,“尚贤”的 三项基本主张,第一 ,国家在用人方面应该“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第二,用人以“义”为唯一的取舍标准:“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第三,“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这是对世卿世禄制的完全否定。在商鞅提出“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的主张以前,墨家已用“官无常贵,民无终”的论点否定了世卿世禄制。,墨家对贤人的标准,墨家还提出“贤”的基本标准是:有力气的要帮助别人,有财富的要救济别人,有知识懂道理的要教导别人。,墨家对贤人的标准是客观的,并不是由上一级确定的。,首先,第一个条件就是德,并且墨家始终把德作为贤者的首要任务。,其次,“辩乎言谈”是贤者的第二个条件,墨家将“辨”作为实现政治目标的主要手段。,总之,墨家眼中的贤者,德才兼备,二者并重,这既是统治者选贤的条件,也是墨家培养教育的目标。,尚贤的用人原则,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对于国家的官僚队伍,也应该优胜劣汰。,怎样对待人才,才算是“尚贤”?,墨家认为,这有三个根本的办法(“三本”)。即要在政治上给予他们尊贵的爵位,要在经济上使他们享受优厚的待遇,还要给他们发号施令,决断事务的实际权力。墨家深刻的揭示了欲使贤人发挥较大的作用,则爵、禄、权三者缺一不可,并将此三者称为“三本”只有给予贤人此三者,才能算是真正尊崇贤人。,墨家对起用贤人还提出了三个注意点:他主张举贤不分门第,即“不偏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这三点于今天来说,都是十分恰当的。墨子贤人政治的本质,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精英政治,就是从上到下的所有官员都由社会的精英人物来担任,这样的社会肯定是一个高度文明,空前发达,十分繁荣稳定的理想社会。,尚贤的重要性,尚贤的合理性证明,墨家视贤才为国家的珍宝,政权的辅佐,将境内贤才的多寡直接与国家的治乱、民族的兴亡相联系,墨家认为,尚贤使能是为政之本。一个国家的贤良之士的众寡以及是否做到尚贤使能,是关系着国家的强弱或兴衰、社会的稳定或混乱之根本。,墨子尚贤中写到:“何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曰: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之本也。”其意为:“怎么知道尚贤是施政的根本呢?答道:用尊贵又智慧的人施政去管理愚笨而又卑贱的人,则治理得好;用愚笨而又卑贱的人施政去管理尊贵而又智慧的人,则会紊乱。因此知道尚贤是施政的根本”所以,一个国家,社会必须由贤人去治理。墨子在此不但论证了“尚贤”为施政之根本,而且从理论上论证了“尚贤”之一命题的合理性。,尚贤思想的局限性及现代意义,尚贤思想的局限性,第一,在社会生活中,尚贤固然重要,但是要真正做到唯才是举,必须有制度方面的保证,而墨家在提出尚贤的主张的时候,并没有在官吏选拔制度方面做出任何设想,只是幻想王公大人能够不党父兄,不偏富贵,这在宗法关系盘根错节的中国古代社会是根本不可能的。,第二,仅仅是尚贤使能的原则,是不能解决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不尚贤的问题的,要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仅在于使列国的统治者知道尚贤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必须清楚究竟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贤能,贤能的标准是什么。墨家只是反复论说贤能的重要性,但是对于贤能的标准却没有作出详细的说明,所以造成尚贤得思想主张也就只能流于空谈。,尚贤思想的现代意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任何“任人惟亲、嫉贤妒能”的用人路线和做法,都不利于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墨家“尚贤”理想,让我们看到贤人也就是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来认定人才,墨家希望把贤人政治推广到全国,让贤能之人做上级正首,作下级的楷模,从而达到社会稳步发展的目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人才已成为各国发展的一大决定因素,我们又是如何认定人才的呢?可以说墨家尚贤的思想对我们认定人才有着重大的启示。同时,“尚贤”思想本身有一种道德价值取向,这一道德价值取向,对于激励人们加强自我修身、力争成为贤者有积极的作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存在一系列社会问题,墨家尚贤思想中的任人唯贤主张,重视人才观念,选贤任能管理国家公众事务的理想完全可以变为社会现实,在提倡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同行的同时,墨家尚贤思想也照样会使人以有益启迪,各级党政官员既然是人民的公仆,就要树立良好的官德,以自己的优良品行和实际行动,为世人百姓树起楷模影响和扭转社会不良风气的好转。当然,最根本的是要在以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全面建设中国的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非攻,“非攻”的出发点是能够使战国时代战乱频繁的局面得到改变。“非攻”反映了墨家学派反对发动不义之战的和平愿望。反对侵略战争。(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及,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而对于胜方而言,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与税收,但总的来说伤害与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墨子主张“非攻”,但是重视防守,基于“非攻”思想大力发展防守的技战术。如:墨子阻楚攻宋的故事。非攻思想表明了墨子伸张人间正义,保障人类权益,主持社会公道,推进世界和平的伟大理想。,提倡非攻的原因:,战争的残酷性:在非攻中篇里,墨子连用八个“不可胜数”, 揭露了战争直接杀人和间接杀人的残酷性。他还指出,战争除“丧 师多不可胜数,丧师尽不可胜计”之外,老百姓因战争贻误农时, “居处之不安,食饭之不时,饥饱之不节”,冻馁、疾病等原因而 死亡者,就更“不可胜数”,百姓在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中,欲 生不得,欲活不能,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战争的掠夺性: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不是为了权力,就是为了财物, 它的掠夺性是显而易见的。发动战争的统治者,首先进攻的是他本 国的人民,因为要备战,必须榨取更多的钱财,用以招兵买马置 备武器。墨子揭露统治者要发动战争,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 衣食之财”,战争的欺骗性:攻伐无罪之国的人,往往冠以美名,竭力掩盖其侵 夺的真相,发动战争、剥夺百姓的财产,牺牲百姓的生命,,返回目录,墨家的影响和贡献,1、哲学之认识论和逻辑学 2、墨家科学思想的当代价值,哲学之认识论,前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主张感觉经验是认识来源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感觉经验论。他说:“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之耳目之实,知有与亡为仪者也。”墨翟提出了关于判断言论是非真伪的“三表”或“三法”.并用三表来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三表,一、“本之古者圣王之事” 即历史经验 二、“原查百姓耳目之实” 即众人的经验 1、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是认识的源泉。 2、用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依据和检验标准是包含科学成分的认识论创举。 三、“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即社会政治的实际效果,局限:墨翟认识论思想的基本倾向是唯物主义的,但他片面夸大感觉经验的作用,忽视了理性思维的作用,甚至连错误的经验、荒唐的传闻也深信不疑,以至陷入有鬼论的迷信之中。,后期:后期墨家的著作墨经,继承和发展了墨翟认识论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倾向,对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来源、认识的过程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等问题,都作了朴素唯物主义的解释。墨经明确提出:“知,接也”;“知,知也者,以其知过物而能貌之”;认为认识是人以“所以知”之“知材”与外物接触而发生的对外物的模写、反映。这是一种朴素的反映论观点。,墨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墨翟的狭隘经验论的错误,既重视五官的感觉经验,又重视“心“的辨察思维,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初步联系起来了。墨经提出“名实耦,合也“的论点,并以“志行“即动机和效果相统一的“为“为检验名实是否相符的标准。,墨家认识论的特色,1、既重思考客观自然,又重探索主体自身 2、既重感性经验,又重理性思考和逻辑推理 3、既重理论的作用,更重实践的功能,哲学之逻辑学,墨家批判地总结了春秋以来的逻辑思想,建立了一个关于“辩”的逻辑体系,创立了墨辩逻辑学,写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逻辑学专著墨辩。墨辩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粗具体系的逻辑学的诞生。,墨辩,墨子一书中有六篇性质相同的文章,分别是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小取和大取,后人之统称为墨辩(或墨经)。,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